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促进水稻泥鳅共生的套养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850034 阅读:2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22 19: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农业种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促进水稻泥鳅共生的套养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促进水稻泥鳅共生的套养方法,方法简单科学,泥鳅可以清除田中杂草,防治土壤板结、促进水稻根系发育和分蘖,保持水质清洗,促进水稻生长,能节约养殖空间,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大大降低了养殖成本,减少了水稻病虫害发生率,提高了水稻的品质;通过复合微生物菌剂促进水稻和泥鳅共生,复合微生物菌剂富含促进水稻生长的活性物质,促进水稻生长发育,同时益生菌促进泥鳅生长;产出率高,成本低,泥鳅口感好。

A breeding method for promoting the symbiosis of rice loach

The invention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agricultural cultivation, in particular to a breeding method for promoting the symbiosis of rice loach. The set of rice cultivation methods to promote loach symbiosis, the method is simple and scientific, loach can remove Tanaka weed, prevent soil compaction, promote root growth and tillering of rice, to keep the water clean, and promote the growth of rice, aquaculture can save space, build goo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greatly reduces the cost of breeding, reduce rice incidence of pests and diseases,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rice; through microbial promote rice and loach symbiotic microbial rich in active substances to promote the growth of rice, promote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rice, and promote the growth of probiotic loach; high yield, low cost, good taste of loac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促进水稻泥鳅共生的套养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农业种植
,尤其涉及一种促进水稻泥鳅共生的套养方法。
技术介绍
泥鳅(学名:Misgurnusanguillicaudatus),属鳅科。形体小,细长,只有三、四寸。且体形圆,身短,皮下有小鳞片,颜色青黑,浑身沾满了自身的粘液,因而滑腻无法握住。泥鳅在中国分布各地。南方分布较多,北方不常见。全年都可采收,夏季最多,泥鳅捕捉后,可鲜用或烘干用。可食用、入药。泥鳅被称为“水中之参”,生活在湖池,是营养价值很高的一种鱼,它和其它的鱼不相同,无论外表,体形,生活习性都不同,是一种特殊的鳅类,泥鳅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脂肪含量低,属于高蛋白低脂肪食物;泥鳅的养殖一般会选择专门的养殖工具或养殖池塘,需要大量的饲料喂养,成本高,而且营养成分单一,泥鳅产量低,品质差,养殖效益低;而水稻的生长过程中水稻田中具有很多浮游生物、害虫等,可以为泥鳅的生长提供多种饲料,充分利用土地的同时还能提高水稻和泥鳅的品质,大大降低了养殖成本;不过现有的水稻田和泥鳅养殖过程中往往水稻田需要喷施农药化肥,导致泥鳅受到农药化肥的影响而品质差,死亡率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为了克服以上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促进水稻泥鳅共生的套养方法。