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农村生活污水生态治理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686217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23 04: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农村生活污水的生态治理方法和系统,该系统尽量利用村庄边角荒地的自然高度差,生活污水在前端调节与生物基质处理池、生态湿地之间自然流动过程,氮磷等污染物被绿狐尾藻等植物吸收,被硝化反硝化微生物和厌氧氨氧化微生物等净化,被黏土等吸附,该系统结构简单,维护管理方便,处理效果稳定,运行过程不需要消耗电力和絮凝剂等,维护运行费用低;有效的减控农村生活污水中COD、氮、磷等污染物,稳定达到国家生活污水治理一级标准,适宜在中国广大亚热带丘陵地区应用,生态湿地中绿狐尾藻收割后可生产饲料喂食鸡、鸭、鹅、猪等,湿地维护过程能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

A method and system for ecological treatment of rural domestic sewage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method and system for ecological management of rural sewage, the system make use of the edge of the village corner of land natural heigh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sewage in front of the regulation and biological matrix treatment pond, wetland ecological flow, such as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pollutants absorbed by green foxtail algae plants, purified microbial nitrific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 and anammox microorganisms, by clay adsorption, the system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convenient maintenance, stable treatment effect, operation process does not require a power consumption and low operation cost flocculant, maintenance; control of rural sewage in COD, nitrogen, phosphorus and other pollutants effectively, reach national sewage treatment level the standard, suitable for application in Chinese vast subtropical hilly areas, production of feed of chicken, duck and goose green ecological wetland Myriophyllum after harvest, Pig and so on, the wetland maintenance process can produce certain economic benefi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农村生活污水生态治理方法及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环境
,尤其涉及一种农村生活污水生态治理方法及系统,特别适用于亚热带农村自然村落、集水区或小流域,利用村庄边角闲置地(荒地)处理日常生活污水,实现农村小水塘、小溪流的水质改善。
技术介绍
