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马丽娜专利>正文

一种弱消光塑料薄膜、表面保护膜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864326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23 05: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弱消光塑料薄膜、表面保护膜及其应用,其采用了特定的结构设计,最基础结构为:弱消光塑料薄膜包括基材层、粘附力增强层和消光涂层,其中消光涂层包括基体树脂和消光无机颗粒,消光无机颗粒与基体树脂的比例为1:100‑150,所述塑料薄膜的消光度在18‑23%;所述基材层的材质包括聚乙烯、聚丙烯、聚丁烯或其混合物,基材层中必须含有1‑20wt%的乙烯‑辛烯共聚物;所述粘附力增强层为与基材层层材质相同的聚合物、偶联剂、增粘树脂,基体树脂为聚烯烃树脂和聚酯树脂的混合物,所述消光无机颗粒为纳米二氧化钛颗粒或纳米二氧化硅颗粒。通过组成和结构选择得到了具有优异消光效果的弱消光塑料薄膜,并进一步应用于表面保护膜以及在屏幕表面保护中使用。

A kind of weak light extinction plastic film, surface protective film and its application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surface protective film, weak extinction plastic membrane and its application, which adopts the structure of a specific design, the basic structure is as follows: weak extinction of plastic film comprises a substrate layer, adhesion enhancement layer and coating the coating including extinction, extinction of resin and inorganic particles extinction, the extinction of inorganic particles and the matrix resin the ratio of 1:100 150, the plastic film extinction ratio in 18 23%; the substrate layer materials including polyethylene, polypropylene, polybutene or mixtures thereof, the substrate layer must contain 1 20wt% ethylene octene copolymer; the adhesion enhancement layer and the substrate layer for the same material the polymer, coupling agent, tackifier resin, matrix resin is the mixture of polyolefin resin and polyester resin, the extinction of inorganic particles is nanometer titanium dioxide nano silica particles or a Grain. A weak matting plastic film with excellent extinction effect has been obtained through composition and structure selection, and it is further applied to surface protection film and its application in screen surface prote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弱消光塑料薄膜、表面保护膜及其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弱消光塑料薄膜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消光效果的弱消光塑料薄膜,还涉及表面保护膜以及在汽车内屏幕保护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塑料薄膜是现有技术中广泛应用的一种高分子材料,其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和日常生活中。在实际使用中发现,其具有较强的反光性,在强光照射下,具有强反光,长时间注视会引起眼部的不适,对其进行消光处理成为现有技术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但需要选择合适的组成和消光剂保证弱消光塑料薄膜的综合性能。表面保护膜是一种塑料薄膜和粘合剂组成的膜层材料,其可以同时具有表面保护、消光和透光的性能。这也就要求塑料薄膜具有更佳的、更多的性能需要平衡,并需要考虑弱消光塑料薄膜与粘合剂的配合,粘合剂层也不能对消光效果有明显的影响。随着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车内中控台大屏幕成为标配,且屏幕尺寸由逐渐增大的趋势。但随着中控台屏幕尺寸的增大,提高车辆档次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就是在夜间行车时,屏幕亮度过大,对驾驶员眼睛有一定的刺激,故可以选择一种表面保护膜,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亮度,但不能过度降低导致白天屏幕亮度不够。现有技术也没有明显意识到该问题,也没有可以平衡上述诸多性能的弱消光塑料薄膜以及表面保护膜。为了解决该问题,专利技术人进行了长期、艰苦的研发,得到一种可以基本满足上述要求的弱消光塑料薄膜和表面保护膜。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中弱消光塑料薄膜通过三层结构,具体为:基材层、粘附力增强层和消光涂层,得到一种具有一定强度且具有明显消光效果的薄膜,其附着力增强层的设置使两层融为一体,层间作用力很强。其通过对祥光无机颗粒与基体数值配比的严格控制,并同时选择了合适的消光度参数,得到具有降低亮度,但不影响实际使用效果的弱消光塑料薄膜。在此基础上,在弱消光塑料薄膜表面设置合适的粘合剂层,得到一种具有实际应用前景的表面保护膜。同时,还提供了弱消光塑料薄膜和表面保护膜在光学表面,进一步在显示屏保护中的应用。为了达到上述效果,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技术概述方案1.