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809541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16 06: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冷柜,包括箱体及回气管,所述箱体内设有压缩机、冷凝器及蒸发器,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与所述冷凝器连接,所述冷凝器通过毛细管系统与所述蒸发器连接;所述回气管的一端与所述蒸发器连通,所述回气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压缩机的回气口连通,所述回气管与所述冷凝器贴靠设置。该冷柜可以减少回气管凝露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冷柜
本技术涉及制冷
,特别涉及一种冷柜。
技术介绍
冷柜在制冷过程中,压缩机排出气态的冷媒,冷媒流经冷凝器,冷凝器对外散热以使冷媒液化,然后,液化后的冷媒通过蒸发器对冷柜的内部进行热交换,冷媒汽化后经回气管回流至压缩机内,回气管内充满着低温冷媒蒸汽。现有的冷柜由于回气管靠近蒸发器,回气管的管温较低,空气容易在回气管外产生凝露,从而形成冷凝水,冷凝水容易锈蚀部件或破坏冷柜的内部电路;另一方面,由于系统设计的原因,一旦引起压缩机的液击问题,无法通过回气管得到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冷柜,旨在减少回气管凝露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冷柜,包括箱体及回气管,所述箱体内设有压缩机、冷凝器及蒸发器,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与所述冷凝器连接,所述冷凝器通过毛细管系统与所述蒸发器连接;所述回气管的一端与所述蒸发器连通,所述回气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压缩机的回气口连通,所述回气管与所述冷凝器贴靠设置。优选地,所述冷凝器包括前冷凝器及后冷凝器,所述前冷凝器设置在所述箱体的前侧,所述后冷凝器设置在所述箱体的后侧;其中,所述前冷凝器通过所述后冷凝器与所述蒸发器连通,或者,所述后冷凝器通过所述前冷凝器与所述蒸发器连通,或者,所述前冷凝器与所述后冷凝器均与所述蒸发器连通。优选地,所述冷凝器包括跨管冷凝器,所述跨管冷凝器设于所述箱体底部,并连接所述前冷凝器和所述后冷凝器。优选地,所述回气管与所述跨管冷凝器贴靠设置。优选地,所述冷柜还包括毛细管,所述毛细管置于所述冷凝器与所述蒸发器之间,用于降低所述冷凝器送来的高压液化冷媒的压力。优选地,所述回气管还贴靠所述毛细管设置。优选地,所述冷柜还包括干燥过滤器,所述干燥过滤器设置在所述毛细管与所述蒸发器之间,用于过滤液态的冷媒。优选地,所述回气管还贴靠所述干燥过滤器设置。优选地,所述冷柜还包括排气管,所述排气管的一端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冷凝器连通,所述回气管贴靠所述排气管设置。优选地,所述冷柜为电冰箱。本技术的冷柜将置于其内部的压缩机排气口与毛细管系统连通,通过毛细管系统与冷凝器连接,在冷柜制冷过程中,冷媒通过排气口输出至冷凝器,冷凝器对冷媒进行液化,冷媒液化过程中放出热量,该热量通过冷凝器进行散热。经冷凝器液化后的冷媒通过毛细管系统输入蒸发器,蒸发器使冷媒汽化,冷媒汽化吸收大量热量,使蒸发器的温度下降。通过设置回气管将汽化后的冷媒回流至压缩机内,通过将回气管与冷凝器贴靠设置,冷凝器的热量散出时与回气管进行热交换,由于回气管贴靠在冷凝器上,形成接触换热,冷凝器的温度较高,热量从冷凝器传导至回气管,使回气管的管温上升,从而避免回气管产生凝露。此外,通过回气管与冷凝器接触换热,可以促进冷凝器的散热,能提高冷柜的制冷性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冷柜一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冷柜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箱体43跨管冷凝器20回气管50蒸发器30压缩机60毛细管40冷凝器70干燥过滤器41前冷凝器80排气管42后冷凝器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技术提出一种冷柜。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2所示,图中带箭头的实线指示的是面、腔、孔等平面或空间。