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输入输出电极前置式介质滤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787912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13 06: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输入输出电极前置式介质滤波器,包括介质块,其外表面上设置有外导体,通孔内壁上设置有内导体,内导体的一端具有开放电极且开放电极与外导体隔离,另一端与外导体导通,介质块的外表面上设置有与外导体隔离的输入电极及输出电极,输入电极及输出电极与内导体耦合且通过开放区相隔,其中,介质块上还设置有形成于输入电极及输出电极与开放电极之间的接地导体,用于将输入电极及输出电极与开放电极隔开;通过设置接地导体,能够减小输入电极及输出电极与开放电极之间的感应电容,从而使其与其他感应电容相配合,以获得更好的滤波器性能,满足将输入电极及输出电极前置,但电气性能指标要求输入/输出感应电容较小的设计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输入输出电极前置式介质滤波器
本技术涉及滤波器
,特别涉及一种输入输出电极前置式介质滤波器。
技术介绍
介质滤波器的输入电极及输出电极的位置会根据客户的要求设计,以满足客户的焊接需求,其大小以及在滤波器上的相对位置都是设计的重点,关系到客户使用时走线的问题,目前常用的一种设置方式是将输入电极及输出电极前置,请参阅图1和图2,图1为现有技术中介质滤波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介质滤波器的六面展开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介质滤波器包括介质体,介质体上设置有外导体100,用于形成内导体的通孔200从介质体的前表面穿透至介质体的后表面,内导体设置在通孔200的内壁上,且内导体的一端与介质体的前表面上的开放电极300导通,另一端在介质体的后表面上与外导体100导通,输入电极及输出电极400a和400b位于介质滤波器的前端,与开放电极300相邻,请参阅图3,图3为现有技术中介质滤波器的等效电路图,图3中,C1为输入电极400a与开放电极之间的输入感应电容,C6为输出电极400b与开放电极之间的输出感应电容,C2、C5为相邻两开放电极之间感应电容,P1、P2分别对应输入电极及输出电极400a和400b,在这种情况下输入电极及输出电极400a和400b与开放电极300距离较近,导致形成的输入/输出感应电容C1和C6较大,与其他感应电容C2和C5失配,导致滤波驻波性能较差或者带外抑制不够好,且无法满足有些滤波器将输入电极及输出电极前置,但电气性能指标要求输入/输出感应电容相对较小的设计要求。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输入电极及输出电极前置的介质滤波器,使其能够避免输入/输出感应电容过大引起的与其他感应电容失配的问题,改善输入电极及输出电极前置时,介质滤波器的特性指标,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输入输出电极前置式介质滤波器,以达到使其能够避免输入/输出感应电容过大引起的与其他感应电容失配的问题,改善输入电极及输出电极前置时,介质滤波器的特性指标的目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输入输出电极前置式介质滤波器,包括介质块,所述介质块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外导体,设置在穿过所述介质块的通孔内壁上的内导体,所述内导体的一端在所述介质块的其中一个表面上具有开放电极且所述开放电极周围设置有将所述开放电极与所述外导体隔离的开放区,所述内导体的另一端与所述外导体导通,所述介质块的外表面上还设置有与所述外导体隔离的输入电极及输出电极,所述输入电极及所述输出电极与所述内导体耦合且通过所述开放区相隔,所述介质块上还设置有与所述外导体导通的接地导体,所述接地导体形成于所述输入电极及所述输出电极与所述开放电极之间的开放区上,用于将所述输入电极及所述输出电极与所述开放电极隔开。优选地,所述介质块为长方体,用于形成所述内导体的通孔从所述介质块的前表面穿透至所述介质块的内表面,所述开放电极设置于所述介质块的前表面上,所述介质块的前表面上形成有所述开放区,所述内导体远离所述开放电极的一端在所述介质块的后表面上与所述外导体导通,所述输入电极及所述输出电极设置在所述介质块的下表面上并延伸至所述介质块的前表面上。优选地,所述接地导体为长条形,两端分别与所述介质块的左表面以及右表面上的外导体连接。优选地,所述接地导体包括围绕所述输入电极设置的第一接地导体以及围绕所述输出电极设置的第二接地导体,所述第一接地导体的一端与所述介质块的左表面上的外导体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介质块的下表面上的外导体连接,所述第二接地导体的一端与所述介质块的右表面上的外导体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介质块的下表面上的外导体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接地导体以及所述第二接地导体均为L形,且对称设置在所述介质块的前表面上。优选地,所述接地导体的宽度为1mm~2mm。优选地,所述介质块由陶瓷制成。优选地,所述外导体、所述内导体、所述开放电极、所述输入电极及所述输出电极以及所述接地导体均为银镀层或铜镀层。