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毛少祥专利>正文

一种列管型高压静电除焦油除尘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82674 阅读:2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列管式高压静电除焦油除尘器,包括开设有煤气进口、煤气出口和排污口的壳体,在壳体的上端分别设置有高压进线箱、连续冲水管路和上部框架,上部框架通过高压进线箱内高压绝缘子与高压直流发生器相连接,上部框架还通过框架拉杆与下部框架连为一体,上部框架和下部框架的电晕丝均设置在管式筒体内,电晕丝与管式筒体共同形成高压直流强电场。由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每根电晕丝与管式筒体共同形成了一个独立的高压直流强电场,消除了极间干扰,使电场有效截面占有率显著提高,在保证相同的煤气流量、相同的煤气流速的情况下,减小了体积、降低了造价。(*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除焦油除尘器,特别涉及一种列管式高压静电除焦油除尘器。
技术介绍
当前,我国用于化工行业的高压静电除焦油(尘)器的形式主要有列管式、同心圆式和蜂窝式三种。这三种传统的静电净化设备在我国已延用了几十年,由于技术陈旧、造价高、净化效率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化工行业产品质量的提高和产品成本的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除尘效率高,电场有效截面占有率高的列管式高压静电除焦油除尘器。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开设有煤气进口、煤气出口和排污口的壳体,在壳体的上端分别设置有高压进线箱、连续冲水管路和上部框架,上部框架通过高压进线箱内高压绝缘子与高压直流发生器相连接,上部框架还通过框架拉杆与下部框架连为一体,其特点是,所说的上部框架与下部框架之间还设置有管式筒体,在管式筒体内设置有与上部框架和下部框架相连接的电晕丝,电晕丝与管式筒体共同形成高压直流强电场。本技术的另一特点是:壳体内管式筒体的下端还套装有管板,壳体通过该管板与管式筒体形成了空腔,且在壳体上还设置有与空腔相连通的连续冲水管;壳体内还设置有与煤气进口相连通的导流板;导流板的上端还设置有网状均气格栅;导流板为渐扩结构,由导流板叶片和导流板侧板构成,且设置在导流侧板上的导流板叶片从进口向后延伸其间距也逐渐增大;各电晕丝的下端还设置有重锤;高压进-->线箱内设置有一个高压绝缘子,且高压绝缘子为陶瓷材料制成的塔型结构;高压进线箱的外表设有保温层和数显测量仪。由于本技术的每根电晕丝与管式筒体共同形成了一个独立的高压直流强电场,消除了极间干扰,使电场有效截面占有率显著提高,在保证相同的煤气流量、相同的煤气流速的情况下,减小了体积、降低了造价。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电场截面图;图3是本技术导流叶片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绝缘子箱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见图1,本技术包括开设有煤气进口2、煤气出口15和排污口14的壳体6,在壳体6的上端分别设置有高压进线箱3、连续冲水管路5和上部框架7,上部框架7通过高压进线箱3内高压绝缘子4与高压直流发生器1相连接,上部框架7还通过框架拉杆与下部框架10相连接,上部框架7和下部框架10之间设置有管式筒体9,在管式筒体内设置有与上部框架7和下部框架10相连接的电晕丝8,各电晕丝8的下端还设置有重锤11,电晕丝8与管式筒体9共同形成高压直流强电场,壳体6内管式筒体9的下端还套装有管板22,壳体6通过该管板22与管式筒体9形成了空腔23,且在壳体6上还设置有与空腔23相连通的进水管21,在壳体6内还设置有与煤气进口2相连通的导流板20,在导流板20的上端设置有网状均气格栅12。由高压直流发生器1产生的高压直流通过高压进线箱3和框架拉杆引入上部框架7,上部框架7、电晕丝8和下部框架10组成了静电除焦油器主要的阴极部件,电晕丝8从管式筒体9内中心穿过和管式筒体9形成高压直流强电场,驱使强电场-->中接近电晕丝8周围窄小区内的气体被电离,产生大量的作定向运动的电子,高速向管式筒体9运动,在运动过程中,气流中的粉尘、焦油雾被强制荷电,并在电场力作用下向管式筒体9运动。荷电粉尘和焦油雾到达管式筒体9的内壁后释放电流成为中性,而堆积在管式筒体9上。由冲水管路5引入的高压水连续对管式筒体9冲洗,使堆积在管式筒体9上的粉尘和焦油被冲下,并由排污口14排出,使气体中99%以上的粉尘、焦油被除去。每根电晕丝8挂有重锤11,可使电晕丝8始终保持垂直和拉直状态。在电晕丝8周围狭小区内(电离区)被电离出的正离子迫使气流中的粉尘和焦油雾荷正电而奔向电晕丝8。