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织袋切割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826362 阅读: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19 13: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树胶切割设备,具体为一种编织袋切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调节电磁块的高度,通过调节电磁块调节切割块的切割速度,启动传送机构传送编织袋;步骤2,触发控制件,左侧的控制件控制左侧的电磁块关闭,同时左侧的控制键开启右侧的电磁块,撞球下落;步骤3,左侧的撞球在重力与磁柱的吸力下加速下落,撞球撞击传递球,传递球撞击左侧的磁柱,磁柱撞击激发块;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了提供一种切刀切割速度较快的切割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编织袋切割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树胶切割设备,具体为一种编织袋切割方法。
技术介绍
编织袋主要来讲:塑料编织袋是以聚丙烯为主要原料,经挤出、拉伸成扁丝,再经织造、编制、制袋而成。编制袋切割存在的问题,由于编织袋本身质地较为柔韧,但同时在切割传送时的编织袋时,需要有间歇式的停止传送编织袋,便于切割刀切割,否则就需要切刀有极快的切割速度。现有切刀的切割速度通常由电机加机械的方式带动或者液压驱动,但由于编织袋是运动状态,要对运动中的编织袋切割,需要切刀在切割时速度极快,否则就会导致编织袋切口过大。在实际使用机械或者液压的方式使切刀速度变快,需要较为复杂的变速且紧密的变速装置,因此导致设备成本较高,但本方案中对于编制带切割精度要求不高,仅需要有一个切刀的速度较快的切割方式。因此本公司误差范围能控制一定范围,且成本低的切割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提供一种切刀切割速度较快的切割方法。本专利技术提供基础方案是:编织袋切割方法,使用如下装置实施方法,切割装置,包括机架、设置于机架水平面上的切条机构以及设置于垂直平面上的快切机构,机架设有传送编制带的传送机构,切条机构将编织袋按照传送放线切割成条;快切机构包括壳体、电磁块、滑轨、撞球、两个传递球、磁柱、激发块和切割块;快切机构以编织袋为中心镜像设置,电磁块固定于壳体内壁上,电磁块位于滑轨的上方,撞球通过连接绳枢接于壳体内壁上,滑轨固定于壳体内壁上并位于电磁块的下方,电磁块与滑轨的尾端均设置于撞球的旋转路径上,在左侧的快切机构中传递球、磁柱、传递球以及激发块的顺序设置于滑轨内并与滑轨滑动连接,右侧的快切机构中激发块、传递球、磁柱、传递球以及撞球的顺序设置于滑轨内并与滑轨滑动连接,右侧的快切机构与左侧的快切机构均的滑轨均设置有进水通路,制冷件与进水通路设置于靠近编织袋一侧,激发块靠近编织袋的一端设有与切割块碰撞的碰撞肩,激发块靠近编织袋的一端还开设有容纳槽,容纳槽连通进水通路,容纳槽内设置有制冷件;电磁块设有控制件,控制件触发后控制同侧的电磁块关闭,异侧的电磁块开启;磁柱连接有复位弹簧,磁柱连接有延时开关;切割块侧壁与滑轨的内壁相适应,切割块设置有于碰撞肩接触的碰撞部,切割块的侧壁开设有引水槽,切割块的两端设置有穿刺头,穿刺头的外壁与容纳槽的内壁相适应,穿刺头表面覆盖有吸水棉,吸水棉连通引水槽;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调节电磁块的高度,通过调节电磁块调节切割块的切割速度,启动传送机构传送编织袋;步骤2,触发控制件,左侧的控制件控制左侧的电磁块关闭,同时左侧的控制键开启右侧的电磁块,撞球下落;步骤3,左侧的撞球在重力与磁柱的吸力下加速下落,撞球撞击传递球,传递球撞击左侧的磁柱,磁柱撞击激发块;步骤4,激发块撞击切割块,切割块急速穿透编织袋,而后切割块撞击右侧的激发块,激发块撞击右侧传递球与磁柱;步骤5,右侧磁柱撞击传递球,而后撞击右侧的撞球,右侧撞球在连接绳的牵引下,向上滑行,并在右侧的电磁块吸引下逐渐蓄能并靠近,右侧的撞球撞击右侧的电磁块,此时右侧的控制件被激发,控制件关闭右侧的电磁块并开启开启左侧的电磁块;步骤6,右侧的撞球随即向左下方滑行,在重力和右侧电磁块的吸力的作用下,撞球加速下落,撞击传递球,撞击右侧的磁柱;步骤7,右侧的磁柱撞击传递球,传递球撞击激发块,激发块撞击切割块的,切割块穿透编织袋,完成对编织袋的切割,然后撞击左侧激发块,激发块撞击传递球,传递球撞击左侧的磁柱,左侧磁柱短时间失去磁力;步骤8,左侧磁柱撞击传递球,左侧的传递球撞击左侧的撞球,左侧撞球向左侧的电磁块滑动,左侧撞球撞击左侧电磁块后,左侧的控制件控制左侧电磁块关闭并开启右侧的电磁块。