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罗洪翠专利>正文

远程防盗门的指纹控制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839271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19 21: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远程防盗门的指纹控制电路,包括:智能终端信号交互端连接控制器信号交互端,控制器指纹识别信号端连接指纹识别电路信号输出端,控制器第一位置信号接收端连接第一位置传感器信号发送端,第一位置传感器信号接收触点连接第一碰块,控制器第一工作信号端连接第一电动推杆信号接收端,控制器第二位置信号接收端连接第二位置传感器信号发送端,第二位置传感器信号接收触点连接第二碰块,控制器第二工作信号端连接第二电动推杆信号接收端;通过网口电路传输到智能终端,通过交换机和路由器传输到远程管理中心;用户能够远程实时监控门禁,方便高效。

Fingerprint control circuit for remote security door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fingerprint control circuit, a remote anti-theft door includes a signal end of the controller with intelligent terminal interactive signal interactive terminal controller for fingerprint recognition fingerprint recognition circuit signal e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signal output end, the controller first position signal receiver connected to the first position sensor signal transmitter, a first position sensor signal receiving contact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touch block, the first end connected to the first signal controller working electric push rod signal receiving end, the controller second position signal receiver connected to the second position sensor signal transmitter, second position sensor signal receiving contact connection second touch block, the controller second is connected with second signal electric putter signal receiver; through the network interface circuit is transmitted to the intelligent terminal, through the switch the router and transmitted to the remote user to the remote management center; Real-time monitoring of door control, convenient and effici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远程防盗门的指纹控制电路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电路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远程防盗门的指纹控制电路。