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庆柳专利>正文

自动控制气化剂混合燃煤煤气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81428 阅读:1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控制气化剂混合燃煤煤气炉,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科技含量高、工作安全可靠、产气效率高、使用简单方便、易于生产制造、造价低廉、实用的自动控制气化剂混合燃煤煤气炉,其技术方案的要点是燃烧室内壁装有耐火材料层,耐火材料层内装有螺旋管状水蒸气蒸发管,螺旋管状水蒸气蒸发管上方与水蒸气滴水管、节流阀、电磁阀、水蒸气进水管相连接,下方开有水蒸气出口,电磁阀受水蒸气自动控制装置控制器控制,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自动控制气化剂混合燃煤煤气炉有这样的有益效果,有利于氧化还原反应进行,使自动控制气化剂混合燃煤煤气炉得以高效、可靠、连续正常运行,其使用更为简单、方便。(*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一种燃煤煤气炉,它涉及一种自动控制气化剂混合燃煤煤气炉
技术介绍
CN2747466Y公开了一种褐煤或柴煤煤气发生炉,属于以褐煤或柴煤为燃料,利用氧化还原反应产生可燃气体的炉子,它由加燃料盖、炉体、冷水套、内炉胆、燃烧室、进风管道、活动式炉条、出气管、过滤器组成,燃烧室为圆锥形钢结构,其中部均匀分布一排进风孔,用进风管道与炉子风道连接,出气管从上小下大的倒圆锥形内炉胆下方出气口引出炉体外过滤器内,过滤器内装有多层多孔的过滤板,冷水套与整个炉体和过滤器连接,炉体与风道上用螺栓连接风道盖板,阀门和烟窗连接在炉顶侧上方,与外界相通的风道盖板、加燃料口处均有密封圈,由于对燃煤进行了气化后再燃烧,有效降低了对大气的污染,提高了燃煤的利用率,由于增加了冷水套有效地保护了发生炉内胆,但由于该煤气发生炉燃烧室为上大下小的圆锥形结构,此结构不易于炉渣的排出,容易聚积炉渣,也不利于氧化还原的进行,水套将内胆及燃烧室全部包裹,一是使结构复杂化,也不利于炉体的保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产气效率高、使用方便、安全可靠、易于生产制造、造价低廉、科技含量高、实用的自动控制气化剂混合燃煤煤气炉。本技术所述的自动控制气化剂混合燃煤煤气炉,由内炉体、燃烧室、煤气出口、水套、炉蓖、鼓风机、加煤口、排烟口、浮球式水箱、水套进水管、水套出水管构成,燃烧室内壁装有耐火材料层,耐火材料层内装有螺旋管状水蒸气蒸发管,螺旋管状水蒸气蒸发管上方与水蒸器滴水管、节流阀、电磁阀、水蒸气进水管相连接,下方开有水蒸气出口,水蒸气进水管与水套上方相连接,自动控制气化剂混合燃煤煤气炉上装有水蒸气自动控制装置控制器,旋风式煤气除尘器上方装有清灰盖板,下方装有湿式沉渣池,外壳及水套只包裹内炉体的中下部和燃烧室。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的自动控制气化剂混合燃煤煤气炉有这样的有益效果,由于气化剂中水蒸气的浓度可控制,有利于氧化还原反应进行,提高气化率,由于气化剂可控制,使炉温不至于过高,因而不易聚积炉渣,提高了炉子连续使用的可靠性,且结构简单、造价低廉、易于生产制造和便于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自动控制气化剂混合燃煤煤气炉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自动控制气化剂混合燃煤煤气炉水蒸气自动控制装置控制器电路原理图;图1中:水套水蒸气出口1  内炉体2  水蒸气自动控制装置控制器3  水蒸气进水管4  电磁阀5  节流阀6  水蒸气滴水管7  煤气出口8  清灰盖板9煤气输气管10  过滤层11  旋风式煤气除尘器12  湿式沉渣池13  水蒸气出口14  螺旋管状水蒸气蒸发管15  除渣口16  除灰口17  炉蓖18  储灰室19鼓风机20  水套进水管21  耐火材料层22  燃烧室23  水套24  水套出水管25  水套出水管阀26  外壳27  浮球式水箱28  加煤口29  加煤口盖30  排烟口31  排烟阀3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在图1中,自动控制气化剂混合燃煤煤气炉由内炉体2,燃烧室23,煤气出口8,水套24,炉蓖18,鼓风机20,加煤口29,排烟口31,浮球式水箱28,水套进水管21,水套出水管25构成,燃烧室23内壁装有耐火材料层22,耐火材料层22内装有螺旋管状水蒸气蒸发管15,螺旋管状水蒸气蒸发管15上方与水蒸气滴水管7、节流阀6、电磁阀5、水蒸气进水管4相连接,下方开有水蒸气出口14,水蒸气进水管4与水套24上方相连接,自动控制气化剂混合燃煤煤气炉上装有水蒸气自动控制装置控制器3,旋风式煤气除尘器12上方装有清灰盖板9,下方装有湿式沉渣池13,外壳27及水套24只包裹内炉体2的中下部和燃烧室23。