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力输送管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80043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16 00: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气力除灰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气力输送管道。该气力输送管道包括大体沿水平方向延伸的输料管,所述输料管的始端均与第一送风装置连通;所述输料管的下方设有多个喷气单元,多个所述喷气单元沿所述输料管的长度方向排布,所述喷气单元用于向所述输料管内喷入气体。通过在输料管的下方设置多个喷气单元,将输料管底部的粉体颗粒吹起至悬浮状态,从而可更有利于粉体颗粒的有效输送。

Pneumatic Pipelin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pneumatic ash removal, and provides a pneumatic conveying pipe. The pneumatic conveying pipeline includes a generally extending along the horizontal direction conveying pipe, the transmission end feeding pipe are communicated with the first air supply device; the conveying pipe is arranged under the multiple jet unit, a plurality of the jet unit along the length direction of the conveying pipe arrangement, the jet unit for the feeding tube injection of gas. By placing multiple jet units below the conveying pipe, the powder particles at the bottom of the conveying pipe can be blown to the suspended state, which is more conducive to effective transport of powder particl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力输送管道
本技术涉及气力除灰
,具体是涉及一种气力输送管道。
技术介绍
当今国内气力除灰系统,主要设备包括,空压机,仓泵,阀门和输送管道;输送颗粒状的物料,最远输送距离小于500米,输送粉末物料(粉煤灰等)最远输送距离小于2000米。在国内能长距离输送的粉料,只有粉煤灰(颗粒100—200目之间),而国内工业中,大量的粉体颗粒无法长距离气力输送,甚至短距离也无法输送(如石灰石粉、球团粉、烧结厂机头灰和高炉灰等)。国内气力除灰系统,大部分采用空压机,作为气力输送的动力源,空压机的压力为0.4MPA----0.6MPA,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输送距离都在500米----1000米左右,无法突破输送更远的距离。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是现有气力输送管道输送距离短的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气力输送管道,该气力输送管道包括大体沿水平方向延伸的输料管,所述输料管的始端均与第一送风装置连通;所述输料管的下方设有多个喷气单元,多个所述喷气单元沿所述输料管的长度方向排布,所述喷气单元用于向所述输料管内喷入气体。优选的,所述喷气单元包括与所述输料管的底部连通的进气腔,所述进气腔的底部设有与第二送风装置连通的进气道,所述进气道内设有伞形弹性件,所述伞形弹性件的中心通过支架相对于所述进气道固定;在自然状态下,所述伞形弹性件的边缘与所述进气道的内壁密封接触,当所述第二送风装置向所述进气道内送风时,所述伞形弹性件的边缘向所述进气腔一侧弯曲,以使所述伞形弹性件的边缘与所述进气道的内壁之间形成间隙。优选的,所述进气道由外至内向所述输料管的尾端方向倾斜。优选的,所述进气腔由下至上逐渐增大。优选的,所述伞形弹性件在自然状态下为雨伞形。优选的,所述输料管内设有内管,所述内管的底部设有多个喷气孔,多个所述喷气孔沿所述内管的长度方向排布。优选的,所述内管设置在所述输料管的顶部。优选的,从所述内管的径向方向看,所述喷气孔的内壁为大体呈倒置的V形结构。优选的,在所述内管内、并位于每个喷气孔处均设有阻挡环。优选的,所述阻挡环位于所述喷气孔的中间位置处。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气力输送管道,通过在输料管的下方设置多个喷气单元,将输料管底部的粉体颗粒吹起至悬浮状态,从而可更有利于粉体颗粒的有效输送。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气力输送管道的侧向截面视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气力输送管道的轴向截面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气力输送管道的内管及阻挡环的示意图。