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排风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785304 阅读: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13 03: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排风结构,所述排风结构包括至少一个排风通道,所述排风通道为一密闭空间,所述密闭空间仅在其顶壁和/或其侧壁设置通孔,所述通孔设置为至少两个,其中的至少一个通孔作为进风口,其余的通孔作为出风口。排风结构底部实心,可以有效防止冷却后排风管中出现的杂质和污染物下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排风结构
本技术涉及太阳电池制造
,具体涉及一种排风结构,适用于石墨舟烘干箱。
技术介绍
常规的化石燃料日益消耗殆尽,在现有的可持续能源中,太阳能无疑是一种最清洁、最普遍和最有潜力的替代能源。光伏发电是利用太阳光能使半导体电子器件有效地吸收太阳光辐射能,并使之转变成电能的直接发电方式,是当今太阳光发电的主流。时下,人们通常所说太阳光发电就是太阳能光伏发电,亦称太阳能电池发电。可以将太阳能直接转换成电能,其发电原理是基于半导体PN结的光生伏特效应。其中,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由于丰富的硅储量得到了广泛应用。现有的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的制备工艺如下:清洗制绒→扩散→刻蚀/去PSG→PECVD→丝网印刷→烧结→测试分档→分选→包装。其中,石墨舟作为制备电池片的载体被广泛应用,石墨舟需要进行清洗烘干,烘干时通常采用石墨舟烘干箱。目前使用的石墨舟烘干箱的排风结构一般安装在石墨舟烘干箱的顶壁,其排风通道上下贯通,一方面,使用过程中排风结构极易被残留的酸气腐蚀,腐蚀后会往下滴锈和油污,污染石墨舟烘干箱中的石墨舟,增加清洗成本,而且一旦石墨舟被污染,没有及时发现,会影响电池片的性能,甚至污染PECVD炉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排风结构,可以有效防止冷却后排风管中出现的液状油污和锈液下滴,污染石墨舟烘干箱中的石墨舟。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排风结构,所述排风结构包括至少一个排风通道,所述排风通道为一密闭空间,所述密闭空间仅在其顶壁和/或其侧壁设置通孔,所述通孔设置为至少两个,其中的至少一个通孔作为进风口,其余的通孔作为出风口。优选的,所述密闭空间的底壁与其侧壁可拆卸式连接。优选的,所述密闭空间的底壁与其侧壁螺纹连接。优选的,所述排风结构为上下延伸的柱体,所述排风通道为贯通所述柱体上端面的盲孔,所述进风口设于所述盲孔的侧壁,所述盲孔的上端口作为所述出风口,所述柱体的下端面作为所述密闭空间的底壁。优选的,所述柱体的外径为13-16cm,长度为4-7cm,所述排风通道的直径为12-15cm,长度为3-6cm。优选的,若干所述进风口密布于所述盲孔的侧壁上。优选的,所述进风口孔径为0.3-0.5cm,相邻两进风口的中心距离为0.3-0.65cm。例如,所述进风口孔径可以为0.31cm、0.32cm、0.33cm、0.34cm、0.35cm、0.37cm、0.39cm、0.40cm、0.41cm、0.43cm、0.45cm、0.47cm、0.48cm、0.49cm、0.495cm等。相邻两进风口的中心距离可以为0.31cm、0.32cm、0.33cm、0.34cm、0.35cm、0.37cm、0.39cm、0.40cm、0.41cm、0.43cm、0.45cm、0.47cm、0.48cm、0.49cm、0.50cm、0.51cm、0.52cm、0.53cm、0.54cm、0.55cm、0.56cm、0.57cm、0.58cm、0.59cm、0.60cm、0.61cm、0.62cm、0.63cm、0.64cm等。本技术同时请求保护一种适用于除湿干燥设备的排风系统,包括负压装置和如上所述的排风结构,所述排风结构的密闭空间经进风口连通除湿干燥设备的内部,所述排风结构的密闭空间经所述出风口连通除湿干燥设备的外部;所述负压装置设于除湿干燥设备的外部,所述密闭空间经所述出风口连通所述负压装置。所述除湿干燥设备可以是干燥机、烧结炉、烘干箱等。优选的,所述除湿干燥设备为石墨舟烘干箱。优选的,所述进风口位于所述石墨舟烘干箱的内部。优选的,所述负压装置为真空泵。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1)本技术公开的排风结构中,由于排风结构底部实心,可以有效防止冷却后排风管中出现的杂质和污染物下滴;(2)当将本技术的排风结构用于石墨舟烘干箱时,由于排风结构底部实心,可以有效防止冷却后排风管中出现的液状油污和锈液下滴,污染石墨舟烘干箱中的石墨舟;(3)本技术公开的排风结构及排风系统,排风结构底部可拆卸,方便定期进行清理,提高整体的有效寿命,降低成本;(4)本技术公开的排风结构及排风系统,通过将进风口密布于排风通道的侧壁,从四周抽风,增加排风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公开的适用于石墨舟烘干箱的排风系统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公开的适用于石墨舟烘干箱的排风结构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二公开的适用于石墨舟烘干箱的排风结构的示意图。