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顶帐篷的改进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841764 阅读:2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20 00: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顶帐篷的改进结构,包括:底座、主支撑杆、后支撑杆、前支撑杆、以及电机推杆;主支撑杆位于后支撑杆与前支撑杆之间,所述底座包括左框及右框,左框体及右框体的一端枢接在一起,该主支撑杆的两侧分别设有一可沿主支撑杆滑动的滑块,所述电机推杆的一端连接在滑块上,另一端固定在对应主支撑杆的左框体或右框体上,滑块朝向左框体及右框体的两侧分别通过一连动杆与左框体及右框体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电机推杆推动主支撑杆上的滑块来带动左框体及右框体展开或者收合,收合后的帐篷仅为底座的一半,体积小,帐篷的展收无需人为操作,极大的方便了户外使用。

An improved structure of a roof tent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improved structure, the roof tent comprises a base, a main supporting rod, a supporting bar, a front supporting rod, and the motor push rod; the main support bar is located in the rear support bar and the front supporting rod, the base comprises a left frame and a right frame, one end of the left frame and the right frame. The body is connected together, the main support rods are respectively arranged on both sides of the slider can slide along the main support, one end of the motor push rod connected with the slider, the other end is fixed on the corresponding main support bar left frame or the right frame, slide toward the left frame and the right frame. Two a side rod and the left frame and the right frame are connected by. The utility model pushes the slider on the main supporting rod to drive the left frame and the right frame to expand or close. The tent is only half the volume of the base and the volume is small. The collection and collection of the tent need no manual operation, which is very convenient for outdoor u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顶帐篷的改进结构
本技术涉及帐篷的
,特别是指一种车顶帐篷的改进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私家车拥有量的不断壮大,自驾游已经成为新兴的旅游方式。为了满足人们自驾出行的便利性,附属在车上的用于自驾出行的产品开发方兴未艾,车用帐篷就是在这一环境下发展出来的。车用帐篷是可以搭设在车顶之上的帐篷,由于在使用时,不象其他帐篷那样贴近地面,因此不易受地气、湿气的侵入,使用上更为舒适。典型的车用帐篷如2010年7月21日授权公告的CN201531147U号中国技术专利、2012年4月11日授权公告的CN202187605U号中国技术专利、2013年9月25日授权公告的CN203213695U号中国技术专利等等。现有车用帐篷的帐篷架一般是由底座以及设置在底座上的帐篷架杆组成,该帐篷架杆可以展开或者收折,目前帐篷架杆的展开以及收折有多种结构形式,有的是完全人工的手动操作,有的可以采用手摇式的半自动操作,有的可以实现全自动操作,但是整个帐篷的支架结构均较为复杂,成本较高,致使市场价格居高不下,并且受限于帐篷底座,其收折后的体积较大,适用范围有限,有些小型车型的车顶体积较小而无法使用。