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纫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864981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23 05: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缝纫机。缝纫机具有机臂部、上轴、针杆、平衡体轴和第一平衡体。上轴设于机臂部的内部,能在马达的驱动下进行旋转。针杆被机臂部支承,该针杆能与上轴的旋转相连动地上下运动。平衡体轴设于机臂部的内部,与上轴的延伸方向平行地延伸。第一平衡体固定于平衡体轴。第一平衡体的平衡体轴以上轴的旋转速度的N倍(N为2以上的整数)的速度向与上轴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因此,缝纫机能够减弱伴随着马达的旋转所产生的振动中的二阶振动以后的振动。

Sewing machin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sewing machine. The sewing machine has the arm, the upper shaft, the needle bar, the balance body axis and the first balance body. The upper shaft is placed inside the arm of the machine and can be rotated under the drive of the motor. The needle rod is supported by the arm of the machine, and the needle rod can move up and down moving up and down with the rotation of the upper shaft. The balance body is located in the interior of the arm and extends parallel to the extension direction of the upper shaft. The first balance body is fixed to the balance body axis. The N times of the rotation speed of the above axis of the first equilibrium body (N over 2) rotates in the opposite direction of the rotation direction of the upper axis. Therefore, the sewing machine can weaken the vibration after the vibration of the two order in the vibration produced by the rotation of the mo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缝纫机
本技术涉及一种缝纫机。
技术介绍
通常的缝纫机具有自包含机座部的工作台立起的支柱部。缝纫机具有自支柱部的上端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机臂部。缝纫机能借助上轴和曲柄机构将驱动马达的旋转力作为动力传递给针杆,使针杆上下运动。针杆配置于机臂部的顶端。驱动马达的动力利用上轴的旋转并借助支柱部内的带驱动向机座部的下轴传递,借助下轴将动力传递给梭子机构。因此,旋梭进行旋转。针杆的上下运动成为引起振动的主要原因。例如,公知有通过使平衡体与上轴和曲柄机构的旋转相连动地旋转,来减弱振动的技术。日本公开技术1985年192774号公报所记载的缝纫机设有上轴、曲柄机构和平衡体轴。上轴和平衡体轴均设有齿轮。上轴的齿轮与平衡体轴的齿轮相互啮合。平衡体轴的齿轮和上轴的齿轮直径相同且齿数相同。因此,平衡体是能以与上轴和曲柄机构相同的速度反转的结构。即,能够减弱伴随着曲柄机构的旋转所产生的一阶振动。缝纫机存在有例如伴随着针杆的上下运动所产生的二阶振动等振动。一阶振动是在缝纫机的固有振动频率下产生的振动。二阶振动是频率为一阶振动的频率的两倍的振动,三阶振动表示频率为一阶振动频率的三倍的振动。因此,缝纫机有可能无法减弱一阶、二阶、三阶…这样的许多振动中的二阶振动以后的振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减弱伴随着马达的旋转所产生的振动中的二阶振动以后的振动的缝纫机。技术方案1的缝纫机具有:机臂部;主轴,其设于所述机臂部,该主轴能在马达的驱动下进行旋转;以及针杆,其被所述机臂部支承,该针杆能与所述主轴的旋转相连动地上下运动,该缝纫机的特征在于,具有旋转轴和平衡体,该旋转轴设于所述机臂部,与所述主轴的延伸方向平行地延伸,该平衡体设于所述旋转轴,所述旋转轴以所述主轴的旋转速度的N倍的速度向与所述主轴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其中,N为2以上的整数。缝纫机具有向与主轴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的平衡体。平衡体以主轴的旋转速度的N倍(N为2以上的整数)的速度旋转。因此,缝纫机能够抑制伴随着马达的旋转所产生的振动中的N阶振动。缝纫机通过增大N的值,能够抑制更高阶的振动。缝纫机通过适当地选择N的值,能够抑制与不同于缝纫机自身的固有振动频率的频率相对应的最希望抑制的振动。也可以是,技术方案2的缝纫机具有传递机构,该传递机构设于所述主轴和所述平衡体之间,用于将所述主轴的旋转传递给所述平衡体。传递机构能够将由主轴的旋转所产生的动力顺畅地传递给平衡体。也可以是,技术方案3的缝纫机的所述传递机构具有:主轴带轮,其设于所述主轴;平衡体带轮,其设于所述旋转轴;以及双面齿带,其张设于所述主轴带轮和所述平衡体带轮之间,该双面齿带的内齿与所述主轴带轮相啮合,该双面齿带的外齿与所述平衡体带轮相啮合。传递机构利用双面齿带将由主轴的旋转所产生的动力传递给平衡体。因此,在缝纫机驱动时,与例如在传递机构使用齿轮的情况相比,缝纫机能够实现安稳平静的作业。缝纫机不需要在传递机构中使用润滑剂,因此,能够防止缝制对象被润滑剂弄脏。