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减震安全吊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804464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16 03: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减震安全吊篮其结构包括架杆、弹簧、电机、左侧杆、固定杆、底板、底杆、报警器、电箱、转动轮、右侧杆、电缆,架杆和弹簧相连接,电机设于左侧杆内侧,固定杆和底杆相连接,固定杆和报警器相连接,报警器通过电缆和电箱连接,转动轮和电机相连接,右侧杆和架杆相连接,电缆和电机相连接,弹簧由固定螺栓、调整螺栓、弹簧座、弹簧盖组成,固定螺栓和调整螺栓活动连接,固定螺栓贯穿弹簧盖与弹簧座,在架杆上设有弹簧,工作人员工作时吊篮不会摇晃,不会影响工作人员的效率和质量,避免机器工作时产生震动加大架杆的压力,保障了工作人员的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减震安全吊篮
本技术是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减震安全吊篮,属于安全吊篮领域。
技术介绍
吊篮是建筑工程高空作业的建筑机械,作用于幕墙安装,外墙清洗,吊篮是一种能够替代传统脚手架,可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并能够重复使用的新型高处作业设备。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201520275088.8的一种安全吊篮,可停留在一楼或者二楼,其包括吊篮、设置在所述吊篮两侧和背部的护栏、连接所述吊篮顶部的第一钢索和控制所述第一钢索的控制机组,还包括挡设在一楼出口的第一安全门、挡设在二楼出口的第二安全门、连接所述第一安全门与第二安全门的第二钢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安全门的下端与所述吊篮的上端的固定杆和位于所述第一安全门与第二安全门上方的定滑轮,所述第二钢索穿过所述定滑轮;当吊篮离开楼层时该楼层的安全门自动关闭,如此,可以防止人员勿入其中,安全方便,但是现有技术容易在工作时候机器摇晃,工作人员施工不方便,还有可能造成工作人员生命威胁,影响工作效率和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减震安全吊篮,以解决容易在工作时候机器摇晃,工作人员施工不方便,还有可能造成工作人员生命威胁,影响工作效率和质量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减震安全吊篮,其结构包括架杆、弹簧、电机、左侧杆、固定杆、底板、底杆、报警器、电箱、转动轮、右侧杆、电缆,所述的架杆和弹簧相连接,所述的电机设于左侧杆内侧,所述的固定杆和底杆相连接,所述的固定杆和报警器相连接,所述的报警器通过电缆和电箱连接,所述的转动轮和电机相连接,所述的右侧杆和架杆相连接,所述的电缆和电机相连接,所述的弹簧由固定螺栓、调整螺栓、弹簧座、弹簧盖组成,所述的固定螺栓和调整螺栓活动连接,所述的固定螺栓贯穿连接弹簧盖与弹簧座。进一步地,所述的报警器由内胆、外罩、塑料壳、接线口组成。进一步地,所述的内胆设于外罩内部。进一步地,所述的外罩和塑料壳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的接线口设于塑料壳下面。进一步地,所述的本技术设有两个电机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进一步地,所述的电机用电缆连接于电箱。进一步地,所述的架杆上设有压力传感器,所述的压力传感器与报警器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架杆上设有弹簧,工作人员工作时吊篮不会摇晃,不会影响工作人员的效率和质量,避免电机工作时产生震动加大架杆的压力,保障了工作人员的安全。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减震安全吊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减震安全吊篮报警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减震安全吊篮弹簧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架杆-1、弹簧-2、电机-3、左侧杆-4、固定杆-5、底板-6、底杆-7、报警器-8、电箱-9、转动轮-10、右侧杆-11、电缆-12、固定螺栓-201、调整螺栓-202、弹簧座-203、弹簧盖-204、内胆-801、外罩-802、塑料壳-803、接线口-804。