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自动除渣系统生物质颗粒燃烧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6808521 阅读: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16 05: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结构设计合理,制造成本低,可大大提高燃烧效率的带自动除渣系统生物质颗粒燃烧器,包括进料系统、除渣系统、供风系统和燃烧系统,所述进料系统包括减速电机、料箱、料管和安装在料管内的进料绞龙,减速电机带动进料绞龙在料管内旋转进料,所述料管包括料进口和料出口,所述料进口设计在料箱底部与料箱贯通连接;所述供风系统包括风机、送风管、外风箱和内风箱,所述送风管一端与风机相连接、另一端与外风箱相连接,内风箱焊接安装固定在外风箱内部;所述燃烧系统包括安装架、燃烧管和出火导向管;所述除渣系统包括除渣电机、除渣齿轮、定位管、安装在定位管内的连接轴和除渣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自动除渣系统生物质颗粒燃烧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燃烧器,尤其涉及一种带自动除渣系统生物质颗粒燃烧器。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生物质燃料颗粒的推广应用,多种结构形式的生物质颗粒燃烧器正在不断涌现,生物质燃烧器以其节能、环保、燃料价格低等诸多优势,越来越多的取代了普通的燃煤锅炉。现有的燃烧器通常为盆型的夹层结构,夹层内为风室并制有进风口,在燃烧器内层的盆底及盆壁上制有配风孔,燃烧器内连接一个位于料箱下部的螺旋进料器,由螺旋进料器带动燃料进入燃烧器内燃烧,由此产生高温用于加热锅炉等,实现热能供应。然而,现有的燃烧器仍存在一定的不足,具体体现为:我国的生物质多以秸秆为原料,其在高温燃烧过程中,极易在燃烧器内表层产生结焦,如果结焦过多,则会影响到生物质燃料的燃烧,因此需要对其进行定期清除;而且现有的燃烧器的结构,机构复杂、燃烧效率低,性能不太稳定,燃烧后产生的焦、灰等杂物无法及时排出,有些设计不当的燃烧器,极易发生回火现象,或是燃料燃烧不充分,这些都对燃烧器的工作带来很大的隐患,对供热的连续性也产生了极大影响。有鉴于上述的缺陷,本设计人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带自动除渣系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带自动除渣系统生物质颗粒燃烧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自动除渣系统生物质颗粒燃烧器,包括进料系统、除渣系统、供风系统和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系统包括减速电机(1)、料箱(2)、料管(3)和安装在料管(3)内的进料绞龙(12),减速电机(1)带动进料绞龙(12)在料管(3)内旋转进料,所述料管(3)包括料进口和料出口,所述料进口设计在料箱(2)底部与料箱(2)贯通连接;所述供风系统包括风机(10)、送风管、外风箱(4)和内风箱(13),所述送风管一端与风机(10)相连接、另一端与外风箱(4)相连接,内风箱(13)焊接安装固定在外风箱(4)内部;所述燃烧系统包括安装架(20)、燃烧管(6)和出火导向管(7);所述除渣系统包括除渣电机(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自动除渣系统生物质颗粒燃烧器,包括进料系统、除渣系统、供风系统和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系统包括减速电机(1)、料箱(2)、料管(3)和安装在料管(3)内的进料绞龙(12),减速电机(1)带动进料绞龙(12)在料管(3)内旋转进料,所述料管(3)包括料进口和料出口,所述料进口设计在料箱(2)底部与料箱(2)贯通连接;所述供风系统包括风机(10)、送风管、外风箱(4)和内风箱(13),所述送风管一端与风机(10)相连接、另一端与外风箱(4)相连接,内风箱(13)焊接安装固定在外风箱(4)内部;所述燃烧系统包括安装架(20)、燃烧管(6)和出火导向管(7);所述除渣系统包括除渣电机(11)、除渣齿轮(19)、定位管(18)、安装在定位管(18)内的连接轴(17)和除渣棒(16),所述除渣电机(11)通过除渣齿轮(19)与所述连接轴(17)齿合连接,所述定位管(18)通过焊接固定在风箱上,所述定位管(18)的另一端连通燃烧管(6),所述连接轴(17)通过焊接与除渣棒(16)固定连接;所述料管(3)位于供风系统的防回火管上部,并与防回火管平行同向设置,所述除渣系统位于料管(3)的正下方,并通过外风箱(4)和内风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宇陈战李华严赖世耀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节得乐生物质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