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选育家系稚贝中间暂养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850062 阅读:2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22 19: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滩涂贝类家系育种过程中,室内中间育成阶段的标记对照方法,具体涉及选育家系稚贝中间暂养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稚贝的成活率较低,培育成本较大,选育工作难度大,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培养水池内设置若干组培养桶,各个培养桶能够实现相同的生长条件,能够降低选育成本,而且方法简单,具有较高的成活率,适合多个家系的选育,符合规模化贝类家系育种产业发展要求。

A method of intermediate temporary cultivation of juvenile shellfish in breeding family

The present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breeding process of mudflat shellfish family in the middle growth stage, indoor mark control method, in particular to breeding families of juvenile middle Zanyang method, for solving the problems of the low survival rate of juveniles, cultivation cost is larger, the breeding work is difficult, the number in the training group the barrel set inside the pool, each training barrel can achieve the same growth conditions, can reduce the cost of breeding, and the method is simple, has a higher survival rate, breeding for multiple families, with the size of shellfish breeding industr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选育家系稚贝中间暂养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滩涂贝类家系育种过程中,室内中间育成阶段的标记对照方法,具体涉及选育家系稚贝中间暂养方法。
技术介绍
水产动物家系选育已成为目前选择育种中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改良水产动物种质的重要途径。滩涂贝类家系育种过程中,由于幼虫浮游期一般在6至12天,当壳长至200-250μm时进行变态发育,时间比较短便于进行家系选择育种。而幼虫变态发育后,由于稚贝比较小,一方面不能在其稚贝壳上进行标记,也不能进行混合养殖。另一方面滩涂贝类稚贝中间暂养研究表明:将壳长300-1000μm的滩涂贝类稚贝移到野外进行中间培育,稚贝成活率很低(低于10%),而如果将壳长5mm以上的滩涂贝类稚贝移到野外进行中间培育,稚贝成活率可以大幅度提高。再者:把众多家系放养于养殖池塘中,敌害生物、隔离措施等因素,加大了技术人员操作难度和管理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选育家系稚贝中间暂养方法,能够降低选育成本,而且方法简单,具有较高的成活率,适合多个家系的选育,符合规模化贝类家系育种产业发展要求。一种选育家系稚贝中间暂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建立标志牌,根据育种家系建立序列并标记序列,每个家系序列建立家系标号并分别录入标志牌,所述的家系序列即对应家系编制记录编码,记录编码包括育种年份、育种批次和家系组数信息;b.培养桶设置,培养桶80升,高100cm,设置一个直径5cm的PVC管用于供水,培养桶内配一个充气石;c.循环流水设置,把若干个培养桶放置于培养水池中,培养水池水位保持在40cm,往培养水池内放入充裕的单胞藻,用抽水泵对培养水池进行抽水,抽水泵连接PVC管对若干个培养桶进行供水,PVC管上打有与各培养桶位置对应的小孔,培养桶内设置有连通于培养水池的虹吸管,保证培养桶的水位在80cm;d.稚贝培养,在各个培养桶底部放置3cm的附着基,每个培养桶内放单个家系稚贝数为2万颗稚贝,将对应的标志牌悬挂于养殖培养桶上,当稚贝壳长到1000μm左右时进行挑选,每个培养桶放置1万颗,当壳长长到2000μm,同样方法,选留2000颗进行对比试验。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培养桶设置在同一培养水池内,为每个家系相互隔离且提供相同生长条件和培育密度,同时该阶段的生长环境可变,能够进行人工干预,在选育时,能够直接针对培养桶,减少环境变量、养殖密度所造成的误差。可大大节省培养水池、人力和物力,降低选育成本,而且方法简单,尤其适合多个家系的选育。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施例中培养水池及培养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含义如下:1-培养水池;2-培养桶;3-PVC管;4-通气管;5-虹吸管;6-附着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结合图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选育家系稚贝中间暂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建立标志牌7,根据育种家系建立序列并标记序列,每个家系序列建立家系标号并分别录入标志牌7,所述的家系序列即对应家系编制记录编码,记录编码包括育种年份、育种批次和家系组数信息;b.培养桶2设置,培养桶2容积80升,高100cm,设置一个直径5cm的PVC管3置于培养桶2的上方用于供水,PVC管3上设置有对于培养桶2的出水口,培养桶2内配一个通气管4;c.循环流水设置,把若干个培养桶2放置于培养水池1中,各个培养桶2沿着同一方向排列,PVC管3沿着培养桶2的排列方向,培养水池1水位保持在40cm,往培养水池1内放入充裕的单胞藻,用抽水泵对培养水池1进行抽水,抽水泵连接PVC管3对若干个培养桶2进行供水,PVC管3上打有与各培养桶2位置对应的小孔,培养桶2内设置有连通于培养水池1的虹吸管5,在水循环的过程中,保证培养桶2的水位在80cm;d.稚贝培养,在各个培养桶2底部放置3cm的附着基6,每个培养桶2内放单个家系稚贝数为2万颗稚贝,将对应的标志牌7悬挂于养殖培养桶2上,当稚贝壳长到1000μm左右时进行挑选,即挑选壳长为1000μm左右的稚贝,每个培养桶2放置1万颗,当稚贝壳长到2000μm时,同样方法,选留2000颗进行对比试验。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培养桶2设置在同一培养水池1内,为每个家系相互隔离且提供相同生长条件和培育密度,同时该阶段的生长环境可变,能够进行人工干预,在选育时,能够直接针对培养桶2,减少环境变量、养殖密度所造成的误差。可大大节省培养水池1、人力和物力,降低选育成本,而且方法简单,尤其适合多个家系的选育。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上述假设的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选育家系稚贝中间暂养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选育家系稚贝中间暂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建立标志牌,根据育种家系建立序列并标记家系序列;b.培养桶设置,培养桶80升,高100cm,设置一个直径5cm的PVC管用于供水,培养桶内配一个充气石;c.循环流水设置,把若干个培养桶放置于培养水池中,培养水池水位保持在40cm,往培养水池内放入充裕的单胞藻,用抽水泵对培养水池进行抽水,抽水泵连接PVC管对若干个培养桶进行供水,PVC管上打有与各培养桶位置对应的小孔,培养桶内设置有连通于培养水池的虹吸管,保证培养桶的水位在80cm;d.稚贝培养,在各个培养桶底部放置3cm的附着基,每个培养桶内放单个家系稚贝数为2万颗稚贝(壳长在700‑1000um左右),将对应的标志牌悬挂于养殖培养桶上;每天1次,投喂充足的单胞藻;每隔15‑20天对虹吸管和PVC管进行清洗,换水,防止堵塞进排水孔,影响循环流水培育,同时开展每个桶培育密度一致性的调整,消除培育密度对家系生长的影响;经2个月培育,稚贝平均壳长可长至5mm左右,当稚贝平均壳长至8‑10mm左右时就需放入围塘进行继续培育,否则稚贝生长就会受到抑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选育家系稚贝中间暂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建立标志牌,根据育种家系建立序列并标记家系序列;b.培养桶设置,培养桶80升,高100cm,设置一个直径5cm的PVC管用于供水,培养桶内配一个充气石;c.循环流水设置,把若干个培养桶放置于培养水池中,培养水池水位保持在40cm,往培养水池内放入充裕的单胞藻,用抽水泵对培养水池进行抽水,抽水泵连接PVC管对若干个培养桶进行供水,PVC管上打有与各培养桶位置对应的小孔,培养桶内设置有连通于培养水池的虹吸管,保证培养桶的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军邵艳卿肖国强滕爽爽任鹏柴雪良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