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主栅电池片测试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873823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23 11:46
一种无主栅电池片测试机构,上测试模组采用铜导线装置接触无主栅电池片,铜导线装置包括有十三根相互平行设置的铜导线,铜导线方向垂直于各条细栅线且充分接触,铜导线两端设有导线弹性装置;下测试模组采用弧形取电流铜板,并配有负压吸附,无主栅电池片的背面和取电铜板充分接触;无主栅电池片的背面设有下测试铜排。降低了整体结构的制作成本,对组装要求简单化,测试时更加方便操作。导线弹性装置能确保导线与电池片的贴合度,取电流、电压更加准确;下测试平台采用弧面设计,把与电池片背面细栅线接触的探针设计成3mm厚的网纹状铜条,增加与背面细栅线的充分接触,降低设备操作是对电池片定位难度要求,操作更加简便实用。

A test mechanism without main gate battery

A main gate cell testing mechanism, testing module using copper wire device contact the main gate cell, copper wire comprises a copper wire thirteen mutually arranged in parallel, perpendicular to the direction of the copper wire fine grid line and full contact, copper wire conductors are arranged at the two ends of the flexible device under test module using; the arc current of copper, and is equipped with negative pressure adsorption, no main gate cell on the back and take the electric copper fully contact the back of the main gate; no battery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test bar. It reduces the production cost of the overall structure, simplification of assembly requirements, and more convenient operation when testing. The elastic wire device can ensure the battery wires and the fit, the current and voltage is more accurate; the arc design test platform, make contact with the back surface of a cell thin grid line probe into 3mm thick reticulate copper strip, increase in full contact with the back gate fine line, reducing the equipment operation is required on the cell positioning difficulty, operation more convenient and practica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主栅电池片测试机构
本技术涉及测试机构领域,尤其是一种无主栅电池片测试机构。
技术介绍
多点弹性接触测试,采用多个弹性搭钩接触栅线的方式来进行测试,但是制造工艺复杂,且需要保证搭钩间较高的一致性比较困难,成本亦较高;由于采用的是低压力,轻柔冲击的栅形搭钩接触,测试接触时容易产生接触不充分的栅格接触,从而影响取电的正确参数;由于栅形搭钩的间距是固定的,对不同种类的电池片测试时兼容能力比较差。国内的上探针排和下探针排对应接触电池片“正反面主栅线”的方式,根据电池片主栅线数量的不同,设计有相应数量的探针排,比如四主栅电池片,上、下各对应四个探针排,每个探针排上装有20个左右的探针,探针位置上下垂直对应;由于探针支撑体“探针排”的自身强度需要,在机构上方的测试探针排厚度至少需要2-3mm,增加了测试时的遮光面积,对取电性能参数的准确度有较大的影响;上、下探针排的测试方式只能针对正反面都有主栅线的晶硅电池片。但是对于“无主栅”的新型电池片。这种探针排测试方法不能应用,无法准确取到各电性能参数。无主栅电池片(以下简称为“电池片”)在I-V测试时,需要把测试用的探针取电装置与电池片的正面、背面的栅线充分稳定接触,以获得准确可靠的电性能参数,来衡定电池片的功率等级。此类测试的关键技术点有四个:A、探针与栅线的接触压力要适当均匀,力度过大或过小都易造成电压、电流的采集误差;B、为保证探针与电池片栅线的相对位置准确对应接触,探针装置需要具有与电池片栅线可活动调整或兼容性的结构功能;C、探针装置对电池片正面遮光面积尽可能小,提高测试准确度;D、测试用的探针需要易于更换,成本合理,并需保证探针长时间的稳定对齐。
