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布烘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87069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23 09: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纺织布烘干装置,包括烘干箱,所述烘干箱包括第一烘干装置和第二烘干装置,所述第一烘干装置包括第一纺织布进口、第一纺织布出口和第一烘干旋转筒;所述第二烘干装置包括第二纺织布进口、第二纺织布出口和第二烘干旋转筒;烘干旋转筒的上端具有开口,所述开口处设有导热管,所述导热管内设有电阻丝,所述导热管的上方设有风机,所述烘干旋转筒的侧壁设有均匀分布的热风孔;所述烘干箱内还设有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所述第一烘干旋转筒和所述第二烘干旋转筒之间设有电热板,电热板的夹层内设有电阻丝。本发明专利技术设计新颖,结构简单,操作便捷,纺织布的烘干效率高,适宜推广使用。

Textile cloth drying devic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textile cloth drying device comprises a drying box, the drying box drying device comprises a first and a second drying device, the first drying device comprises a first textile cloth, textile exports and imports of the first the first drying rotating cylinder; the second drying device comprises second textile import and export second textile fabrics and the second rotating cylinder drying; drying the upper rotary cylinder with an opening, the opening is provided with a heat pipe, the heat pipe is provided with a resistance wire, a fan is arranged above the heat pipe, the side wall of the drying rotating cylinder is provided with a hot air holes; the drying box is also provided with a first shaft and the second axis; the electric heating plate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first and the second rotating cylinder drying drying rotating cylinder, the electric heating plate is arranged in an interlayer resistance wire. The invention has the advantages of novel design, simple structure, convenient operation, high drying efficiency of textile cloth and suitable for popularization and u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纺织布烘干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烘干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纺织布烘干装置。
技术介绍
纺织布纺织过程中,需要经过多道工艺加工,其中一道就是对纺织布进行烘干,然而现有烘干装置大多结构复杂,购置成本高,且操作难度大,烘干效率低,无法满足使用需求,为此我们设计出一种纺织烘干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纺织布烘干装置,本专利技术设计新颖,结构简单,操作便捷,可以同时烘干两块纺织布,且同时对纺织布两侧进行烘干处理,提高了纺织布的烘干效率,适宜推广使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纺织布烘干装置,包括一截面为长方形的烘干箱,所述烘干箱包括两组烘干装置且分别为第一烘干装置和第二烘干装置,所述第一烘干装置包括第一纺织布进口、第一纺织布出口和第一烘干旋转筒,所述第一纺织布进口和第一纺织布出口位于