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促进水稻泥鳅共生的套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选择水稻田,在水稻田四周开挖养殖沟槽,所述养殖沟槽相通,在养殖沟槽底部和两侧壁上均铺设防逃膜,然后再防逃膜上铺设厚度为8-10cm的池塘淤泥,并在养殖沟槽上方铺设防鸟网;(2)在养殖沟槽外侧开挖引水沟槽,引水沟槽设有进水口、排水口和溢水口,引水沟槽和养殖沟槽之间开设有连通沟;(3)6月-7月农忙季节,在稻田插秧,然后注水至水位10-15cm;并在水稻田中按照每亩田45-55kg的量堆积发酵腐熟牛粪;(4)待水稻返青后每亩稻田施用25-35kg的生石灰、漂白粉0.5-1.5kg,兑水搅拌均匀后喷洒入稻田中,7-10天后将体长3-4cm的泥鳅投入到养殖沟槽中,养殖密度为每亩稻田25-35kg;(5)在泥鳅放养3天内不用投喂饲料,让泥鳅适应环境,从第4天开始投喂饲料,每天进行早中晚三次定量定时的泥鳅专用饲料投喂;(6)每7-10天进行水质更换,每次换水量为稻田水量的20-30%,每次换水时加入5-8mg/L浓度的生石灰消毒,每隔10-15天投喂含有复合微生物菌剂的药饵两次,每亩投喂3-4kg,同时控制水位;(7)水稻田中泥鳅进行捕捞和水稻收割。优选地,所述步骤(1)中养殖沟槽的宽度为2-4m,深度为1.2-1.6m,所述的养殖沟槽分布在稻田的四周内侧。优选地,所述的步骤(2)中的引水沟槽宽度为1-2m,位于田埂内侧0.6-0.8m,深度为0.4-0.6m,所述的进水口设置在田埂上,出水口设置在于进水口相对侧的田埂上。优选地,所述步骤(3)中腐熟牛粪包括牛粪和稻草秸秆,牛粪和稻草秸秆的比重为2:3。优选地,所述步骤(4)中泥鳅苗放养前用中药水浸泡消毒2-3min,并用3-5%的食盐水浸泡4-6min,在盐水中翻滚、蹦跳严重的应剔除。优选地,所述的中药水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枸杞子8-12份、黄芪10-18份、茯苓6-8份、鱼腥草12-18份、熟地黄8-12份;粉碎后混合加入5-10倍的水煎煮而成。优选地,所述的步骤(5)中定量投喂为3月龄时为泥鳅体重的1.5%-2%;4-6月龄为泥鳅体重的3.5%-4.5%;7-8月龄为泥鳅体重的10%-14%;9-10月龄为泥鳅体重的4%-4.5%;定时为早上7点-8点;中午11-12点,晚上5点-6点。优选地,所述步骤(5)中泥鳅专用饲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玉米粉60-80份、豆腐渣30-40份、红曲米3-5份、鱼粉20-30份、蚯蚓粉9-15份、磷脂油2-4份、贝壳粉5-10份。优选地,所述步骤(6)中含有复合微生物菌剂的药饵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发酵豆粕20-30份、麦麸15-25份、鱼骨粉15-20份、红虫粉30-40份、复合微生物菌剂0.2-0.4份。优选地,所述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大豆蛋白15-25份、红糖30-40份、酵母菌3-5份、乳酸菌0.6-1份、枯草芽孢杆菌1-3份、黄赭色链霉菌3-5份、抗生菌1-3份。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促进水稻泥鳅共生的套养方法,方法简单科学,泥鳅可以清除田中杂草,防治土壤板结、促进水稻根系发育和分蘖,保持水质清洗,促进水稻生长,能节约养殖空间,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大大降低了养殖成本,减少了水稻病虫害发生率,提高了水稻的品质;通过复合微生物菌剂促进水稻和泥鳅共生,复合微生物菌剂富含促进水稻生长的活性物质,促进水稻生长发育,同时益生菌促进泥鳅生长;产出率高,成本低,泥鳅口感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一种促进水稻泥鳅共生的套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选择水稻田,在水稻田四周开挖养殖沟槽,所述养殖沟槽相通,在养殖沟槽底部和两侧壁上均铺设防逃膜,然后再防逃膜上铺设厚度为8cm的池塘淤泥,并在养殖沟槽上方铺设防鸟网;(2)在养殖沟槽外侧开挖引水沟槽,引水沟槽设有进水口、排水口和溢水口,引水沟槽和养殖沟槽之间开设有连通沟;(3)6月-7月农忙季节,在稻田插秧,然后注水至水位10cm;并在水稻田中按照每亩田45kg的量堆积发酵腐熟牛粪;(4)待水稻返青后每亩稻田施用25kg的生石灰、漂白粉0.5kg,兑水搅拌均匀后喷洒入稻田中,7天后将体长3cm的泥鳅投入到养殖沟槽中,养殖密度为每亩稻田25kg;(5)在泥鳅放养3天内不用投喂饲料,让泥鳅适应环境,从第4天开始投喂饲料,每天进行早中晚三次定量定时的泥鳅专用饲料投喂;(6)每7天进行水质更换,每次换水量为稻田水量的20%,每次换水时加入5mg/L浓度的生石灰消毒,每隔10天投喂含有复合微生物菌剂的药饵两次,每亩投喂3kg,同时检测控制水位;(7)水稻田中泥鳅进行捕捞和水稻收割。所述步骤(1)中养殖沟槽的宽度为2m,深度为1.2m,所述的养殖沟槽分布在稻田的四周内侧。