该冷柜包括箱体10及回气管20,箱体10内设有压缩机30、冷凝器40及蒸发器50,压缩机30的排气口与冷凝器40连接,在冷柜制冷时,压缩机30将冷媒通过排气口输出至冷凝器40进行液化;冷凝器40通过毛细管系统与蒸发器50连接,使经液化后的冷媒流入蒸发器50内汽化;回气管20的一端与蒸发器50连通,回气管20的另一端与压缩机30的回气口连通,使汽化的冷媒回流,回气管20与冷凝器40贴靠设置,以使回气管20与冷凝器40之间进行热交换。具体地,参照图1和图2所示,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冷柜的箱体10内设有用于为冷媒循环提供动力的压缩机30,该压缩机30具有排气口,该排气口通过毛细管系统与置于箱体10内的冷凝器40连接,在冷柜制冷过程中,冷媒通过排气口输出至冷凝器40,冷凝器40对冷媒进行液化,冷媒液化过程中放出热量,该热量通过冷凝器40进行散热。经冷凝器40液化后的冷媒通过毛细管系统输入蒸发器50,蒸发器50使冷媒汽化,冷媒汽化吸收大量热量,使蒸发器50的温度下降。通过设置回气管20将汽化后的冷媒回流至压缩机30内,通过将回气管20与冷凝器40贴靠设置,冷凝器40的热量散出时与回气管20进行热交换,由于回气管20贴靠在冷凝器40上,形成接触换热,冷凝器40的温度较高,热量从冷凝器40传导至回气管20,使回气管20的管温上升,从而避免回气管20产生凝露。需要阐明的是,该贴靠设置的方式可以有多种,为了使贴靠更为可靠,可以使用隔热胶粘接;再进一步地使贴靠更为可靠,可以通过冷凝器40与回气管20一体成型,或者单独成型后焊接在一起,或者使用热胶套套装在一起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通过本技术实施例及附图,获得相应的技术方案,在此不一一赘述。此外,通过回气管20与冷凝器40接触换热,可以促进冷凝器40的散热,能提高冷柜的制冷性能。为了增大冷凝器40的散热面积,在冷柜箱体10的前、后侧均设有冷凝器40,参照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冷凝器40包括前冷凝器41及后冷凝器42,前冷凝器41设置在箱体10的前侧,用于在箱体10前对外散热。后冷凝器42设置在箱体10的后侧,用于在箱体10后对外散热。这种设置方式的冷凝器40与蒸发器50之间的流道连接可以有多种,如:前冷凝器41通过后冷凝器42与蒸发器50连通,在制冷过程中,冷媒先进入前冷凝器41,再进入后冷凝器42;或者后冷凝器4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冷柜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冷柜,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设有压缩机、冷凝器及蒸发器,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与所述冷凝器连接,所述冷凝器通过毛细管系统与所述蒸发器连接;回气管,所述回气管的一端与所述蒸发器连通,所述回气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压缩机的回气口连通,所述回气管与所述冷凝器贴靠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柜,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设有压缩机、冷凝器及蒸发器,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与所述冷凝器连接,所述冷凝器通过毛细管系统与所述蒸发器连接;回气管,所述回气管的一端与所述蒸发器连通,所述回气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压缩机的回气口连通,所述回气管与所述冷凝器贴靠设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包括前冷凝器及后冷凝器,所述前冷凝器设置在所述箱体的前侧,所述后冷凝器设置在所述箱体的后侧;其中,所述前冷凝器通过所述后冷凝器与所述蒸发器连通,或者,所述后冷凝器通过所述前冷凝器与所述蒸发器连通,或者,所述前冷凝器与所述后冷凝器均与所述蒸发器连通。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包括跨管冷凝器,所述跨管冷凝器设于所述箱体底部,并连接所述前冷凝器和所述后冷凝器。4.如权利要求3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瑞徐高维张华伟庆增武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华凌股份有限公司合肥美的电冰箱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