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提供的输入输出电极前置式介质滤波器,包括介质块,介质块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外导体,设置在穿过介质块的通孔内壁上的内导体,内导体的一端在介质块的其中一个表面上具有开放电极且开放电极周围设置有将开放电极与外导体隔离的开放区,内导体的另一端与外导体导通,介质块的外表面上还设置有与外导体隔离的输入电极及输出电极,输入电极及输出电极与内导体耦合且通过开放区相隔,其中,介质块上还设置有与外导体导通的接地导体,接地导体形成于输入电极及输出电极与开放电极之间的开放区上,用于将输入电极及输出电极与开放电极隔开;通过在输入电极及输出电极与开放电极之间设置接地导体,能够使输入电极及输出电极与开放电极之间形成的输入/输出感应电容减小,从而使输入/输出感应电容能够与电路中的其他感应电容相配合,以获得更好的滤波器性能,满足将输入电极及输出电极前置,但电气性能指标要求输入/输出感应电容相对较小的设计要求。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现有技术中介质滤波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介质滤波器的六面展开示意图;图3为现有技术中介质滤波器的等效电路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输入输出电极前置式介质滤波器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输入输出电极前置式介质滤波器的六面展开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输入输出电极前置式介质滤波器,以达到使其能够避免输入/输出感应电容过大引起的与其他感应电容失配的问题,改善输入电极及输出电极前置时,介质滤波器的特性指标的目的。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4和图5,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输入输出电极前置式介质滤波器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输入输出电极前置式介质滤波器的六面展开示意图。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输入输出电极6b前置式介质滤波器,包括介质块,介质块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外导体1,设置在穿过介质块的通孔4内壁上的内导体,内导体的一端在介质块的其中一个表面上具有开放电极3且开放电极3周围设置有将开放电极3与外导体1隔离的开放区2,内导体的另一端与外导体1导通,介质块的外表面上还设置有与外导体1隔离的输入电极及输出电极6a和6b,输入电极及输出电极6a和6b与内导体耦合且通过开放区2相隔。其中,介质块上还设置有与外导体1导通的接地导体,接地导体形成于输入电极及输出电极6a和6b与开放电极3之间的开放区2上,用于将输入电极及输出电极6a和6b与开放电极3隔开。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输入输出电极6b前置式介质滤波器,通过在输入电极及输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输入输出电极前置式介质滤波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输入输出电极前置式介质滤波器,包括介质块,所述介质块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外导体,设置在穿过所述介质块的通孔内壁上的内导体,所述内导体的一端在所述介质块的其中一个表面上具有开放电极且所述开放电极周围设置有将所述开放电极与所述外导体隔离的开放区,所述内导体的另一端与所述外导体导通,所述介质块的外表面上还设置有与所述外导体隔离的输入电极及输出电极,所述输入电极及所述输出电极与所述内导体耦合且通过所述开放区相隔,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块上还设置有与所述外导体导通的接地导体,所述接地导体形成于所述输入电极及所述输出电极与所述开放电极之间的开放区上,用于将所述输入电极及所述输出电极与所述开放电极隔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输入输出电极前置式介质滤波器,包括介质块,所述介质块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外导体,设置在穿过所述介质块的通孔内壁上的内导体,所述内导体的一端在所述介质块的其中一个表面上具有开放电极且所述开放电极周围设置有将所述开放电极与所述外导体隔离的开放区,所述内导体的另一端与所述外导体导通,所述介质块的外表面上还设置有与所述外导体隔离的输入电极及输出电极,所述输入电极及所述输出电极与所述内导体耦合且通过所述开放区相隔,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块上还设置有与所述外导体导通的接地导体,所述接地导体形成于所述输入电极及所述输出电极与所述开放电极之间的开放区上,用于将所述输入电极及所述输出电极与所述开放电极隔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入输出电极前置式介质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块为长方体,用于形成所述内导体的通孔从所述介质块的前表面穿透至所述介质块的内表面,所述开放电极设置于所述介质块的前表面上,所述介质块的前表面上形成有所述开放区,所述内导体远离所述开放电极的一端在所述介质块的后表面上与所述外导体导通,所述输入电极及所述输出电极设置在所述介质块的下表面上并延伸至所述介质块的前表面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亚玲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乾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