一种弱消光塑料薄膜,其包括基材层、粘附力增强层和消光涂层,其中消光涂层包括基体树脂和消光无机颗粒,消光无机颗粒与基体树脂的比例为1:100-150,所述塑料薄膜的消光度在18-23%。方案2.根据方案1所述的弱消光塑料薄膜,所述基材层的材质包括聚乙烯、聚丙烯、聚丁烯或其混合物,基材层中必须含有1-20wt%的乙烯-辛烯共聚物。方案3.根据方案1或2所述的弱消光塑料薄膜,所述粘附力增强层为与基材层层材质相同的聚合物、偶联剂、增粘树脂,三者的重量比为100:5-8:25-32。方案4.根据方案1所述的弱消光塑料薄膜,基体树脂为聚烯烃树脂和聚酯树脂的混合物,所述消光无机颗粒为纳米二氧化钛颗粒或纳米二氧化硅颗粒,优选为纳米二氧化钛颗粒。方案5.根据方案4所述的弱消光塑料薄膜,所述聚烯烃树脂为基材层层材质相同的聚合物,所述聚酯树脂为PET、PTT或PBT中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方案6.根据方案4或5所述的弱消光塑料薄膜,所述聚烯烃树脂与聚酯树脂的重量比为1:3-6。方案7.一种表面保护膜,其包含基膜和粘合剂层,所述基膜为方案1-6中任一所述的弱消光塑料薄膜,所述粘合剂设置在弱消光塑料薄膜的基材层一侧。方案8.根据方案7所述的表面保护膜,所述粘合剂为聚氨酯粘合剂、丙烯酸粘合剂或橡胶粘合剂中的一种,所述粘合剂中必须含有2-8wt%的乙烯-辛烯共聚物。方案9.方案1-6任一所述的弱消光塑料薄膜或方案7-8任一所述的表面保护膜在汽车内显示屏保护中的应用。技术详述本专利技术主要包含三个主题,分别为弱消光塑料薄膜、表面保护膜及应用,下面分别进行详细介绍:弱消光塑料薄膜本专利技术的弱消光塑料薄膜主要包含三个层,分别为基材层、粘附力增强层和消光涂层,其中消光涂层包括基体树脂和消光无机颗粒。其中基材层属于基本强度提供,消光涂层属于一个功能涂层,为的是赋予弱消光塑料薄膜以消光特性,由于不同聚合物之间相容性存在一定问题,故进一步设置了附着力增强层,以提高消光涂层在基材层表面的附着力,使三层融为一层,不会分层。所述基材层的材质包括聚乙烯、聚丙烯、聚丁烯或其混合物,基材层中必须含有1-20wt%的乙烯-辛烯共聚物。由于本专利技术需要在较为薄的情况下具有较好的柔韧性,故选择了聚乙烯、聚丙烯和聚丁烯,为了进一步提高其性能,加入了一定的乙烯-辛烯共聚物,并限定了具体的用量,如果加入乙烯-辛烯共聚物含量小于1%时,则无法实现加入乙烯-辛烯共聚物增柔的技术效果;如果加入乙烯-辛烯共聚物含量大于20%,则增柔效果过大,导致后期弱消光塑料薄膜的强度较低,无法满足实际使用的需要。所述消光涂层由基体树脂和消光无机颗粒组成,其中消光无机可以是纳米二氧化钛颗粒或纳米二氧化硅颗粒,两者都是较为常见的消光组分,均具有消光效果,对于其用量,消光无机颗粒与基体树脂的比例为1:100-150,消光颗粒过少的话,难以实现其消光效果;消光颗粒过大的话,消光程度过大,会导致在显示屏幕亮度过低,影响屏幕在白天或强光条件下的实际使用效果。为了进一步对其消光程度的限定,专利技术进一步利用消光度的参数进行了限定,所述塑料薄膜的消光度在18-23%。在此范围内效果最佳。通过消光无机颗粒与基体树脂的比例、消光度参数的选择,得到具有良好的使用效果,不在上述两个参数限定的范围内,其效果不佳;如果仅仅第一个消光无机颗粒与基体树脂比例落入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其消光度不一定会落入专利技术要保护的消光度范围,最终消光度还是要受到基体树脂以及助剂种类和用量的综合影响,因此,采用两个参数进行限定是具有必要性和科学性的。为了提高消光无机颗粒良好的分散性,其基体树脂为聚烯烃树脂和聚酯树脂的混合物,所述聚烯烃树脂为基材层层材质相同的聚合物,所述聚酯树脂为PET、PTT或PBT中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如果仅仅使用聚烯烃或者聚酯树脂,其二氧化钛分散性不好,且与附着力增强层的作用力不能满足要求。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聚烯烃树脂与聚酯树脂的重量比为1:3-6。在此范围内,二氧化钛分散性和附着力增强剂的效果都是最佳的,属于最优选的技术方案。附着力增强层是弱消光塑料薄膜中一个重要的组分,所述粘附力增强层为与基材层层材质相同的聚合物、偶联剂、增粘树脂,三者的重量比为100:5-8:25-32。其采用与基材层相同的树脂,提高层间作用力,并进一步采用偶联剂和增粘树脂,可以提高涂层的作用力、与涂层中无机颗粒的作用力,同时满足了基材层与涂层增强作用力的需要。其中偶联剂可以提高涂层无机颗粒的附着力,而增粘树脂具有普遍增粘特性,可以提高涂层聚合物的作用力。增粘树脂没有特别的限定,现有技术中常见的种类均可以达到相近的效果,但本专利技术中增粘树脂的用量是高于常规用量的,这一点是需要特别注意的。弱消光塑料薄膜中各层的设置,主要在于聚合物种类的选择,既要满足单层实际性能的需要,又可以满足层间作用力。弱消光塑料薄膜的三层厚度,基材层、粘附力增强层和消光涂层的厚度分别为50-250μm、10-20μm和25-80μm,在优选范围内,其效果最优。表面保护膜表面保护膜是实际使用的一种形式,其包含基膜和粘合剂层,基膜采用上述弱消光塑料薄膜,在弱消光塑料薄膜基材层一侧设置粘合剂层,另外一侧可以设置耐磨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弱消光塑料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弱消光塑料薄膜包括基材层、粘附力增强层和消光涂层,其中消光涂层包括基体树脂和消光无机颗粒,消光无机颗粒与基体树脂的比例为1:100‑150,所述塑料薄膜的消光度在18‑2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弱消光塑料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弱消光塑料薄膜包括基材层、粘附力增强层和消光涂层,其中消光涂层包括基体树脂和消光无机颗粒,消光无机颗粒与基体树脂的比例为1:100-150,所述塑料薄膜的消光度在18-2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弱消光塑料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层的材质包括聚乙烯、聚丙烯、聚丁烯或其混合物,基材层中必须含有1-20wt%的乙烯-辛烯共聚物。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弱消光塑料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粘附力增强层为与基材层层材质相同的聚合物、偶联剂、增粘树脂,三者的重量比为100:5-8:25-3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弱消光塑料薄膜,其特征在于:基体树脂为聚烯烃树脂和聚酯树脂的混合物,所述消光无机颗粒为纳米二氧化钛颗粒或纳米二氧化硅颗粒,优选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丽娜
申请(专利权)人:马丽娜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