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雷公藤多苷及雷公藤红素单体增效减毒配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797046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15 22: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中医药领域,公开了一种雷公藤多苷及雷公藤红素单体增效减毒配伍方法,将雷公藤多苷或雷公藤红素单体与白藜芦醇配伍后作为药物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技术以雷公藤主要成分雷公藤多苷或雷公藤红素与白藜芦醇配伍能起到增效减毒作用。白藜芦醇能提高雷公藤红素对肠上皮细胞的IC50,而降低雷公藤红素对嗜碱性白血病细胞的IC50;能降低雷公藤红素诱导的肠上皮细胞凋亡;并进一步发现白藜芦醇相关作用通过激活Sirt蛋白起作用。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大大扩大雷公藤、雷公藤多苷及雷公藤红素的使用,减少临床用药的副作用,给临床患者减少痛苦。

A method of synergistic and attenuated combination of Tripterygium wilfordii polysaccharide and Tripterygium wilfordii monomer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discloses a synergistic and attenuated compatibility method of tripterygium glycosides and Tripterygium monomers. It is used as a combination of tripterygium glycosides or Tripterygium monomers combined with resveratrol. The technique of the invention can be used in combination with Tripterygium wilfordii polyglucoside or tripterin and resveratrol in combination with resveratrol. Resveratrol can improve tripterine on 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s IC50, and reduce the celastrol on basophilic leukemia cells IC50; can reduce the celastrol induced apoptosis of 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s; and further found that resveratrol related effect through activation of Sirt protein. The invention can greatly expand the use of Tripterygium wilfordii, tripterygium glycosides and Tripterygium, reduce the side effects of clinical medication, and reduce pain for clinical patien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雷公藤多苷及雷公藤红素单体增效减毒配伍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中医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雷公藤多苷及雷公藤红素单体增效减毒配伍方法。
技术介绍
雷公藤及其制剂既对自身免疫性疾病具有独特的、几乎无可替代的疗效,但又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因此是临床使用最为广泛中草药之一,亦是中毒事件及毒副作用报道最多的中草药之一。雷公藤有“断肠草”之称,具有刺激胃肠道的毒副作用,服药者常发生厌食、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症状,有时可出现消化道出血。雷公藤制剂的毒副作用给其临床应用带来很大困扰,故对其减毒增效方法的研究就显得非常重要。已有人证明,雷公藤内酯结构中的9,11环氧基及14β羟基跟抗肿瘤活性相关,7,12,13环氧基跟抗炎和抗生育功能有关,说明雷公藤内酯活性可以通过不同结构域、不同作用靶点及不同蛋白起作用。Stephanie等又分别以细胞毒性(凋亡)和抑制NFκB转录两个终点效应为检测指标发现,Ca2+耗竭显著增加了雷公藤内酯和细胞膜的结合,但是减弱了细胞凋亡作用,但不影响对NF-κB转录功能的抑制作用,推测雷公藤内酯至少包括两条不同作用途径影响细胞功能。通过配伍控制中药的毒副作用,是中医药自身特有的减毒控毒方法。因此,如何发挥中医配伍减毒的特色优势,如何结合现代分析化学手段和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如何采用高通量实时细胞芯片技术解析雷公藤复方配伍减毒机制,为雷公藤在临床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与依据;是目前需要解决的一项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雷公藤多苷及雷公藤红素单体增效减毒配伍方法。本专利技术技术以雷公藤主要成分雷公藤多苷或雷公藤红素与白藜芦醇配伍能起到增效减毒作用。白藜芦醇能提高雷公藤红素对肠上皮细胞的IC50,而降低雷公藤红素对嗜碱性白血病细胞的IC50;能降低雷公藤红素诱导的肠上皮细胞凋亡;并进一步发现白藜芦醇相关作用通过激活Sirt蛋白起作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通过体内动物实验验证,白藜芦醇能明显抑制雷公藤多苷引起的小鼠体重降低,肠壁变薄及破损。因此,雷公藤多苷或雷公藤红素与白藜芦醇的配伍对消化系统的保护作用。通过本专利技术能大大扩大雷公藤、雷公藤多苷及雷公藤红素的使用,减少临床用药的副作用,给临床患者减少痛苦。本专利技术的具体技术方案为:一种雷公藤多苷增效减毒配伍方法,将雷公藤多苷与白藜芦醇配伍后作为药物应用。作为优选,将雷公藤多苷与白藜芦醇配伍后作为内服药应用。一种雷公藤多苷单体增效减毒配伍方法,将雷公藤多苷与白藜芦醇配伍后作为内服药应用。进一步地,所述雷公藤多苷与白藜芦醇的剂量比为1-10∶1。进一步地,所述雷公藤多苷与白藜芦醇的剂量比为2∶1。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雷公藤红素单体增效减毒配伍方法,将雷公藤红素与白藜芦醇配伍后作为药物应用。