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温湿度检测装置及除湿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784624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13 02: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温湿度检测装置及除湿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温湿度检测装置将温湿度检测模块设置在壳体的进风孔处,壳体内部设置有第一风机,第一风机运行时带动壳体内部空气流动,使得空气从进风孔进入,出风孔排出,从而能够保持温湿度检测模块表面周围的空气不滞留,空气能与温湿度检测模块的热湿交换充分,使测试出的温湿度值更准确,大大提高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温湿度检测装置及除湿机
本技术涉及温湿度检测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温湿度检测装置及除湿机。
技术介绍
请参阅图1,图1为现有技术所提供的一种传感器电器盒的结构示意图。该传感器电器盒适用于湿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包括底座1011和与底座1011紧密扣合的顶盖1012,底座1011和顶盖1012形成一个用于容纳传感器的安装腔室,顶盖1012上设置有通气孔1013,外部空气只能通过顶盖1012上设置的通气孔1013进入安装腔室。温湿度传感器仅通过顶盖的通气孔与空气接触,而周围空气与传感器是相对静止的,那么传感器检测出来的只是局部空间的温湿度,而非实际空间的温湿度,直接影响传感器的检测精度。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检测精度高的温湿度检测装置,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温湿度检测装置,以提高检测精度;本技术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除湿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温湿度检测装置,包括温湿度检测模块;所述温湿度检测装置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进风孔和出风孔,所述温湿度检测模块设置在所述进风孔处;第一风机,所述第一风机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优选地,在上述温湿度检测装置中,所述壳体包括面壳和与所述面壳紧密配合的后壳。优选地,在上述温湿度检测装置中,所述进风孔设置在所述面壳上,所述出风孔设置在所述后壳上。优选地,在上述温湿度检测装置中,所述温湿度检测模块的前表面与所述面壳的前表面平齐。优选地,在上述温湿度检测装置中,所述第一风机包括电机和设置在所述电机输出轴的风叶,所述电机固定在所述后壳上。优选地,在上述温湿度检测装置中,所述风叶、所述电机和所述温湿度检测模块的中心在一条直线上。优选地,在上述温湿度检测装置中,所述电机的后表面与所述后壳的后表面平齐。优选地,在上述温湿度检测装置中,所述风叶为轴流风叶。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除湿机,包括机体、蒸发器和位于所述机体的进风口与所述蒸发器之间的温湿度检测装置,所述温湿度检测装置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温湿度检测装置。优选地,在上述除湿机中,所述温湿度检测装置设置在用于安装所述蒸发器的两器盖板上。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除湿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上述除湿机,所述除湿机包括第二风机,所述方法包括:所述温湿度检测模块获取除湿机的湿度;当所述湿度低于设定湿度,第二风机停止运行后,第一风机启动运行;当所述湿度高于设定湿度,第二风机继续运行时,第一风机停止运行。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的温湿度检测装置将温湿度检测模块设置在壳体的进风孔处,壳体内部设置有第一风机,第一风机运行时带动壳体内部空气流动,使得空气从进风孔进入,出风孔排出,从而能够保持温湿度检测模块表面周围的空气不滞留,空气能与温湿度检测模块的热湿交换充分,使测试出的温湿度值更准确,大大提高用户体验。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现有技术中所提供的温湿度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温湿度检测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温湿度检测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温湿度检测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温湿度检测装置的后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温湿度检测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温湿度检测装置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除湿机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其中,100为温湿度检测装置、200为机体、300为蒸发器、400为两器盖板、101为温湿度检测模块、1011为底座、1012为顶盖、1013为通孔、102壳体、1021为面壳、1022为后壳、1023为进风孔、1024为出风孔、103为第一风机、1031为风叶、1032为电机。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第一个核心在于提供一种温湿度检测装置,以提高检测精度;本技术的第二个核心在于提供一种除湿机。现有除湿机的温湿度检测装置基本安装在进风口与蒸发器之间,在除湿机正常运行工作的时候,温湿度检测装置检测到的温湿度比较准确,能很好地控制除湿机工作,满足用户的需求。但当房间湿度下降到设定湿度后,除湿机停止工作,而除湿机刚停止工作时蒸发器的温度较低,且表面残留有水分,停止工作后蒸发器温度回升,其表面的水分蒸发,导致蒸发器附近空气的湿度较房间空气的湿度高,而蒸发器附近的空气与温湿度检测装置相对静止,所以此时温湿度检测装置检测到的湿度较高,使除湿机重新启动工作,而此时房间实际的湿度仍较低。因此除湿机会频繁开停,影响用户体验。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例进行说明。此外,下面所示的实施例不对权利要求所记载的
技术实现思路
起任何限定作用。另外,下面实施例所表示的构成的全部内容不限于作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技术的解决方案所必需的。请参阅图2至图7,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温湿度检测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温湿度检测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温湿度检测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温湿度检测装置的后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温湿度检测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温湿度检测装置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除湿机的爆炸结构示意图。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温湿度检测装置100包括温湿度检测模块101、壳体102和第一风机103,温湿度检测模块101用于检测周围空气湿度:壳体102上设置有进风孔1023和出风孔1024,温湿度检测模块101设置在进风孔1023处;第一风机103设置在壳体102内部。本技术的温湿度检测装置100将温湿度检测模块101设置在壳体102的进风孔1023处,壳体102内部设置有第一风机103,第一风机103运行时带动壳体102内部空气流动,使得空气从进风孔1023进入,出风孔1024排出,从而能够保持温湿度检测模块101表面周围的空气不滞留,空气能与温湿度检测模块101的热湿交换充分,使测试出的温湿度值更准确,大大提高用户体验。需要说明的是,壳体102的作用支撑温湿度检测模块101和第一风机103,壳体102在风机的作用下,使得空气由进风孔1023进入,出风孔1024排出。壳体102可以与第一风机103组成不可拆卸结构,壳体102将风机封装成一体成型结构。本技术实施例中壳体102包括面壳1021和与面壳1021紧密配合的后壳1022。面壳1021和后壳1022组拼合成为壳体102,其内部用于支撑第一风机103,其外部用于支撑温湿度检测模块101。为了优化上述方案,进风孔1023设置在面壳1021上,出风孔1024设置在后壳1022上。将进风孔1023设置在面壳1021上,减小阻挡整机进风的面积,保证整机的性能不受影响。为了保证其美观性,温湿度检测模块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温湿度检测装置及除湿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温湿度检测装置,包括温湿度检测模块(101);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湿度检测装置还包括:壳体(102),所述壳体(102)上设置有进风孔(1023)和出风孔(1024),所述温湿度检测模块(101)设置在所述进风孔(1023)处;第一风机(103),所述第一风机(103)设置在所述壳体(102)内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温湿度检测装置,包括温湿度检测模块(101);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湿度检测装置还包括:壳体(102),所述壳体(102)上设置有进风孔(1023)和出风孔(1024),所述温湿度检测模块(101)设置在所述进风孔(1023)处;第一风机(103),所述第一风机(103)设置在所述壳体(102)内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湿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2)包括面壳(1021)和与所述面壳(1021)紧密配合的后壳(1022)。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温湿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孔(1023)设置在所述面壳(1021)上,所述出风孔(1024)设置在所述后壳(1022)上。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温湿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湿度检测模块(101)的前表面与所述面壳(1021)的前表面平齐。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温湿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机(103)包括电机(10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荣飞杨述华梁耀祥陈勇廖磊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