机架支撑其余结构,传送机构传送编织袋,切条机构将宽的编织袋切割为较窄编织袋。快切机构的作用就是使切割块快速编织袋。壳体支撑和保护其余部件,电磁块为撞球蓄能,撞球作为积蓄动力的部件,连接绳使撞球以一定轨迹运动。传递球将撞球的动能传递给激发块,切割块接收动能后能以高速对编织袋进行切割,并将剩下的动能传递给另一侧的快切机构。切割块的碰撞部作为切割块与激发块接触的结构,穿刺头作为切割编织袋的结构。控制件能够控制电磁块为撞球蓄能,而不减少撞球的动能。延时开关能使磁柱为撞球蓄能,而不减小切割块的动能。在切割块完成对激发块的撞击停留在滑轨内时,切割块的位于激发块的容纳槽中,滑轨的进水通路注入水到切割块的穿刺头上,穿刺头的吸水棉吸水并在制冷件的作用下冷却形成尖锥状的冰尖,在穿透编织袋的过程中,冰尖可以对编织袋进行切割,避免切割块的穿刺头过热和磨损。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方案的优点在于:1.本方法中借助重力势能与磁能为切割加速,使得切割块在小空间短时间内提升到较高的切割速度,减小运动的传送带对切割的影响。2.本方法中控制件使用的控制方法,使电磁块只为切割蓄能,而不会起到妨碍的作用,进一步加快了切割块的切割速度。方案二:为基础方案的优选,所述步骤3与步骤7中,左侧的磁柱被撞击后均会短时间内失去磁力。有益效果:左侧的磁柱的磁力在碰撞前为撞球或者切割块蓄能,磁柱的磁力在碰撞后起到反效果,因此在碰撞后,借助碰撞的力使磁柱在短时间失去磁力,从而消除磁柱的反效果。方案三:为方案二的优选,所述步骤4与步骤6中,右侧的磁柱在被撞击后均会短时间内失去磁力。所述步骤1前,启动传送机构,传送废旧的编织袋,启动快切机构,记录快切机构在编织袋上切割的距离。有益效果:右侧的磁柱的磁力在碰撞前为撞球或者切割块蓄能,磁柱的磁力在碰撞后起到反效果,因此在碰撞后,借助碰撞的力使磁柱在短时间失去磁力,从而消除磁柱的反效果。方案四:为方案三的优选,所述步骤1前,启动传送机构,传送废旧的编织袋,启动快切机构,记录快切机构在编织袋上切割的距离。有益效果:事先使用废旧编织袋测试快切机构的切割的频率和速度,便于正式切割前进行调整。方案五:为方案四的优选,所述步骤2与步骤5中的控制件能够定时开启与关闭电磁块。有益效果:定时开启或者关闭电磁块便能控制切割块的切割速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编织袋切割方法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快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编织袋切割方法,使用如图1与图2所示的装置实施方法,切割装置,包括机架100、设置于机架100水平面上的切条机构200以及设置于垂直平面上的快切机构300,机架100设有传送编制带的传送机构110,切条机构200将编织袋400按照传送放线切割成条;快切机构300包括壳体310、电磁块320、滑轨330、撞球340、两个传递球350、磁柱360、激发块370和切割块380;快切机构300以编织袋400为中心镜像设置,电磁块320固定于壳体310内壁上,电磁块320位于滑轨330的上方,撞球340通过连接绳341枢接于壳体310内壁上,滑轨330固定于壳体310内壁上并位于电磁块320的下方,电磁块320与滑轨330的尾端均设置于撞球340的旋转路径上,在左侧的快切机构300中传递球350、磁柱360、传递球350以及激发块370的顺序设置于滑轨330内并与滑轨330滑动连接,右侧的快切机构300中激发块370、传递球350、磁柱360、传递球350以及撞球340的顺序设置于滑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编织袋切割方法

【技术保护点】