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2与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减震安全吊篮:其结构包括架杆1、弹簧2、电机3、左侧杆4、固定杆5、底板6、底杆7、报警器8、电箱9、转动轮10、右侧杆11、电缆12,所述的架杆1和弹簧2相连接,所述的电机3设于左侧杆4内侧,所述的固定杆5和底杆7相连接,所述的固定杆5和报警器8相连接,所述的底板6设于底杆7顶端,所述的报警器8通过电缆12和电箱9连接,所述的转动轮10和电机3相连接,所述的右侧杆11和架杆1相连接,所述的电缆12和电机3相连接,所述的弹簧2由固定螺栓201、调整螺栓202、弹簧座203、弹簧盖204组成,所述的固定螺栓201和调整螺栓202活动连接,所述的固定螺栓201贯穿连接弹簧盖204与弹簧座203,所述的报警器8由内胆801、外罩802、塑料壳803、接线口804组成,所述的内胆801设于外罩802内部,所述的外罩802和塑料壳803相连接,所述的本技术设有两个电机3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所述的电机3用电缆12连接于电箱9,所述的架杆1上设有压力传感器,所述的压力传感器与报警器8连接。电机3发电通过电缆12把电能转入电箱9,电箱9开启机器,机器开始运作,电缆12和接线口804相连接,在出现吊篮因为升降让架杆产生压力,在万一情况下,会导致绳索断掉,出现坠落的问题,在架杆压力过大时压力传感器会将信息传给报警器8,报警器8会发出警告,弹簧2通过震动可以减少架杆所承受的压力,例如甲村一台吊篮,在工作时吊篮经常摇晃,使工作人员没办法专心工作,担心生命安危,那么便可以使用本技术在架杆上设有弹簧,工作人员工作时吊篮不会摇晃,不会影响工作人员的效率和质量,避免机器工作时产生震动加大架杆的压力,保障了工作人员的安全。本技术所述的固定螺202栓由六角头部和法兰盘和螺杆两部分组成的一类紧固件,需与螺母配合,用于紧固连接两个带有通孔的零件。本技术的架杆1、弹簧2、电机3、左侧杆4、固定杆5、底板6、底杆7、报警器8、电箱9、转动轮10、右侧杆11、电缆12、固定螺栓201、调整螺栓202、弹簧座203、弹簧盖204、报警器8由内胆801、外罩802、塑料壳803、接线口804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本技术解决的问题是容易在工作时候机器摇晃,工作人员施工不方便,还有可能造成工作人员生命威胁,影响工作效率和质量,本技术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在架杆上设有弹簧,工作人员工作时吊篮不会摇晃,不会影响工作人员的效率和质量,避免机器工作时产生震动加大架杆的压力,保障了工作人员的安全,具体如下所述:所述的固定螺栓201和调整螺栓202活动连接,所述的固定螺栓201贯穿弹簧盖204与弹簧座203。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减震安全吊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减震安全吊篮,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架杆(1)、弹簧(2)、电机(3)、左侧杆(4)、固定杆(5)、底板(6)、底杆(7)、报警器(8)、电箱(9)、转动轮(10)、右侧杆(11)、电缆(12),所述的架杆(1)和弹簧(2)相连接,所述的电机(3)设于左侧杆(4)内侧,所述的固定杆(5)和底杆(7)相连接,所述的固定杆(5)和报警器(8)相连接,所述的报警器(8)通过电缆(12)和电箱(9)连接,所述的底板(6)设于底杆(7)顶端,所述的转动轮(10)和电机(3)相连接,所述的右侧杆(11)和架杆(1)相连接,所述的电缆(12)和电机(3)相连接,所述的弹簧(2)由固定螺栓(201)、调整螺栓(202)、弹簧座(203)、弹簧盖(204)组成,所述的固定螺栓(201)和调整螺栓(202)活动连接,所述的固定螺栓(201)贯穿连接弹簧盖(204)与弹簧座(20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减震安全吊篮,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架杆(1)、弹簧(2)、电机(3)、左侧杆(4)、固定杆(5)、底板(6)、底杆(7)、报警器(8)、电箱(9)、转动轮(10)、右侧杆(11)、电缆(12),所述的架杆(1)和弹簧(2)相连接,所述的电机(3)设于左侧杆(4)内侧,所述的固定杆(5)和底杆(7)相连接,所述的固定杆(5)和报警器(8)相连接,所述的报警器(8)通过电缆(12)和电箱(9)连接,所述的底板(6)设于底杆(7)顶端,所述的转动轮(10)和电机(3)相连接,所述的右侧杆(11)和架杆(1)相连接,所述的电缆(12)和电机(3)相连接,所述的弹簧(2)由固定螺栓(201)、调整螺栓(202)、弹簧座(20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腾飞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