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控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789175 阅读: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13 07: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控制器,包括控制器上壳盖、控制器下壳体和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上壳盖为平板式结构,所述控制器下壳体为敞口容腔结构,所述控制器内嵌于控制器下壳体的敞口空腔结构内,且所述控制器的四周端部与敞口空腔结构的内壁间隙配合设置,所述上壳盖盖合设置在控制器下壳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控制器,结构简单,散热性能好,结构坚固,结实耐用,安装使用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能源汽车控制器
本技术属于新能源汽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控制器的结构。
技术介绍
电子控制器是一种重要的电子产品元件,在电子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电子控制器根据事先给定的命令发出控制信息,使整个电脑指令执行过程一步一步地进行,是计算机的神经中枢。但是电子控制器在工作中散热状况成了其工作稳定的最大的障碍。现在的汽车电子技术,越来越多了,需要许多的具有散热功能、又有密封和电路屏蔽作用的散热器,汽车电子的特点,是耐潮湿、耐高温,耐一定的震动和强度冲击。目前,新能源汽车电子控制器外壳没有考虑到产品的可维修性,电子控制器要满足防水要求。产品的可维修性和产品研发过程的可确认性难以保障。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控制器,结构简单,散热性能好,结构坚固,结实耐用,安装使用方便。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新能源汽车控制器,包括控制器上壳盖、控制器下壳体和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上壳盖为平板式结构,所述控制器下壳体为敞口容腔结构,所述控制器内嵌于控制器下壳体的敞口空腔结构内,且所述控制器的四周端部与敞口空腔结构的内壁间隙配合设置,所述上壳盖盖合设置在控制器下壳体。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器上壳盖的正面对称设置有电池负极连接通孔和电池正极连接通孔,所述电池负极连接通孔和电池正极连接通孔之间设置有保险丝固定柱,所述电池负极连接通孔、电池正极连接通孔和保险丝固定柱设置在第一横排;在第一横排下侧成排设置有电机接线柱A、电机接线柱B和电机接线柱C。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器上壳盖的背面设置有若干横向排列的横向加强筋和纵向排列的纵向加强筋,所述横向排列的横向加强筋与纵向排列的纵向加强筋十字交叉纵横设置;所述横向加强筋的高度尺寸大于纵向加强筋的高度尺寸,且所述纵向加强筋贯穿于横向加强筋的长度方向一体设置。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器下壳体的敞口空腔结构内的底面设置有若干排布设置的通风孔,所述控制器下壳体的外壁四周上竖向等距排列设置有若干第一散热翅片,所述控制器下壳体的下底面上竖向排列设置有若干第二散热翅片,所述第二散热翅片尺寸高度大于第一散热翅片尺寸高度。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散热翅片尺寸高度为第一散热翅片的尺寸高度5~10倍。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器下壳体的侧壁上开设有至少一个线束接口,所述线束接口与控制器下壳体的下底面的间距区域设置有第三散热翅片。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散热翅片分为第二散热长翅片和第二散热短翅片,所述第二散热长翅片集中均列于控制器下壳体的下底面的中间区域,所述第二散热短翅片分布在控制器下壳体的下底面的中间区域边缘区域。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器上壳盖和控制器下壳体之间的密封槽内对应设置有密封圈。有益效果:本技术的控制器上壳盖和控制器下壳体设计合理,便于产品的生产制造、维修、安装,同时,结构坚固,结实耐用,且散热效果良好。上壳盖与下壳体之间设置有一圈密封圈,密封圈置于密封槽内,能够实现很好的密封防水效果。控制器上壳盖和控制器下壳体采用铝合金型材一次加工成型,制造容易,适合规模化生产。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技术上壳盖的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附图3为本技术上壳盖的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附图4为本技术下壳体的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附图5为本技术下壳体的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更进一步的说明。