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通过生物识别技术应用在社区安防系统越来越普遍,其中尤其是通过指纹识别技术对门禁或者家庭入户系统进行身份识别,从而节省时间提高效率,但是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包括:1、由于现有技术指纹锁的识别采用矩阵形状设置指纹识别传感芯片,并不能准确的采集指纹;2、在采集完成后的数据进行模数转换过程中,对指纹数据转换速度慢,需要多次验证指纹,造成效率低下;3、对于智能门锁的锁舌控制不灵敏,而且不能进行联动控制;4、无法实现远程实时监控和管理。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特别创新地提出了一种远程防盗门的指纹控制电路。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远程防盗门的指纹控制电路,包括:智能终端信号交互端连接控制器信号交互端,控制器指纹识别信号端连接指纹识别电路信号输出端,控制器第一位置信号接收端连接第一位置传感器信号发送端,第一位置传感器信号接收触点连接第一碰块,控制器第一工作信号端连接第一电动推杆信号接收端,控制器第二位置信号接收端连接第二位置传感器信号发送端,第二位置传感器信号接收触点连接第二碰块,控制器第二工作信号端连接第二电动推杆信号接收端;所述指纹识别电路包括:触摸屏安装在传感器采集阵列的上端,AD转换器信号发送端连接传感器采集阵列信号接收端,传感器采集阵列信号输出端连接DSP处理器信号接收端,背光组件工作信号端连接DSP处理器背光信号端,传感器采集阵列通过逻辑输出电路将采集信息存储在指纹图像缓存器,压电薄膜传感器信号输出端连接DSP处理器压电信号接收端;传感器采集阵列采用同心圆形状排布;所述AD转换器包括:电压输入端连接第9电阻一端,第9电阻另一端分别连接第10电阻一端和第2运算放大器负极输入端,第10电阻一端还连接第6电容一端,第6电容另一端分别连接第10电阻另一端和第2运算放大器输出端,第2运算放大器正极输入端分别连接第5电容一端和第3电阻一端,第5电容另一端分别连接第1电容一端和第3电阻另一端,第3电阻另一端还连接第1电阻一端,第1电阻另一端分别连接第1电容另一端和第2电阻一端,第1电容另一端还连接第1运算放大器正极输入端,第2电阻另一端分别连接第4电阻一端和第2电容一端,第2电容另一端接地,第4电阻另一端连接第1运算放大器正极输入端,第1运算放大器输出端分别连接第5电阻一端和第7电阻一端,第5电阻另一端分别连接第3电容一端和第二AD转换芯片正极电源输入端,第7电阻另一端分别连接第1运算放大器负极输入端和第8电阻一端,第8电阻另一端分别连接第2运算放大器输出端和第6电阻一端,第6电阻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二AD转换芯片负极电源输入端和第4电容一端,第4电容另一端分别连接第3电容另一端和接地,第一AD转换芯片输出端连接第二AD转换芯片参考信号端,第二AD转换芯片电压输出端连接第13电阻一端,第13电阻另一端连接DC-DC转换器回路输入端,第二AD转换芯片第一输出端连接第12电阻一端,第12电阻另一端连接DC-DC转换器总线输入端,第二AD转换芯片第二输出端连接第11电阻一端,第11电阻另一端连接DC-DC转换器参考信号输入端,转换器供电电源输入端分别连接第7电容一端和第14电阻一端,第7电容另一端和第14电阻另一端连接DC-DC转换器电源端,12V电源输入端分别连接第15电阻一端和第18电阻一端,第18电阻一端还连接第16电阻一端,第16电阻另一端连接DC-DC转换器第一开关信号端,第15电阻另一端连接DC-DC转换器设置端,第18电阻另一端分别连接第1晶体管源极和第17电阻一端,第17电阻另一端连接DC-DC转换器第二开关信号端,第1晶体管漏极分别连接DC-DC转换器频率输入端和第19电阻一端,第19电阻另一端连接第8电容一端,第8电容另一端接地,12V电源输入端还连接第2电感一端,第2电感另一端分别连接DC-DC转换器频率输出端和第20电阻一端,第20电阻另一端连接第21电阻一端,第21电阻另一端连接DC-DC转换器频率工作端。