电缆往返式输送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6877446 阅读: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23 14:27
电缆往返式输送系统,包括底座和设置在底座上的电缆输送机、承托架、驱动机构和前后对称设置的两个支撑架,电缆输送机设置于底座左部,电缆输送机的输送轨迹沿左右方向延伸,两个支撑架设置于底座右部,支撑架包括“U”形托和左右对称设置的左支腿与右支腿,左支腿和右支腿上端与“U”形托下部外侧面固定连接,左支腿和右支腿下端与底座固定连接,左支腿和右支腿下端之间的距离大于二者上端之间的距离,驱动机构设置于前后两个支撑架之间。

Cable reciprocating transmission system

Cable from the conveyor system, which comprises a base and arranged on the base of the cable conveyor, a support frame, a driving mechanism and symmetric set of two support frame, cable conveyer is arranged on the base side, cable conveyor extends along the conveying path about the direction, the two support is arranged in the right part of the base, the supporting frame comprises a \U\ left and right symmetrical shape supporting the left leg and right leg, left leg and right leg and the upper end of \U\ shaped supporting the lower part of the outer side of the left and right leg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lower end of the supporting leg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base, between the lower left leg and the right leg is greater than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two top distance drive after the mechanism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two supporting fram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缆往返式输送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线铺设装置,尤其涉及电缆往返式输送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用电的需求不断增加,因此近几年不断进行大规模长距离的电网铺设,由于铺设规模较大,因此需要大量的电缆线,目前的电缆线一般都缠绕在电缆盘上,电缆盘包括柱体和固定设置于柱体前后两端的挡板,柱体上设有轴孔,通过贯穿轴孔的转动轴带动电缆盘转动实现放线,由于要将转动轴与柱体固定,然后起吊电缆盘将转动轴与放线机连接,放线机通过转动轴带动电缆盘转动,从而实现放线操作,工序复杂,因为电缆线的铺设范围较大,在一次施工中要用多盘电缆线放线,需要频繁的更换电缆盘,工作效率低,另外传统的放线机其动力仅仅是用于带动电缆盘转动,使电缆线与电缆盘脱离,实现放线操作,当需要收线时,由于不光要带动电缆盘转动,还要对电缆线有一定的拉力,此时放线机的动力就会不足,无法实现收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缆往返式输送系统,电缆盘安装速度快且能对电缆线收线和放线。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电缆往返式输送系统,包括底座和设置在底座上的电缆输送机、承托架、驱动机构和前后对称设置的两个支撑架,电缆输送机设置于底座左部,电缆输送机的输送轨迹沿左右方向延伸,两个支撑架设置于底座右部,支撑架包括“U”形托和左右对称设置的左支腿与右支腿,左支腿和右支腿上端与“U”形托下部外侧面固定连接,左支腿和右支腿下端与底座固定连接,左支腿和右支腿下端之间的距离大于二者上端之间的距离,驱动机构设置于前后两个支撑架之间,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减速机、第一支撑轴和第二支撑轴,第一支撑轴和第二支撑轴均水平设置且前后两端分别与底座前后两端转动连接,第一支撑轴和第二支撑轴平行且关于“U”形托左右对称设置,第一支撑轴和第二支撑轴结构相同,第一支撑轴上由后至前依次设有第一U型槽轮、第二U型槽轮和第一齿轮,第一U型槽轮和第二U型槽轮的U型槽底部均设有防滑纹,第一U型槽轮的U型槽和第二U型槽轮的U型槽之间的距离等于电缆盘前后挡板之间的距离,第一U型槽轮和第二U型槽轮的U型槽宽度均大于电缆盘前后两个挡板的厚度,第一齿轮通过链条与减速机的动力输出端连接,减速机的动力输入端与驱动电机的转轴连接,当电缆盘的