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铜质快速凝蜡生物组织包埋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785940 阅读:1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13 03: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铜质快速凝蜡生物组织包埋框,包括一底板、至少两个结构相同的分框,所述分框设置于所述底板上。其中分框包括侧条及设置于侧条一侧的若干个分隔条,相邻的分隔条与侧条围成一具有开口的凹槽;任意一个分框的分隔条嵌入另一个分框的开口中、且与该分框的侧条相抵,形成若干个四周和底部密封的包埋格。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铜质快速凝蜡生物组织包埋框简单易行、环保实用、快速有效,可设计多种规格,满足不同大小生物组织样品的包埋,能广泛用于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实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包埋框,不但利于快速散热缩短石蜡凝固时间为原来的八分之一,而且稳固耐用不易变形,不漏蜡、不粘蜡、容易拆洗;能够长期重复使用,环保经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铜质快速凝蜡生物组织包埋框
本技术涉及实验器材制造
,具体涉及一种铜质快速凝蜡生物组织包埋框。
技术介绍
包埋盒是石蜡切片包埋处理技术中不可缺少的设备,包埋盒的质量不但影响组织形态结构,而且影响工作效率。目前,塑料包埋盒和不锈钢包埋框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塑料包埋盒一次性使用既浪费又不环保。现有的不锈钢包埋框导热系数低、散热慢,导致石蜡冷却凝固时间延长了八倍;不锈钢材质密度小、容易被震动或滑动,灌入熔融的石蜡后容易漏蜡,冷却后又粘蜡不易剥离,最终导致实验效率低下、且包埋框不易拆洗、蜡块形状不整或者碎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铜质快速凝蜡生物组织包埋框。为了实现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铜质快速凝蜡生物组织包埋框,包括:一底板;至少两个结构相同的分框,设置于所述底板上;其中,所述分框包括侧条及设置于侧条一侧的若干个分隔条,相邻的分隔条与侧条围成一具有开口的凹槽;任意一个分框的分隔条嵌入另一个分框的开口中、且与该分框的侧条相抵,形成若干个四周和底部密封的包埋格。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侧条呈L状。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分隔条与所述侧条垂直设置。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相邻的分隔条之间的距离相等。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分框垂直设置于所述底板上。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底板、分框均采用黄铜制成。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具备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中的至少之一:本技术所述铜质快速凝蜡生物组织包埋框简单易行、环保实用、快速有效,可设计多种规格,满足不同大小生物组织样品的包埋,能广泛用于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实验。本技术所述铜质快速凝蜡生物组织包埋框,不但利于快速散热缩短石蜡凝固时间为原来的八分之一,而且稳固耐用不易变形,不漏蜡、不粘蜡、容易拆洗;能够长期重复使用,环保经济。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所述一种铜质快速凝蜡生物组织包埋框的一实施方式的安装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一种铜质快速凝蜡生物组织包埋框的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向视图;图4为本技术所述一种铜质快速凝蜡生物组织包埋框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安装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所述一种铜质快速凝蜡生物组织包埋框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底板;2-第一侧条;21-第一分隔条;3-第二侧条;31-第二分隔条;4-包埋格;5-第三侧条;51-第三分隔条。具体实施方式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内”、“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状态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状态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铜质快速凝蜡生物组织包埋框的实施方式一参见图1、2、3,图1为本技术所述一种铜质快速凝蜡生物组织包埋框的一实施方式的安装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一种铜质快速凝蜡生物组织包埋框的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向视图。如图1~3所示,本技术所述铜质快速凝蜡生物组织包埋框包括底板1、第一分框、第二分框,所述第一分框、第二分框均设置于所述底板1上。如图1、2所示,所述第一分框与第二分框的结构相同。其中,所述第一分框包括第一侧条2及设置于第一侧条2一侧的四个第一分隔条21,相邻的第一分隔条21与第一侧条2围成具有开口的凹槽;所述第二分框包括第二侧条3及设置于第二侧条3一侧的四个第二分隔条31,同样,相邻的第二分隔条31与第二侧条3围成具有开口的凹槽。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侧条2及第二侧条3均设置为L状。所述第一分隔条21垂直于第一侧条2,第二分隔条31垂直于第二侧条3。同时,所述相邻的第一分隔条21之间的距离相等,相邻的第二分隔条31之间的距离相等。如图3所示,所述第二分框垂直设置于所述底板1上。当然,第一分框同样垂直设置于所述底板1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底板1、第一分框及第二分框均采用黄铜制成。采用黄铜制成的底板1、第一分框及第二分框的密度大、质量重,能有效减弱蜡液对第一分框、第二分框及底板1的冲击力。在实际操作时,将所述第一分框及第二分框放置于底板1上,所述第一分框、第二分框设有开口的一侧面对面设置,将第一分框的第一分隔条21嵌入第二分框的开口中,于此同时,第二分框的第二分隔条嵌入第一分框的开口中。如图1所示,向图中箭头方向所示,分别对第一侧条2及第二侧条3施加外力,使得第一分隔条21均与第二侧条3相抵、第二分隔条31均与第一侧条2相抵,进而形成九个四周和底部密封的包埋格4。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分隔条21与第二分隔条31的长度相等。然后将生物组织块平放入包埋格4中央,再将熔融的石蜡液灌入包埋格4。在30分钟后,待蜡液凝固,敲打本技术所述包埋框,将第一分框与第二分框分离,取出蜡块,得到石蜡包埋块。所述石蜡包埋框的外形整齐规则。本实施例所述包埋框适用于各种规格在1cm3以下的生物组织材料包埋,也是实验室最常用的包埋框。铜质快速凝蜡生物组织包埋框的实施方式二参见图4、5,图4为本技术所述一种铜质快速凝蜡生物组织包埋框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安装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所述一种铜质快速凝蜡生物组织包埋框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5所示,本技术所述铜质快速凝蜡生物组织包埋框提供实施方式二,所述包埋框包括底板1、第一分框、第二分框及第三分框,所述第一分框、第二分框及第三分框均设置于底板1上。其中所述第一分框、第二分框及第三分框的结构相同,但是分别设置于第一分框、第二分框及第三分框的分隔条的数量不同。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分框包括第一侧条2及设置于第一侧条2一侧的第一分隔条21,所述第二分框包括第二侧条3及设置于第二侧条3一侧的第二分隔条31,所述第三分框包括第三侧条5及设置于第三侧条5一侧的第三分隔条51。其中,所述第一侧条2、第二侧条3及第三侧条5均呈L状,所述第一分隔条21的数量为四个,第二分隔条31的数量为六个,第三分隔条51的数量为1个。本实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铜质快速凝蜡生物组织包埋框

【技术保护点】
一种铜质快速凝蜡生物组织包埋框,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底板;至少两个结构相同的分框,设置于所述底板上;其中,所述分框包括侧条及设置于侧条一侧的若干个分隔条,相邻的分隔条与侧条围成一具有开口的凹槽;任意一个分框的分隔条嵌入另一个分框的开口中、且与该分框的侧条相抵,形成若干个四周和底部密封的包埋格。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铜质快速凝蜡生物组织包埋框,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底板;至少两个结构相同的分框,设置于所述底板上;其中,所述分框包括侧条及设置于侧条一侧的若干个分隔条,相邻的分隔条与侧条围成一具有开口的凹槽;任意一个分框的分隔条嵌入另一个分框的开口中、且与该分框的侧条相抵,形成若干个四周和底部密封的包埋格。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铜质快速凝蜡生物组织包埋框,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条与所述侧条垂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治冀凤杰彭正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海南,4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