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为专利>正文

一种上下推拉折叠式上下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790541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15 18: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上下推拉折叠式上下床,包括上床架、下床架和连接所述上床架、所述下床架的床柱一、床柱二、床柱三、床柱四,所述上床架包括两侧的上护栏以及所述上护栏之间的上床板,所述下床架包括两侧的下护栏以及所述下护栏之间的下床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结构简单,一体式上推下拉,不用时通过上推折叠,节约空间,方便床底卫生的打扫;使用时下拉还原,即可使用,方便快捷。

An upper and lower push and pull up and down up and down bed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sliding folding bed, including bed frame, bed frame and connected with the bed under the frame, the lower bedstead bed column, bed bed column two, column three, column four, the bed frame comprises a bed board fence between the both sides of the fence and the upper, the lower frame including guardrail on both sides of the bed board and the lower barrier.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integrated push down, not by pushing on the folding, space saving, convenient and sanitary clean bed; reduction, drop-down when used to use, convenient and quic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上下推拉折叠式上下床
本技术涉及一种上下推拉折叠式上下床,属于日常生活领域。
技术介绍
在一些学校宿舍或者员工宿舍中,大多使用上下床,而一般的上下床皆采用组装的形式,在进行打扫卫生时,需要几人先将上下床移动后才能打扫床底,打扫完之后再搬回原位,显的比较麻烦。又如CN204467540U公开了一种折叠式上下床,包括床架、床板、固定轴、活动梯子和支撑杆,床架为单侧固定架,在床架设有床板,床板和床架是通过固定轴固定的,床板和床架之间还设有收缩的支撑杆,上下床板之间设有活动梯子。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床板可以折叠起来,打扫卫生时,搬挪都很方便,迁移运输也很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上下推拉折叠式上下床,结构简单,节省空间,方便打扫。本技术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上下推拉折叠式上下床,包括上床架(1)、下床架(2)和连接所述上床架(1)、所述下床架(2)的床柱一(7)、床柱二(8)、床柱三(9)、床柱四(10),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床架(1)包括两侧的上护栏(4)以及所述上护栏(4)之间的上床板(3),所述下床架(2)包括两侧的下护栏(6)以及所述下护栏(6)之间的下床板(5),所述上护栏(4)由上竖杆(41)和上横杆(42)组成,所述上床板(3)由上横板(31)和上侧杆(32)组成,所述下护栏(6)由下竖杆(61)和下横杆(62)组成,所述下床板(5)由下侧柱(51)和下横板(52)组成;所述上竖杆(41)和所述上横杆(42)之间以及两侧的上护栏(4)分别与床柱一(7)和床柱三(9)、床柱二(8)和床柱四(10)之间通过转轴一(12)连接,所述上竖杆(41)的两端和所述上横杆(42)的两端设有凹槽一(13);所述下竖杆(61)和所述下横杆(62)之间以及两侧的下护栏(6)分别与床柱一(7)和床柱三(9)、床柱二(8)和床柱四(10)之间通过转轴二(14),所述下竖杆(61)的两端和所述下横杆(62)的两端设有凹槽二(15);所述上横板(31)的两端与两侧的上侧杆(32)之间采用铰链一(311)连接,所述下横板(52)的两端与两侧的下侧柱(51)之间采用铰链二(511)连接。优选地,所述下床板(5)一侧设有把手(17)。优选地,所述上床板(3)一侧设有侧护栏(11)。优选地,所述上床架(1)和所述下床架(2)之间设有加强柱(16)。优选地,所述床柱三(9)和床柱四(10)底部设有脚垫(20)。优选地,所述床柱三(9)上设有踏板(1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结构简单,一体式上推下拉,不用时通过上推折叠,节约空间,方便床底卫生的打扫;使用时下拉还原,即可使用,方便快捷。