前后挡板分别放置于两个第二U型槽轮和两个第一U型槽轮内时,电缆盘的轴孔与“U”形托前后位置对应,承托架位于电缆输送机与驱动机构之间,承托架包括前后对称设置的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之间设有第一滚轴,第一滚轴前后两端分别与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上部转动连接,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上端分别设有竖向设置的第二滚轴和第三滚轴,第二滚轴和第三滚轴分别与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转动连接,所述减速机包括壳体和左右对称设置的第一传动轴与第二传动轴,第一传动轴与第二传动轴的轴线均沿前后方向设置且第一传动轴与第二传动轴均与壳体转动连接,第一传动轴上设有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第二齿轮位于第一传动轴前端并位于壳体外部,第二齿轮通过链条与第一齿轮连接,第二传动轴上设有第四齿轮和第五齿轮,第四齿轮位于壳体内部并与第三齿轮啮合,第三齿轮的直径大于第四齿轮的直径,第五齿轮位于第二传动轴后端并位于壳体外部,驱动电机的转轴上设有第六齿轮,第五齿轮与第六齿轮啮合。所述左支腿和右支腿为圆柱形,左支腿和右支腿的轴线在同一竖向平面内。所述左支腿和右支腿之间设有连杆,连杆两端分别与左支腿和右支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轴和第二支撑轴上的第一齿轮通过同一个链条与减速机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所述电缆输送机为履带式电缆输送机。所述电缆输送机包括机架、托轮、伺服电机和至少两个履带,托轮通过支杆活动设于机架上。所述第二滚轴和第三滚轴分别与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同轴设置。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将电缆盘放置在两个第二U型槽轮和两个第一U型槽轮上,通过两个第二U型槽轮和两个第一U型槽轮带动电缆盘转动,电缆盘的安装快捷方便,提高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电缆输送机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俯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驱动机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减速机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承托架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根据图1至图6所示,电线收放装置,包括底座1和设置在底座1上的电缆输送机2、承托架3、驱动机构4和前后对称设置的两个支撑架,电缆输送机2设置于底座1左部,电缆输送机2为履带式电缆输送机2,电缆输送机2包括机架30、托轮31、伺服电机32和两个履带33,伺服电机32带动履带33转动,托轮31通过支杆34活动设于机架30上,电缆输送机2的输送轨迹沿左右方向延伸,电缆输送机2为现有技术,其具体结构和工作原理在此不再赘述。两个支撑架设置于底座1右部,支撑架包括“U”形托5和左右对称设置的左支腿6与右支腿7,左支腿6和右支腿7上端与“U”形托5下部外侧面固定连接,左支腿6和右支腿7下端与底座1固定连接,左支腿6和右支腿7下端之间的距离大于二者上端之间的距离,使承托架3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左支腿6和右支腿7为圆柱形,左支腿6和右支腿7的轴线在同一竖向平面内,左支腿6和右支腿7之间设有连杆21,连杆21两端分别与左支腿6和右支腿7固定连接,使左支腿6和右支腿7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驱动机构4设置于前后两个支撑架之间,驱动机构4包括驱动电机8、减速机9、第一支撑轴10和第二支撑轴11,第一支撑轴10和第二支撑轴11均水平设置且前后两端分别与底座1前后两端转动连接,第一支撑轴10和第二支撑轴11平行且关于“U”形托5左右对称设置,第一支撑轴10和第二支撑轴11结构相同,第一支撑轴10上由后至前依次设有第一U型槽轮12、第二U型槽轮13和第一齿轮,第一U型槽轮12和第二U型槽轮13的U型槽底部均设有防滑纹,防止电缆盘15的前后挡板打滑,第一U型槽轮12的U型槽和第二U型槽轮13的U型槽之间的距离等于电缆盘15前后挡板之间的距离,第一U型槽轮12和第二U型槽轮13的U型槽宽度均大于电缆盘15前后两个挡板的厚度,第一齿轮通过链条16与减速机9的动力输出端连接,减速机9的动力输入端与驱动电机8的转轴连接,驱动电机8通过减速机9带动第一支撑轴10和第二支撑轴11转动,当电缆盘15的前后挡板分别放置于两个第二U型槽轮13和两个第一U型槽轮12内时,电缆盘15的轴孔36与“U”形托5前后位置对应,承托架3位于电缆输送机2与驱动机构4之间,承托架3包括前后对称设置的第一立柱17和第二立柱18,第一立柱17和第二立柱18之间设有第一滚轴19,第一滚轴19前后两端分别与第一立柱17和第二立柱18上部转动连接,第一立柱17和第二立柱18上端分别设有竖向设置的第二滚轴36和第三滚轴37,第二滚轴36和第三滚轴37分别与第一立柱17和第二立柱18转动连接,降低了第二滚轴36和第三滚轴37与电缆线之间的摩擦力,由于电缆盘15前后有一定宽度,因此电缆线在从电缆盘15上脱离的过程中前后位置会发生一定变化,将电缆线放置在第一滚轴19上,第二滚轴36和第三滚轴37可限制电缆盘15在前后方向上的位置变化,避免了电缆线前后位置变化时对电缆输送机2产生的侧向力,使电缆输送机2能正常工作。第一支撑轴10和第二支撑轴11上的第一齿轮通过同一个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电缆往返式输送系统

