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检测易感职业性噪声聋基因的方法及其试剂盒技术

技术编号:16810647 阅读:1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16 06: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检测易感职业性噪声聋基因的方法,包括在生产性噪声群体中获取的病例组和对照组,采集其外周血的DNA,再对GST的三个常见的突变位点GSTT1、GSTM1和GSTP1进行分型鉴定,得到易感职业性噪声聋基因即GSTM1缺失型。同时,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该易感职业性噪声聋基因的试剂盒,包括GSTM1扩增引物和Albumin扩增引物。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工人进行岗前职业健康监护时进行筛查,发现对噪声易感工人,避免工人从事噪声作业岗位,以达到精准预防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检测易感职业性噪声聋基因的方法及其试剂盒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基因检测
,特别涉及一种检测易感职业性噪声聋基因的方法及其试剂盒。
技术介绍
目前,生产性噪声是最为严重的职业性有害因素之一,接触人群广泛,危害严重,具有隐匿性和长期性,特别容易被忽视,而且,工程防控和个体防护较为困难。职业性噪声导致的听力损失(NIHL)已成为严重威胁我国广大劳动者身体健康的职业性疾患。近五年的全国职业病报告显示,职业性噪声聋病例数在全国职业病中居第三位,仅次于尘肺病和职业中毒,并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由于职业性噪声聋的不可逆性,加之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康复治疗价格昂贵,因此对于噪声性听力损失的一级预防极其重要。职业性噪声聋的一级预防方法主要包括革新工艺,采用低噪声设备,安装隔音消音设施,加强职业卫生管理、做好个人防护等,但由于绝大部分企业生产工艺无法改变、企业职业卫生管理不到位等原因,对于职业性噪声聋的预防效果不佳。职业性噪声聋与环境、个体生活习惯以及遗传等因素均有关系。双生子研究提示,遗传因素(主要指遗传易感性)在听力损失中的作用最大可占70%~75%,环境因素占25%~30%;环境因素中噪声暴露的贡献又占1/3。因此如果能确认NIHL易感基因,就能在易感个体暴露于高噪声环境前将其筛选出来,有效减少NIHL的发生,这种结合易感性基因位点的一级预防手段,使得对噪声易感人群的预防更具有针对性,能大大减轻家庭、企业、社会的保障负担。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检测易感职业性噪声聋基因的方法,先获取暴露在生产性噪声群体的病例组和对照组,采集其外周血的DNA,再对GST的三个常见的突变位点GSTT1(NM_000853,rs10549055)、GSTM1(NM_000561,rs10712361)和GSTP1(NM_000852,rs1695)进行分型鉴定,得到易感职业性噪声聋基因即GSTM1缺失型,从而实现从职业性噪声聋易感性基因上在发现对噪声易感的工人,并在职业健康监护中进行筛查,使易感工人避免接触噪声,以达到降低职业性噪声聋的发病率,保护工人健康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检测易感职业性噪声聋基因的试剂盒,利用基因测试试剂盒在工人进行岗前职业健康监护时进行筛查,发现对噪声易感工人,避免工人从事噪声作业岗位,以达到精准预防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检测易感职业性噪声聋基因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筛选样本,分别获得病例组和对照组;(2)分别采集白细胞的DNA样品,并对GSTT1、GSTM1和GSTP1进行分型鉴定,引物如下所示,进行PCR扩增;(3)PCR扩增后,电泳后再成像;(4)扩增产物的鉴定,其中,以350bp的片段为白蛋白内参,有350bp的片段和480bp的片段,则说明该基因型为GSTT1;有350bp的片段和480bp的片段,则说明该基因型为GSTM1;有329bp和113bp的片段,则说明为GSTP1野生型,有216bp,113bp,和107bp的片段,则为GSTP1纯合型;有329bp,216bp,113bp和107bp的片段,则为GSTP1杂合型;(5)利用Epidate软件建立数据库,所有数据的计算和分析采用SAS软件(9.1.3),连续性变量的分析采用双侧t检验,分类变量的分析采用双侧卡方检验,并计算其OR值和95%CI,用多因素模型分析基因型和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对职业性噪声聋易感性的影响,得到GSTM1缺失型是易感职业性噪声聋基因。优选为,步骤(1)的实验组为双耳高频听阈大于等于40dB,双耳语频听阈大于等于25dB,并符合典型的噪声性听力损失的特征(高频听力损伤比语频听力损伤严重,呈“V”字型下陷)。优选为,步骤(1)的对照组为双耳高频平均听阈小于40dB,且年龄和性别与病例组匹配的工人,此外,病例组工人和对照组工人基本上为同岗位的轮班工人。