第1晶体管栅极连接第1电感一端,第1电感另一端连接分别连接第9电容一端和第2晶体管栅极,第9电容另一端连接MCU电压端,第2晶体管漏极连接MCU高电平信号端,第2晶体管源极分别连接第22电阻一端和第3晶体管栅极,第3晶体管漏极连接MCU低电平信号端,第3晶体管源极分别连接第23电阻一端和接地,第22电阻另一端分别连接第23电阻另一端和第10电容一端,第23电阻一端连接第10电容另一端,第2晶体管源极还连接第1二极管负极,第1二极管正极连接第10电容一端,第1二极管负极还连接第3电感一端,第3电感另一端分别连接第4晶体管源极和第25电阻一端,第4晶体管漏极分别连接第24电阻一端和DC-DC转换器电源端,第24电阻另一端连接5V电源端,第4晶体管栅极分别连接第26电阻一端和第28电阻一端,第25电阻另一端连接DC-DC转换器工作信号正极端,第26电阻另一端连接DC-DC转换器工作信号负极端,第28电阻分别连接DC-DC转换器加载信号端和第27电阻一端,第27电阻另一端接地;所述控制器通过推杆驱动电路控制电动推杆步进运动,所述推杆驱动电路包括:MCU第一信号控制端分别连接第30电阻一端和第31电阻一端,MCU电源端连接第29电阻一端,第29电阻另一端分别连接第30电阻另一端和第2发光二极管负极,第2发光二极管正极连接第3发光二极管负极,第3发光二极管正极分别连接第32电阻一端和第4二极管负极,第31电阻另一端连接第3运算放大器正极输入端,第4二极管正极连接第3运算放大器负极输入端,第3运算放大器输出端分别连接第35电阻一端和第34电阻一端,第32电阻另一端分别连接第36电阻一端和第6三极管集电极,第36电阻另一端分别连接第6三极管基极和第35电阻另一端,第6三极管发射极分别连接第6二极管正极和第37电阻一端,第6二极管负极分别连接第6三极管集电极和第8晶体管栅极,第8晶体管漏极连接第6二极管正极,第37电阻另一端分别连接第5三极管集电极和第5二极管负极,第5三极管发射极分别连接第5二极管正极和第33电阻一端,第33电阻另一端分别连接第34电阻另一端和第5三极管基极,第5二极管负极还连接第7晶体管漏极,第7晶体管源极分别连接第5二极管正极和接地,第7晶体管栅极连接第8晶体管源极,第8晶体管源极还连接步进驱动器信号第一输入端,步进驱动器信号第一输出端连接第一步进电机,第一步进电机带动第一电动推杆;MCU第二信号控制端连接第38电阻一端,第38电阻另一端连接第39电阻一端,第39电阻另一端连接第4运算放大器正极输入端,第4运算放大器负极输入端分别连接第7二极管正极和第11电容一端,第11电容另一端连接第3运算放大器负极输入端,第4运算放大器输出端分别连接第42电阻一端和第43电阻一端,第7二极管负极连接第40电阻一端,第40电阻另一端分别连接第44电阻一端和第10三极管集电极,第42电阻另一端分别连接第41电阻一端和第9三极管基极,第10三极管基极分别连接第43电阻另一端和第44电阻一端,第10三极管集电极分别连接第9二极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远程防盗门的指纹控制电路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远程防盗门的指纹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智能终端信号交互端连接控制器信号交互端,控制器指纹识别信号端连接指纹识别电路信号输出端,控制器第一位置信号接收端连接第一位置传感器信号发送端,第一位置传感器信号接收触点连接第一碰块,控制器第一工作信号端连接第一电动推杆信号接收端,控制器第二位置信号接收端连接第二位置传感器信号发送端,第二位置传感器信号接收触点连接第二碰块,控制器第二工作信号端连接第二电动推杆信号接收端;所述指纹识别电路包括:触摸屏安装在传感器采集阵列的上端,AD转换器信号发送端连接传感器采集阵列信号接收端,传感器采集阵列信号输出端连接DSP处理器信号接收端,背光组件工作信号端连接DSP处理器背光信号端,传感器采集阵列通过逻辑输出电路将采集信息存储在指纹图像缓存器,压电薄膜传感器信号输出端连接DSP处理器压电信号接收端;传感器采集阵列采用同心圆形状排布;所述AD转换器包括:电压输入端连接第9电阻一端,第9电阻另一端分别连接第10电阻一端和第2运算放大器负极输入端,第10电阻一端还连接第6电容一端,第6电容另一端分别连接第10电阻另一端和第2运算放大器输出端,第2运算放大器正极输入端分别连接第5电容一端和第3电阻一端,第5电容另一端分别连接第1电容一端和第3电阻另一端,第3电阻另一端还连接第1电阻一端,第1电阻另一端分别连接第1电容另一端和第2电阻一端,第1电容另一端还连接第1运算放大器正极输入端,第2电阻另一端分别连接第4电阻一端和第2电容一端,第2电容另一端接地,第4电阻另一端连接第1运算放大器正极输入端,第1运算放大器输出端分别连接第5电阻一端和第7电阻一端,第5电阻另一端分别连接第3电容一端和第二AD转换芯片正极电源输入端,第7电阻另一端分别连接第1运算放大器负极输入端和第8电阻一端,第8电阻另一端分别连接第2运算放大器输出端和第6电阻一端,