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光控制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81960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16 13: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补光控制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其中,方法包括:检测虹膜摄像头的开关状态;当检测到所述虹膜摄像头开启时,控制红外补光灯由常灭模式切换至脉冲发射模式;当检测到所述虹膜摄像头完成虹膜识别关闭时,控制所述红外补光灯由所述脉冲发射模式切换至所述常灭模式。本实施例中,在检测到虹膜摄像头开启时,控制红外补光灯由常灭模式切换至脉冲发射模式,而不是常亮模式,使得红外补光灯的热量不会持续累加,进而使得红外补光灯的温度不会持续上升,因此在通过增加电流提高红外补光灯的光照强度的过程中,可以有效的降低红外补光灯的温升对光照强度提高的影响,从而实现通过单纯的增加电流,提高红外补光灯的光照强度的目的。

The light control method, device and terminal equipment

The present invention includes a light control method, device and terminal equipment, the method of detecting switch state: Iris camera; when detecting that the iris camera is open, infrared light control by arc mode switch to pulse mode; when detecting the iris iris recognition camera off control the infrared light by the pulse mode switch to the constant arc mode. In this embodiment, to open the camera iris when detecting infrared lights controlled by always off mode switch to the pulse mode, not bright mode, so that the heat infrared fill light will continue to accumulate, and keeps the temperature infrared light continues to rise, so in the current increased by increasing the infrared light the light intensity in the process of infrared light can reduce effectively the influence of temperature on increase of light intensity, thus increases the current through the infrared light, increasing light intensity to.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补光控制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终端
,尤其涉及一种补光控制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技术介绍
目前,由于生物特征的稳定性,基于生物特征(例如指纹、虹膜等)的识别技术逐渐成为用户识别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其中,虹膜识别主要通过红外补光灯发射红外光照射到人眼中,实现补光作用,通过虹膜摄像头成像,获取人眼的虹膜信息,根据虹膜信息进行匹配识别。目前虹膜识别主要存在的问题是,红外补光灯的补光能力要达到一定的要求,例如,在40cm时,红外补光灯照射到人眼中,人眼接收到的红外光照强度要达到400uw/cm2,否则虹膜无法识别。现有技术中,在虹膜摄像头进行虹膜识别时,红外补光灯处于常亮状态。由于光照强度和电流强度有关,电流越大,光照强度越大,因此可通过增大电流的方式,增大红外补光灯的光照强度,进而提高人眼接收到的红外光的光照强度。但实际应用中,由于电流越大,红外补光灯本体的温度也就越大,而且由于红外补光灯本体耐温能力有限,温度太高,会反过来降低光照强度,因此单纯增加电流的方式,无法有效地提高红外补光灯的光照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补光控制方法,以实现在通过增加电流提高红外补光灯的光照强度的过程中,有效的降低红外补光灯的温升对光照强度提高的影响,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单纯增加电流的方式,无法有效地提高红外补光灯的光照强度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补光控制装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终端设备。本专利技术的第四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本专利技术的第五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补光控制方法,包括:检测虹膜摄像头的开关状态;当检测到所述虹膜摄像头开启时,控制红外补光灯由常灭模式切换至脉冲发射模式;当检测到所述虹膜摄像头完成虹膜识别关闭时,控制所述红外补光灯由所述脉冲发射模式切换至所述常灭模式。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补光控制方法,在检测到虹膜摄像头开启时,控制红外补光灯由常灭模式切换至脉冲发射模式,而不是常亮模式,使得红外补光灯的热量不会持续累加,进而使得红外补光灯的温度不会持续上升,因此在通过增加电流提高红外补光灯的光照强度的过程中,可以有效的降低红外补光灯的温升对光照强度提高的影响,从而实现通过单纯的增加电流,提高红外补光灯的光照强度的目的。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补光控制装置,包括:检测模块,用于检测虹膜摄像头的开关状态;第一控制模块,用于当检测到所述虹膜摄像头开启时,控制红外补光灯由常灭模式切换至脉冲发射模式;第二控制模块,用于当检测到所述虹膜摄像头完成虹膜识别关闭时,控制所述红外补光灯由所述脉冲发射模式切换至所述常灭模式。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补光控制装置,在检测到虹膜摄像头开启时,控制红外补光灯由常灭模式切换至脉冲发射模式,而不是常亮模式,使得红外补光灯的热量不会持续累加,进而使得红外补光灯的温度不会持续上升,因此在通过增加电流提高红外补光灯的光照强度的过程中,有效的降低了红外补光灯的温升对光照强度提高的影响,从而实现了通过单纯的增加电流,提高红外补光灯的光照强度的目的。