优选为,步骤(2)的DNA样品为EDTA抗凝外周血的DNA样品,优选为,步骤(3)的PCR扩增体系为:优选为,步骤(3)的PCR扩增条件为:优选为,步骤(2)的GSTP1酶切体系为: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检测易感职业性噪声聋基因的试剂盒,包括GSTM1PCR扩增引物和AlbuminPCR扩增引物,所述的GSTM1PCR扩增引物包括正向引物5’-GAACTCCCTGAAAAGCTAAAGC-3’和反向引物5’-GTTGGGCTCAAATATACGGTGG-3’;所述的AlbuminPCR扩增引物包括正向引物5’-GCCCTCTGCTAACAAGTCCTAC-3’和反向引物5’-GCCCTAAAAAGAAAATCGCCAATC-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现有职业性噪声性听力损失的一级预防主要着眼于对噪声(环境因素)的控制和预防,避免人群接触噪声,由于生产工艺无法改变的客观原因以及企业重视程度不够的主观原因,对职业性噪声聋的一级预防效果并不理想,新发病例呈逐年上升趋势,同时很多对噪声易感的工人由于没有经过筛查而暴露于噪声环境,导致发病率进一步增加,尤为突出的是,现有没有结合职业性噪声聋发生原因中占70%的遗传性因素,很多对噪声易感的工人也从事了噪声作业,本专利技术利用职业性噪声聋的基因易感性生物标志物-GSTM1缺失型对职业性噪声聋进行精准预防,是一种全新的职业性噪声聋的一级预防方法,同时将其制备成试剂盒以在职业健康监护中对职业健康监护人群进行筛查,以发现易感性工人,达到精准预防。附图说明图1为GSTT1基因型、GSTM1基因型和GSTP1基因型的凝胶电泳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应该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在实际应用中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专利技术做出的改进和调整,仍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耳蜗是一个能量代谢很活跃的器官,当暴露于噪声时,耳蜗需要大量的能量,但同时也会产生大量的活性氧基团(ROS)。活性氧对DNA、蛋白、细胞膜等有损伤作用,在一般情况下人体内的内源性抗氧化系统(包括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硫转移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谷胱甘肽还原酶及过氧化氢酶)可以清除体内的活性氧,从而维持耳蜗的正常功能。当人体内的内源性抗氧化系统功能减弱时,毛细胞很容易受到伤害,HendersonD等研究也表明,噪声可通过ROS介导的细胞氧化应激机制来损伤内耳毛细胞从而导致听力损失。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是催化外来化学物二相代谢的重要酶类,能催化谷胱甘肽与亲电子底物结合,从而消除亲电子外源化合物和氧化应激所引起的危害作用,人体可溶性的GST至少有四种同工酶:α、μ、P和δ。当αGST(GSTT1)或μGST(GSTM1)、PGST(GSTP1)基因缺失时,不能表达相应的酶,从而影响其抗氧化功能。本专利技术在更大样本量的汉族人群中探讨GST的三种常见基因多态性(GSTM1、GSTT1、GSTP1)与职业性噪声聋易感性之间的关系,为职业性噪声聋的一级预防提供依据。1)对象和方法1.1研究对象我们以统一的纳入标准选择江苏省内的某大型机械制造厂和某化纤集团的噪声暴露工人2344例,其中男性工人2047例,女性工人297例,纳入标准为:(1)接触噪声三年以上的汉族工人;(2)无高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检测易感职业性噪声聋基因的方法及其试剂盒

【技术保护点】
一种检测易感职业性噪声聋基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筛选样本,分别获得病例组和对照组;(2)分别采集白细胞的DNA样品,并对GSTT1、GSTM1和GSTP1进行分型鉴定,引物如下所示,进行PCR扩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检测易感职业性噪声聋基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筛选样本,分别获得病例组和对照组;(2)分别采集白细胞的DNA样品,并对GSTT1、GSTM1和GSTP1进行分型鉴定,引物如下所示,进行PCR扩增;(3)PCR扩增后,电泳后再成像;(4)扩增产物的鉴定,其中,以350bp的片段为白蛋白内参,有350bp的片段和480bp的片段,则说明该基因型为GSTT1;有350bp的片段和480bp的片段,则说明该基因型为GSTM1;有329bp和113bp的片段,则说明为GSTP1野生型,有216bp,113bp,和107bp的片段,则为GSTP1纯合型;有329bp,216bp,113bp和107bp的片段,则为GSTP1杂合型;(5)利用Epidate软件建立数据库,所有数据的计算和分析采用SAS软件(9.1.3),连续性变量的分析采用双侧t检验,分类变量的分析采用双侧卡方检验,并计算其OR值和95%CI,用多因素模型分析基因型和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对职业性噪声聋易感性的影响,得到GSTM1缺失型是易感职业性噪声聋基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易感职业性噪声聋基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的实验组为双耳高频听阈大于等于40dB,双耳语频听阈大于等于25dB,并符合典型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宝立沈欢喜窦建瑞罗晓明李秀婷韩磊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昆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