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有弯扭耦合效应的粘弹减振支柱
本专利技术属于超高层建筑施工技术,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超高层建筑的减振支柱。
技术介绍
超高层建筑(建筑高度超过100m时为超高层建筑)较一般建筑而言,不仅受到地震等地质灾害的威胁,同时受到风载荷的持续影响,近年来随着消能减震技术的不断进步,建筑用减振阻尼器在减震、抗风方面的作用明显,已经获得了建筑工程界的广泛认可,典型超高层建筑结构形式(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含有大量的钢结构框架,利用具有高结构阻尼的先进复合材料结构替代一部分钢结构,可以减轻结构重量,提高结构的阻尼特性,对于减震、抗风有比较好的效果,同时很好地缓解了阻尼器布置与建筑要求的冲突问题,易被接受。结构振动控制理论的核心目标是利用附加系统吸收主体结构的振动能量,从而增加整个系统的阻尼,使主体结构振动响应得到降低,利用阻尼器等振动控制技术可以显著提高超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风、抗振性能,然而现有的阻尼器为增加振动过程中阻尼器两端的线位移,提高阻尼器的效能,多采用交叉支撑、斜支撑、人字形支撑等形式,破坏了建筑物内部空间结构的连续性,对布置使用空间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与建筑物的使用需求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有弯扭耦合效应的粘弹减振支柱,其特征是:该一种有弯扭耦合效应的粘弹减振支柱包括外筒(1)、外筒端板(4)、阻尼层(2)、内筒(3)、内筒端板(5)和缠绕层,所述的外筒(1)为圆管形,所述的外筒(1)采用浸渍热固性树脂的编织长纤维经过层层铺叠或者缠绕成形,在所述的外筒(1)的左端设置圆盘形的外筒端板(4),在所述的外筒(1)的左端与外筒端板(4)之间设置缠绕层,即所述的外筒(1)的左端与外筒端板(4)之间通过纤维缠绕相结合,在所述的外筒端板(4)上圆周均布地开设螺栓孔,所述的内筒(3)为圆管形,所述的内筒(3)的外直径小于外筒(1)的内直径,所述的内筒(3)采用浸渍热固性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弯扭耦合效应的粘弹减振支柱,其特征是:该一种有弯扭耦合效应的粘弹减振支柱包括外筒(1)、外筒端板(4)、阻尼层(2)、内筒(3)、内筒端板(5)和缠绕层,所述的外筒(1)为圆管形,所述的外筒(1)采用浸渍热固性树脂的编织长纤维经过层层铺叠或者缠绕成形,在所述的外筒(1)的左端设置圆盘形的外筒端板(4),在所述的外筒(1)的左端与外筒端板(4)之间设置缠绕层,即所述的外筒(1)的左端与外筒端板(4)之间通过纤维缠绕相结合,在所述的外筒端板(4)上圆周均布地开设螺栓孔,所述的内筒(3)为圆管形,所述的内筒(3)的外直径小于外筒(1)的内直径,所述的内筒(3)采用浸渍热固性树脂的编织长纤维经过层层铺叠或者缠绕成形,在所述的内筒(3)的右端设置圆盘形的内筒端板(5),在所述的内筒(3)的右端与内筒端板(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淼,李锐锐,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