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马志远专利>正文

一种双层防臭地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840867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19 22: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层防臭地漏,包括壳体,所述壳体设有进液口、出液口以及连通所述进液口、排液口的排液通道,所述排液通道包括有依次连通的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第三通道,所述第二通道、第三通道之间具有防臭口,所述第三通道内设有位于所述防臭口的上方的浮体,所述浮体用于封堵所述防臭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双层防臭地漏,在结构简单、易于实现的前提下,有效解决现有地漏防臭效果差的问题。

A double layer odorization floor drain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double-layer deodorization floor drain, comprising a shell, wherein the shell is provided with a liquid inlet and a liquid outlet and communicated with the liquid inlet and the liquid discharge passage outlet opening, wherein the liquid discharge passage comprises a first channel, in turn connected second channel, third channel, between the second channel, third channel with the third channel mouth odor, is located above the mouth of the floating body odor, the floating body for sealing the mouth odor. Under the premise of simple structure and easy realization, the utility model has a simple structure and easy realization, and effectively solves the problem of poor odor prevention effect of the existing floor drai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层防臭地漏
本技术涉及地漏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地漏中的防臭设计。
技术介绍
地漏,是连接排水管道系统与室内地面的重要接口,作为住宅中排水系统的重要部件,它的性能好坏直接影响室内空气的质量,现有地漏虽然能起到排水作用,但由于管道与下水道相通,下水道内的臭气容易从管道经过地漏到达室内。现在市场上具有水封式防臭地漏,但当地漏内的水蒸发掉后地漏的防臭效果消失,且管道内的爬虫也越容易经过水封的空间进入室内。加盖式防臭,是指在地漏盖上再加上一个盖,这样通过地漏的地面密封来防止地漏内的臭气发散上来,但是每次通水时需要弯腰去掀掉盖子,使用比较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层防臭地漏,在结构简单、易于实现的前提下,有效解决现有地漏防臭效果差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双层防臭地漏,包括壳体,所述壳体设有进液口、出液口以及连通所述进液口、排液口的排液通道,所述排液通道包括有依次连通的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第三通道,所述第二通道、第三通道之间具有防臭口,所述第三通道内设有位于所述防臭口的上方的浮体,所述浮体用于封堵所述防臭口。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通道内设有倾斜平面,用于将液体引流至所述第二通道。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通道内设有与所述防臭口相邻的曲面,用于将液体引流至所述防臭口。进一步的,所述浮体的表面与所述防臭口的内表面贴合配合。进一步的,所述浮体呈球形,所述防臭口的内表面呈球台形。进一步的,所述浮体的表面以及所述防臭口的内表面均呈倒置的圆台形。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包括有分别形成所述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第三通道的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第三管道,所述第一管道、第三管道平行设置并由所述第二管道连通,所述第二管道位于所述第三管道内。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包括有顶板、顶盖,所述顶板设有安装口以及所述进液口,所述浮体通过所述安装口放置于所述第三通道内,所述顶盖用于封闭所述安装口。进一步的,所述双层防臭地漏还包括位于所述进液口上的地漏盖。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及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双层防臭地漏将排液通道分为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第三通道,多个通道的设置可减缓臭气的散发速度,同时在第二通道、第三通道之间设置的防臭口和浮体,使得本技术地漏既可以顺畅的排除污水,还能在不排污水的时候,利用第二通道积存的水阻隔地下通道与室内之间的空气流通,达到第一层防臭的目的,同时,浮体对防臭口的封堵,形成了第二层防臭的目的,彻底地阻止了臭气进入到室内。此外,本技术相比现有其他虽具有防臭效果但结构复杂的地漏来说,还具有结构简单、方便制造加工的优点,有利于生产厂家制造成本的降低,经济性较好。