也可以是,技术方案4的缝纫机具有支承构件,该支承构件设于所述机臂部内且呈圆筒状,该支承构件以所述旋转轴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所述旋转轴,所述支承构件的轴心相对于所述旋转轴的轴心偏心,能够通过使所述支承构件旋转,来改变设于所述旋转轴的所述平衡体带轮的位置。支承构件的轴心相对于旋转轴的轴心偏心。因此,能够通过使支承构件以其轴心为中心旋转,来改变平衡体带轮的位置。能够通过改变平衡体带轮的位置来调节双面齿带的张力。也可以是,技术方案5的缝纫机具有所述N的值彼此不同的多个所述平衡体。多个平衡体的N的值彼此不同。缝纫机能够同时抑制与各平衡体的N的值相对应的多阶振动。附图说明图1是省略了一部分结构后的缝纫机的主视图。图2是将局部剖切后的缝纫机的俯视图。图3是表示缝纫机的内部构造的立体图。图4是图1中的A-A剖面的剖视图。图5是图4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图6是平衡体带轮、支承构件、第一平衡体的立体图。图7是图4中的B-B剖面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说明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下面的说明使用在附图中用箭头表示的左右、前后、上下。如图1所示,缝纫机1具有机座部2、支柱部3和机臂部4。机座部2为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箱体。支柱部3自机座部2的后端部向上方立起。机臂部4自支柱部3上端向前方沿水平方向延伸。缝纫机1借助上轴7将设于支柱部3内部的驱动马达9(参照图3)的旋转力作为动力进行传递,以使针杆6上下运动。机座部2在内部具有梭子机构51、切线机构等。在本实施方式中,梭子机构51和切线机构等与缝制相关的各种机构等采用公知的结构,因此省略说明。梭子机构51和切线机构配置于下轴5的前端侧,在驱动马达9的驱动下进行旋转的下轴5的旋转作为动力传递给该梭子机构51和切线机构,从而对该梭子机构51和切线机构进行驱动。下轴5在机座部2的内部沿前后方向水平地延伸。如图3所示,下动力传递机构10设于下轴5的后端,能将驱动马达9的旋转力传递给下轴5。下动力传递机构10具有下轴带轮12、传递带轮13和传递带轮14。下轴带轮12设于下轴5的后端部且是设于机座部2的内部。传递带轮13在下轴带轮12的左下方且是在机座部2的内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支承。传递带轮14设于相对于下轴带轮12而言与传递带轮13所处侧相反的那一侧。传递带轮14在机座部2的内部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被支承。驱动带11张设于下轴带轮12、传递带轮13和传递带轮14。驱动带11是同步带。驱动带11是双面齿带,具有内齿和外齿。内齿搭在传递带轮13、传递带轮14上,外齿搭在下轴带轮12上。如图2、图3所示,驱动带11在支柱部3的内部上方与传递机构20相连结。传递机构20具有上轴带轮21。上轴带轮21设于上轴7的处在支柱部3上端附近的后端部。驱动带11的内齿搭在上轴带轮21上。驱动马达9的输出轴借助接头与上轴带轮21的后方部分相连结。因此,当驱动马达9驱动时,上轴带轮21进行旋转。上轴7随着上轴带轮21的旋转进行旋转。此时,驱动带11运转起来。在驱动带11运转时,下轴5借助下动力传递机构10的下轴带轮12、传递带轮13、传递带轮14进行旋转。此时,梭子机构51进行驱动。下轴带轮12的直径为上轴带轮21的直径的一半。因此,下轴带轮12以上轴带轮21的两倍速度向与上轴带轮21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如图1、图3所示,上轴7在机臂部4的内部沿前后方向与下轴5平行地延伸。上轴7的前端部具有转换机构30。转换机构30用于将上轴7的旋转运动转换成针杆6的上下运动。转换机构30具有针杆曲柄47B及曲柄连杆31等。针杆曲柄47B在主视时呈大致扇形,在前后方向上具有厚度,该针杆曲柄47B设于上轴7的前端部。曲柄连杆31沿上下方向延伸,其上端部以该曲柄连杆31能够转动的方式与针杆曲柄47B中的自固定于上轴7的固定位置偏心的位置相连结。曲柄连杆31的下端部与针杆6相连结。针杆6沿上下方向延伸。引导部8呈圆筒状,设于机臂部4前端部的下端。引导部8以针杆能够上下运动的方式支承该针杆。机针61以能够拆装的方式装配于针杆6的下端。转换机构30利用针杆曲柄47B及曲柄连杆31等,将上轴7的旋转运动转换成针杆6的上下运动。因此,缝纫机1会伴随着针杆6的上下运动产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缝纫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缝纫机,该缝纫机具有:机臂部(4);主轴(7),其设于所述机臂部,该主轴能在马达的驱动下进行旋转;以及针杆(6),其被所述机臂部支承,该针杆能与所述主轴的旋转相连动地上下运动,该缝纫机的特征在于,该缝纫机具有旋转轴(46)和平衡体(47A),该旋转轴设于所述机臂部,与所述主轴的延伸方向平行地延伸,该平衡体设于所述旋转轴,所述旋转轴以所述主轴的旋转速度的N倍的速度向与所述主轴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其中,N为2以上的整数。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3.31 JP 2016-0735931.一种缝纫机,该缝纫机具有:机臂部(4);主轴(7),其设于所述机臂部,该主轴能在马达的驱动下进行旋转;以及针杆(6),其被所述机臂部支承,该针杆能与所述主轴的旋转相连动地上下运动,该缝纫机的特征在于,该缝纫机具有旋转轴(46)和平衡体(47A),该旋转轴设于所述机臂部,与所述主轴的延伸方向平行地延伸,该平衡体设于所述旋转轴,所述旋转轴以所述主轴的旋转速度的N倍的速度向与所述主轴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其中,N为2以上的整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该缝纫机具有传递机构(40),该传递机构设于所述主轴和所述平衡体之间,用于将所述主轴的旋转传递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鬼头宏明原田幸一宇野伦子桝谷隆志
申请(专利权)人: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