有鉴于此,本设计人针对上述车顶帐篷结构设计上未臻完善所导致的诸多缺失及不便,而深入构思,且积极研究改良试做而开发设计出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展收快捷,收折体积小,适用范围广的车顶帐篷的改进结构。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一种车顶帐篷的改进结构,其包括:一底座,一主支撑杆、一后支撑杆、一前支撑杆、以及至少一电机推杆;主支撑杆位于后支撑杆与前支撑杆之间,主支撑杆、后支撑杆及前支撑杆上配合有帐篷布,所述底座包括左框及右框,左框体及右框体的一端枢接在一起,所述主支撑杆设于左框体或右框体其中之一的枢接端,该主支撑杆的两侧分别设有一可沿主支撑杆滑动的滑块,所述电机推杆的一端连接在滑块上,另一端固定在对应主支撑杆的左框体或右框体上,滑块朝向左框体及右框体的两侧分别通过一连动杆与左框体及右框体连接。所述底座的左框体及右框体枢接的一端两侧分别设有一枢接片,左框体及右框体通过枢接片枢接在一起,所述主支撑杆、后支撑杆、前支撑杆均为冂型结构,该主支撑杆的两端及电机推杆对应枢接在左框体或右框体其中之一的枢接片上,后支撑杆的两端枢接在右框体的枢接片相反于左框体的一端上,前支撑杆枢接在左框体的枢接片上。所述右框体的两枢接片外侧设有两枢接槽,主支撑杆及电机推杆对应枢接在该右框体的两枢接槽中。连接滑块与左框体及右框体同一侧的两连动杆分别为一连接片,两连接片的一端枢接在滑块上,另一端对应枢接在左框体或右框体上。连接滑块与左框体的连动杆为一连接片,连接滑块与右框体的连动杆为一气弹簧。所述连动杆还包括一气弹簧,连接滑块与左框体及右框体同一侧的两连动杆分别为一连接片,两连接片的一端枢接在滑块上,另一端对应枢接在左框体或右框体上,该气弹簧的一端枢接在滑块上与连接片枢接在一起,另一端枢接在右框体上,且间隔设置在连接片相反于左框体的方向。在前支撑杆及后支撑杆的两侧分别设置一可于前支撑杆或后支撑杆上滑动的支撑滑块,前支撑杆的支撑滑块与左框体上的连动杆枢接在一起,后支撑杆与右框体上的连动杆枢接在一起。所述的车顶帐篷的改进结构还包括一车顶盖,车顶盖设置在右框体的底部,并包覆右框体的底面,所述连动杆还包括一气弹簧,该气弹簧的一端枢接在滑块上与左框体的连动杆枢接在一起,另一端枢接在左框体上,且间隔设置在该左框体的连动杆相反于右框体的一侧上。所述帐篷布的顶面设有一太阳能覆膜,该帐篷布内设一LED灯,所述主支撑杆上设置蓝牙音箱,该LED灯及蓝牙音箱与太阳能覆膜连接,由太阳能覆膜供电。所述主支撑杆与前支撑杆之间或主支撑杆与后支撑杆之间还设有一折合支架,折合支架的中部具有折合部,使该折合支架的两端以折合部为中心相对展开或收靠,折合支架的两端可转动的设置在主支撑杆与后支撑杆或者主支撑杆与前支撑杆上。所述折合支架上装设一太阳能板,折合支架上设置一LED灯及蓝牙音箱,LED灯及蓝牙音箱通过太阳能板上的蓄电池供电。采用上述方案后,综上所述,本技术车顶帐篷的改进结构是由电机推杆推动主支撑杆上的滑块来带动连接在左框体及右框体上的连动杆,从而带动左框体及右框体展开或者收合,收合后的帐篷仅为底座的一半,体积小,可适用于各种车型,并且整个帐篷的结构简单,帐篷的展收无需人为操作,极大的方便了户外使用,且成本相对较低,具备市场竞争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组合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与帐篷布结合后的侧视图。图4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收折状态图。图5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图6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收折状态图。图7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与帐篷布结合后的侧视图。图8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收折状态图。图9为本技术第四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10为本技术第四实施例与帐篷布结合后的侧视图。图11为本技术第五实施例的组合立体图。图12为本技术第五实施例的收折状态图。图13为本技术第六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图14为本技术第六实施例与帐篷布组合的立体示意图。图15为本技术第六实施例安装于汽车顶部的使用状态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阐述。如图1至图4所示,为本技术一种车顶帐篷的改进结构的第一实施例,其包括:一底座1,一主支撑杆2、一后支撑杆3、一前支撑杆4、以及二电机推杆5;主支撑杆3位于后支撑杆3与前支撑杆4之间,主支撑杆2、后支撑杆4及前支撑杆5上配合有防水帐篷布A,使各杆件2、3、4与帐篷布A构成一可收折的车顶帐篷。