雷公藤红素为雷公藤多苷的主要成分之一。作为优选,将雷公藤红素与白藜芦醇配伍后作为内服药应用。雷公藤多苷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导致消化系统毒性反应的发生率较高。本专利技术通过对小鼠体重和活动情况的观测,发现雷公藤多苷的确能引起小鼠毒性反应,使小鼠体重增长减慢,活动能力减弱,并出现大便粘软、形态异常等情况。与雷公藤多苷组相比,雷公藤多苷+白藜芦醇组小鼠体重增长情况有明显恢复,病理显示,白藜芦醇能明显抑制雷公藤多苷对肠道损伤情况。说明白藜芦醇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雷公藤多苷引起的消化系统损伤,对胃肠道有明显的保护作用。雷公藤多苷对免疫抑制和血液系统均有影响,可表现为淋巴器官萎缩和胃肠道出血。本实验通过对小鼠血常规的观察,发现雷公藤多苷组小鼠的红细胞数、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平均红细胞体积明显降低,而原始和幼稚细胞比例、血小板数、血小板压积明显升高,说明该组小鼠可能出现了出血、贫血症状,且伴有一定程度的炎症感染,使其身体健康状态和活动能力皆受到影响;同时中性粒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比例、单核细胞比例明显升高,淋巴细胞比值、嗜酸性粒细胞比例明显降低,说明小鼠淋巴细胞出现异常,免疫功能开始失常。与雷公藤多苷组相比,雷公藤多苷+白藜芦醇组小鼠的中性粒细胞数和血小板数均有明显减少,淋巴细胞比值升高,但是其他指标无明显差异,说明白藜芦醇能改善部分损伤,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雷公藤多苷引起的出血症状和淋巴细胞异常,但并不能完全消除其毒性反应。肝脏是雷公藤毒性损伤的易感靶器官之一,临床常表现为肝脏急性损伤,且其在临床治疗时出现的肾毒性,多与治疗剂量有关。本实验通过对小鼠血液生化的检测发现,雷公藤多苷组小鼠的肝功能指标皆发生异常,说明小鼠出现了肝功能损失。与雷公藤多苷组相比,雷公藤多苷+白藜芦醇组小鼠的ALT、AST、UA指标有明显改善,说明白藜芦醇对雷公藤多苷引起的肝损伤有较强的保护作用。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探讨了白藜芦醇可能的作用机制,发现白藜芦醇具有一定细胞组织特异性,即对RBL-2H3,具有一定的毒性,而对HT29细胞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并在蛋白水也进一步证实了该特点。随后我们又进行了深入的机制探讨,发现白藜芦醇通过激活Sirt1蛋白发挥对细胞的保护功能。综上所述,临床应用雷公藤多苷片可能会引起人体多器官损伤,白藜芦醇能明显降低雷公藤多苷片的肝毒性,且对泌尿系统和消化系统也均有保护作用。因此,通过与白藜芦醇的选择性配伍可降低雷公藤多苷毒性,提高其临床应用的安全性。与现有技术对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技术以雷公藤主要成分雷公藤多苷或雷公藤红素与白藜芦醇配伍能起到增效减毒作用。白藜芦醇能提高雷公藤红素对肠上皮细胞的IC50,而降低雷公藤红素对嗜碱性白血病细胞的IC50;能降低雷公藤红素诱导的肠上皮细胞凋亡;并进一步发现白藜芦醇相关作用通过激活Sirt蛋白起作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通过体内动物实验验证,白藜芦醇能明显抑制雷公藤多苷引起的小鼠体重降低,肠壁变薄及破损。因此,雷公藤多苷或雷公藤红素与白藜芦醇的配伍对消化系统的保护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雷公藤多苷单用和与白藜芦醇联用对小鼠体重的影响图;图2为雷公藤多苷单用和与白藜芦醇联用对小鼠肠道和肝脏病变的影响图;图3为白藜芦醇对雷公藤红素增效减毒观察图;图4为白藜芦醇的细胞毒性观察图;图5为白藜芦醇能逆转雷公藤红素诱导的细胞阻滞图;图6为白藜芦醇对雷公藤红素诱导周期蛋白变化的影响图;图7为白藜芦醇通过激活Sirt1促进细胞增殖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实施例(一)实验材料与方法1.材料1.1药物雷公藤多苷片,用0.25%CMC-Na配制成溶液;白藜芦醇。1.2试剂0.3%戊巴比妥钠,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aminotransferase,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kalineaminotransferase,ALT)、肌酐(creatinine,CREA)、血尿素氮(bloodureanitrogen,BUN)、尿酸(uricacid,UA)等试剂盒。1.3动物雌性健康ICR小鼠(SPF)30只,体重20g左右。1.4仪器日立70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立公司);2120i血液分析仪(西门子公司);AG204-电子分析天平(瑞士METTLER);MLS-3020高压灭菌锅(日本三洋公司)。2方法2.1动物分组与给药将30只雌性小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10只,分别为空白组(A,Nor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雷公藤多苷及雷公藤红素单体增效减毒配伍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雷公藤多苷增效减毒配伍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雷公藤多苷与白藜芦醇配伍后作为药物应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雷公藤多苷增效减毒配伍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雷公藤多苷与白藜芦醇配伍后作为药物应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雷公藤多苷增效减毒配伍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雷公藤多苷与白藜芦醇配伍后作为内服药应用。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雷公藤多苷增效减毒配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雷公藤多苷与白藜芦醇的剂量比为1-10: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惠英寿旗扬石森林李园园范永升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中医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