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气发生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81378 阅读:1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煤气发生炉,本炉的布煤机构中,钟罩的正下方、炉主体上的入煤口的内侧壁面上设有垂直分布在同一圆周上的导杆;在导杆的下方、炉主体的内腔壁面的上部设有均匀分布在同一圆周上且倾斜的分煤槽。本炉结构简单,设备投资少,操作安全、方便,节省劳力;布煤均匀,炉排的中心和四周的煤层厚度相同,煤气发生正常且产量高,产生的煤气质量好,解决了CO的自燃和环境污染问题。(*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煤气发生炉本技术涉及煤气发生炉,更详细地讲是煤气发生炉的布煤机构。现有的煤气发生炉存在以下缺点:一是,布煤机构极为复杂,主要包括减速给煤机构、溜煤管、洒煤堆和搅拌机构,由于机械传动部分较多,磨损快,动力消耗增加,使用寿命短,增加了设备投资,提高了运行成本;二是,布煤不均匀,煤层的厚薄不同,尤其是炉排的中心部位煤层较薄甚至无煤,因而容易冒火燃烧,不但使产生的一部分CO气体自燃烧尽,而且还会引起煤气生产不正常、气化不稳定和产生的煤气质量差等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布煤均匀,产生的煤气多且质量好,设备成本低的煤气发生炉。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布煤机构中,钟罩的正下方、炉主体上的入煤口的内侧壁面上设有导杆;在导杆的下方、炉主体的内腔侧壁面的上部,设有倾斜的分煤槽。分煤槽可以是3-8个,均匀分布在炉主体的内腔侧壁面的同一圆周面上,其与炉主体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为30-60度,其凹形槽面朝上。分煤槽的横截面呈V形、U形或圆弧形。导杆可以是多根,垂直分布在同一圆周上,该导杆所形成的内孔直径要略大于钟罩开口端的直径,以利于钟罩能够垂直上下移动。炉排是由多根平行、间隔排列且带有横档的炉条组成,其中相邻的炉条上的横档为相互交叉排列,每根炉条均可以单独在90-180度的范围内作任意地转动。由于本炉布煤角度不变,布煤均匀,炉排的中心部位及四周的煤-->层厚度基本相同,因此煤气生产正常,煤气质量好。本炉结构简单,操作安全、方便,运行成本低,设备投资少。现有的炉排除渣存在着下列缺点:即通过炉排在水平面内不停地转动,将炉渣用灰刀破碎,然后通过灰盘将灰绞出,因灰刀在炉渣中不停地磨损,故炉排的使用寿命短,一般为三个多月。改进后的炉排可以克服上述缺点并具有下述优点:炉排的使用寿命可提高50倍,清灰容易、彻底,节省了机械动力。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一步详细地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剖面图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图3为图1中炉排的结构示意图图1、图2和图3所示的是一种带有改进后的布煤机构和炉排的煤气发生炉。本炉包括炉主体4、炉排5、布煤机构,其中布煤机构包括设在炉主体上方的煤斗7、拉杆8、钟罩1、配重9、导杆2、分煤槽3,拉杆的一端与钟罩的上部相联接,中间部位与煤斗上的转轴11相配合,另一端装有配重,密封圈10与钟罩圆锥形的外侧表面形成密封配合,钟罩设在煤斗内腔的下部和炉主体入煤口4-1的上方,该钟罩为空心圆锥体。在钟罩的正下方、入煤口的内侧壁面上设有多根垂直、均匀分布在同一圆周上的导杆2,该入煤口设在炉主体4的上端,该导杆可以为多根,最好为3根,该导杆所形成的内孔直径要略大于钟罩1开口端的直径,设置时导杆应与钟罩的中心轴线相平行,其作用是控制钟罩上下移动的偏移方向,保证钟罩能够垂直上下移动,即保证布煤均匀。炉主体的内腔侧壁面的上部,最好为顶部,设有与炉主体的中心轴线呈30-60度夹角的分煤槽3,该分煤槽的凹形槽面朝上,一般为3-8个,其位于炉主体内腔壁面的同一圆周面上。分煤槽的横截面呈V形、U形或圆弧形。分煤槽的长度应当满足下列条件:从钟罩的圆-->锥形面上滑下来的煤块能够下落到炉排的中心部位。分煤槽的长度随着炉主体的内径的增大而增大,其长度应满足从分煤槽上的落下来的煤块能够下落到炉排的中心部位,以保证布煤均匀。炉排5是由多根平行、间隔设置且带有横档6-1的炉条6组成,其中相邻炉条上的横档之间为相互交叉排列,通过操纵每根炉条位于炉主体外的一端均可以使每根炉条单独在90-180度的范围内作任意地转动。使用本炉时,用手向上抬起上部的配重,使位于上部的钟罩向下移动,煤块则通过上部钟罩的外侧表面下滑并落到下部的钟罩上,再用手向上抬起下部的配重,使位于下部的钟罩沿导杆2所形成的垂直内孔轨道向下移动,使位于下部钟罩上的大部分煤块通过分煤槽3之间的间隙而落到钟罩正下方的炉排5的外围,而小部分的煤块则沿分煤罩的凹形槽面向下滑落到炉排的中心部位。这样炉排的中心部位也有煤块,炉排上的煤层厚度基本相同,由于布煤均匀,从而保证了煤气正常生产。煤气炉正常生产时,煤炭在缺氧的情况下燃烧,与空气、蒸汽的混合气体可发生强烈的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氢气、甲烷等气体,这三种气体所占的比例比较大,约为30%、12%、4%。该炉主要是针对目前热加工等行业中部分中、小型及个体企业燃烧散煤造成能源浪费和大气污染等问题而开发、研制的;在氧化镁焙烧、玻璃窑、锻造等行业上使用,本炉同直接燃煤炉相比较,产量分别可提高50%、20%、40%,节煤量分别为25%、30%、33%,而使用本炉产生的煤气燃烧后无色无尘,可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又可改变工人的高温作。业环境,如果集中加热设施,一台煤气炉可供几座窑炉同时生产,因而节省了大量机械动力。本炉单独使用布煤机构,其它部分不变,可形成另一种实施例。上述的两种实施方式,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煤气发生炉,包括炉主体(4)、炉排(5)、布煤机构,其特征在于布煤机构中,钟罩(1)的正下方、炉主体(4)上的入煤口(4-1)的内侧壁面上设有导杆(2);在导杆的下方、炉主体的内腔侧壁面的上部,设有倾斜的分煤槽(3)。

【技术特征摘要】
1、煤气发生炉,包括炉主体(4)、炉排(5)、布煤机构,其特征在于布煤机构中,钟罩(1)的正下方、炉主体(4)上的入煤口(4-1)的内侧壁面上设有导杆(2);在导杆的下方、炉主体的内腔侧壁面的上部,设有倾斜的分煤槽(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气发生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煤槽(3)可以是3-8个,均匀分布在同一圆周面上,其与炉主体(4)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为30-60度,其凹形槽面朝上。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煤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登林
申请(专利权)人:莱州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