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运生产线以及金属球体生产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805312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16 03:41
转运生产线以及金属球体生产线,属于机械加工领域。包括转运系统、提升系统、称重系统、分流系统和电气控制系统;控制器能够指令驱动控制机构控制运转小车从任意一个取料工位移动或者停留至第一卸料工位,控制器能够指令提升动力装置控制提升料箱移动或者停留至第二卸料工位或者接料工位,控制器能够控制分流系统的任意一个分流出口开启或者关闭;位于第一卸料工位的运转小车将运转对象运送给位于接料工位的提升料箱,经接料工位提升到第二卸料工位的过程中,称重系统对运转对象进行称重,再经分流入口输送到其中一个分流出口,进入下一个流程。转运生产线自动完成取料、转运卸料、提升、称重、输送分流各个工序,节省人力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Transport line and metal ball production line

The transfer production line and the metal ball production line belong to the field of mechanical processing. Including the transport system, lifting system, weighing system, distribution system and electrical control system; the controller can control the running car driving instruction control mechanism from a mobile station or any material to the first stop discharging station, the controller can control the lifting instruction lifting driving device box or stay to second mobile unloading station or receiving station the controller can control, arbitrary shunt system of a shunt outlet is opened or closed; in the first car unloading operation discharging station will run the object delivered to enhance the material box located in the receiving station, the process of receiving station to second discharging station in the weighing system for weighing operation object, and the shunt entrance transfer to one split outlet into the next process. The transfer production line automatically completes the process of feeding, transporting and unloading, lifting, weighing and transporting and distributary, so as to save manpower cost and improve production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转运生产线以及金属球体生产线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加工领域,具体而言,涉及转运生产线以及金属球体生产线。
技术介绍
传统的生产加工企业,各种设备是单独工作的,设备之间不能实现多机联动,无法形成一个完整的自动化、智能化的少人或者无人生产线。在运转对象转运时,完全依赖于人力、叉车、行车等非自动化、分散、单机操作方式,在安全生产管理、劳动环境改善及职业健康保障等方面存在诸多弊端,势必造成企业的生产效率低下、人力成本高、产品质量差等诸多不利因素,给企业的效益和发展带来负面影响。这种传统的原料及制品转运方式,在生产管理方面,无法获得各设备运行状态、运转对象的重量、批次等现代企业管理所需的数据,生产管理者不能及时获得实时生产数据,生产过程自动化、信息化及工厂智能化管理难以实现。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转运生产线,以自动完成取料、转运、提升、称重、输送、分流各个工序。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金属球体生产线,以节省人力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转运生产线,包括转运系统、提升系统、称重系统、分流系统和电气控制系统;电气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转运系统包括运转小车、轨道和驱动控制机构,轨道设置有至少一个取料工位和一个第一卸料工位,驱动控制机构与控制器电连接,控制器能够指令驱动控制机构控制运转小车移动或者停留至任意一个取料工位或者第一卸料工位;提升系统包括导向机架、提升料箱和提升动力装置,导向机架的顶端设置有第二卸料工位,导向机架的底端设置有接料工位,提升动力装置与控制器电连接,控制器能够指令提升动力装置控制提升料箱移动或者停留至第二卸料工位或者接料工位;称重系统包括电连接的控制机构和称重机构,称重机构设置于导向机架顶端和导向机架底部之间;控制机构与控制器电连接;分流系统设置有分流入口和多个分流出口,控制器能够控制任意一个分流出口开启或者关闭;位于第一卸料工位的运转小车能够与位于接料工位的提升料箱连通,位于第二卸料工位的提升料箱能够与分流入口连通。取料工位设置至少一个,轨道的取料工位与取料位置对应,实践中,多个取料位置的正下方设置有地沟,在地沟底部以及侧部铺设轨道以及驱动控制机构,转运系统位于地坑下面工作,作业安全,避免事故。运转小车设置于轨道上,驱动控制机构接收控制器的指令后能够驱动运转小车移动并将运转小车控制停留在其中一个取料工位取料;取料之后,控制器指令驱动控制机构驱动运转小车移动至第一卸料工位。运转小车在驱动控制机构的作用下可以移动或者停留至任意一个取料工位以及第一卸料工位。位于第一卸料工位的运转小车能够将运转对象输送到位于接料工位的提升料箱内,然后,控制器指令提升动力装置驱动提升料箱向上移动,移动过程中,称重机构自动开始称重,获得该批次运转对象的重量。当提升料箱上升到第二卸料工位后,提升料箱中的运转对象经分流入口进入分流系统,控制器控制其中一个分流出口开启,输送的运转对象从该分流出口流出进入下一个工序。本申请提供的转运生产线的转运、提升、称重、输送分流多个工序由控制器控制自动完成,各个系统之间能够实现联动,形成一个完整的自动化、智能化的少人或者无人生产线,节省人力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管理水平、改善劳动环境、防止和减少安全事故。可选地,电气控制系统还包括检测运转小车位置的第一位置检测传感器,第一位置检测传感器位于多个取料工位的一侧,第一位置检测传感器与控制器电连接。可选地,电气控制系统还包括与控制器电连接的第二位置检测传感器,第二位置检测传感器设置于第一卸料工位的一侧。可选地,运转小车设置有第一卸料闸门;转运生产线还包括气动控制系统,气动控制系统包括电磁换向阀和第一气缸,电磁换向阀和第一气缸连接,电磁换向阀用于与压缩空气源连接,第一气缸用于推动第一卸料闸门开启和关闭;电磁换向阀与控制器电连接。可选地,电气控制系统还包括与控制器电连接的第三位置检测传感器,第三位置检测传感器设置于接料工位的一侧。