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沟盖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782547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13 01: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电缆沟盖板,包括:透光防护罩、设于透光防护罩内侧的太阳能光伏发电模组、与所述太阳能光伏发电模组相连的充放电控制模块以及与充放电控制模块相连的蓄电池,所述太阳能光伏发电模组整体呈平板状并以光线入射面与透光防护罩相贴合,所述充放电控制模块将太阳能光伏发电模组转换获得的电能存储至蓄电池中并控制所述蓄电池通过供电端口为设置于电缆沟内的监测设备供电。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通过在透光防护罩内侧组装太阳能光伏发电模组,并对应设置充放电控制模块和蓄电池,从而可在接受太阳光照射时将光能转换为电能再存储于蓄电池中,并控制蓄电池通过供电端口为电缆沟内的监测设备供电,从而方便在电缆沟内安装各类监测设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缆沟盖板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缆沟配件
,具体涉及一种电缆沟盖板。
技术介绍
电缆沟作为承载电力电缆敷设的专门通道,是输配电中重要的基础设施,其中,电缆沟内的环境状态与电缆的运行安全息息相关。因此,在电力电缆沟内增加环境监测设备对电力电缆沟内的温湿度、可燃性气体进行状态监控是十分必要的。目前,电缆沟监测设备的使用需要电源供电,而由于电缆沟内缺乏电源,同时,在电缆沟内敷设低压线路存在多方面不安全因素,这些问题都增加了电缆沟监测设备的布设难度。电缆沟沿线也会预设一些由盖板遮盖住的出入口,出入口处平时用盖板遮盖住,在需要时可以移开盖板以便进行铺设及维护电缆等操作。现有的电缆沟盖板结构简单,主要是起到封闭出入口的功能,功能单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电缆沟盖板,能方便地为电缆沟内的监测设备供电。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电缆沟盖板,包括:透光防护罩、设于透光防护罩内侧的太阳能光伏发电模组、与所述太阳能光伏发电模组相连的充放电控制模块以及与充放电控制模块相连用于存储电能的蓄电池,所述太阳能光伏发电模组整体上呈平板状并且以光伏电池片的光线入射面与透光防护罩相贴合,所述充放电控制模块将太阳能光伏发电模组转换获得的电能存储至蓄电池中并控制所述蓄电池通过供电端口为设置于电缆沟内的监测设备供电。进一步地,所述电缆沟盖板还包括框体,所述透光防护罩和太阳能光伏发电模组组合形成的板状结构体组装于所述框体内,所述框体的边缘搭接在电缆沟的盖板安装口的凹槽内。进一步地,所述框体与透光防护罩的结合处还进一步设置有密封胶。进一步地,所述框体上还设置有防盗链,所述防盗链一端连接至电缆沟内部的固定物上。进一步地,所述框体的四周侧边处还设置有缓冲胶条。进一步地,所述充放电控制模块和蓄电池均设置于防水箱内,且防水箱上开设有走线孔,连接太阳能光伏发电模组的电源线和用于对外供电的电源线均通过所述走线孔穿出防水箱,所述防水箱顶端还向外侧凸伸形成挂接片,所述挂接片挂设于电缆沟的盖板安装口的凹槽内,而组装有透光防护罩和太阳能光伏发电模组的框体再遮盖于防水箱上方。进一步地,所述防水箱的侧壁上还开设通风口。进一步地,所述透光防护罩由高强度的玻璃或透明塑料制成。进一步地,所述透光防护罩的外表面还设有防滑结构。进一步地,所述防滑结构为防滑纹路或磨砂结构层。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通过在透光防护罩内侧组装太阳能光伏发电模组,并对应设置充放电控制模块和蓄电池,可以在接受太阳光照射时将光能转换为电能再存储于蓄电池中,并同时控制蓄电池通过供电端口为电缆沟内的诸如监测设备等用电设备供电,从而方便在电缆沟内安装各类监测设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仍属于本专利技术的范畴。图1是本专利技术电缆沟盖板一个实施例的分拆状态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电缆沟盖板组装于电缆沟的盖板安装口处时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以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说明仅用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而且,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如图1至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电缆沟盖板,包括透光防护罩1、设于透光防护罩1内侧的太阳能光伏发电模组2、与所述太阳能光伏发电模组2相连的充放电控制模块3以及与充放电控制模块3相连用于存储电能的蓄电池4。所述透光防护罩1采用高强度的玻璃、透明塑料等透光性良好的材料制成,一方面可方便太阳光穿过而照射在太阳能光伏发电模组2上从而实现光伏发电,另一方面,可以抵御外界物体的压力或冲击,有效保护设在内侧的太阳能光伏发电模组2。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透光防护罩1可以采用双层钢化玻璃。而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透光防护罩1的外表面还设有防滑结构10,以避免行人在上行走时滑倒,所述防滑结构10可以是防滑纹路或磨砂结构层。