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二甲醚抗磨润滑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82985 阅读:1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用二甲醚抗磨润滑剂,包括如下组分:抗磨剂、降凝剂和溶剂,抗磨剂选自油酸、硬脂酸丁酯或三油酸甘油酯中的一种以上,降凝剂选自乙烯-醋酸乙烯酯的共聚物,所说的溶剂为脱芳香烃溶剂煤油。本车用二甲醚抗磨润滑剂适用于以二甲醚为车用燃料为动力的汽车发动机,具有良好的润滑性能和抗磨性能、适当的极性、防腐蚀性能、良好的环保排放性能、能保证长期间内所规定的浓度,保持稳定状态、在二甲醚燃料中的分散性良好(混合均匀)和对人体无害等性能,完全可以满足气体燃料发动机的使用要求。其次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车用二甲醚抗磨润滑剂,还具有添加剂量小、成本低等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润滑剂,具体涉及一种专门用于二甲醚车用燃料的抗磨润滑剂。
技术介绍
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汽车保有量的高速增长,将面临汽车能源需求与大气环境保护的双重巨大压力。研发和应用新型汽车代用燃料已成为新世纪清洁汽车燃料的一大热点。二甲醚(DME)车用燃料是近几年发展起来新的车用燃料,具有发热值高,燃烧完全,可降低污染和清洁空气等优点。由于二甲醚是醚化合物,极性较强,没有润滑作用,同时对润滑剂有一定的清洗作用,如果直接使用会加速汽车高压输油泵和阀系的磨损,在很短时间内使供油系统无法工作。以二甲醚作为车用燃料,必须首先解决二甲醚燃料润滑剂。二甲醚对润滑油膜又具有很强的清洗作用,如使用纯二甲醚,磨擦副表面处于极度干磨擦状态,发动机仅能工作30分钟,这对发动机的运动部件摩擦磨损提出了比较苛刻的要求。发动机使用二甲醚燃料后,表现出不同于普通汽、柴油的特点,主要表现在:(1)由于二甲醚的润滑性能差,发动机燃料供给系统中高压油泵的柱塞偶件、气阀组件等部件严重摩擦磨损。(2)二甲醚燃料燃烧产生的酸性物质对发动机件具有很强的腐蚀性,容易造成锈蚀磨损。-->(3)燃烧产生的酸性物质对活塞及气缸造成腐蚀磨损。目前,二甲醚燃料润滑性能的添加剂在世界上还没有得到系统的研究,国内大都采用加入大剂量的蓖麻油、生物柴油,以改善二甲醚的润滑性能,对二甲醚发动机的燃烧与排放性能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也限制了二甲醚发动机的推广应用。国外采用添加普通的柴油润滑剂来改善二甲醚的润滑性能,显然不能满足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公开一种车用二甲醚抗磨润滑剂,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满足有关方面的需要。本专利技术的车用二甲醚抗磨润滑剂,包括如下组分:抗磨剂、降凝剂和溶剂;所说的抗磨剂选自油酸(顺式-9-十八烯酸)、硬脂酸丁酯(十八碳烷酸丁酯)或三油酸甘油酯中的一种以上;所说的降凝剂选自乙烯-醋酸乙烯酯的共聚物,可采用市售产品,如路博润公司牌号为T1804D的产品;所说的溶剂为脱芳香烃溶剂煤油,可采用市售产品,如美孚埃克森公司牌号为D80的产品;优选的,还包括防锈剂,防锈剂选自十二烯基丁二酸,可采用市售产品,如南京欧倍克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牌号为T746的产品;进一步,还包括抗氧剂;抗氧剂选自2,6二叔丁基苯酚;优选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如下:2,6二叔丁基苯酚                0.2~0.8%油酸(顺式-9-十八烯酸)           25~30%-->硬脂酸丁酯(十八碳烷酸丁酯)      25~30%三油酸甘油酯                    25~30%乙烯-醋酸乙烯酯的共聚物         0.1~0.3%十二烯基丁二酸                  0.1~0.5%脱芳香烃溶剂煤油                15%~20%以上组分的百分比之和为100%。本专利技术选用的抗磨剂共三种,属于长链的脂肪酸及脂肪酸酯类,该类抗磨剂不含有S、N、P成分,不会对燃料排放产生任何影响,而且这三种抗磨剂的主要来自于动植物,属于可生物降解的添加剂。由于这三种抗磨剂本身的低温流动性都不太好,温度降到0℃左右就会凝固,所以需加入降凝剂,在温度降到-10℃时还有好的流动性,这样才能保证在冬天还易于添加,本专利技术选用乙烯-醋酸乙烯酯的共聚物作为降凝剂,由于本专利技术的润滑剂中主要成分是脂肪酸和酯类抗磨剂,常规的润滑油降凝剂如烷基萘(T801),聚α烯烃,聚甲基丙烯酸酯类已经不能起到降凝效果了,经过大量的试验发现,乙烯-醋酸乙烯酯的共聚物对于此润滑剂是有比较好的降凝效果。二甲醚燃料燃烧产生的酸性物质对发动机件具有很强的腐蚀性,容易造成锈蚀磨损;燃烧产生的酸性物质对活塞及气缸造成腐蚀磨损,虽然此润滑剂中的油酸具有一定的防锈性,但还是不够,因此补加了部分防锈剂,十二烯基丁二酸对于钢铁类金属的防锈是最有效的。