【技术保护点】
电缆往返式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和设置在底座上的电缆输送机、承托架、驱动机构和前后对称设置的两个支撑架,电缆输送机设置于底座左部,电缆输送机的输送轨迹沿左右方向延伸,两个支撑架设置于底座右部,支撑架包括“U”形托和左右对称设置的左支腿与右支腿,左支腿和右支腿上端与“U”形托下部外侧面固定连接,左支腿和右支腿下端与底座固定连接,左支腿和右支腿下端之间的距离大于二者上端之间的距离,驱动机构设置于前后两个支撑架之间,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减速机、第一支撑轴和第二支撑轴,第一支撑轴和第二支撑轴均水平设置且前后两端分别与底座前后两端转动连接,第一支撑轴和第二支撑轴平行且关于“U”形托左右对称设置,第一支撑轴和第二支撑轴结构相同,第一支撑轴上由后至前依次设有第一U型槽轮、第二U型槽轮和第一齿轮,第一U型槽轮和第二U型槽轮的U型槽底部均设有防滑纹,第一U型槽轮的U型槽和第二U型槽轮的U型槽之间的距离等于电缆盘前后挡板之间的距离,第一U型槽轮和第二U型槽轮的U型槽宽度均大于电缆盘前后两个挡板的厚度,第一齿轮通过链条与减速机的动力输出端连接,减速机的动力输入端与驱动电机的转轴连接,当电缆盘的前后挡板分别放置于两个第二U型槽轮和两个第一U型槽轮内时,电缆盘的轴孔与“U”形托前后位置对应,承托架位于电缆输送机与驱动机构之间,承托架包括前后对称设置的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之间设有第一滚轴,第一滚轴前后两端分别与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上部转动连接,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上端分别设有竖向设置的第二滚轴和第三滚轴,第二滚轴和第三滚轴分别与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转动连接,所述减速机包括壳体和左右对称设置的第一传动轴与第二传动轴,第一传动轴与第二传动轴的轴线均沿前后方向设置且第一传动轴与第二传动轴均与壳体转动连接,第一传动轴上设有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第二齿轮位于第一传动轴前端并位于壳体外部,第二齿轮通过链条与第一齿轮连接,第二传动轴上设有第四齿轮和第五齿轮,第四齿轮位于壳体内部并与第三齿轮啮合,第三齿轮的直径大于第四齿轮的直径,第五齿轮位于第二传动轴后端并位于壳体外部,驱动电机的转轴上设有第六齿轮,第五齿轮与第六齿轮啮合。...

【技术特征摘要】
1.电缆往返式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和设置在底座上的电缆输送机、承托架、驱动机构和前后对称设置的两个支撑架,电缆输送机设置于底座左部,电缆输送机的输送轨迹沿左右方向延伸,两个支撑架设置于底座右部,支撑架包括“U”形托和左右对称设置的左支腿与右支腿,左支腿和右支腿上端与“U”形托下部外侧面固定连接,左支腿和右支腿下端与底座固定连接,左支腿和右支腿下端之间的距离大于二者上端之间的距离,驱动机构设置于前后两个支撑架之间,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减速机、第一支撑轴和第二支撑轴,第一支撑轴和第二支撑轴均水平设置且前后两端分别与底座前后两端转动连接,第一支撑轴和第二支撑轴平行且关于“U”形托左右对称设置,第一支撑轴和第二支撑轴结构相同,第一支撑轴上由后至前依次设有第一U型槽轮、第二U型槽轮和第一齿轮,第一U型槽轮和第二U型槽轮的U型槽底部均设有防滑纹,第一U型槽轮的U型槽和第二U型槽轮的U型槽之间的距离等于电缆盘前后挡板之间的距离,第一U型槽轮和第二U型槽轮的U型槽宽度均大于电缆盘前后两个挡板的厚度,第一齿轮通过链条与减速机的动力输出端连接,减速机的动力输入端与驱动电机的转轴连接,当电缆盘的前后挡板分别放置于两个第二U型槽轮和两个第一U型槽轮内时,电缆盘的轴孔与“U”形托前后位置对应,承托架位于电缆输送机与驱动机构之间,承托架包括前后对称设置的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之间设有第一滚轴,第一滚轴前后两端分别与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上部转动连接,第一立柱和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拜克明陈彦姚利娜汪建魁拜林郭奇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新乡供电公司国家电网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