所述底座1包括左框11及右框12,左框体11及右框体12的一端枢接在一起,所述主支撑杆2设于左框体11或右框体12其中之一的枢接端,该主支撑杆2的两侧分别设有一可沿主支撑杆2滑动的滑块21,所述电机推杆5的一端连接在滑块21上,另一端固定在底座1对应主支撑杆2的左框体11或右框体12上,滑块21朝向左框体11及右框体12的两侧分别通过一连动杆6A、6B与左框体11及右框体12连接。所述底座1与汽车车顶的分离式横或竖行李架锁紧固定,该底座的左框体11及右框体11枢接的一端两侧分别设有一枢接片13、14,其中右框体12的两枢接片14外侧设有两枢接槽15,左框体11及右框体12通过枢接片13、14枢接在一起。所述主支撑杆2、后支撑杆3、前支撑杆4均为冂型结构,该主支撑杆2的两端对应枢接在右框体12的两枢接片14的其中一枢接槽15,另一枢接槽15用以固定电机推杆5,所述的电机推杆5为电动伸缩杆,电机推杆5是该车顶帐篷的动力执行机构,与主支撑杆2连动,使主支撑杆2撑起车顶帐篷的空间,控制主支撑杆2相对底座1收合或展开。后支撑杆3的两端枢接在右框体12的枢接片14相反于左框体11的一端上,前支撑杆4枢接在左框体11的枢接片13上。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滑块21与左框体11及右框体12同一侧的两连动杆6A、6B分别为一连接片,两连接片的一端枢接在滑块21上,另一端对应枢接在左框体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车顶帐篷的改进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顶帐篷的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底座,一主支撑杆、一后支撑杆、一前支撑杆、以及至少一电机推杆;主支撑杆位于后支撑杆与前支撑杆之间,主支撑杆、后支撑杆及前支撑杆上配合有帐篷布,所述底座包括左框及右框,左框体及右框体的一端枢接在一起,所述主支撑杆设于左框体或右框体其中之一的枢接端,该主支撑杆的两侧分别设有一可沿主支撑杆滑动的滑块,所述电机推杆的一端连接在滑块上,另一端固定在对应主支撑杆的左框体或右框体上,滑块朝向左框体及右框体的两侧分别通过一连动杆与左框体及右框体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顶帐篷的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底座,一主支撑杆、一后支撑杆、一前支撑杆、以及至少一电机推杆;主支撑杆位于后支撑杆与前支撑杆之间,主支撑杆、后支撑杆及前支撑杆上配合有帐篷布,所述底座包括左框及右框,左框体及右框体的一端枢接在一起,所述主支撑杆设于左框体或右框体其中之一的枢接端,该主支撑杆的两侧分别设有一可沿主支撑杆滑动的滑块,所述电机推杆的一端连接在滑块上,另一端固定在对应主支撑杆的左框体或右框体上,滑块朝向左框体及右框体的两侧分别通过一连动杆与左框体及右框体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顶帐篷的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左框体及右框体枢接的一端两侧分别设有一枢接片,左框体及右框体通过枢接片枢接在一起,所述主支撑杆、后支撑杆、前支撑杆均为冂型结构,该主支撑杆的两端及电机推杆对应枢接在左框体或右框体其中之一的枢接片上,后支撑杆的两端枢接在右框体的枢接片相反于左框体的一端上,前支撑杆枢接在左框体的枢接片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车顶帐篷的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右框体的两枢接片外侧设有两枢接槽,主支撑杆及电机推杆对应枢接在该右框体的两枢接槽中。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顶帐篷的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连接滑块与左框体及右框体同一侧的两连动杆分别为一连接片,两连接片的一端枢接在滑块上,另一端对应枢接在左框体或右框体上。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顶帐篷的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连接滑块与左框体的连动杆为一连接片,连接滑块与右框体的连动杆为一气弹簧。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顶帐篷的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动杆还包括一气弹簧,连接滑块与左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宽峻
申请(专利权)人:客贝利厦门休闲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