2,6二叔丁基苯酚属于链反应中止型抗氧剂,油品的中的分子在氧化过程中会产生自由基,并发生连锁反应,该抗氧剂具有使连锁反应终止的作用,从而延长寿命。本专利技术的专用油的制备方法可采用常规的物理混合方法。-->本车用二甲醚(DME)抗磨润滑剂适用于以二甲醚为车用燃料为动力的汽车发动机,具有良好的润滑性能和抗磨性能、适当的极性、防腐蚀性能、良好的环保排放性能、能保证长期间内所规定的浓度,保持稳定状态、在二甲醚燃料中的分散性良好(混合均匀)和对人体无害等性能,完全可以满足气体燃料发动机的使用要求。其次本专利技术的二甲醚(DME)抗磨润滑剂,还具有添加剂量小、成本低等特点。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配方:2,6二叔丁基苯酚                0.8%油酸(顺式-9-十八烯酸)           28.8%硬脂酸丁酯(十八碳烷酸丁酯)      25%三油酸甘油酯                    30%乙烯-醋酸乙烯酯的共聚物         0.3%十二烯基丁二酸                  0.1%脱芳香烃溶剂煤油                15%制备方法:将上述的各个组分搅拌混合,即可获得产品。采用国家标准规定的方法,进行检测,结果如下:  序号  项目  检测结果  试验方法  1  运动粘度(40℃)mm2/s  7.12  GB/T 265  2  倾点℃  -12  GB/T 3535  3  闪点(闭口)℃  114  GB/T 3536-->  4  铜片腐蚀(100℃3h)级  1a  GB/T 5096  5  密度(20℃)g/cm3  0.8398  GB/T 1884  6  四球试验  最大无卡咬负荷PB N  431  GB/T 3142  7  磨斑直径D60min196Nmm  0.36  SH/T 0189  8  润滑性评价试验μm  344.1  MPT-HFRR                        实施例2配方:2,6二叔丁基苯酚                  0.2%油酸(顺式-9-十八烯酸)             25%硬脂酸丁酯(十八碳烷酸丁酯)        29.2%三油酸甘油酯                      25%乙烯-醋酸乙烯酯的共聚物           0.1%十二烯基丁二酸                    0.5%脱芳香烃溶剂煤油                  20%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采用国家标准规定的方法,进行检测,结果如下:  序号  项目  检测结果  试验方法  1  运动粘度(40℃)mm2/s  6.58  GB/T 265  2  倾点℃  -15  GB/T 3535  3  闪点(闭口)℃  104  GB/T 3536  4  铜片腐蚀(100℃3h)级  1a  GB/T 5096-->  5密度(20℃)g/cm3  0.8375  GB/T 1884  6四球试验最大无卡咬负荷PB N  392  GB/T 3142  7磨斑直径D60min196Nmm  0.38  SH/T 0189  8润滑性评价试验μm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车用二甲醚抗磨润滑剂,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组分:抗磨剂、降凝剂和溶剂;    所说的抗磨剂选自油酸(顺式-9-十八烯酸)、硬脂酸丁酯(十八碳烷酸丁酯)或三油酸甘油酯中的一种以上;    所说的降凝剂选自乙烯-醋酸乙烯酯的共聚物;    所说的溶剂为脱芳香烃溶剂煤油。

【技术特征摘要】
1.车用二甲醚抗磨润滑剂,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组分:抗磨剂、降凝剂和溶剂;所说的抗磨剂选自油酸(顺式-9-十八烯酸)、硬脂酸丁酯(十八碳烷酸丁酯)或三油酸甘油酯中的一种以上;所说的降凝剂选自乙烯-醋酸乙烯酯的共聚物;所说的溶剂为脱芳香烃溶剂煤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二甲醚抗磨润滑剂,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锈剂,防锈剂选自十二烯基丁二酸。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二甲醚抗磨润滑剂,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抗氧剂,抗氧剂选自2,6二叔丁基苯酚。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用二甲醚燃料润滑剂,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抗氧剂,抗氧剂选自2,6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鹏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海联润滑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