技术实现思路
“多点弹性接触”测试,缺点是制造成本非常昂贵,组装时各“搭钩”的高度一致性非常难调节;并且遮光面积很大,也会造成测试数据的准确度较低;“上、下探针排”测试,缺点是无法用于无主栅电池片的测试,因为探针结构的固有间距,无法满足无主栅电池片的高密度取点。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无主栅电池片测试机构。本技术和现有技术相比,其优点在于:电池片正面,即上测试模组采用十三根导线接触电池片,导线方向垂直各条细栅线,导线两端设计有导线弹性装置,使得测试时与电池片的贴合度提高,取电流、电压性能更加准确,同时还能够降低设备的制作和维护成本。电池片背面,即下测试模组采用弧形取电流铜板,并且配有负压吸附,确保电池片背面和取电铜板的贴合度。电池片背面,即五条下测试铜排,其顶部为锯齿状并作镍底层镀金处理,增加了耐磨性和导电性,用于无主栅电池片的背铝面取电压,可以比较充分的与背面细栅线接触,增加取电压的准确性。测试的取电点都能良好的接触电池片,使得测试数据的准确度提高。弹性下压的导电丝减少接触时的冲量比较小,减小碎片率,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维护成本都比较低廉。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导线下压气缸1;导线弹性装置2;下测试平台3;气缸4;铜导线装置5;无主栅电池片6;弹性臂7;弹性杆8;铜导线9;凹槽10;下测试铜排1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一种无主栅电池片测试机构,包括有上测试模组和下测试模组;所述上测试模组采用铜导线装置5接触无主栅电池片6,所述铜导线装置5包括有十三根相互平行设置的铜导线,所述铜导线方向垂直于各条细栅线且充分接触,所述铜导线两端设有导线弹性装置2;所述下测试模组采用弧形取电流铜板,并配有负压吸附,所述无主栅电池片6的背面和取电铜板充分接触;所述无主栅电池片6的背面设有下测试铜排11。所述导线弹性装置2位于导线下压气缸1左右两侧的弹性臂7,所述弹性臂7两端突出且连接设有弹性杆8,所述弹性杆8位于所述铜导线9的上方且与所述铜导线9的排列方向垂直;所述弹性杆8上均匀设有十三条凹槽10,所述铜导线9嵌于所述凹槽10中。所述下测试铜排11设有并列的四条,所述下测试铜排11顶部为锯齿状并作镍底层镀金处理;所述下测试铜排11用于无主栅电池片的背铝面取电压;所述下测试取电流铜排11的表面为弧形面、并设有真空吸附;所述下测试铜排11取电流铜板和电池片背面的细栅线充分接触。本技术的改善点如下:在原有测试原理不变的情况下,对整套测试进行了机械结构创新设计,降低了整体结构的制作成本,并对组装要求也简单化,测试时更加方便操作。上测试组采用的“导线弹性装置2”更加能够确保导线与电池片的贴合度,使得取电流、电压更加准确;下测试平台采用弧面设计,同时把与电池片背面细栅线接触的探针设计成3mm厚的网纹状铜条,在增加与背面细栅线的充分接触的同时,也降低了设备操作是对电池片定位难度要求,使得设备操作更加简便实用。尽管已经对上述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无主栅电池片测试机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主栅电池片测试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上测试模组和下测试模组;所述上测试模组采用铜导线装置(5)接触无主栅电池片(6),所述铜导线装置(5)包括有十三根相互平行设置的铜导线,所述铜导线方向垂直于各条细栅线且充分接触,所述铜导线两端设有导线弹性装置(2);所述下测试模组采用弧形取电流铜板,并配有负压吸附,所述无主栅电池片(6)的背面和取电铜板充分接触;所述无主栅电池片(6)的背面设有下测试铜排(11);所述导线弹性装置(2)位于导线下压气缸(1)左右两侧的弹性臂(7),所述弹性臂(7)两端突出且连接设有弹性杆(8),所述弹性杆(8)位于所述铜导线(9)的上方且与所述铜导线(9)的排列方向垂直;所述弹性杆(8)上均匀设有十三条凹槽(10),所述铜导线(9)嵌于所述凹槽(10)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主栅电池片测试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上测试模组和下测试模组;所述上测试模组采用铜导线装置(5)接触无主栅电池片(6),所述铜导线装置(5)包括有十三根相互平行设置的铜导线,所述铜导线方向垂直于各条细栅线且充分接触,所述铜导线两端设有导线弹性装置(2);所述下测试模组采用弧形取电流铜板,并配有负压吸附,所述无主栅电池片(6)的背面和取电铜板充分接触;所述无主栅电池片(6)的背面设有下测试铜排(11);所述导线弹性装置(2)位于导线下压气缸(1)左右两侧的弹性臂(7),所述弹性臂(7)两端突出且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光曾长生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光远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