由于99%以上的面积成负电子区,故99%以上的粉尘和焦油雾荷电后奔向管式筒体9的内壁,只有极少数粉尘和焦油荷电奔向电晕丝8,另外由于壳体6内管式筒体9的下端还套装有管板22,壳体6通过该管板22与管式筒体9形成了空腔23,且在壳体6上还设置有与空腔23相连通的连续冲水管21,该连续冲水管21不断地对外喷水,利用压差式布水环向空腔23内注水,当水面高与管式筒体9的入口时,水流在管式筒体9的内壁形成水膜流出对管式筒体9的内壁进行清洗。为了保证进入的煤气能均匀地分配到管式筒体9中去,使管式筒体9中每一个独立电场中的气流速度符合设计要求(≤1m/s)。在煤气进口侧装置有导流板20,由导流板20强制分配的煤气流动折向上时通过均气格栅12,使煤气流得到进一步平均化。参见图2,本技术的电晕丝8设置在管式筒体9内,电晕丝8与管式筒体9共同形成高压直流强电场。每根电晕丝8的周围被管式筒体9包围,组成一个独立电场,彻底消除了同极间的干扰,使电晕丝8产生的电子流能毫无阻挡地奔向管式筒体9,由于电场有效面积占据了筒体截面的57%以上,在处理相同煤气和相同流速的情况下,其体积大大缩小。参见图3,本技术的导流板20为渐扩结构,由导流板叶片13和导流板侧板19构成,且设置在导流侧板19上的导流板叶片13从进口向后延伸其间距也逐-->渐增大。导流叶片13的作用在于使进入筒体6的煤气首先和成弧形状的导流叶片13相遇而强制折弯向上。由于煤气进入筒体后成扩散状,其扩散的煤气流随着远离进气口,气流体的锥角随之扩大,靠近进气口锥形气流体的断面小,因而该处煤气流相继要比后部断面的气流速度大,导流叶片13从进口处向后延伸中,其叶片间隔也逐渐增大,从而保证锥形气流体各断面向上分配的气体量相同,起到了均布气体的作用。两导流板19间的锥角要和气流的锥角一致(大于气流锥角4~5°),保证进入筒体6的气体全部在导流叶片13的分配范围内。本技术由电晕丝8和管式筒体9组成了一个高压非均匀直流电场,在高压非均匀直流电场的作用下,电晕丝8周围狭小区内,使气体中的自由电子被加速进而撞击气体分子的外层电子,使其电离。随着电场强度的提高,气体电离的程度更强烈,在电场力的作用下,正离子向电晕丝8运动而被中和,负离子向管式筒体9运动而被中和。当含尘气体通过电场空间时,粉尘和焦油雾被强制荷电,使其成为荷电体。由于电离发生在电晕丝8周围狭小区域,因而电场99%的空间被负电子所占,被荷负电的粉尘、焦油向着沉淀极运动,沉积在管式筒体9上失去电荷而被收集,连续冲水将沉积在沉淀极上的粉尘和煤焦油冲下,进而通过排污口14排出。参见图4,本技术的高压进线箱3内设置有一个高压绝缘子4,且高压绝缘子4为陶瓷材料制成的塔型结构,且在高压进线箱3的外表设有保温层16和温度测量仪表17。塔型高压绝缘子4的作用一是支撑全部阴极部件的重量,二是使阴极部件和阳极进行隔离。高压进线箱3上装有温度测量仪表17,操作人员随时掌握温度高低。增减蒸汽进入量可使温度保持在恒定范围内。为了减少热损失节约蒸汽,高压绝缘子4外表设有保温层16。本技术不仅除尘效率高,而且极间距和电场有效截面占有率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列管式高压静电除焦油除尘器,包括开设有煤气进口[2]、煤气出口[15]和排污口[14]的壳体[6],在壳体[6]的上端分别设置有高压进线箱[3]、连续冲水管路[5]和上部框架[7],上部框架[7]通过高压进线箱[3]内高压绝缘子[4]与高压直流发生器[1]相连接,上部框架[7]还通过框架拉杆与下部框架[10]连为一体,其特征在于:所说的上部框架[7]与下部框架[10]之间还设置有管式筒体[9],在管式筒体[9]内设置有与上部框架[7]和下部框架[10]相连接的电晕丝[8],电晕丝[8]与管式筒体[9]共同形成高压直流强电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列管式高压静电除焦油除尘器,包括开设有煤气进口[2]、煤气出口[15]和排污口[14]的壳体[6],在壳体[6]的上端分别设置有高压进线箱[3]、连续冲水管路[5]和上部框架[7],上部框架[7]通过高压进线箱[3]内高压绝缘子[4]与高压直流发生器[1]相连接,上部框架[7]还通过框架拉杆与下部框架[10]连为一体,其特征在于:所说的上部框架[7]与下部框架[10]之间还设置有管式筒体[9],在管式筒体[9]内设置有与上部框架[7]和下部框架[10]相连接的电晕丝[8],电晕丝[8]与管式筒体[9]共同形成高压直流强电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列管式高压静电除焦油除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壳体[6]内管式筒体[9]的下端还套装有管板[22],壳体[6]通过该管板[22]与管式筒体[9]形成了空腔[23],且在壳体[6]上还设置有与空腔[23]相连通的连续冲水管[2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列管式高压静电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玉铭毛少祥王敏康春宏曹培生蒋秀红
申请(专利权)人:毛少祥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7[中国|西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