所述的步骤(2)中的引水沟槽宽度为1m,位于田埂内侧0.6m,深度为0.4m,所述的进水口设置在田埂上,出水口设置在于进水口相对侧的田埂上。所述步骤(3)中腐熟牛粪包括牛粪和稻草秸秆,牛粪和稻草秸秆的比重为2:3。所述步骤(4)中泥鳅苗放养前用中药水浸泡消毒2min,并用3%的食盐水浸泡4min,在盐水中翻滚、蹦跳严重的应剔除。优选地,所述的中药水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枸杞子8份、黄芪10份、茯苓6份、鱼腥草12份、熟地黄8份;粉碎后混合加入5倍的水煎煮而成。所述的步骤(5)中定量投喂为3月龄时为泥鳅体重的1.5%;4-6月龄为泥鳅体重的3.5%;7-8月龄为泥鳅体重的10%;9-10月龄为泥鳅体重的4%;定时为早上7点;中午11,晚上5点。所述步骤(5)中泥鳅专用饲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玉米粉60份、豆腐渣30份、红曲米3份、鱼粉20份、蚯蚓粉9份、磷脂油2份、贝壳粉5份。所述步骤(6)中药饵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发酵豆粕20份、麦麸15份、鱼骨粉15份、红虫粉30份、复合微生物菌剂0.2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促进水稻泥鳅共生的套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包括以下步骤:(1)选择水稻田,在水稻田四周开挖养殖沟槽,所述养殖沟槽相通,在养殖沟槽底部和两侧壁上均铺设防逃膜,然后再防逃膜上铺设厚度为8‑10cm的池塘淤泥,并在养殖沟槽上方铺设防鸟网;(2)在养殖沟槽外侧开挖引水沟槽,引水沟槽设有进水口、排水口和溢水口,引水沟槽和养殖沟槽之间开设有连通沟;(3)6月‑7月农忙季节,在稻田插秧,然后注水至水位10‑15cm;并在水稻田中按照每亩田45‑55kg的量堆积发酵腐熟牛粪;(4)待水稻返青后每亩稻田施用25‑35kg的生石灰、漂白粉0.5‑1.5kg,兑水搅拌均匀后喷洒入稻田中,7‑10天后将体长3‑4cm的泥鳅投入到养殖沟槽中,养殖密度为每亩稻田25‑35kg;(5)在泥鳅放养3天内不用投喂饲料,让泥鳅适应环境,从第4天开始投喂饲料,每天进行早中晚三次定量定时的泥鳅专用饲料投喂;(6)每7‑10天进行水质更换,每次换水量为稻田水量的20‑30%,每次换水时加入5‑8mg/L浓度的生石灰消毒,每隔10‑15天投喂含有复合微生物菌剂的药饵两次,每亩投喂3‑4kg,同时控制水位;(7)水稻田中泥鳅进行捕捞和水稻收割。...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促进水稻泥鳅共生的套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包括以下步骤:(1)选择水稻田,在水稻田四周开挖养殖沟槽,所述养殖沟槽相通,在养殖沟槽底部和两侧壁上均铺设防逃膜,然后再防逃膜上铺设厚度为8-10cm的池塘淤泥,并在养殖沟槽上方铺设防鸟网;(2)在养殖沟槽外侧开挖引水沟槽,引水沟槽设有进水口、排水口和溢水口,引水沟槽和养殖沟槽之间开设有连通沟;(3)6月-7月农忙季节,在稻田插秧,然后注水至水位10-15cm;并在水稻田中按照每亩田45-55kg的量堆积发酵腐熟牛粪;(4)待水稻返青后每亩稻田施用25-35kg的生石灰、漂白粉0.5-1.5kg,兑水搅拌均匀后喷洒入稻田中,7-10天后将体长3-4cm的泥鳅投入到养殖沟槽中,养殖密度为每亩稻田25-35kg;(5)在泥鳅放养3天内不用投喂饲料,让泥鳅适应环境,从第4天开始投喂饲料,每天进行早中晚三次定量定时的泥鳅专用饲料投喂;(6)每7-10天进行水质更换,每次换水量为稻田水量的20-30%,每次换水时加入5-8mg/L浓度的生石灰消毒,每隔10-15天投喂含有复合微生物菌剂的药饵两次,每亩投喂3-4kg,同时控制水位;(7)水稻田中泥鳅进行捕捞和水稻收割。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促进水稻泥鳅共生的套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养殖沟槽的宽度为2-4m,深度为1.2-1.6m,所述的养殖沟槽分布在稻田的四周内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促进水稻泥鳅共生的套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2)中的引水沟槽宽度为1-2m,位于田埂内侧0.6-0.8m,深度为0.4-0.6m,所述的进水口设置在田埂上,出水口设置在于进水口相对侧的田埂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促进水稻泥鳅共生的套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锦球
申请(专利权)人:太仓勤丰源农场专业合作社联合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