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路器动触头防回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787627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13 05: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断路器动触头防回弹装置,包括断路器本体、设置在断路器本体上的机构主轴以及防回弹机构,第二限位轴设置在固定轴的下方,所述旋转板由受击打部、阻挡部和安装孔组成,所述阻挡部的外轮廓面的横截面形状设置为圆弧状结构,并且圆弧状的轮廓结构自下端向上端与安装孔圆心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所述旋转板通过安装孔转动安装在固定轴上,所述扭簧套接在固定轴上,并且扭簧的两个扭臂分别作用在第二限位轴和旋转板上。其结构简单、增加零件数量少,占用空间小。同时功能可靠,使分闸动触头回弹不在是随机的或受动触头弹簧的影响,而是在恒定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进而提高断路器的分断与短时耐受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断路器动触头防回弹装置
:本技术属于低压配电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低压断路器的操作机构装置。
技术介绍
:配电电器中,断路器用于分配电能和保护线路及设备免受过载、短路等故障的危害。随着用电量的增加及大功率电器的发展,断路器的各种指标都在不断的提高,特别是短时耐受指标的提高,对断路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当断路器的体积等不发生变化时,如果要提高短耐性能,就需要增大动触头弹簧的力值,保证短时耐受时触头不会被斥开,动触头弹簧力值的增大会导致动触头在分闸到位后,动触头反弹增大,导致有效开距急剧降低。容易引起重燃,致使产品的性能无法提高。目前市场上的断路器未对动触头的回弹进行限制,导致分断能力无法大幅提高,特别是一些风电项目,无法满足高指标用户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断路器防回弹装置,以利用分闸撞击使旋转板快速运动。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断路器动触头防回弹装置,包括断路器本体、设置在断路器本体上的机构主轴以及防回弹机构,所述防回弹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机构主轴上的悬臂、固定轴、旋转板、扭簧第一限位轴和第二限位轴,所述固定轴、第一限位轴和第二限位轴均固定安装在断路器本体的外壁上,并且第一限位轴设置在固定轴的右侧,第二限位轴设置在固定轴的下方,所述旋转板由受击打部、阻挡部和安装孔组成,所述阻挡部的外轮廓面的横截面形状设置为圆弧状结构,并且圆弧状的轮廓结构自下端向上端与安装孔圆心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所述旋转板通过安装孔转动安装在固定轴上,所述扭簧套接在固定轴上,并且扭簧的两个扭臂分别作用在第二限位轴和旋转板上,所述第一限位轴和第二限位轴分别对旋转板顺时针和逆时针旋的转动位置转进行限位。作为优选,所述受击打部与阻挡部之间设置有让位槽。作为优选,所述悬臂的端部的横截面形状设置为圆弧状结构。作为优选,所述悬臂与机构主轴通过焊接或铆接的方式安装固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之处是:本技术结构简单、增加零件数量少,占用空间小。同时功能可靠,使分闸动触头回弹不在是随机的或受动触头弹簧的影响,而是在恒定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进而提高断路器的分断与短时耐受性能。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断路器机构与触头分闸位置的轴测分闸示意图。图2:断路器机构与触头分闸位置的侧向分闸示意图。图3:断路器机构与触头合闸位置的轴测合闸示意图。图4:断路器机构与触头合闸位置的侧向合闸示意图。图5:断路器开始合闸示意图。图6:断路器合闸过程中示意图(旋转板对悬臂让位)。图7:断路器分闸过程中主轴悬臂开始推动旋转板过程中示意图。图8:断路器分闸到位(最大开距)示意图(旋转板通过惯性旋转至第一限位轴处)。图9:旋转板的阻挡部阻止悬臂转动示意图图10:旋转板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如图1至图10所示的一种断路器动触头防回弹装置,包括断路器本体3、设置在断路器本体3上的机构主轴10以及防回弹机构,所述防回弹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机构主轴10上的悬臂9、固定轴7、旋转板8、扭簧11第一限位轴5和第二限位轴6,所述固定轴7、第一限位轴5和第二限位轴6均固定安装在断路器本体3的外壁上,并且第一限位轴5设置在固定轴7的右侧,第二限位轴6设置在固定轴7的下方,所述旋转板8由受击打部81、阻挡部82和安装孔83组成,所述阻挡部82的外轮廓面的横截面形状设置为圆弧状结构,并且圆弧状的轮廓结构自下端向上端与安装孔83圆心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所述旋转板8通过安装孔83转动安装在固定轴7上,所述扭簧11套接在固定轴7上,并且扭簧11的两个扭臂分别作用在第二限位轴6和旋转板8上,所述第一限位轴5和第二限位轴6分别对旋转板8顺时针和逆时针旋的转动位置转进行限位。