编织袋切割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如下装置实施方法,切割装置,包括机架、设置于机架水平面上的切条机构以及设置于垂直平面上的快切机构,机架设有传送编制带的传送机构,切条机构将编织袋按照传送放线切割成条;快切机构包括壳体、电磁块、滑轨、撞球、两个传递球、磁柱、激发块和切割块;快切机构以编织袋为中心镜像设置,电磁块固定于壳体内壁上,电磁块位于滑轨的上方,撞球通过连接绳枢接于壳体内壁上,滑轨固定于壳体内壁上并位于电磁块的下方,电磁块与滑轨的尾端均设置于撞球的旋转路径上,在左侧的快切机构中传递球、磁柱、传递球以及激发块的顺序设置于滑轨内并与滑轨滑动连接,右侧的快切机构中激发块、传递球、磁柱、传递球以及撞球的顺序设置于滑轨内并与滑轨滑动连接,右侧的快切机构与左侧的快切机构均的滑轨均设置有进水通路,制冷件与进水通路设置于靠近编织袋一侧,激发块靠近编织袋的一端设有与切割块碰撞的碰撞肩,激发块靠近编织袋的一端还开设有容纳槽,容纳槽连通进水通路,容纳槽内设置有制冷件;电磁块设有控制件,控制件触发后控制同侧的电磁块关闭,异侧的电磁块开启;磁柱连接有复位弹簧,磁柱连接有延时开关;切割块侧壁与滑轨的内壁相适应,切割块设置有于碰撞肩接触的碰撞部,切割块的侧壁开设有引水槽,切割块的两端设置有穿刺头,穿刺头的外壁与容纳槽的内壁相适应,穿刺头表面覆盖有吸水棉,吸水棉连通引水槽;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调节电磁块的高度,通过调节电磁块调节切割块的切割速度,启动传送机构传送编织袋;步骤2,触发控制件,左侧的控制件控制左侧的电磁块关闭,同时左侧的控制键开启右侧的电磁块,撞球下落;步骤3,左侧的撞球在重力与磁柱的吸力下加速下落,撞球撞击传递球,传递球撞击左侧的磁柱,磁柱撞击激发块;步骤4,激发块撞击切割块,切割块急速穿透编织袋,而后切割块撞击右侧的激发块,激发块撞击右侧传递球与磁柱;步骤5,右侧磁柱撞击传递球,而后撞击右侧的撞球,右侧撞球在连接绳的牵引下,向上滑行,并在右侧的电磁块吸引下逐渐蓄能并靠近,右侧的撞球撞击右侧的电磁块,此时右侧的控制件被激发,控制件关闭右侧的电磁块并开启开启左侧的电磁块;步骤6,右侧的撞球随即向左下方滑行,在重力和右侧电磁块的吸力的作用下,撞球加速下落,撞击传递球,撞击右侧的磁柱;步骤7,右侧的磁柱撞击传递球,传递球撞击激发块,激发块撞击切割块的,切割块穿透编织袋,完成对编织袋的切割,然后撞击左侧激发块,激发块撞击传递球,传递球撞击左侧的磁柱,左侧磁柱短时间失去磁力;步骤8,左侧磁柱撞击传递球,左侧的传递球撞击左侧的撞球,左侧撞球向左侧的电磁块滑动,左侧撞球撞击左侧电磁块后,左侧的控制件控制左侧电磁块关闭并开启右侧的电磁块。...

【技术特征摘要】
1.编织袋切割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如下装置实施方法,切割装置,包括机架、设置于机架水平面上的切条机构以及设置于垂直平面上的快切机构,机架设有传送编制带的传送机构,切条机构将编织袋按照传送放线切割成条;快切机构包括壳体、电磁块、滑轨、撞球、两个传递球、磁柱、激发块和切割块;快切机构以编织袋为中心镜像设置,电磁块固定于壳体内壁上,电磁块位于滑轨的上方,撞球通过连接绳枢接于壳体内壁上,滑轨固定于壳体内壁上并位于电磁块的下方,电磁块与滑轨的尾端均设置于撞球的旋转路径上,在左侧的快切机构中传递球、磁柱、传递球以及激发块的顺序设置于滑轨内并与滑轨滑动连接,右侧的快切机构中激发块、传递球、磁柱、传递球以及撞球的顺序设置于滑轨内并与滑轨滑动连接,右侧的快切机构与左侧的快切机构均的滑轨均设置有进水通路,制冷件与进水通路设置于靠近编织袋一侧,激发块靠近编织袋的一端设有与切割块碰撞的碰撞肩,激发块靠近编织袋的一端还开设有容纳槽,容纳槽连通进水通路,容纳槽内设置有制冷件;电磁块设有控制件,控制件触发后控制同侧的电磁块关闭,异侧的电磁块开启;磁柱连接有复位弹簧,磁柱连接有延时开关;切割块侧壁与滑轨的内壁相适应,切割块设置有于碰撞肩接触的碰撞部,切割块的侧壁开设有引水槽,切割块的两端设置有穿刺头,穿刺头的外壁与容纳槽的内壁相适应,穿刺头表面覆盖有吸水棉,吸水棉连通引水槽;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调节电磁块的高度,通过调节电磁块调节切割块的切割速度,启动传送机构传送编织袋;步骤2,触发控制件,左侧的控制件控制左侧的电磁块关闭,同时左侧的控制键开启右侧的电磁块,撞球下落;步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兴斌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中塑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