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磨尖复合丝及其制备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磨尖复合丝
,具体为一种磨尖复合丝及其制备工艺。
技术介绍
纺织原意是取自纺纱与织布的总称,但是随着纺织知识体系和学科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特别是非织造纺织材料和三维复合编织等技术产生后,现在的纺织已经不仅是传统的手工纺纱和织布,也包括无纺布技术、现代三维编织技术、现代静电纳米成网技术等,所以,现代纺织是指一种纤维或纤维集合体的多尺度结构加工技术,中国古代的纺织与印染技术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古人为了适应气候的变化,已懂得就地取材,利用自然资源作为纺织和印染的原料,以及制造简单的手工纺织工具,直至今天,我们日常的衣、某些生活用品和艺术品都是纺织和印染技术的产物,纺织过程中离不开丝线的使用,但现有的纺织丝线都为PET树脂、PPT树脂或PA树脂中的一种作为原料,PET是乳白色或浅黄色、高度结晶的聚合物,表面平滑有光泽,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具有优良的物理机械性能,长期使用温度可达120℃,电绝缘性优良,抗蠕变性、耐疲劳性、耐摩擦性、尺寸稳定性都很好,但PET有酯键,在强酸、强碱和水蒸汽作用下会发生分解,且结晶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磨尖复合丝及其制备工艺,包括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的外表面从内向外依次涂设有三氧化二铝涂层(2)、乙烯‑乙烯醇共聚物涂层(3)和陶瓷基复合涂层(4),所述本体(1)由PET树脂、PPT树脂、PA树脂、热固性树脂、三甲基硫酸甲酯铵、偶氮二异丁腈、氨基‑2‑甲基‑1‑丙醇、聚异戊二烯、4‑氨基七氟甲苯、脂肪醇聚氧乙烯醚、抗菌剂、固化剂和抗氧化剂组成,其配料百分比为:PET树脂10%~20%;PPT树脂15%~33%;PA树脂12%~25%;热固性树脂5%~13%;三甲基硫酸甲酯铵3%~20%;偶氮二异丁腈2%~17%;氨基‑2‑甲基‑1‑丙醇10%~15%;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磨尖复合丝及其制备工艺,包括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的外表面从内向外依次涂设有三氧化二铝涂层(2)、乙烯-乙烯醇共聚物涂层(3)和陶瓷基复合涂层(4),所述本体(1)由PET树脂、PPT树脂、PA树脂、热固性树脂、三甲基硫酸甲酯铵、偶氮二异丁腈、氨基-2-甲基-1-丙醇、聚异戊二烯、4-氨基七氟甲苯、脂肪醇聚氧乙烯醚、抗菌剂、固化剂和抗氧化剂组成,其配料百分比为:PET树脂10%~20%;PPT树脂15%~33%;PA树脂12%~25%;热固性树脂5%~13%;三甲基硫酸甲酯铵3%~20%;偶氮二异丁腈2%~17%;氨基-2-甲基-1-丙醇10%~15%;聚异戊二烯3%~10%;4-氨基七氟甲苯4%~17%;脂肪醇聚氧乙烯醚7%~16%;抗菌剂6%~12%;固化剂4%~16%;抗氧化剂6%~20%,所述本体(1)的尖端由碱溶液处理得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磨尖复合丝及其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氧化二铝涂层(2)的厚度为20~60μm,乙烯-乙烯醇共聚物涂层(3)的厚度为30~80μm,陶瓷基复合涂层(4)的厚度为50~150μ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磨尖复合丝及其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碱溶液由氢氧化钠、磷酸钠、碳酸钠、三聚磷酸钠、硅酸钠和OP乳化剂混合制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磨尖复合丝及其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碱溶液的浓度组分为:氢氧化钠10g/L~20g/L;磷酸钠15g/L~3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臧争光,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亿达化纤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