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滤土排水的土石坝下游贴坡混凝土板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867791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23 07: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滤土排水的土石坝下游贴坡混凝土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混凝土板的粒径分布,主要包括如下步骤:将骨料进行水洗并筛分,筛分成三种粒径大小;按照骨料粗细进行分层浇筑,浇筑层厚按照不小于最大骨料粒径三倍的原则,三种粒径对应三种不同的浇筑厚度;在坝下游边坡铺筑砂子或土工织物,砂子的级配和厚度或者土工织物根据规范的反滤层设计,砂子或土工织物摊铺平整后再铺筑贴坡混凝土板;在混凝土板四周设置连接装置或键槽;重复直至土石坝下游边坡的全部铺筑完成。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是:1、渗透排水作用;2、不同反滤料起隔离作用;3、利用混凝土空隙渗透性起过滤作用;4、利用其强度起加固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滤土排水的土石坝下游贴坡混凝土板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利工程
,特别涉及一种滤土排水的土石坝下游贴坡混凝土板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据国内外统计,由于渗流(特别是反滤设施设计不当),造成土石坝破坏的情况已占全部土石坝失事总数的40%。土体的渗透破坏机理先是从渗流出口开始,然后逐渐地向深处发展,最后形成渗透破坏而失事。据此,只要保护住渗流出口不遭破坏,土颗粒不流失,土体的结构在水流作用下处于稳定状态,渗透破坏就不会向深处发展。具体保护方法是在渗流出口设置反滤层,起滤土(防止颗粒流失)和减压(使渗透水流入反滤层后,通畅的排走,渗透压力减小,甚至消失)作用达到渗透稳定的目的。反滤层是防止渗透破坏最有效的措施。传统的反滤层一般由几层严格筛分的砂、砾、卵石或碎石构成,目前它的应用已经有比较成熟的经验,其特点是相邻两层中某一层的颗粒不应穿过粒径较大一层的孔隙,使得每一层反滤料的粒径要求严格,必须人工筛分,反滤效果良好但施工复杂,成本比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土石坝反滤层的不足,提供一种滤土排水的土石坝下游贴坡混凝土板的制备方法,提高施工效率和工程质量。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滤土排水的土石坝下游贴坡混凝土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混凝土板的粒径分布,主要包括如下步骤:(1)将骨料进行水洗并筛分,筛分成三种粒径大小;(2)按照骨料粗细进行分层浇筑,浇筑层厚按照不小于最大骨料粒径三倍的原则,三种粒径对应三种不同的浇筑厚度;(3)在坝下游边坡铺筑砂子或土工织物,砂子的级配和厚度或者土工织物设计反滤层,砂子或土工织物摊铺平整后再铺筑贴坡混凝土板;(4)在混凝土板四周设置连接装置或键槽;(5)重复步骤(3)—(4),直至土石坝下游边坡的全部铺筑完成。本专利技术所述步骤(1)中骨料粒径为2.5-5mm,5-10mm,10-20mm。本专利技术所述步骤(3)中混凝土板中骨料粒径为2.5-5mm,5-10mm,10-20mm对应的最小浇筑层厚分别为1.5cm、3cm、6cm。可以适当加厚细骨料反滤料厚度与第二层相同。本专利技术所述步骤(3)中设置第1层反滤层的目的是防止被保护土的渗透变形和流失,设置第2层反滤层的目的则是为了保证第1层反滤层的安全运行。由于反滤料采用的是混凝土板的形式,第一层反滤料不会进入第二层,因此为达到防止被保护土渗透变形和流失的目的,可以适当加厚第一层反滤料厚度与第二层相同。本专利技术所述步骤(2)中三种粒径对应的三种不同的浇筑厚度,浇筑混凝土板的大小主要考虑运输的需要,建议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采用较大的尺寸,可以提高铺筑时的稳定性。本专利技术所述步骤(3)中先在坝下游边坡铺筑砂子或土工织物是为防止土颗粒堵塞透水混凝土的孔隙。本专利技术所述步骤(3)中砂子的级配和厚度或者土工织物根据SL274-2001《碾压土石坝设计规范》的反滤层设计。