-->燃烧室23采用上小下大圆锥形钢结构且内壁装有耐火材料层22,外壁被水套24覆盖,耐火材料层22内装有螺旋管状水蒸气蒸发管15,工作时燃烧室23内温度很高,由与水套24上方连接的水蒸气进水管4,受电磁阀5、节流阀6控制的水滴经滴水管7进入灼热的螺旋管状水蒸气蒸发管15后立即被气化为水蒸气由下方的水蒸气出口14排出,经与鼓风机20鼓入的空气混合后成为可控制的气化剂经炉蓖18送入燃烧室23参与氧化还原反应,由于气化剂中水蒸气的浓度可由电磁阀5和节流阀6控制进入螺旋管状水蒸气蒸发管15内的水滴来控制,因而有利于氧化还原反应进行,气化剂可控,使燃烧室23炉温不至于过高,而不易聚积炉渣,煤气出口8开在燃烧室23中上部,使内炉体2上部温度较低,一般仅为几十摄氏度,因而内炉体2上部没有必要包裹水套和外壳,简化了制造工艺和制作成本,旋风式煤气除尘器12与煤气出口8相连,旋风式煤气除尘器12上方装有清灰盖板9,以方便及时清除过滤层11上的灰尘,下方装有湿式沉渣池13,沉渣池13内装有水,除尘器底部的灰渣落入沉渣池13底部,被水淹没可防止灰渣的二次被吹起污染。图2为本技术自动控制气化剂混合燃煤煤气炉水蒸气自动控制装置控制器电路原理图,图2中,合上开关S1后,电路开始工作,合上开关S2鼓风机GFJ接通工作鼓风,并同时给光电藕合器U1一信号,U1输出一信号给单片机AT89S51 INTO口,经AT89S51处理后,由P2.0口输出一低电平给PNP晶体管U2,U2导通,继电器J得电吸合使电磁阀DCF得电打开,水套24上方的热水经水蒸气进水管4、电磁阀5、节流阀6、滴水管7进入螺旋管状水蒸气蒸发管15内进行气化,进入螺旋管状水蒸气蒸发管15的水滴量由调节节流阀6和周期性通断电磁阀5来进行控制,当工作完毕关闭开关S2后,鼓风机GFJ失电停止工作,同时也给U1一关断信号,此信号经AT89S51处理,可延时30至-->50分钟后才使P2.0口输出一高电平给U2,U2关断,继电器J失电断开使电磁阀DCF失电关闭,停止送水,这样处理主要是因为鼓风机20停止工作后燃烧室23内温度在一段时间内仍然很高,若关闭鼓风机20的同时关闭电磁阀5,燃烧室23内的高温可能将管内无水的螺旋管状水蒸气蒸发管15烧坏,因此在这段时间内必须给螺旋管状水蒸气蒸发管15继续滴水降温,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措施,使自动控制气化剂混合燃煤煤气炉得以高效、可靠、连续正常的运行,其使用更为简单、方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控制气化剂混合燃煤煤气炉,它由内炉体(2)、燃烧室(23)、煤气出口(8)、水套(24)、炉蓖(18)、鼓风机(20)、加煤口(29)、排烟口(31)、浮球式水箱(28)、水套进水管(21)、水套出水管(25)构成,其特征在于燃烧室(23)内壁装有耐火材料层(22),耐火材料层(22)内装有螺旋管状水蒸气蒸发管(15),螺旋管状水蒸气蒸发管(15)上方与水蒸气滴水管(7)、节流阀(6)、电磁阀(5)、水蒸气进水管(4)相连接,下方开有水蒸气出口(14),水蒸气进水管(4)与水套(24)上方相连接,旋风式煤气除尘器(12)上方装有清灰盖板(9),下方装有湿式沉渣池(13),外壳(27)及水套(24)只包裹内炉体(2)的中下部和燃烧室(2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控制气化剂混合燃煤煤气炉,它由内炉体(2)、燃烧室(23)、煤气出口(8)、水套(24)、炉蓖(18)、鼓风机(20)、加煤口(29)、排烟口(31)、浮球式水箱(28)、水套进水管(21)、水套出水管(25)构成,其特征在于燃烧室(23)内壁装有耐火材料层(22),耐火材料层(22)内装有螺旋管状水蒸气蒸发管(15),螺旋管状水蒸气蒸发管(15)上方与水蒸气滴水管(7)、节流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庆柳
申请(专利权)人:张庆柳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3[中国|云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