第6电阻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二AD转换芯片负极电源输入端和第4电容一端,第4电容另一端分别连接第3电容另一端和接地,第一AD转换芯片输出端连接第二AD转换芯片参考信号端,第二AD转换芯片电压输出端连接第13电阻一端,第13电阻另一端连接DC‑DC转换器回路输入端,第二AD转换芯片第一输出端连接第12电阻一端,第12电阻另一端连接DC‑DC转换器总线输入端,第二AD转换芯片第二输出端连接第11电阻一端,第11电阻另一端连接DC‑DC转换器参考信号输入端,转换器供电电源输入端分别连接第7电容一端和第14电阻一端,第7电容另一端和第14电阻另一端连接DC‑DC转换器电源端,12V电源输入端分别连接第15电阻一端和第18电阻一端,第18电阻一端还连接第16电阻一端,第16电阻另一端连接DC‑DC转换器第一开关信号端,第15电阻另一端连接DC‑DC转换器设置端,第18电阻另一端分别连接第1晶体管源极和第17电阻一端,第17电阻另一端连接DC‑DC转换器第二开关信号端,第1晶体管漏极分别连接DC‑DC转换器频率输入端和第19电阻一端,第19电阻另一端连接第8电容一端,第8电容另一端接地,12V电源输入端还连接第2电感一端,第2电感另一端分别连接DC‑DC转换器频率输出端和第20电阻一端,第20电阻另一端连接第21电阻一端,第21电阻另一端连接DC‑DC转换器频率工作端。第1晶体管栅极连接第1电感一端,第1电感另一端连接分别连接第9电容一端和第2晶体管栅极,第9电容另一端连接MCU电压端,第2晶体管漏极连接MCU高电平信号端,第2晶体管源极分别连接第22电阻一端和第3晶体管栅极,第3晶体管漏极连接MCU低电平信号端,第3晶体管源极分别连接第23电阻一端和接地,第22电阻另一端分别连接第23电阻另一端和第10电容一端,第23电阻一端连接第10电容另一端,第2晶体管源极还连接第1二极管负极,第1二极管正极连接第10电容一端,第1二极管负极还连接第3电感一端,第3电感另一端分别连接第4晶体管源极和第25电阻一端,第4晶体管漏极分别连接第24电阻一端和DC‑DC转换器电源端,第24电阻另一端连接5V电源端,第4晶体管栅极分别连接第26电阻一端和第28电阻一端,第25电阻另一端连接DC‑DC转换器工作信号正极端,第26电阻另一端连接DC‑DC转换器工作信号负极端,第28电阻分别连接DC‑DC转换器加载信号端和第27电阻一端,第27电阻另一端接地;所述控制器通过推杆驱动电路控制电动推杆步进运动,所述推杆驱动电路包括:MCU第一信号控制端分别连接第30电阻一端和第31电阻一端,MCU电源端连接第29电阻一端,第29电阻另一端分别连接第30电阻另一端和第2发光二极管负极,第2发光二极管正极连接第3发光二极管负极,第3发光二极管正极分别连接第32电阻一端和第4二极管负极,第31电阻另一端连接第3运算放大器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远程防盗门的指纹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智能终端信号交互端连接控制器信号交互端,控制器指纹识别信号端连接指纹识别电路信号输出端,控制器第一位置信号接收端连接第一位置传感器信号发送端,第一位置传感器信号接收触点连接第一碰块,控制器第一工作信号端连接第一电动推杆信号接收端,控制器第二位置信号接收端连接第二位置传感器信号发送端,第二位置传感器信号接收触点连接第二碰块,控制器第二工作信号端连接第二电动推杆信号接收端;所述指纹识别电路包括:触摸屏安装在传感器采集阵列的上端,AD转换器信号发送端连接传感器采集阵列信号接收端,传感器采集阵列信号输出端连接DSP处理器信号接收端,背光组件工作信号端连接DSP处理器背光信号端,传感器采集阵列通过逻辑输出电路将采集信息存储在指纹图像缓存器,压电薄膜传感器信号输出端连接DSP处理器压电信号接收端;传感器采集阵列采用同心圆形状排布;所述AD转换器包括:电压输入端连接第9电阻一端,第9电阻另一端分别连接第10电阻一端和第2运算放大器负极输入端,第10电阻一端还连接第6电容一端,第6电容另一端分别连接第10电阻另一端和第2运算放大器输出端,第2运算放大器正极输入端分别连接第5电容一端和第3电阻一端,第5电容另一端分别连接第1电容一端和第3电阻另一端,第3电阻另一端还连接第1电阻一端,第1电阻另一端分别连接第1电容另一端和第2电阻一端,第1电容另一端还连接第1运算放大器正极输入端,第2电阻另一端分别连接第4电阻一端和第2电容一端,第2电容另一端接地,第4电阻另一端连接第1运算放大