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漏结构及净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855598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23 00: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漏结构及净水器,所述防漏结构用于与净水器的滤芯配合使用,包括:上封水件、与上封水件配合的下封水件以及基座;所述上封水件包括与滤芯连通的第二进水通道和第二出水通道,所述第二进水通道和第二出水通道上均设有喇叭状开口,且在所述喇叭状开口处分别设有第一防漏件和第二防漏件;所述下封水件包括第一进水通道和第一出水通道,所述第一进水通道和第一出水通道分别通过与所述第一防漏件和第二防漏件配合,实现第一进水通道与第二进水通道,第一出水通道和第二出水通道的连通和断开。当需拆下滤芯时,使滤芯内残留的水分不会漏出至通道口,保证拆卸环境的干净整洁,提高用户体验。

Leakproof structure and water purifier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leakproof structure and water purifier, the leak proof structure for including the use with water purifier filter: water sealing piece, and the water sealing piece with the water sealing piece and a base; the water sealing piece comprises a filter and connected second water channels and second the water channel, the second channel and second channel water inlet are provided with funnel-shaped opening, and in the horn shaped openings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a first and second pieces of leak leak proof; the water sealing piece comprises a first water inlet passage and a first water outlet passage, wherein the first water inlet passage and a water outlet channel through the first with the first and second parts with leak proof leak proof, the realization of the first water inlet channel and the second inlet channel, the first water channel and second water outlet passages connecting and disconnecting. When the filter core needs to be removed, the residual moisture in the filter core will not leak out to the channel mouth, so as to ensure the clean and tidy disassembly environment and improve the user experie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漏结构及净水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过滤净化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防漏结构及净水器。
技术介绍
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饮用水和日常用水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净水器的市场需求巨大。净水器是按要求对水质进行净化处理的小型净水设备,可以过滤自来水中的杂质和有害物质,为人们的生理健康提供保障。净水器使用一段时间后,需拆下滤芯对其进行清洗、更换或维修,而拆下滤芯的同时,会不同程度地造成滤芯与水管接口处的漏水现象,降低客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本专利技术在于克服现有技术拆下滤芯的同时,会不同程度地造成滤芯与水管接口处的漏水现象,降低客户的使用体验的缺陷,提供一种防漏结构和净水器。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防漏结构,用于与净水器的滤芯配合使用,包括:与滤芯底部固定连接的上封水件、与上封水件配合的下封水件以及用于支撑或固定所述下封水件的基座;所述上封水件包括与滤芯连通的第二进水通道和第二出水通道,所述第二进水通道和第二出水通道上均设有喇叭状开口,且在所述喇叭状开口处分别设有第一防漏件和第二防漏件;所述下封水件包括第一进水通道和第一出水通道,所述第一进水通道和第一出水通道分别通过与所述第一防漏件和第二防漏件配合,实现第一进水通道与第二进水通道,第一出水通道和第二出水通道的连通和断开。当第一进水通道和第一出水通道分别插入第二进水通道和第二出水通道并顶起所述第一防漏件和第二防漏件时,第一进水通道与第二进水通道,第一出水通道和第二出水通道连通;当第一进水通道和第一出水通道分别抽出第二进水通道和第二出水通道,所述第一防漏件和第二防漏件落下,第一进水通道与第二进水通道,第一出水通道和第二出水通道断开所述下封水件的第一进水通道和第一出水通道还与外部水管连接,当所述下封水件与所述上封水件配合使用时,所述下封水件的第一进水通道和第一出水通道分别插入所述第二进水通道和第二出水通道,且分别将所述第一防漏件和第二防漏件顶起至喇叭状开口的大径口处,使第一防漏件和第二防漏件与相应的喇叭状开口的壁面之间留有空隙,下封水件中第一进水通道、第一出水通道的水流通过所述空隙分别与上封水件的第二进水通道、第二出水通道连通,使得净水器正常运行;当需拆下所述滤芯时,所述上封水件与所述下封水件分离,所述下封水件的第一进水通道和第一出水通道抽离所述第二进水通道和第二出水通道,所述第一防漏件和所述第二防漏件失去第一进水通道和第一出水通道的支撑作用,下落至喇叭状开口的小径口处,封堵所述第二进水通道和第二出水通道,使滤芯内残留的水分不会漏出至通道口,保证拆卸环境的干净整洁,提高用户体验。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防漏件和第二防漏件均为球形结构,所述喇叭状开口与所述第一防漏件和第二防漏件接触的接触面为与所述第一防漏件和第二防漏件轮廓匹配的弧面。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防漏件和第二防漏件的正上方分别设有限位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下封水件包括固定于基座上的固定座和与固定座旋转配合的旋转座,所述第一进水通道包括设于固定座上的进水口和设于旋转座上的进水管道,所述第一出水通道包括设于固定座上的出水口和设于旋转座上的出水管道;所述进水管道和出水管道与所述第一防漏件和第二防漏件配合,实现进水管道与第二进水通道、出水管道和第二出水通道的连通和断开。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水管道沿其中心轴线位置设有隔断件,和/或所述出水管道沿其中心轴线位置设有隔断件。