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手机外壳用铝合金带材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铝及铝合金带材的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手机外壳用铝合金带材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由于铝合金经阳极氧化后适合不同颜色的着色处理,耐腐蚀和耐指纹污染性能好,近年来在手机外壳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无论哪个手机品牌,均要求铝合金加工为产品时,经阳极氧化后具有优异的表面质量和抵抗变形的强度。例如边框和后盖一体的手机外壳,即不允许阳极后的表面出现区域异色(阳极料纹)缺陷。而为了提高阳极氧化后的美观度,手机外壳用铝均会在阳极氧化前进行喷砂处理,即使用具有一定颗粒度大小的物体,在一定压力下撞击铝合金外表面,形成均匀的细小麻坑点,故撞击颗粒的直径越大,对区域异色的覆盖和遮蔽效果越好。传统的5系铝板带材在采用110号以下粗粒径的锆砂进行喷砂处理后,区域异色程度尚不严重,一旦采用170号以上粒径更细的锆砂进行喷砂处理时,区域异色就显得特别明显。自iPhone5开始使用铝合金作出手机边框和后盖一体的设计以来,国产一线品牌手机纷纷效仿,并无一例外地使用6063挤压板材(横截面约为10mm×120mm)、经全CNC加工、研磨抛光后制得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手机外壳用铝合金带材,其特征在于:以质量分数计,所述铝合金带材的化学合金成分组成为:Si≤0.03%,Fe≤0.05%,Cu 0.05~0.10%,Mn≤0.05%,Mg 2.6~3.4%,Ti 0.01~0.05%,余量为Al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每种杂质的重量百分比最高为0.0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机外壳用铝合金带材,其特征在于:以质量分数计,所述铝合金带材的化学合金成分组成为:Si≤0.03%,Fe≤0.05%,Cu0.05~0.10%,Mn≤0.05%,Mg2.6~3.4%,Ti0.01~0.05%,余量为Al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每种杂质的重量百分比最高为0.02%。2.一种制造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机外壳用铝合金带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铝锭、铝中间合金锭、镁锭为原料,经熔化、铸造、热轧、冷轧和退火制得手机外壳用铝合金带材,包括以下步骤:1)将铝锭、铝中间合金锭和镁锭经过熔炼炉融化后,添加晶粒细化剂,经半连续铸造制得铸锭;2)铸锭经必要的锯切、铣面后进入加热炉加热,金属在温度430~470℃保温16~40h后迅速升温至520~560℃,保温1~12h,要求升温效率>30℃/h,然后出炉热轧,热轧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钟宇,黄瑞银,方小明,张宸玮,刘旺,
申请(专利权)人:中铝瑞闽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