附图标记:1、输料管;2、内管;21、喷气孔;22、阻挡环;3、粉体颗粒;4、喷气单元;41、进气腔;42、伞形弹性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结合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气力输送管道,可用于输送石灰石粉、球团粉、烧结厂机头灰和高炉灰等粉体颗粒3,该气力输送管道包括输料管1和设置在输料管1内的内管2,内管2可设置在输料管1的顶部,这样不会影响输料管1内物料的输送;输料管1是用于通入和输送粉体颗粒3的管道,而内管2相较于输料管1要细小得多,输料管1和内管2均为大体沿水平方向,即输料管1和内管2既可以是沿水平方向延伸,也可以是与水平方向略微呈一定的角度,只要能够实现输料管1内的粉体颗粒3输送即可。输料管1和内管2的始端均与第一送风装置连通,即输料管1和内管2的同一端均连通于第一送风装置,该第一送风装置用于向输料管1和内管2内通入气流,而该第一送风装置既可以是包括两个分别为输料管1和内管2送风的送风单元,也可以是一个送风单元同时为输料管1和内管2送风。这样,当第一送风装置向输料管1内通入气流后,输料管1内的粉体颗粒3便在气流的作用下由输料管1的首端向尾端输送。由于粉体颗粒3在输料管1内输送的过程中往往会在管道的某处发生堆砌,而堆砌的产生又会聚集更多的粉体颗粒3,最终会导致管道阻塞,这也正是粉体颗粒3很难实现长距离输送的原因。为此,本技术实施例在内管2的底部设置了多个喷气孔21,多个喷气孔21沿内管2的长度方向排布,即多个喷气孔21在内管2的底部轴向间隔分布,这样,内管2中的压缩空气经喷气孔21进入输料管1中,可以对物料进行切割或扰动,由此抑制阻塞的发生;而当输料管1中某处发生物料堵塞时,堵塞前方的输送压力增高而迫使输送气流由该处的喷气孔21进入内管2,进入内管2的压缩气流更多的从堵塞下游的第一个开口以较高的速度流出,从而对该处堵塞物料的后方形成吹拂,对阻塞物料产生扰动,从而将阻塞瓦解,实现阻塞的疏通。再结合图3所示,在内管2内、并位于每个喷气孔21处均设有阻挡环22,由于阻挡环22的内径小于内管2的内径,且阻挡环22本身也具有一定的厚度,所以内管2中的气流在流动至阻挡环22处时会形成高压,更多也更迅速的由喷气孔21喷出,且阻挡环22还可以将喷气孔21喷出的气流向阻塞的后方导流,从而可更有效的消除阻塞;进一步的,阻挡环22可以设置在喷气孔21的中间位置处,这样阻挡环22前后两部分喷气孔21各占一半,可以使气流的流入和喷出相对平衡。其中,从内管2的径向方向看,喷气孔21的内壁为大体呈倒置的V形结构,即,若沿内管2的轴向纵向切开内管2,那么喷气孔21的两侧侧壁均分布在一个倒置的V形的两个侧边上,V形的喷气孔21更有利于气流流入和喷出内管2。输料管1的下方设有多个喷气单元4,多个喷气单元4沿输料管1的长度方向排布,喷气单元4用于向输料管1内喷入气体,由此将输料管1底部的粉体颗粒3吹起至悬浮状态,从而可更有利于粉体颗粒3的有效输送。具体的,喷气单元4包括与输料管1的底部连通的进气腔41,进气腔41的底部设有与第二送风装置连通的进气道,进气道内设有伞形弹性件42,具体可以由橡胶材料制成,伞形弹性件42的中心通过支架相对于进气道固定;在自然状态下,伞形弹性件42为雨伞形,伞形弹性件42的边缘与进气道的内壁密封接触,当第二送风装置向进气道内送风时,伞形弹性件42的边缘向进气腔41一侧弯曲,即伞形弹性件42过量张开至喇叭状,以使伞形弹性件42的边缘与进气道的内壁之间形成间隙,由此使气流通入到进气腔41中,通入到进气腔41中的气流再将粉体颗粒3吹起至悬浮状态,从而更有利于粉体颗粒3的长距离输送。其中,伞形弹性件42在自然状态下为雨伞形可以将物料中可能夹杂的液体导流至伞形弹性件42的边缘,液体再由伞形弹性件42的边缘与进气道之间渗透下去,从而实现输料管1内液体的排出。另外,进气道优选为由外至内向输料管1的尾端方向倾斜,这样吹入的气流也会对物料的输送起到一定的助推作用;进气腔41优选为由下至上逐渐增大,这样更有助于将物料吹至悬浮状态。综上,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气力输送管道,通过在输料管1内设置内管2,并在内管2的底部沿长度方向设置多个喷气孔21,从而在输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气力输送管道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力输送管道,其特征在于,包括大体沿水平方向延伸的输料管,所述输料管的始端均与第一送风装置连通;所述输料管的下方设有多个喷气单元,多个所述喷气单元沿所述输料管的长度方向排布,所述喷气单元用于向所述输料管内喷入气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力输送管道,其特征在于,包括大体沿水平方向延伸的输料管,所述输料管的始端均与第一送风装置连通;所述输料管的下方设有多个喷气单元,多个所述喷气单元沿所述输料管的长度方向排布,所述喷气单元用于向所述输料管内喷入气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力输送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气单元包括与所述输料管的底部连通的进气腔,所述进气腔的底部设有与第二送风装置连通的进气道,所述进气道内设有伞形弹性件,所述伞形弹性件的中心通过支架相对于所述进气道固定;在自然状态下,所述伞形弹性件的边缘与所述进气道的内壁密封接触,当所述第二送风装置向所述进气道内送风时,所述伞形弹性件的边缘向所述进气腔一侧弯曲,以使所述伞形弹性件的边缘与所述进气道的内壁之间形成间隙。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力输送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道由外至内向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成根陈成业张斌辉惠乔乔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中荣慧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