随着农村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居住环境改善,农村卫生间、淋浴房、洗衣机等生活设施的普及应用,农村生活污水的随意排放致使农村的池塘、沟渠、溪流等水体中COD、氨氮、总氮、总磷污染物超标严重,导致农村水环境问题日渐突出。村镇生活污水、零散养殖废水和农产品加工排污已成为重要的农业环境污染源。根据环保部调查数据,按中国村镇居民人均生活污水排放90升/人·天,生活污水中COD、总氮和总磷含量分别为205mg/L、50mg/L和5.5mg/L计,目前中国有6.4亿村镇人口,每年排放的COD、总氮和总磷分别高达431.0、105.1和11.6万吨。由于农村水环境污染来源复杂、分布面广、治理难度大,与城市污水处理相比,难于集中收集,不适合采用过于集中的处理模式(农户居住分散,管网收集污水的成本太高)。农村污水处理模式和技术一般可分为集中处理、分散处理和就地处理模式。(1)集中处理模式:集中处理模式适合于人口多、人口密度大和污水产生量大的村镇;采用管网收集污水,建立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污水可达标排放或回用。通常采用的污水处理技术有活性污泥法和SBR等方法。(2)分散处理模式:国内外分散式处理生活污水的主要技术有湿地处理系统、高效藻类塘技术、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和厌氧沼气池技术等。(3)传统的原位污水处理系统(化粪池)在去除氮、磷化合物和致病生物方面效果较差,只作为预处理设备为进一步治理做准备。现在推广农村污水处理工艺包括曝气池、生物滤池、活性污泥法(SBR)反应器、稳定塘、人工湿地等,使用频率最高的三种污水处理技术为:接触氧化、氧化沟和快速渗滤系统。接触氧化法是生物膜法的一种,氧化沟是应用成熟的人工系统,快速渗滤是成本很低的土地处理系统。可以看到,基于自然系统的快速渗滤和氧化塘技术建设、运行成本较低,其次是基于生物膜法的接触氧化和曝气生物滤池,而基于人工系统的SBR、氧化沟和传统的活性污泥法的建设费都较高,要消耗一定电能和絮凝剂等化学药剂,要安排专人管理维护,运行费用也比较高。从处理效果、抗冲击性能、运行管理、是否节能、占地面积等方面进行分析,可以看到,上述技术都存在一定技术问题,并且工程和运行经济投入负担仍超过用户承受能力。中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必须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的产生量,吸收国外先进经验,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与循环化、资源化利用相结合,在小流域(集水区)源头就地开展生态治理。需要研发建设成本投入少、维护管理简单、运行费用低的分散型、生态型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新技术和新模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了一种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方法,该方法建设投入少、维护成本低,运行过程不使用任何化学絮凝剂(如聚合氯化铝等),处理系统各级之间的水流依靠地形的落差自然流动、不需要电力,维护管理简单方便,治理效果好,有效的减控农村生活污水中COD、氮、磷等污染物(稳定达到国家生活污水治理一级标准),适宜在中国广大亚热带丘陵地区应用,生态湿地中绿狐尾藻收割后可生产饲料喂食鸡、鸭、鹅、猪等,湿地维护过程能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本专利技术的另外一个目的是在于提供了一种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系统,该系统尽量利用村庄边角荒地(闲置地)的自然高度差,生活污水在前端调节与生物基质处理池、生态湿地之间自然流动过程,氮磷等污染物被绿狐尾藻等植物吸收,被硝化反硝化微生物和厌氧氨氧化微生物等净化,被黏土等吸附,该系统结构简单(建设成本只有现行污水处理设施的三分之一左右),维护管理方便,处理效果稳定,运行过程不需要消耗电力和絮凝剂等,维护运行费用低(只有现行污水处理设施的十分之一左右)。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农村生活污水的生态治理方法,具体步骤如下:A、格栅池处理:将待处理的农村生活污水通过管网或者沟渠引入格栅池,以拦截垃圾等大块悬浮物和漂浮物;B、一级前端调节与生物基质净化池处理:建设一级前端调节与生物基质净化池,添加稻草和含有硝化菌和反硝化菌等微生物的菌剂1-2kg,将经格栅池处理过的农村生活污水通过管道引入所述一级前端调节与生物基质净化池,一方面进行生活污水中碳氮比、酸碱度和微生物种群的调节,另一方面拦截细微颗粒物及一些影响植物生长的有害物质、降解部分COD和氨氮;所述稻草的添加量按照设计日处理生活污水量,每吨污水添加100-150kg稻草;C、二级前端调节与生物基质净化池处理:建设二级前端调节与生物基质净化池,添加稻草和含有硝化菌和反硝化菌等微生物的菌剂1-2kg,将经一级前端调节与生物基质净化池处理过的农村生活污水通过管道引入二级前端调节与生物基质净化池进行处理;所述稻草的添加量按照设计日处理生活污水量,每吨污