结合附图阅读本技术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后,本技术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具体实施例双层防臭地漏的剖视图;图2是本技术具体实施例双层防臭地漏的主视图;图3是本技术具体实施例双层防臭地漏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双层防臭地漏,包括壳体,与现有地漏一样的是本实施例壳体也设有进液口、出液口以及连通进液口、排液口的排液通道,特别的,本实施例排液通道包括有依次连通的第一通道10、第二通道20、第三通道30,并在第二通道20、第三通道30之间具有防臭口40,为了有效防臭,达到阻止臭气进入室内的目的,在第三通道30内设有用于封堵防臭口40的浮体50,该浮体50位于防臭口40的上方。当有污水流经排液通道时,浮体50漂浮于第三通道30内,解除了对防臭口40的封堵,使得地漏顺畅的排除污水;当污水排除完毕,浮体50受自身重力作用下落至防臭口40处,用于较好地封堵防臭口40,结合第二通道积存的水,双层隔绝了下水道与室内之间的空气流通,从而达到了较好的防臭效果。本技术中浮体50与防臭口40之间的配合并不唯一,具体设计浮体50的表面与防臭口40的内表面贴合配合为优选方案,其中,浮体50的结构也并不唯一,例如,浮体50呈倒置的圆台形,而防臭口40的内表面也呈倒置的圆台形,当污水排除完毕后,浮体50与防臭口40之间可以较好地抵接或贴合,达到利用浮体50完全封闭防臭口40的目的,具体的,本实施例采用现有的乒乓球等球形物体制成浮体50,即采用呈球形的浮体50,为了与之配合,特别设计防臭口40的内表面41呈球台形。具体的,本实施例在第一通道10内加工出倾斜平面11,该倾斜平面11与进液口以及第二通道20均呈一定的夹角,起到引导污水流向第二通道20的目的,而且倾斜平面11的设计还能较好地减少第一通道10内死角产生,防止异物堆积在第一通道10内的死角内。由于防臭口40处的污水从防臭口40下方流向防臭口40上方,为了降低流动的污水对第二通道20的冲击,本实施例还在第二通道20内设有与防臭口40相邻的曲面21,用于将所排污水引流至防臭口40,同时,曲面21的设计也能较好地减少第二通道20内死角的产生。为了制成具有上述第一通道10、第二通道20、第三通道30的壳体,本实施例壳体包括第一管道70、第二管道80、第三管道90,具体来说,第一管道70形成第一通道10,第二管道80形成第二通道20,第三管道90形成第三通道30,三个管道可采用现有管子加工制成,其中,第一管道70、第三管道90平行设置并由第二管道80连通,为了实现在第三通道30内的浮体50能够位于防臭口40的上方,还特别设计第二管道80的外径小于第三管道90的外径,使得第二管道80位于第三管道90内,并且本实施例第二管道80垂直于第一管道70、第三管道90。当然为了倾斜平面11的实现,第一管道70的管壁加工有斜面,为了曲面21的实现,第二管道80的管口具有弯头,为了方便将第二管道80设于第三管道90内,本实施例第三管道90分别由上连接管、下连接管形成,安装人员可在将第二管道80安装好后再将上连接管、下连接管对应连接。本实施例壳体还包括有顶板60、顶盖,顶板设有安装口61以及进液口,当壳体包括有第一管道70、第二管道80、第三管道90时,可利用密封胶将顶板固定连接于第一管道70以及第三管道90的上端,需要注意的是,进液口与第一管道70的管口相对应,安装口61与第三管道90的管口相对应,使安装人员通过安装口61将浮体50放置于第三通道30内。而顶盖的设置,则是用于封闭安装口61,具体可参与过盈配合或粘结的方式实现,以防止污水、臭气从安装口61出外漏。此外,本实施例地漏还包括位于进液口上的地漏盖,以防止尺寸较大的异物进入排液通道,影响排液通道的正常使用。以上,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技术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双层防臭地漏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层防臭地漏,包括壳体,所述壳体设有进液口、出液口以及连通所述进液口、排液口的排液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液通道包括有依次连通的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第三通道,所述第二通道、第三通道之间具有防臭口,所述第三通道内设有位于所述防臭口的上方的浮体,所述浮体用于封堵所述防臭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层防臭地漏,包括壳体,所述壳体设有进液口、出液口以及连通所述进液口、排液口的排液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液通道包括有依次连通的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第三通道,所述第二通道、第三通道之间具有防臭口,所述第三通道内设有位于所述防臭口的上方的浮体,所述浮体用于封堵所述防臭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防臭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内设有倾斜平面,用于将液体引流至所述第二通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防臭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道内设有与所述防臭口相邻的曲面,用于将液体引流至所述防臭口。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防臭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浮体的表面与所述防臭口的内表面贴合配合。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层防臭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浮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志远
申请(专利权)人:马志远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