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的施工登高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842196 阅读: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20 00: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施工工具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安全的施工登高架,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台,所述支撑架的一侧设置有踏板,所述支撑台的两侧和位于支撑架顶部的踏板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栏杆,所述支撑架的底部四角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座,所述第一支撑座内为中空结构,所述第一支撑座的两侧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滚轴,所述第一滚轴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杆。该安全的施工登高架通过第一支撑座、第一滚轴、第一支撑杆、复位弹簧、万向轮和第二支撑座,改变传统的可移动的登高架的稳定性差,容易造成安全事故的缺点,只需要在使用时,转动第一支撑杆,将万向轮折叠,即可提高登高架的稳定性,达到安全的效果。

A safe construction on the elevated fram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construction tools, and discloses a safe construction on the viaduct, comprises a supporting frame, the top of the support frame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a support table, one side of the supporting frame is provided with a pedal, on both sides of the support desk and is located on both sides of the top of the supporting frame are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pedal a railing, the supporting frame of the four corners of the bottom are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supporting seat, the first support base is a hollow structure, both sides of the inner wall of the first supporting seat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roller, one side of the first roller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a first supporting ro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afety board shelf through the first supporting seat, a first roller, first supporting rod, a reset spring, a universal wheel and a supporting seat second, change the traditional mobile climbing frame poor stability, easy to cause safety accidents shortcomings, only when in use, rotation of the first supporting rod, the universal wheel can be folded. To improve the stability of the climbing frame, to achieve safety eff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安全的施工登高架
本技术涉及施工工具
,具体为一种安全的施工登高架。
技术介绍
建筑施工中,进行高处垒砖或是抹灰等工作时,经常会需要登高作业,但在建筑物内进行此类工作时不适宜搭建脚手架,这时就需要用到登高平台等辅助设备。但目前使用的登高平台都有木质的和钢铁材料焊接而成的,木质的承重性差,容易折断,致使施工人员摔伤,安全性较差。所以钢铁的登高架应用越来越多,但是钢铁登高架的整个架体较重,当需要移动时十分费劲,所以很多登高架的底部安装了滚轮,但是使用的时候滚轮降低了平稳性,容易造成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安全的施工登高架,具备稳定性好和便于移动等优点,解决了便于移动的登高架稳定性差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安全的施工登高架,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台,所述支撑架的一侧设置有踏板,所述支撑台的两侧和位于支撑架顶部的踏板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栏杆,所述支撑架的底部四角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座,所述第一支撑座内为中空结构,所述第一支撑座的两侧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滚轴,所述第一滚轴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的顶部一侧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万向轮,所述第一支撑座一侧的支撑架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座,所述支撑架的中部两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滚轴,所述第二滚轴远离第二支撑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套管,所述固定套管的两侧内壁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卡块远离固定套管内壁的一侧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槽的一侧连通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远离卡槽的一侧连通有第二滑槽,所述卡槽、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均开设在活动套杆的两侧,所述活动套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防滑垫,所述固定套管的顶部两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挂环,所述第二滚轴的两侧的第二支撑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挂环,所述第二挂环上固定连接有挂钩。优选的,所述支撑架由四个横杆连接两个竖杆和两个斜杆而成。优选的,所述栏杆由六个竖杆和十个横杆连接而成。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座的底部开设有与第一支撑杆的直径相匹配的通孔。优选的,所述踏板连接在支撑架的两个斜杆之间。优选的,所述挂钩的长度与第一挂环和第二挂环之间的距离相匹配。(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安全的施工登高架,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第一支撑座、第一滚轴、第一支撑杆、复位弹簧、万向轮和第二支撑座,改变传统的可移动的登高架的稳定性差,容易造成安全事故的缺点,只需要在使用时,转动第一支撑杆,将万向轮折叠,即可提高登高架的稳定性,达到安全的效果。2、本技术通过第二支撑杆、第二滚轴、固定套管、卡块、卡槽、第一滑槽、第二滑槽、活动套杆、防滑垫、第一挂环、第二挂环和挂钩,使得该登高架的安全性进一步提高,只需要将活动套杆从固定套管中抽出,支撑在登高架的两侧,再用挂钩连接第一挂环固定即可。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图1中A处的放大图;图3为图1中B处的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侧视图;图5为图4中C处的剖面图。