水添加100-150kg稻草;D、三级前端调节与生物基质净化池处理:建设三级前端调节与生物基质净化池,添加稻草和含有硝化菌和反硝化菌等微生物的菌剂1-2kg,将经二级前端调节与生物基质净化池处理过的农村生活污水通过管道引入三级前端调节与生物基质净化池进行处理;所述稻草的添加量按照设计日处理生活污水量,每吨污水添加100-150kg稻草;E、一级生态湿地处理:建设一级生态湿地,所述湿地底部填充48-62cm的黏土,并种植绿狐尾藻,种植绿狐尾藻15天后喷洒含硝化菌和反硝化菌等微生物的菌剂1-2kg,保持30-35cm的水深度;将经三级前端调节与生物基质净化池处理过的农村生活污水通过管道引入一级生态湿地进行处理;F、二级生态湿地处理:建设二级生态湿地,所述湿地底部填充18-22cm的黏土,并种植绿狐尾藻,种植绿狐尾藻15天后喷洒含硝化菌和反硝化菌等微生物的菌剂1-2kg,保持70-90cm的水深度;将经一级生态湿地处理过的农村生活污水通过管道引入二级生态湿地进行处理;G、三级生态湿地处理:建设三级生态湿地,所述湿地底部填充48-62cm的黏土,并种植绿狐尾藻,种植绿狐尾藻15天后喷洒含硝化菌和反硝化菌等微生物的菌剂1-2kg,保持30-35cm的水深度;将经二级生态湿地处理过的农村生活污水通过管道引入三级生态湿地进行处理;H、四级生态湿地处理:建设四级生态湿地,所述湿地底部填充18-22cm的黏土,并种植绿狐尾藻,种植绿狐尾藻15天后喷洒含硝化菌和反硝化菌等微生物的菌剂1-2kg,保持70-90cm的水深度;将经三级生态湿地处理过的农村生活污水通过管道引入四级生态湿地进行处理;I、五级生态湿地处理:建设五级生态湿地,所述湿地底部填充48-62cm的黏土,并种植绿狐尾藻,种植绿狐尾藻15天后喷洒含硝化菌和反硝化菌等微生物的菌剂1-2kg,保持30-35cm的水深度;将经四级生态湿地处理过的农村生活污水通过管道引入五级生态湿地进行处理;J、六级生态湿地处理:建设六级生态湿地,所述湿地底部填充18-22cm的黏土,并种植绿狐尾藻,种植绿狐尾藻15天后喷洒含硝化菌和反硝化菌等微生物的菌剂1-2kg,保持70-90cm的水深度;将经五级生态湿地处理过的农村生活污水通过管道引入六级生态湿地进行处理;K、七级生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农村生活污水生态治理方法及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农村生活污水的生态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A、格栅池处理:将待处理的农村生活污水通过管网或者沟渠引入格栅池,以拦截垃圾等大块悬浮物和漂浮物;B、一级前端调节与生物质净化池处理:建设一级前端调节与生物质净化池,添加稻草和含有硝化菌和反硝化菌等微生物的菌剂1‑2kg,将经格栅池处理过的农村生活污水通过管道引入所述一级前端调节与生物质净化池,一方面进行生活污水中碳氮比、酸碱度和微生物种群的调节,另一方面拦截细微颗粒物及一些影响植物生长的有害物质、降解部分COD和氨氮;所述稻草的添加量按照设计日处理生活污水量,每吨污水添加100‑150kg稻草;C、二级前端调节与生物质净化池处理:建设二级前端调节与生物质净化池,添加稻草和含有硝化菌和反硝化菌等微生物的菌剂1‑2kg,将经一级前端调节与生物质净化池处理过的农村生活污水通过管道引入二级前端调节与生物质净化池进行处理;所述稻草的添加量按照设计日处理生活污水量,每吨污水添加100‑150kg稻草;D、三级前端调节与生物质净化池处理:建设三级前端调节与生物质净化池,添加稻草和含有硝化菌和反硝化菌等微生物的菌剂1‑2kg,将经二级前端调节与生物质净化池处理过的农村生活污水通过管道引入三级前端调节与生物质净化池进行处理;所述稻草的添加量按照设计日处理生活污水量,每吨污水添加100‑150kg稻草;E、一级生态湿地处理:建设一级生态湿地,所述湿地底部填充48‑62 cm的黏土,并种植绿狐尾藻,种植绿狐尾藻15天后喷洒含硝化菌和反硝化菌等微生物的菌剂1‑2kg,保持30‑35cm的水深度;将经三级前端调节与生物质净化池处理过的农村生活污水通过管道引入一级生态湿地进行处理;F、二级生态湿地处理:建设二级生态湿地,所述湿地底部填充18‑22 cm的黏土,并种植绿狐尾藻,种植绿狐尾藻15天后喷洒含硝化菌和反硝化菌等微生物的菌剂1‑2kg,保持70‑90cm的水深度;将经一级生态湿地处理过的农村生活污水通过管道引入二级生态湿地进行处理;G、三级生态湿地处理:建设三级生态湿地,所述湿地底部填充48‑62cm的黏土,并种植绿狐尾藻,种植绿狐尾藻15天后喷洒含硝化菌和反硝化菌等微生物的菌剂1‑2kg,保持30‑35cm的水深度;将经二级生态湿地处理过的农村生活污水通过管道引入三级生态湿地进行处理;H、四级生态湿地处理:建设四级生态湿地,所述湿地底部填充18‑22cm的黏土,并种植绿狐尾藻,种植绿狐尾藻15天后喷洒含硝化菌和反硝化菌等微生物的菌剂1‑2kg,保持70‑90cm的水深度;将经三级生态湿地处理过的农村生活污水通过管道引入四级生