本专利技术所述步骤(4)中在混凝土板四周设置连接装置或键槽是为防止土体颗粒被渗透水从混凝土板搭接处带出,从而满足止水、稳定要求。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由于本专利技术其是由级配料按照一定顺序制备而成的多孔混凝土板。改变了土石坝下游边坡滤土排水的常规设计方法,产生如下积极效果:1、渗透排水作用;2、不同反滤料起隔离作用;3、利用混凝土空隙渗透性起过滤作用;4、利用其强度起加固作用。目前贴坡混凝土板在土石坝下游边坡还没有应用。用贴坡混凝土板加细砂填料替代贴坡排水体中的级配滤料,从而达到降低施工难度,加快施工进度,减少工程投资。附图说明图1:本专利技术的模板支立剖面示意图。图2:本专利技术的模板俯视示意图。图3:本专利技术的混凝土板浇筑示意图。图4:本专利技术的混凝土板分层示意图一。图5:本专利技术的混凝土板分层示意图二。图6:本专利技术的混凝土板铺筑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方法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的施工步骤如下:(1)为防止土体颗粒被渗透水从混凝土板搭接处带出,在混凝土板四周设置连接装置或键槽,模板支立如图1-2所示,以此满足搭接处止水、稳定要求。浇筑混凝土板的大小主要考虑运输的需要,建议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采用较大的尺寸,可以提高铺筑时的稳定性。(2)按照骨料粗细进行分层浇筑,浇筑层厚按照不小于最大骨料粒径三倍的原则,三种粒径对应的三种不同的浇筑厚度,如图3-5所示。(3)为防止土颗粒堵塞透水混凝土的孔隙,先在坝下游边坡铺筑砂子或土工织物,砂子的级配和厚度或者土工织物根据SL274-2001《碾压土石坝设计规范》的反滤层设计,砂子或土工织物摊铺平整后再铺筑贴坡混凝土板,混凝土板铺筑如图6所示。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滤土排水的土石坝下游贴坡混凝土板的制备方法,与现有方法相比,本专利技术充分保证了土石坝的反滤排水效果,提高了施工效率和工程质量。本专利技术其主要技术特征基于透水性混凝土的原理,将骨料按照粗细粒径顺序分层集成于混凝土板中,以此达到下游边坡排水阻泥的目的。相较于常规贴坡排水,本专利技术充分保证了土石坝下游边坡的美观性,简化了施工程序,提高了施工效率和工程质量。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如:本专利技术所指的下游贴坡为水利水电工程术语,其他工程领域可做相应替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滤土排水的土石坝下游贴坡混凝土板的制备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滤土排水的土石坝下游贴坡混凝土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混凝土板的粒径分布,主要包括如下步骤:(1)将骨料进行水洗并筛分,筛分成三种粒径大小;(2)按照骨料粗细进行分层浇筑,浇筑层厚按照不小于最大骨料粒径三倍的原则,三种粒径对应三种不同的浇筑厚度;(3)在坝下游边坡铺筑砂子或土工织物,砂子的级配和厚度或者土工织物设计反滤层,砂子或土工织物摊铺平整后再铺筑贴坡混凝土板;(4)在混凝土板四周设置连接装置或键槽;(5)重复步骤(3)—(4),直至土石坝下游边坡的全部铺筑完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滤土排水的土石坝下游贴坡混凝土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混凝土板的粒径分布,主要包括如下步骤:(1)将骨料进行水洗并筛分,筛分成三种粒径大小;(2)按照骨料粗细进行分层浇筑,浇筑层厚按照不小于最大骨料粒径三倍的原则,三种粒径对应三种不同的浇筑厚度;(3)在坝下游边坡铺筑砂子或土工织物,砂子的级配和厚度或者土工织物设计反滤层,砂子或土工织物摊铺平整后再铺筑贴坡混凝土板;(4)在混凝土板四周设置连接装置或键槽;(5)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祝小靓高江林傅琼华戴国强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省水利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