其中:10、排风结构;11、排风通道;12、进风口;10a、第一柱体;10b、第二柱体;20、石墨舟烘干箱;30、抽吸管道。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一参见图1和图2,如其中的图例所示,一种适用于石墨舟烘干箱的排风系统,排风结构10为上下延伸的柱体,柱体设有排风通道11,排风通道11为向上贯通柱体上端面的盲孔,盲孔的侧壁贯通设有进风口12,其中,排风通道11经进风口12连通石墨舟烘干箱20的内部,排风通道11经其上端口连通抽风管道30,抽风管道30连通置于石墨舟烘干箱20的外部的负压装置(图中未视出)。柱体的外径为14.5cm,长度为5cm,排风通道11的直径为14cm,长度为4cm。若干进风口12密布于排风通道11的侧壁上。进风口12孔径为0.3cm,相邻两进风口的中心距离为0.45cm。开启负压装置,石墨舟烘干箱20中的空气经进风口12进入排风通道11中,继而通过抽风管道30抽吸出去,液状油污和锈液下滴到排风通道11的底部,不会进入烘箱中。实施例二参见图1和图3,如其中的图例所示,一种适用于石墨舟烘干箱的排风系统,排风结构10包括上下延伸的第一柱体10a和第二柱体10b,第一柱体10a设有上下贯通的通孔,通孔下端设置内螺纹,通孔的侧壁设有进风口12,第二柱体10b上端设置外螺纹,第二柱体10b上端与通孔下端螺纹连接以将通孔底部密封形成排风通道11,其中,排风通道11经进风口12连通石墨舟烘干箱20的内部,排风通道11经其上端口连通抽风管道30,抽风管道30连通置于石墨舟烘干箱20的外部的负压装置(图中未视出)。第一柱体10a的外径为14.5cm,长度为4cm,内螺纹的长度为1cm,第二柱体10b的外径为15cm,长度为2cm,外螺纹的长度为1cm。若干进风口12密布于排风通道11的侧壁上。进风口12孔径为0.3cm,相邻两进风口的中心距离为0.45cm。开启负压装置,石墨舟烘干箱20中的空气经进风口12进入排风通道11中,继而通过抽风管道30抽吸出去,液状油污和锈液下滴到第二柱体10b的顶端,不会进入烘箱中。第二柱体10b可以定期拆卸进行清洗。实施例三其余与实施例一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柱体的外径为13cm,长度为7cm,盲孔的直径为12cm,长度为6cm。进风口孔径为0.3cm,相邻两进风口的中心距离为0.45cm。实施例四其余与实施例一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柱体的外径为16cm,长度为4cm,盲孔的直径为14.5cm,长度为3cm。进风口孔径为0.3cm,相邻两进风口的中心距离为0.45cm。实施例五其余与实施例二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第一柱体的外径为13cm,长度为6c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排风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排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结构(10)包括至少一个排风通道(11),所述排风通道(11)为一密闭空间,所述密闭空间仅在其顶壁和/或其侧壁设置通孔,所述通孔设置为至少两个,其中的至少一个通孔作为进风口(12),其余的通孔作为出风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排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结构(10)包括至少一个排风通道(11),所述排风通道(11)为一密闭空间,所述密闭空间仅在其顶壁和/或其侧壁设置通孔,所述通孔设置为至少两个,其中的至少一个通孔作为进风口(12),其余的通孔作为出风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闭空间的底壁与其侧壁可拆卸式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闭空间的底壁与其侧壁螺纹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结构(10)为上下延伸的柱体,所述排风通道(11)为贯通所述柱体上端面的盲孔,所述进风口(12)设于所述盲孔的侧壁,所述盲孔的上端口作为所述出风口,所述柱体的下端面作为所述密闭空间的底壁。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排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柱体的外径为13-16cm,长度为4-7cm,所述排风通道(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冰刘恩华费正洪袁中存党继东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阿特斯阳光电力科技有限公司盐城阿特斯协鑫阳光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