烘干箱的左侧壁,所述第一烘干旋转筒位于所述烘干箱内,左侧的纺织布从第一纺织布进口进入经过第一烘干旋转筒后从第一纺织布出口出来;所述第二烘干装置包括第二纺织布进口、第二纺织布出口和第二烘干旋转筒,所述第二纺织布进口与第二纺织布出口位于烘干箱的右侧壁,所述第二烘干旋转筒位于烘干箱内,右侧的纺织布从第二纺织布进口进入经过第二烘干旋转筒后从第二纺织布出口出来;所述第一烘干旋转筒和所述第二烘干旋转筒为结构和大小完全一样的圆柱形的烘干旋转筒,所述烘干旋转筒的上端具有开口,将烘干旋转筒的开口方向定义为上方,所述开口处设有导热管,所述导热管内设有电阻丝,所述导热管的上方设有风机,所述风机与烘干箱固定连接,所述烘干旋转筒的侧壁设有均匀分布的热风孔;所述烘干箱内还设有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上端与所述第一烘干旋转筒的下端固定连接且下端与安装于烘干箱底面的第一电机连接,所述第一电机驱动第一转轴带动第一烘干旋转筒旋转,所述第二转轴的上端与所述第二烘干旋转筒的下端固定连接且下端与安装于烘干箱底面的第二电机连接,所述第二电机驱动第二转轴带动第二烘干旋转筒旋转;所述第一烘干旋转筒和所述第二烘干旋转筒之间设有电热板,电热板与烘干箱固定连接,所述电热板设有两层且电热板的夹层内设有电阻丝。进一步地说,所述纺织布进口与所述纺织布出口的左右两侧均通过支架安装有对称的导向辊轴,所述导向辊轴的表面设置有防刮海绵,所述纺织布位于导向辊轴之间。进一步地说,所述导热管为螺旋状导热管。进一步地说,所述烘干旋转筒的开口为侧壁呈渐缩状的开口。进一步地说,所述热风孔为圆孔,所述圆孔的直径为0.5-1.5cm。更进一步地说,所述圆孔的直径为0.5-1cm。进一步地说,相邻热风孔之间的距离为1-2cm。更进一步地说,相邻热风孔之间的距离为1-1.5cm。所述烘干箱的内壁设有保温层,所述保温层为保温棉层。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至少具有以下几点:本专利技术中,纺织布从纺织布进口的导向辊轴之间进入烘干箱,烘干箱内设有烘干旋转筒,烘干旋转筒的一端具有开口,开口处设有导热管,导热管内设有电阻丝,导热管外侧设有风机,风机吹出的风经过电阻丝加热成热风,进入烘干旋转筒,烘干旋转筒设有热风孔,烘干旋转筒内的热风从热风孔散出烘干纺织品,烘干效果好,两个烘干旋转筒之间还设有电热板,烘干旋转筒和电热板可以同时对纺织布的两侧进行烘干,进一步提高烘干效率;烘干箱的的内侧设有保温层,避免热气外泄,能源利用率高;开口处设计为渐缩状,利于热风的聚拢和导流,避免浪费能源,提高烘干效率;本专利技术设计新颖,结构简单,操作便捷,可以同时烘干两块纺织布,且同时对纺织布两侧进行烘干处理,提高了纺织布的烘干效率,适宜推广使用。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烘干箱内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各部分的附图标记如下:烘干箱1、第一纺织布进口2、第一纺织布出口3、第一烘干旋转筒4、第二纺织布进口5、第二纺织布出口6、第二烘干旋转筒7、开口8、纺织布9、风机10、第一转轴11、第二转轴12、第一电机13、第二电机14、电热板15和导向辊轴16。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在不背离本专利技术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对本专利技术方法、步骤或条件所作的修改或替换,均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实施例:纺织布烘干装置,如图1示,包括一截面为长方形的烘干箱1,所述烘干箱包括两组烘干装置且分别为第一烘干装置和第二烘干装置,所述第一烘干装置包括第一纺织布进口2、第一纺织布出口3和第一烘干旋转筒4,所述第一纺织布进口和第一纺织布出口位于烘干箱的左侧壁,所述第一烘干旋转筒位于所述烘干箱内,左侧的纺织布9从第一纺织布进口进入经过第一烘干旋转筒后从第一纺织布出口出来;所述第二烘干装置包括第二纺织布进口5、第二纺织布出口6和第二烘干旋转筒7,所述第二纺织布进口与第二纺织布出口位于烘干箱的右侧壁,所述第二烘干旋转筒位于烘干箱内,右侧的纺织布从第二纺织布进口进入经过第二烘干旋转筒后从第二纺织布出口出来;所述第一烘干旋转筒和所述第二烘干旋转筒为结构和大小完全一样的圆柱形的烘干旋转筒,所述烘干旋转筒的上端具有开口8,将烘干旋转筒的开口方向定义为上方,所述开口处设有导热管,所述导热管内设有电阻丝,所述导热管的上方设有风机10,所述风机与烘干箱固定连接,所述烘干旋转筒的侧壁设有均匀分布的热风孔;所述烘干箱内还设有第一转轴11和第二转轴12,所述第一转轴的上端与所述第一烘干旋转筒的下端固定连接且下端与安装于烘干箱底面的第一电机13连接,所述第一电机驱动第一转轴带动第一烘干旋转筒旋转,所述第二转轴的上端与所述第二烘干旋转筒的下端固定连接且下端与安装于烘干箱底面的第二电机14连接,所述第二电机驱动第二转轴带动第二烘干旋转筒旋转;所述第一烘干旋转筒和所述第二烘干旋转筒之间设有电热板15,电热板与烘干箱固定连接,所述电热板设有两层且电热板的夹层内设有电阻丝。