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第三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终端设备,包括以下一个或多个组件:壳体和位于所述壳体内的处理器、存储器、虹膜摄像头和红外补光灯,其中,所述处理器通过读取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可执行程序代码来运行与所述可执行程序代码对应的程序,以用于实现如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补光控制方法。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第四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补光控制方法。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第五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中的指令由处理器执行时,执行如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补光控制方法。本专利技术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为虹膜识别的应用场景示意图;图2为眼睛的解剖图;图3为眼球的物理结构图;图4为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补光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5为脉冲发射模式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补光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以及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为清楚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补光控制方法、装置和终端设备,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补光控制方法、装置和终端设备涉及的相关知识进行说明。图1为虹膜识别的应用场景示意图,如图1所示,用户手持基于虹膜识别实现解锁功能的终端设备,当终端设备接收到用户的解锁指令时,开启虹膜摄像头,虹膜摄像头对用户的眼睛进行成像,获取图像中的虹膜信息,根据虹膜信息进行匹配识别,实现解锁功能。图2为眼睛的解剖图,如图2所示,虹膜是处于眼睛的瞳孔(俗称黑眼仁)和巩膜(俗称眼白)之间的环状区域,它是一种肌肉组织,是外部可见的,主要控制瞳孔的大小,从而控制进入视网膜的光线的总量。虹膜的具体位置可以参考图2。图3为眼球的物理结构图。如图3所示,眼球是一个球状结构,内壁是丰富的血管组织,瞳孔是唯一一个可以有光线入射的地方,可以说瞳孔就是在一个球体上开的一个小口。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补光控制方法、装置和终端设备。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补光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补光控制方法可应用于现有的各种具有虹膜识别功能的终端设备,例如保险柜、保险箱等保密设备,或者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个人电脑、智能手机等智能设备中。如图4所示,该补光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401,检测虹膜摄像头的开关状态。具体的,实时检测虹膜摄像头的开关状态,即实时检测虹膜摄像头的开启或关闭状态。虹膜摄像头在接收到虹膜识别指令时开启,在接收到虹膜识别完成指令时关闭。步骤S402,当检测到虹膜摄像头开启时,控制红外补光灯由常灭模式切换至脉冲发射模式。具体的,当步骤S401中检测到虹膜摄像头的开关状态由关闭状态切换为开启状态时,即检测到虹膜摄像头开启时,控制红外补光灯由常灭模式切换至脉冲发射模式。其中,在常灭模式下,红外补光灯一直处于关闭状态,即不发射红外光。在脉冲发射模式下,如图5所示,红外补光灯周期性打开或关闭,即周期性发射红外光。作为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在脉冲发射模式的一个周期中,红外补光灯处于关闭状态的时间Toff为红外补光灯处于打开状态的时间Ton的1.5~2.5倍,例如2倍,即Toff/Ton=2/1,即红外补光灯在脉冲发射模式下的占空比为Ton/(Ton+Toff)=1/3。例如,在脉冲发射模式的一个周期中,红外补光灯处于打开状态的时间Ton=30毫秒(ms),红外补光灯处于关闭状态的时间Toff=60毫秒(ms)。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补光控制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技术保护点】
一种补光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检测虹膜摄像头的开关状态;当检测到所述虹膜摄像头开启时,控制红外补光灯由常灭模式切换至脉冲发射模式;当检测到所述虹膜摄像头完成虹膜识别关闭时,控制所述红外补光灯由所述脉冲发射模式切换至所述常灭模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补光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检测虹膜摄像头的开关状态;当检测到所述虹膜摄像头开启时,控制红外补光灯由常灭模式切换至脉冲发射模式;当检测到所述虹膜摄像头完成虹膜识别关闭时,控制所述红外补光灯由所述脉冲发射模式切换至所述常灭模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补光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脉冲发射模式下,所述红外补光灯周期性打开或关闭。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补光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脉冲发射模式的一个周期中,所述红外补光灯处于关闭状态的时间为所述红外补光灯处于打开状态的时间的2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补光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脉冲发射模式的一个周期中,所述红外补光灯处于关闭状态的时间为60毫秒,所述红外补光灯处于打开状态的时间为30毫秒。5.一种补光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检测模块,用于检测虹膜摄像头的开关状态;第一控制模块,用于当检测到所述虹膜摄像头开启时,控制红外补光灯由常灭模式切换至脉冲发射模式;第二控制模块,用于当检测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意保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