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上下推拉折叠式上下床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上下推拉折叠式上下床的折叠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一种上下推拉折叠式上下床,包括上床架1、下床架2和连接所述上床架1、所述下床架2的床柱一7、床柱二8、床柱三9、床柱四10,所述床柱三9和床柱四10底部设有脚垫20,所述床柱三9上设有踏板18,所述上床架1和所述下床架2之间设有加强床体与墙体30之间固定的加强柱16,所述上床架1包括两侧的上护栏4以及所述上护栏4之间的上床板3,所述下床架2包括两侧的下护栏6以及所述下护栏6之间的下床板5,所述上护栏4由上竖杆41和上横杆42组成,所述上床板3由上横板31和上侧杆32组成,所述上床板3一侧设有防止人员滚落的侧护栏11,所述下护栏6由下竖杆61和下横杆62组成,所述下床板5由下侧柱51和下横板52组成,所述下床板5一侧设有把手17;所述上竖杆41和所述上横杆42之间以及两侧的上护栏4分别与床柱一7和床柱三9、床柱二8和床柱四10之间通过转轴一12连接,所述上竖杆41的两端和所述上横杆42的两端设有凹槽一13;所述下竖杆61和所述下横杆62之间以及两侧的下护栏6分别与床柱一7和床柱三9、床柱二8和床柱四10之间通过转轴二14,所述下竖杆61的两端和所述下横杆62的两端设有凹槽二15,凹槽一13和凹槽二15用于加大折叠程度;所述上横板31的两端与两侧的上侧柱32之间皆采用铰链一311连接,对应墙体30的上横板31一端与上侧杆32连接的铰链一311设于上部,上横板31另一端与上侧柱32连接的铰链一311设于下部;所述下横板52的两端与两侧的下侧柱51之间皆采用铰链二511连接,对应墙体30的下横板52一端与下侧柱51连接的铰链二511设于上部,下横板52另一端与下侧柱51连接的铰链二511设于下部,这样能更好实现折叠,铰链一311和铰链二511可以选择焊接方式固定,进行加固。床柱一7、床柱二8、加强柱16分别与墙体30固定连接,抓住把手17往上抬,由于床体的各部件采用转轴和铰链连接,使得床体装有把手17的一侧向上运动并折叠着向墙体30靠拢。除上述实施例外,本技术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上下推拉折叠式上下床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上下推拉折叠式上下床,包括上床架(1)、下床架(2)和连接所述上床架(1)、所述下床架(2)的床柱一(7)、床柱二(8)、床柱三(9)、床柱四(10),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床架(1)包括两侧的上护栏(4)以及所述上护栏(4)之间的上床板(3),所述下床架(2)包括两侧的下护栏(6)以及所述下护栏(6)之间的下床板(5);所述上护栏(4)由上竖杆(41)和上横杆(42)组成,所述上床板(3)由上横板(31)和上侧杆(32)组成,所述下护栏(6)由下竖杆(61)和下横杆(62)组成,所述下床板(5)由下侧柱(51)和下横板(52)组成;所述上竖杆(41)和所述上横杆(42)之间以及两侧的上护栏(4)分别与床柱一(7)和床柱三(9)、床柱二(8)和床柱四(10)之间通过转轴一(12)连接,所述上竖杆(41)的两端和所述上横杆(42)的两端设有凹槽一(13);所述下竖杆(61)和所述下横杆(62)之间以及两侧的下护栏(6)分别与床柱一(7)和床柱三(9)、床柱二(8)和床柱四(10)之间通过转轴二(14),所述下竖杆(61)的两端和所述下横杆(62)的两端设有凹槽二(15);所述上横板(31)的两端与两侧的上侧杆(32)之间采用铰链一(311)连接,所述下横板(52)的两端与两侧的下侧柱(51)之间采用铰链二(511)连接,所述下床板(5)一侧设有把手(17),所述上床架(1)和所述下床架(2)之间设有加强柱(1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上下推拉折叠式上下床,包括上床架(1)、下床架(2)和连接所述上床架(1)、所述下床架(2)的床柱一(7)、床柱二(8)、床柱三(9)、床柱四(10),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床架(1)包括两侧的上护栏(4)以及所述上护栏(4)之间的上床板(3),所述下床架(2)包括两侧的下护栏(6)以及所述下护栏(6)之间的下床板(5);所述上护栏(4)由上竖杆(41)和上横杆(42)组成,所述上床板(3)由上横板(31)和上侧杆(32)组成,所述下护栏(6)由下竖杆(61)和下横杆(62)组成,所述下床板(5)由下侧柱(51)和下横板(52)组成;所述上竖杆(41)和所述上横杆(42)之间以及两侧的上护栏(4)分别与床柱一(7)和床柱三(9)、床柱二(8)和床柱四(10)之间通过转轴一(12)连接,所述上竖杆(41)的两端和所述上横杆(42)的两端设有凹槽一(13);所述下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为
申请(专利权)人:王为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