器正极输入端,第1运算放大器输出端分别连接第5电阻一端和第7电阻一端,第5电阻另一端分别连接第3电容一端和第二AD转换芯片正极电源输入端,第7电阻另一端分别连接第1运算放大器负极输入端和第8电阻一端,第8电阻另一端分别连接第2运算放大器输出端和第6电阻一端,第6电阻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二AD转换芯片负极电源输入端和第4电容一端,第4电容另一端分别连接第3电容另一端和接地,第一AD转换芯片输出端连接第二AD转换芯片参考信号端,第二AD转换芯片电压输出端连接第13电阻一端,第13电阻另一端连接DC-DC转换器回路输入端,第二AD转换芯片第一输出端连接第12电阻一端,第12电阻另一端连接DC-DC转换器总线输入端,第二AD转换芯片第二输出端连接第11电阻一端,第11电阻另一端连接DC-DC转换器参考信号输入端,转换器供电电源输入端分别连接第7电容一端和第14电阻一端,第7电容另一端和第14电阻另一端连接DC-DC转换器电源端,12V电源输入端分别连接第15电阻一端和第18电阻一端,第18电阻一端还连接第16电阻一端,第16电阻另一端连接DC-DC转换器第一开关信号端,第15电阻另一端连接DC-DC转换器设置端,第18电阻另一端分别连接第1晶体管源极和第17电阻一端,第17电阻另一端连接DC-DC转换器第二开关信号端,第1晶体管漏极分别连接DC-DC转换器频率输入端和第19电阻一端,第19电阻另一端连接第8电容一端,第8电容另一端接地,12V电源输入端还连接第2电感一端,第2电感另一端分别连接DC-DC转换器频率输出端和第20电阻一端,第20电阻另一端连接第21电阻一端,第21电阻另一端连接DC-DC转换器频率工作端。第1晶体管栅极连接第1电感一端,第1电感另一端连接分别连接第9电容一端和第2晶体管栅极,第9电容另一端连接MCU电压端,第2晶体管漏极连接MCU高电平信号端,第2晶体管源极分别连接第22电阻一端和第3晶体管栅极,第3晶体管漏极连接MCU低电平信号端,第3晶体管源极分别连接第23电阻一端和接地,第22电阻另一端分别连接第23电阻另一端和第10电容一端,第23电阻一端连接第10电容另一端,第2晶体管源极还连接第1二极管负极,第1二极管正极连接第10电容一端,第1二极管负极还连接第3电感一端,第3电感另一端分别连接第4晶体管源极和第25电阻一端,第4晶体管漏极分别连接第24电阻一端和DC-DC转换器电源端,第24电阻另一端连接5V电源端,第4晶体管栅极分别连接第26电阻一端和第28电阻一端,第25电阻另一端连接DC-DC转换器工作信号正极端,第26电阻另一端连接DC-DC转换器工作信号负极端,第28电阻分别连接DC-DC转换器加载信号端和第27电阻一端,第27电阻另一端接地;所述控制器通过推杆驱动电路控制电动推杆步进运动,所述推杆驱动电路包括:MCU第一信号控制端分别连接第30电阻一端和第31电阻一端,MCU电源端连接第29电阻一端,第29电阻另一端分别连接第30电阻另一端和第2发光二极管负极,第2发光二极管正极连接第3发光二极管负极,第3发光二极管正极分别连接第32电阻一端和第4二极管负极,第31电阻另一端连接第3运算放大器正极输入端,第4二极管正极连接第3运算放大器负极输入端,第3运算放大器输出端分别连接第35电阻一端和第34电阻一端,第32电阻另一端分别连接第36电阻一端和第6三极管集电极,第36电阻另一端分别连接第6三极管基极和第35电阻另一端,第6三极管发射极分别连接第6二极管正极和第37电阻一端,第6二极管负极分别连接第6三极管集电极和第8晶体管栅极,第8晶体管漏极连接第6二极管正极,第37电阻另一端分别连接第5三极管集电极和第5二极管负极,第5三极管发射极分别连接第5二极管正极和第33电阻一端,第33电阻另一端分别连接第34电阻另一端和第5三极管基极,第5二极管负极还连接第7晶体管漏极,第7晶体管源极分别连接第5二极管正极和接地,第7晶体管栅极连接第8晶体管源极,第8晶体管源极还连接步进驱动器信号第一输入端,步进驱动器信号第一输出端连接第一步进电机,第一步进电机带动第一电动推杆;MCU第二信号控制端连接第38电阻一端,第38电阻另一端连接第39电阻一端,第39电阻另一端连接第4运算放大器正极输入端,第4运算放大器负极输入端分别连接第7二极管正极和第11电容一端,第11电容另一端连接第3运算放大器负极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冉启兰
申请(专利权)人:罗洪翠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