所述太阳能光伏发电模组2是由多块光伏电池片排列组合而成,所述太阳能光伏发电模组2整体上呈平板状并且以光线入射面与透光防护罩相贴合,从而可以接受太阳光线,进而将光能转换为电能,并在充放电控制模块3将获得的电能存储至蓄电池4中。所述充放电控制模块3以太阳能光伏发电模组2产生的直流电做为输入,经稳压等处理后对蓄电池4进行充电,可采用模块化太阳能控制器,能有效解决太阳能光伏发电模组2与蓄电池4之间的匹配问题。所述充放电控制模块3还具有供电端口(图未示出),而可控制所述蓄电池3通过所述供电端口对外供电,由此即可以为设置于电缆沟内的诸多监测设备提供电源供应,如图2所示,所述监测设备可以包括:烟感传感器81、电缆温度探测器82、水浸传感器83、报警器84、电力数据采集器等器件中的至少一种。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通过在透光防护罩1内侧设置太阳能光伏发电模组2,可以有效地将太阳光照射时的光能转换为电能而通过充放电控制模块3存储于蓄电池4中,并且充放电控制模块3还可再控制蓄电池4对外供电,从而为电缆沟内的各种监测设备提供安全可靠的电力。在一个实施例中,为方便施工组装,所述电缆沟盖板还可包括框体5,所述透光防护罩1和太阳能光伏发电模组2组合形成的板状结构体再组装于所述框体5内,所述框体5的边缘搭接在电缆沟9的盖板安装口90的凹槽92内,而使得电缆沟盖板上表面与地面基本平齐。在一个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框体5与透光防护罩1的结合处还进一步设置有密封胶(图未示出),以避免水汽进入损坏太阳能光伏发电模组2。而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框体5上还可设置防盗链(图未示),通过防盗链固定至电缆沟9内部固定物上,可以有效防止电缆沟盖板被偷盗。此外,在框体5的四周缘处还设置有缓冲胶条52,可以方便在进行安装时起到良好的缓冲防撞作用,而且缓冲胶条52可以适当弹性形变而也还可以有效弥补所述电缆沟盖板的尺寸误差,与电缆沟9的盖板安装口90更好地匹配,提升结构稳定性。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充放电控制模块3和蓄电池4均设置于防水箱6内,且防水箱上开设有走线孔60,连接太阳能光伏发电模组2的电源线和用于对外供电的电源线均通过所述走线孔穿出防水箱6,而所述防水箱6顶端还向外侧凸伸形成挂接片62,所述挂接片62挂设于电缆沟9的盖板安装口90的凹槽92内,从而将防水箱6悬挂于盖板安装口90的内侧。所述防水箱6的侧壁上还可进一步开设通风口64,以便于及时有效地将所述充放电控制模块3和蓄电池4工作时产生的热量散发出去,提高整体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在具体实施时,所述太阳能光伏发电模组2的功率和蓄电池4的容量均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对应的标定设计。其具体的计算标定的过程如下:1.以蓄电池4设计的输出电压为直流24V,功率约为20W为例,据此计算获得每天用电量约为20W*24h=0.48kW·h。2.对蓄电池进行定容:根据安装地点天气情况,在未能进行有效的光伏发电来为蓄电池4充电的情况下,以要求蓄电池4仍能至少维持7d(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电缆沟盖板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缆沟盖板,其特征在于,包括:透光防护罩、设于透光防护罩内侧的太阳能光伏发电模组、与所述太阳能光伏发电模组相连的充放电控制模块以及与充放电控制模块相连用于存储电能的蓄电池,所述太阳能光伏发电模组整体上呈平板状并且以光线入射面与透光防护罩相贴合,所述充放电控制模块将太阳能光伏发电模组转换获得的电能存储至蓄电池中并控制所述蓄电池通过供电端口为设于电缆沟内的监测设备供电。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缆沟盖板,其特征在于,包括:透光防护罩、设于透光防护罩内侧的太阳能光伏发电模组、与所述太阳能光伏发电模组相连的充放电控制模块以及与充放电控制模块相连用于存储电能的蓄电池,所述太阳能光伏发电模组整体上呈平板状并且以光线入射面与透光防护罩相贴合,所述充放电控制模块将太阳能光伏发电模组转换获得的电能存储至蓄电池中并控制所述蓄电池通过供电端口为设于电缆沟内的监测设备供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沟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沟盖板还包括框体,所述透光防护罩和太阳能光伏发电模组组合形成的板状结构体组装于所述框体内,所述框体的边缘搭接在电缆沟的盖板安装口的凹槽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缆沟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与透光防护罩的结合处还设置有密封胶。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缆沟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上还设置有防盗链,所述防盗链一端连接至电缆沟内部的固定物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斌邱方驰何明陈泰霖唐斌叶杰侯天钊李俊潼汪明科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