所述纺织布进口与所述纺织布出口的左右两侧均通过支架安装有对称的导向辊轴16,所述导向辊轴的表面设置有防刮海绵,所述纺织布位于导向辊轴之间。所述导热管为螺旋状导热管。所述烘干旋转筒的开口为侧壁呈渐缩状的开口。所述热风孔为圆孔,所述圆孔的直径为0.5-1.5cm。优选的,所述圆孔的直径为0.5-1cm。相邻热风孔之间的距离为1-2cm。优选的,相邻热风孔之间的距离为1-1.5cm。所述烘干箱的内壁设有保温层,所述保温层为保温棉层。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或工作流程如下:本专利技术中,纺织布从纺织布进口的导向辊轴之间进入烘干箱,烘干箱内设有烘干旋转筒,烘干旋转筒的一端具有开口,开口处设有导热管,导热管内设有电阻丝,导热管外侧设有风机,风机吹出的风经过电阻丝加热成热风,进入烘干旋转筒,烘干旋转筒设有热风孔,烘干旋转筒内的热风从热风孔散出烘干纺织品,烘干效果好,两个烘干旋转筒之间还设有电热板,烘干旋转筒和电热板可以同时对纺织布的两侧进行烘干,进一步提高烘干效率;烘干箱的的内侧设有保温层,避免热气外泄,能源利用率高;开口处设计为渐缩状,利于热风的聚拢和导流,避免浪费能源,提高烘干效率;本专利技术设计新颖,结构简单,操作便捷,可以同时烘干两块纺织布,且同时对纺织布两侧进行烘干处理,提高了纺织布的烘干效率,适宜推广使用。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纺织布烘干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纺织布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截面为长方形的烘干箱(1),所述烘干箱包括两组烘干装置且分别为第一烘干装置和第二烘干装置,所述第一烘干装置包括第一纺织布进口(2)、第一纺织布出口(3)和第一烘干旋转筒(4),所述第一纺织布进口和第一纺织布出口位于烘干箱的左侧壁,所述第一烘干旋转筒位于所述烘干箱内,左侧的纺织布(9)从第一纺织布进口进入经过第一烘干旋转筒后从第一纺织布出口出来;所述第二烘干装置包括第二纺织布进口(5)、第二纺织布出口(6)和第二烘干旋转筒(7),所述第二纺织布进口与第二纺织布出口位于烘干箱的右侧壁,所述第二烘干旋转筒位于烘干箱内,右侧的纺织布从第二纺织布进口进入经过第二烘干旋转筒后从第二纺织布出口出来;所述第一烘干旋转筒和所述第二烘干旋转筒为结构和大小完全一样的圆柱形的烘干旋转筒,所述烘干旋转筒的上端具有开口(8),将烘干旋转筒的开口方向定义为上方,所述开口处设有导热管,所述导热管内设有电阻丝,所述导热管的上方设有风机(10),所述风机与烘干箱固定连接,所述烘干旋转筒的侧壁设有均匀分布的热风孔;所述烘干箱内还设有第一转轴(11)和第二转轴(12),所述第一转轴的上端与所述第一烘干旋转筒的下端固定连接且下端与安装于烘干箱底面的第一电机(13)连接,所述第一电机驱动第一转轴带动第一烘干旋转筒旋转,所述第二转轴的上端与所述第二烘干旋转筒的下端固定连接且下端与安装于烘干箱底面的第二电机(14)连接,所述第二电机驱动第二转轴带动第二烘干旋转筒旋转;所述第一烘干旋转筒和所述第二烘干旋转筒之间设有电热板(15),电热板与烘干箱固定连接,所述电热板设有两层且电热板的夹层内设有电阻丝。...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纺织布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截面为长方形的烘干箱(1),所述烘干箱包括两组烘干装置且分别为第一烘干装置和第二烘干装置,所述第一烘干装置包括第一纺织布进口(2)、第一纺织布出口(3)和第一烘干旋转筒(4),所述第一纺织布进口和第一纺织布出口位于烘干箱的左侧壁,所述第一烘干旋转筒位于所述烘干箱内,左侧的纺织布(9)从第一纺织布进口进入经过第一烘干旋转筒后从第一纺织布出口出来;所述第二烘干装置包括第二纺织布进口(5)、第二纺织布出口(6)和第二烘干旋转筒(7),所述第二纺织布进口与第二纺织布出口位于烘干箱的右侧壁,所述第二烘干旋转筒位于烘干箱内,右侧的纺织布从第二纺织布进口进入经过第二烘干旋转筒后从第二纺织布出口出来;所述第一烘干旋转筒和所述第二烘干旋转筒为结构和大小完全一样的圆柱形的烘干旋转筒,所述烘干旋转筒的上端具有开口(8),将烘干旋转筒的开口方向定义为上方,所述开口处设有导热管,所述导热管内设有电阻丝,所述导热管的上方设有风机(10),所述风机与烘干箱固定连接,所述烘干旋转筒的侧壁设有均匀分布的热风孔;所述烘干箱内还设有第一转轴(11)和第二转轴(12),所述第一转轴的上端与所述第一烘干旋转筒的下端固定连接且下端与安装于烘干箱底面的第一电机(13)连接,所述第一电机驱动第一转轴带动第一烘干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锦张帅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思彬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