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座上设有分别与所述进水管道和所述出水管道配合的两个弧形限位滑槽。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封水件包括与滤芯连通的第二排污通道,所述第二排污通道上设有喇叭状开口,且所述喇叭状开口处设有第三防漏件;所述下封水件包括与所述第二排污通道配合的第一排污通道,所述第一排污通道与所述第二排污通道通过与所述第三防漏件配合,实现第二排污通道和第一排污通道的连通和断开。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排污通道包括设于固定座上的排污口和设于旋转座上的排污管道;所述排污管道和第三防漏件配合,实现排污管道与第二排污通道的连通和断开。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排污管道设于所述旋转座的旋转中心;所述排污管道内设有与所述排污管道形状匹配的封堵件,所述封堵件延伸至所述排污口内,且所述封堵件上套设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位于所述排污口和所述排污管道的交界处。本技术方案还提供一种净水器,包括滤芯和防漏结构,所述防漏结构为上述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防漏结构。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防漏结构与滤芯安装连接示意图一;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防漏结构与滤芯拆卸分离示意图一;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防漏结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水流走向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上封水件的状态图一;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旋转座的状态图一;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上封水件的状态图二;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旋转座的状态图二;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防漏结构与滤芯安装连接示意图二;图10为本专利技术的防漏结构与滤芯拆卸分离示意图二;图11为本专利技术的带第一排污通道的下封水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0、防漏结构;110、上封水件;111、第二进水通道;112、第二出水通道;113、喇叭状开口;1131、接触面;114、第一防漏件;115、第二防漏件;116、限位台;117、第二排污通道;118、第三防漏件;120、下封水件;121、第一进水通道;122、第一出水通道;123、固定座;1231、进水口;1232、出水口;1234、排污口;124、旋转座;1241、进水管道;1242、出水管道;1243、隔断件;1244、排污管道;1245、封堵件;1246、复位弹簧;125、第一排污通道;130、基座;131、第一基座;1311、弧形限位槽;132、第二基座;200、滤芯。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限定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至图4所示的一种防漏结构100,用于与净水器的滤芯200配合使用,本实施方式以三组滤芯200及其防漏结构100为例,所述防漏结构100包括:与滤芯200底部固定连接的上封水件110、与上封水件110配合的下封水件120以及用于支撑或固定所述下封水件120的基座130;所述上封水件110包括与滤芯200连通的第二进水通道111和第二出水通道112,所述第二进水通道111和第二出水通道112上均设有喇叭状开口113,且在所述喇叭状开口113处分别设有第一防漏件114和第二防漏件115;所述下封水件120包括第一进水通道121和第一出水通道122,所述第一进水通道121和第一出水通道122分别通过与所述第一防漏件114和第二防漏件115配合,实现第一进水通道121与第二进水通道111,第一出水通道122和第二出水通道112的连通和断开。具体地,所述下封水件120的第一进水通道121和第一出水通道122还与外部水管连接;如图1所示,当所述下封水件120与所述上封水件110配合使用时,所述下封水件120的第一进水通道121和第一出水通道122分别插入所述第二进水通道111和第二出水通道112,且分别将所述第一防漏件114和第二防漏件115顶起至喇叭状开口113的大径口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防漏结构及净水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漏结构,用于与净水器的滤芯配合使用,其特征在于,包括:与滤芯底部固定连接的上封水件、与上封水件配合的下封水件以及用于支撑或固定所述下封水件的基座;所述上封水件包括与滤芯连通的第二进水通道和第二出水通道,所述第二进水通道和第二出水通道上均设有喇叭状开口,且在所述喇叭状开口处分别设有第一防漏件和第二防漏件;所述下封水件包括第一进水通道和第一出水通道,当第一进水通道和第一出水通道分别插入第二进水通道和第二出水通道并顶起所述第一防漏件和第二防漏件时,第一进水通道与第二进水通道,第一出水通道和第二出水通道连通;当第一进水通道和第一出水通道分别抽出第二进水通道和第二出水通道,所述第一防漏件和第二防漏件落下,第一进水通道与第二进水通道,第一出水通道和第二出水通道断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漏结构,用于与净水器的滤芯配合使用,其特征在于,包括:与滤芯底部固定连接的上封水件、与上封水件配合的下封水件以及用于支撑或固定所述下封水件的基座;所述上封水件包括与滤芯连通的第二进水通道和第二出水通道,所述第二进水通道和第二出水通道上均设有喇叭状开口,且在所述喇叭状开口处分别设有第一防漏件和第二防漏件;所述下封水件包括第一进水通道和第一出水通道,当第一进水通道和第一出水通道分别插入第二进水通道和第二出水通道并顶起所述第一防漏件和第二防漏件时,第一进水通道与第二进水通道,第一出水通道和第二出水通道连通;当第一进水通道和第一出水通道分别抽出第二进水通道和第二出水通道,所述第一防漏件和第二防漏件落下,第一进水通道与第二进水通道,第一出水通道和第二出水通道断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漏件和第二防漏件均为球形结构,所述喇叭状开口与所述第一防漏件和第二防漏件接触的接触面为与所述第一防漏件和第二防漏件轮廓匹配的弧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漏件和第二防漏件的正上方分别设有限位台。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防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封水件包括固定于基座上的固定座和与固定座旋转配合的旋转座,所述第一进水通道包括设于固定座上的进水口和设于旋转座上的进水管道,所述第一出水通道包括设于固定座上的出水口和设于旋转座上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杰龙廖乾东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海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