所述受击打部81与阻挡部82之间设置有让位槽84,悬臂9受到分闸弹力的拉力离开阻挡部82后,可置于让位槽84内,保证悬臂9不与旋转板8发生干涉,进而有利于旋转板8恢复初始状态。所述悬臂9的端部的横截面形状设置为圆弧状结构,采用这种结构,悬臂9的与旋转板8的阻挡部82的接触位置仅在悬臂9顶部,进而保证了悬臂9的受力方向指向机构主轴10的圆形,同时也有利于旋转板8复位。作为悬臂9与机构主轴10之间优选的固定方式,所述悬臂9与机构主轴10通过焊接或铆接的方式安装固定。如图4所示,断路器处于合闸状态时,悬臂9通过焊接等方式固定在机构主轴10上,并随机构主轴10一起转动;动触头机构2与机构主轴10相连接,并且动触头机构2与机构主轴10同步转动,动触头机构2与静触头机构1接触并压紧,实现电路接通。断路器分闸过程:首先,如图4所示,机构主轴10在触头压力及分闸拉簧的作用下,逆时针转动即按照方向104转动。当机构主轴10逆时针转动到一定角度时,如图7所示,悬臂9的顶端会撞击到旋转板8的受击打部81,并使旋转板8顺时针快速转动,当机构主轴10即将接近分闸位置时,旋转板8通过惯性继续顺时针转动。如图8所示,悬臂9的顶端与旋转板8之间出现有让开间隙205,所以旋转板8可运动至于第一限位轴5接触。接下来是分闸弹跳阶段:当机构主轴10逆时针转动带动动触头机构2运动至分闸终点时,由于机构主轴10的转动速度比较快,因此机构主轴10会立即有一个顺时针快速反弹,即悬臂9顺时针转动,而旋转板8在扭簧11的作用下回弹速度较慢。分闸弹跳停止状态:当机构主轴10带动悬臂9顺时针转动(反弹)一定的很小角度后(此角度可通过控制让开间隙205来调节),悬臂9的顶端与旋转板8的阻挡部82相接触。如图9所示,此时距离302+距离303>距离301,所以悬臂9及机构主轴10无法继续顺时针转动,即处于止动状态(反弹停止),因悬臂9的顶端与旋转板8的阻挡部82是刚性接触,所以机构主轴10的弹跳量不受触头压力和分闸弹簧4的影响,始终在一个很小的范围之内,进而起到防回弹的效果。复位阶段,当机构主轴10弹跳结束以后,机构主轴10在分闸拉簧的作用下逆时针旋转,机构主轴10带动悬臂9逆时针旋转,使悬臂9的顶端离开旋转板8的阻挡部82,如图8所示,使其之间产生让开间隙205。如图2和图5所示,旋转板8在扭簧11的作用下逆时针转动,直至旋转板8的受击打部81与悬臂9的顶端接触并停止,为下一次合闸做准备。需要强调的是:以上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断路器动触头防回弹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断路器动触头防回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断路器本体(3)、设置在断路器本体(3)上的机构主轴(10)以及防回弹机构,所述防回弹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机构主轴(10)上的悬臂(9)、固定轴(7)、旋转板(8)、扭簧(11)第一限位轴(5)和第二限位轴(6),所述固定轴(7)、第一限位轴(5)和第二限位轴(6)均固定安装在断路器本体(3)的外壁上,并且第一限位轴(5)设置在固定轴(7)的右侧,第二限位轴(6)设置在固定轴(7)的下方,所述旋转板(8)由受击打部(81)、阻挡部(82)和安装孔(83)组成,所述阻挡部(82)的外轮廓面的横截面形状设置为圆弧状结构,并且圆弧状的轮廓结构自下端向上端与安装孔(83)圆心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所述旋转板(8)通过安装孔(83)转动安装在固定轴(7)上,所述扭簧(11)套接在固定轴(7)上,并且扭簧(11)的两个扭臂分别作用在第二限位轴(6)和旋转板(8)上,所述第一限位轴(5)和第二限位轴(6)分别对旋转板(8)顺时针和逆时针旋的转动位置转进行限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断路器动触头防回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断路器本体(3)、设置在断路器本体(3)上的机构主轴(10)以及防回弹机构,所述防回弹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机构主轴(10)上的悬臂(9)、固定轴(7)、旋转板(8)、扭簧(11)第一限位轴(5)和第二限位轴(6),所述固定轴(7)、第一限位轴(5)和第二限位轴(6)均固定安装在断路器本体(3)的外壁上,并且第一限位轴(5)设置在固定轴(7)的右侧,第二限位轴(6)设置在固定轴(7)的下方,所述旋转板(8)由受击打部(81)、阻挡部(82)和安装孔(83)组成,所述阻挡部(82)的外轮廓面的横截面形状设置为圆弧状结构,并且圆弧状的轮廓结构自下端向上端与安装孔(83)圆心之间的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言菊邓高见李大意朱金星段新高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高博锐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