如附图1,新能源汽车控制器,包括控制器上壳盖1、控制器下壳体2和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上壳盖1为平板式结构,所述控制器下壳体2为敞口容腔结构,所述控制器内嵌于控制器下壳体2的敞口空腔结构内,且所述控制器的四周端部与敞口空腔结构的内壁间隙配合设置,所述上壳盖1盖合设置在控制器下壳体2。本技术的控制器上壳盖和控制器下壳体设计合理,便于产品的生产制造、维修、安装,同时,结构坚固,结实耐用,且散热效果良好。控制器上壳盖和控制器下壳体采用铝合金型材一次加工成型,制造容易,适合规模化生产。如附图2,所述控制器上壳盖1的正面对称设置有电池负极连接通孔11和电池正极连接通孔12,所述电池负极连接通孔11和电池正极连接通孔12之间设置有保险丝固定柱13,所述电池负极连接通孔11、电池正极连接通孔12和保险丝固定柱13设置在第一横排;在第一横排下侧成排设置有电机接线柱A14、电机接线柱B15和电机接线柱C16。如附图3,所述控制器上壳盖1的背面设置有若干横向排列的横向加强筋17和纵向排列的纵向加强筋18,所述横向排列的横向加强筋17与纵向排列的纵向加强筋18十字交叉纵横设置;所述横向加强筋17的高度尺寸大于纵向加强筋18的高度尺寸,且所述纵向加强筋18贯穿于横向加强筋17的长度方向一体设置。确保本技术的上壳盖的结构更加坚固,上壳盖承压能力强,避免外力影响控制器本身。如附图4和5,所述控制器下壳体2的敞口空腔结构内的底面设置有若干排布设置的通风孔21,所述控制器下壳体2的外壁四周上竖向等距排列设置有若干第一散热翅片22,所述控制器下壳体2的下底面上竖向排列设置有若干第二散热翅片23,所述第二散热翅片23尺寸高度大于第一散热翅片22尺寸高度。所述第二散热翅片23尺寸高度为第一散热翅片22的尺寸高度5~10倍。所述控制器下壳体2的侧壁上开设有至少一个线束接口24,所述线束接口24与控制器下壳体2的下底面的间距区域设置有第三散热翅片25。所述第二散热翅片23分为第二散热长翅片231和第二散热短翅片232,所述第二散热长翅片231集中均列于控制器下壳体2的下底面的中间区域,所述第二散热短翅片232分布在控制器下壳体2的下底面的中间区域边缘区域。上述通风孔21与第二散热翅片23的设置排列方式相互对应,即在每两个连续的第二散热翅片之间设置有通风孔。因为底部设置有通风孔21的承载着最大限度的散热功能,所以第二散热翅片23的尺寸远大于第一散热翅片。再者,居于中间的第二散热翅片23的散热任务和散热需求,也大于边缘的第二散热翅片23,所以第二散热翅片23分为第二散热长翅片231和第二散热短翅片232,所述第二散热长翅片231集中均列于控制器下壳体2的下底面的中间区域,所述第二散热短翅片232分布在控制器下壳体2的下底面的中间区域边缘区域。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器上壳盖1和控制器下壳体2之间的密封槽内对应设置有密封圈,能够实现很好的密封防水效果。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新能源汽车控制器

【技术保护点】
新能源汽车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器上壳盖(1)、控制器下壳体(2)和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上壳盖(1)为平板式结构,所述控制器下壳体(2)为敞口容腔结构,所述控制器内嵌于控制器下壳体(2)的敞口空腔结构内,且所述控制器的四周端部与敞口空腔结构的内壁间隙配合设置,所述上壳盖(1)盖合设置在控制器下壳体(2)。

【技术特征摘要】
1.新能源汽车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器上壳盖(1)、控制器下壳体(2)和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上壳盖(1)为平板式结构,所述控制器下壳体(2)为敞口容腔结构,所述控制器内嵌于控制器下壳体(2)的敞口空腔结构内,且所述控制器的四周端部与敞口空腔结构的内壁间隙配合设置,所述上壳盖(1)盖合设置在控制器下壳体(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上壳盖(1)的正面对称设置有电池负极连接通孔(11)和电池正极连接通孔(12),所述电池负极连接通孔(11)和电池正极连接通孔(12)之间设置有保险丝固定柱(13),所述电池负极连接通孔(11)、电池正极连接通孔(12)和保险丝固定柱(13)设置在第一横排;在第一横排下侧成排设置有电机接线柱A(14)、电机接线柱B(15)和电机接线柱C(16)。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上壳盖(1)的背面设置有若干横向排列的横向加强筋(17)和纵向排列的纵向加强筋(18),所述横向排列的横向加强筋(17)与纵向排列的纵向加强筋(18)十字交叉纵横设置;所述横向加强筋(17)的高度尺寸大于纵向加强筋(18)的高度尺寸,且所述纵向加强筋(18)贯穿于横向加强筋(17)的长度方向一体设置。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玉森朱鸿斌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金田元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