态湿地进行处理;I、五级生态湿地处理:建设五级生态湿地,所述湿地底部填充48‑62cm的黏土,并种植绿狐尾藻,种植绿狐尾藻15天后喷洒含硝化菌和反硝化菌等微生物的菌剂1‑2kg,保持30‑35cm的水深度;将经四级生态湿地处理过的农村生活污水通过管道引入五级生态湿地进行处理;J、六级生态湿地处理:建设六级生态湿地,所述湿地底部填充18‑22cm的黏土,并种植绿狐尾藻,种植绿狐尾藻15天后喷洒含硝化菌和反硝化菌等微生物的菌剂1‑2kg,保持70‑90cm的水深度;将经五级生态湿地处理过的农村生活污水通过管道引入六级生态湿地进行处理;K、七级生态湿地处理:建设七级生态湿地,所述湿地底部填充18‑22cm的黏土,并种植绿狐尾藻,种植绿狐尾藻15天后喷洒含硝化菌和反硝化菌等微生物的菌剂1‑2kg,保持70‑90cm的水深度,另外,放养适量的泥鳅、黄鳝;将经六级生态湿地处理过的农村生活污水通过管道引入七级生态湿地进行处理;L、八级生态湿地处理:建设八级生态湿地,所述湿地底部填充18‑22cm的黏土,并种植绿狐尾藻,种植绿狐尾藻15天后喷洒含硝化菌和反硝化菌等微生物的菌剂1‑2kg,绿狐尾藻在水面的覆盖率达到50%,保持70‑90cm的水深度,另外,放养适量的鲫鱼苗和鲤鱼苗;将经七级生态湿地处理过的农村生活污水通过管道引入八级生态湿地进行处理,处理后的生活污水达标排放。...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农村生活污水的生态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A、格栅池处理:将待处理的农村生活污水通过管网或者沟渠引入格栅池,以拦截垃圾等大块悬浮物和漂浮物;B、一级前端调节与生物质净化池处理:建设一级前端调节与生物质净化池,添加稻草和含有硝化菌和反硝化菌等微生物的菌剂1-2kg,将经格栅池处理过的农村生活污水通过管道引入所述一级前端调节与生物质净化池,一方面进行生活污水中碳氮比、酸碱度和微生物种群的调节,另一方面拦截细微颗粒物及一些影响植物生长的有害物质、降解部分COD和氨氮;所述稻草的添加量按照设计日处理生活污水量,每吨污水添加100-150kg稻草;C、二级前端调节与生物质净化池处理:建设二级前端调节与生物质净化池,添加稻草和含有硝化菌和反硝化菌等微生物的菌剂1-2kg,将经一级前端调节与生物质净化池处理过的农村生活污水通过管道引入二级前端调节与生物质净化池进行处理;所述稻草的添加量按照设计日处理生活污水量,每吨污水添加100-150kg稻草;D、三级前端调节与生物质净化池处理:建设三级前端调节与生物质净化池,添加稻草和含有硝化菌和反硝化菌等微生物的菌剂1-2kg,将经二级前端调节与生物质净化池处理过的农村生活污水通过管道引入三级前端调节与生物质净化池进行处理;所述稻草的添加量按照设计日处理生活污水量,每吨污水添加100-150kg稻草;E、一级生态湿地处理:建设一级生态湿地,所述湿地底部填充48-62cm的黏土,并种植绿狐尾藻,种植绿狐尾藻15天后喷洒含硝化菌和反硝化菌等微生物的菌剂1-2kg,保持30-35cm的水深度;将经三级前端调节与生物质净化池处理过的农村生活污水通过管道引入一级生态湿地进行处理;F、二级生态湿地处理:建设二级生态湿地,所述湿地底部填充18-22cm的黏土,并种植绿狐尾藻,种植绿狐尾藻15天后喷洒含硝化菌和反硝化菌等微生物的菌剂1-2kg,保持70-90cm的水深度;将经一级生态湿地处理过的农村生活污水通过管道引入二级生态湿地进行处理;G、三级生态湿地处理:建设三级生态湿地,所述湿地底部填充48-62cm的黏土,并种植绿狐尾藻,种植绿狐尾藻15天后喷洒含硝化菌和反硝化菌等微生物的菌剂1-2kg,保持30-35cm的水深度;将经二级生态湿地处理过的农村生活污水通过管道引入三级生态湿地进行处理;H、四级生态湿地处理:建设四级生态湿地,所述湿地底部填充18-22cm的黏土,并种植绿狐尾藻,种植绿狐尾藻15天后喷洒含硝化菌和反硝化菌等微生物的菌剂1-2kg,保持70-90cm的水深度;将经三级生态湿地处理过的农村生活污水通过管道引入四级生态湿地进行处理;I、五级生态湿地处理:建设五级生态湿地,所述湿地底部填充48-62cm的黏土,并种植绿狐尾藻,种植绿狐尾藻15天后喷洒含硝化菌和反硝化菌等微生物的菌剂1-2kg,保持30-35cm的水深度;将经四级生态湿地处理过的农村生活污水通过管道引入五级生态湿地进行处理;J、六级生态湿地处理:建设六级生态湿地,所述湿地底部填充18-22cm的黏土,并种植绿狐尾藻,种植绿狐尾藻15天后喷洒含硝化菌和反硝化菌等微生物的菌剂1-2kg,保持70-90cm的水深度;将经五级生态湿地处理过的农村生活污水通过管道引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金水肖润林齐兰贵刘锋肖天齐戴岳洋李裕元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江门市环粤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