可选地,提升料箱位于接料工位时的顶面位置低于运转小车位于第一卸料工位时的底面,轨道的第一卸料工位与导向机架之间倾斜设置有卸料通道,卸料通道能够连通位于第一卸料工位的运转小车和位于接料工位时的提升料箱。可选地,电气控制系统还包括与控制器电连接的第四位置检测传感器,第四位置检测传感器设置于第二卸料工位的一侧。可选地,提升料箱设置有第二卸料闸门,气动控制系统还包括用于推动第二卸料闸门开启和关闭的第二气缸,第二气缸与电磁换向阀连通。可选地,分流系统包括输料通道和多个分流机构,分流入口和多个分流出口设置于输料通道,每个分流出口设置有一个与控制器电连接的分流机构;电气控制系统还包括多个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的第五位置检测传感器,每个第五位置检测传感器设置于一个分流出口的一侧;多个第五位置检测传感器与控制器电连接。可选地,分流入口低于位于第二卸料工位的提升料箱的底部,分流入口能够与位于第二卸料工位的提升料箱连通。金属球体生产线,由微晶铜球全自动液压成型及流转生产线、智能化管理系统组成;微晶铜球全自动液压成型及流转生产线包括微晶铜球全自动液压成型机组、识别及转运系统、称重及提升系统、分流及输送系统、气动控制系统、液压控制系统、电气控制系统,以及成品后序处理系统;智能化管理系统由上位计算机及相应的管理软件、人机界面、网络设备组成。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申请提供的转运生产线包括转运、提升、称重、输送分流多个工序,自动完成取料、转运卸料、提升、称重、输送分流各个工序,节省人力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管理水平、改善劳动环境、防止和减少安全事故。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转运生产线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转运生产线中的转运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转运生产线中的提升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转运生产线中的分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标:100-转运系统;110-运转小车;111-第一卸料闸门;120-轨道;121-取料工位;122-第一卸料工位;131-卸料通道;200-电气控制系统;210-第一位置检测传感器;220-第二位置检测传感器;230-第三位置检测传感器;240-第四位置检测传感器;250-第五位置检测传感器;300-提升系统;310-导向机架;311-第二卸料工位;312-接料工位;320-提升料箱;321-第二卸料闸门;330-提升动力装置;400-分流系统;410-输料通道;411-分流入口;412-分流出口;420-分流机构;500-称重系统;600-后续处理系统;700-气动控制系统。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转运生产线以及金属球体生产线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转运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转运系统、提升系统、称重系统、分流系统和电气控制系统;所述电气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所述转运系统包括运转小车、轨道和驱动控制机构,所述轨道设置有至少一个取料工位和一个第一卸料工位,所述驱动控制机构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能够指令所述驱动控制机构控制所述运转小车移动或者停留至任意一个所述取料工位或者所述第一卸料工位;所述提升系统包括导向机架、提升料箱和提升动力装置,所述导向机架的顶端设置有第二卸料工位,所述导向机架的底端设置有接料工位,所述提升动力装置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能够指令所述提升动力装置控制所述提升料箱移动或者停留至所述第二卸料工位或者所述接料工位;所述称重系统包括电连接的控制机构和称重机构,所述称重机构设置于所述导向机架顶端和导向机架底部之间;所述控制机构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分流系统设置有分流入口和多个分流出口,所述控制器能够控制任意一个所述分流出口开启或者关闭;位于所述第一卸料工位的所述运转小车能够与位于所述接料工位的所述提升料箱连通,位于所述第二卸料工位的所述提升料箱能够与所述分流入口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运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转运系统、提升系统、称重系统、分流系统和电气控制系统;所述电气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所述转运系统包括运转小车、轨道和驱动控制机构,所述轨道设置有至少一个取料工位和一个第一卸料工位,所述驱动控制机构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能够指令所述驱动控制机构控制所述运转小车移动或者停留至任意一个所述取料工位或者所述第一卸料工位;所述提升系统包括导向机架、提升料箱和提升动力装置,所述导向机架的顶端设置有第二卸料工位,所述导向机架的底端设置有接料工位,所述提升动力装置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能够指令所述提升动力装置控制所述提升料箱移动或者停留至所述第二卸料工位或者所述接料工位;所述称重系统包括电连接的控制机构和称重机构,所述称重机构设置于所述导向机架顶端和导向机架底部之间;所述控制机构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分流系统设置有分流入口和多个分流出口,所述控制器能够控制任意一个所述分流出口开启或者关闭;位于所述第一卸料工位的所述运转小车能够与位于所述接料工位的所述提升料箱连通,位于所述第二卸料工位的所述提升料箱能够与所述分流入口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运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气控制系统还包括检测所述运转小车位置的第一位置检测传感器,所述第一位置检测传感器位于多个所述取料工位的一侧,所述第一位置检测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运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气控制系统还包括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的第二位置检测传感器,所述第二位置检测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一卸料工位的一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运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转小车设置有第一卸料闸门;所述转运生产线还包括气动控制系统,所述气动控制系统包括电磁换向阀和第一气缸,所述电磁换向阀和所述第一气缸连接,所述电磁换向阀用于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世雄王艳娟王振中唐淑娟杨健吴晓东武丹赵景云刘海艳吉晓辉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麦特沃金液控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