图中:1支撑架、2支撑台、3踏板、4第一支撑座、5第一滚轴、6第一支撑杆、7复位弹簧、8万向轮、9第二支撑座、10第二支撑杆、11第二滚轴、12固定套管、13卡块、14卡槽、15第一滑槽、16第二滑槽、17活动套杆、18防滑垫、19第一挂环、20第二挂环、21挂钩。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安全的施工登高架,包括支撑架1,支撑架1由四个横杆连接两个竖杆和两个斜杆而成,支撑架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台2,支撑架1的一侧设置有踏板3,踏板3连接在支撑架1的两个斜杆之间,支撑台2的两侧和位于支撑架1顶部的踏板3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栏杆22,栏杆22由六个竖杆和十个横杆连接而成,支撑架1的底部四角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座4,第一支撑座4内为中空结构,第一支撑座4的两侧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滚轴5,第一滚轴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杆6,第一支撑座4的底部开设有与第一支撑杆6的直径相匹配的通孔,第一支撑杆6的顶部一侧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7,第一支撑杆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万向轮8,复位弹簧7使得在支撑起万向轮8时更加省力以及移动稳定,第一支撑座4一侧的支撑架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座9,支撑架1的中部两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杆10,第二支撑杆10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滚轴11,第二滚轴11远离第二支撑杆10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套管12,固定套管12的两侧内壁固定连接有卡块13,卡块13远离固定套管12内壁的一侧设置有卡槽14,卡槽14的一侧连通有第一滑槽15,第一滑槽15远离卡槽14的一侧连通有第二滑槽16,卡槽14、第一滑槽15和第二滑槽16均开设在活动套杆17的两侧,转动活动套杆17,将卡块13卡进不同的卡槽14中即可调节长度,活动套杆1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防滑垫18,固定套管12的顶部两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挂环19,第二滚轴11的两侧的第二支撑杆10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挂环20,第二挂环20上固定连接有挂钩21,挂钩21的长度与第一挂环19和第二挂环20之间的距离相匹配。该文中出现的电器元件均与外界的主控器及220V市电电连接,并且主控器可为计算机等起到控制的常规已知设备。在使用时,将第一支撑杆6向外侧折叠,旋转活动套杆17,将活动套杆17从固定套管12中抽出支撑在支撑架1的两侧,将挂钩21挂在第一挂环19内固定即可,当需要移动时,收起活动套杆17,支撑起万向轮8即可。综上所述,该安全的施工登高架通过第一支撑座4、第一滚轴5、第一支撑杆6、复位弹簧7、万向轮8和第二支撑座9,改变传统的可移动的登高架的稳定性差,容易造成安全事故的缺点,只需要在使用时,转动第一支撑杆6,将万向轮8折叠,即可提高登高架的稳定性,达到安全的效果;通过第二支撑杆10、第二滚轴11、固定套管12、卡块13、卡槽14、第一滑槽15、第二滑槽16、活动套杆17、防滑垫18、第一挂环19、第二挂环20和挂钩21,使得该登高架的安全性进一步提高,只需要将活动套杆17从固定套管12中抽出,支撑在登高架的两侧,再用挂钩21连接第一挂环19固定即可。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安全的施工登高架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安全的施工登高架,包括支撑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台(2),所述支撑架(1)的一侧设置有踏板(3),所述支撑台(2)的两侧和位于支撑架(1)顶部的踏板(3)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栏杆(22),所述支撑架(1)的底部四角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座(4),所述第一支撑座(4)内为中空结构,所述第一支撑座(4)的两侧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滚轴(5),所述第一滚轴(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杆(6),所述第一支撑杆(6)的顶部一侧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7),所述第一支撑杆(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万向轮(8),所述第一支撑座(4)一侧的支撑架(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座(9),所述支撑架(1)的中部两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杆(10),所述第二支撑杆(10)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滚轴(11),所述第二滚轴(11)远离第二支撑杆(10)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套管(12),所述固定套管(12)的两侧内壁固定连接有卡块(13),所述卡块(13)远离固定套管(12)内壁的一侧设置有卡槽(14),所述卡槽(14)的一侧连通有第一滑槽(15),所述第一滑槽(15)远离卡槽(14)的一侧连通有第二滑槽(16),所述卡槽(14)、第一滑槽(15)和第二滑槽(16)均开设在活动套杆(17)的两侧,所述活动套杆(1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防滑垫(18),所述固定套管(12)的顶部两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挂环(19),所述第二滚轴(11)的两侧的第二支撑杆(10)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挂环(20),所述第二挂环(20)上固定连接有挂钩(2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安全的施工登高架,包括支撑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台(2),所述支撑架(1)的一侧设置有踏板(3),所述支撑台(2)的两侧和位于支撑架(1)顶部的踏板(3)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栏杆(22),所述支撑架(1)的底部四角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座(4),所述第一支撑座(4)内为中空结构,所述第一支撑座(4)的两侧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滚轴(5),所述第一滚轴(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杆(6),所述第一支撑杆(6)的顶部一侧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7),所述第一支撑杆(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万向轮(8),所述第一支撑座(4)一侧的支撑架(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座(9),所述支撑架(1)的中部两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杆(10),所述第二支撑杆(10)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滚轴(11),所述第二滚轴(11)远离第二支撑杆(10)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套管(12),所述固定套管(12)的两侧内壁固定连接有卡块(13),所述卡块(13)远离固定套管(12)内壁的一侧设置有卡槽(14),所述卡槽(14)的一侧连通有第一滑槽(15),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权李红领马栋闯仝宇锋邱世博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