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间距式模板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6780537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13 00: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可调节间距式模板系统,包括分别支撑在剪力墙上的两个支撑模板,两个支撑模板之间设置有若干组调节组件,每组所述调节组件均包括第一调节管、第二调节管、调节齿轮组和摇柄;所述摇柄转动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带动从动齿轮同步转动,所述从动齿轮与所述第二调节管上的齿孔配合带动所述第二调节管在所述第一调节管内来回滑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在两支撑模板之间设置了若干组调节组件,采用机械转动装置传递作用力,模板系统可实现自由调节间距,以解决剪力墙之间模板加固及拆卸难题,做到加固简单、拆卸方便,同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模板系统在拆卸后能够反复利用,节约资源,提高施工进度,降低施工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节间距式模板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土建施工现场的建筑设备,具体是涉及一种相邻两剪力墙之间的支撑模板加固系统。
技术介绍
现如今高层住宅相邻两单元之间剪力墙通常通过模板加固系统进行支撑,在支模过程中,通常该部位模板加固困难,对尺寸要求非常严格,尺寸过小不能起到支撑效果,尺寸过大又无法安装;同时混凝土振捣凝固之后的模板又难以拆除,这就造成了剪力墙之间模板的加固和拆除均比较困难,施工进度慢,而且耗材耗力。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灵活调节模板之间间距的模板系统,加固简单、拆卸方便,且能够反复利用。技术方案:本技术所述可调节间距式模板系统,包括分别支撑在剪力墙上的两个支撑模板,分别为第一支撑模板和第二支撑模板,所述第一支撑模板与所述第二支撑模板之间设置有若干组调节组件,每组所述调节组件均包括第一调节管、第二调节管、调节齿轮组和摇柄;所述第一调节管垂直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模板的背面,所述第二调节管垂直固定在所述第二支撑模板背面的相应位置,第二调节管插入所述第一调节管内;调节齿轮组由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同轴连接组成,调节齿轮组安装在所述第一调节管上,其中所述主动齿轮位于所述第一调节管的外部,并与所述摇柄连接,从动齿轮位于所述第一调节管内,并放置在所述第二调节管上,在所述第二调节管的上侧管壁上开设有若干与所述从动齿轮相齿合的齿孔;所述摇柄转动所述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带动从动齿轮同步转动,所述从动齿轮与所述第二调节管上的齿孔配合带动所述第二调节管在所述第一调节管内来回滑动。本技术进一步优选地技术方案为,若干组所述调节组件的主动齿轮之间通过传动链条相互连接形成传动齿轮组。优选地,每组所述调节组件的第二调节管的两侧还设置有一组或多组滚轮组,每组所述滚轮组由穿过所述第二调节管的连接轴同轴连接的两个滚轮组成,两个所述滚轮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二调节管的两侧,沿所述第二调节管的底侧内壁滚动。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模板和第二支撑模板的背面设置有若干道由钢管制成的横向背肋和竖向背肋。优选地,所述第一调节管和第二调节管均为方钢管制成,所述第一调节管、第二调节管分别焊接在所述第一支撑模板、第二支撑模板背面的横向背肋和竖向背肋交接位置。优选地,所述调节齿轮组中主动齿轮的直径大于所述从动齿轮的直径。优选地,所述摇柄为可拆卸式摇柄。有益效果:(1)本技术中在两支撑模板之间设置了若干组调节组件,采用机械转动装置传递作用力,模板系统可实现自由调节间距,以解决剪力墙之间模板加固及拆卸难题,做到加固简单、拆卸方便,同时本技术的模板系统在拆卸后能够反复利用,节约资源,提高施工进度,降低施工成本;(2)本技术中将各组调节组件通过传动链条相互连接,在转动任一主动齿轮时,其余各组调节组件同步运行,保证支撑模板的上下同步位移;另外在传动链条转动力不足时,又可通过摇把调换位置转动其余大号齿轮,同样可达到相应效果,使用方便;(3)本技术在第二调节管的两侧设置了滚轮组,使第二调节管在第一调节管内侧滑动顺畅,便于操作人员调节两模板之间的间距。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模板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处局部放大图;图3为图2的B-B截面图;图4为本技术所述第一支撑模板的背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支撑板、2-第二支撑板、3-调节组件、4-传动链条、31-第一调节管、32-第二调节管、33-可拆卸式摇柄、34-滚轮组、35-主动齿轮、36-从动齿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所述实施例。实施例:一种可调节间距式模板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分别支撑在剪力墙上的两个支撑模板,分别为第一支撑模板1和第二支撑模板2,如图4所示,第一支撑模板1和第二支撑模板2的背面设置有若干道由钢管制成的横向背肋和竖向背肋,第一支撑模板1与第二支撑模板2之间设置有三组调节组件3,三组调节组件3均包括第一调节管31、第二调节管32、调节齿轮组和可拆卸式摇柄33。如图2、3所示,第一调节管31和第二调节管32均为方钢管制成,第一调节管31、第二调节管32分别垂直焊接在第一支撑模板1、第二支撑模板2背面的横向背肋和竖向背肋交接位置,第二调节管32插入第一调节管31内。第二调节管32的两侧还设置有两组滚轮组34,每组滚轮组34由穿过第二调节管的连接轴同轴连接的两个滚轮组成,两个滚轮对称设置在第二调节管32的两侧。调节齿轮组由主动齿轮35和从动齿轮36同轴连接组成,三组调节组件3的主动齿轮35之间通过传动链条4相互连接形成传动齿轮组,主动齿轮35的直径大于从动齿轮36的直径,调节齿轮组安装在第一调节管31上,其中主动齿轮35位于第一调节管31的外部,并与可拆卸式摇柄33连接,从动齿轮36位于第一调节管31内,并放置在第二调节管32上,在第二调节管32的上侧管壁上开设有若干与从动齿轮36相齿合的齿孔;可拆卸式摇柄33转动主动齿轮35,主动齿轮35带动从动齿轮36同步转动,从动齿轮36与第二调节管32上的齿孔配合带动第二调节管32在第一调节管内来回滑动。本技术的模板系统具体使用方法是:通过塔吊将该模板系统吊装至所需位置,根据图纸要求调节模板之间间距后固定模板。当混凝土浇筑完成达到一定强度时,拆模通过可拆卸手柄转动主动齿轮,随着齿轮的转动以及链条的传力,从动齿轮与第二调节管上的齿孔咬合转动,两面模板之间位置实现自由调节。当模板与混凝土之间松动后,便可以通过塔吊吊出施工作业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经济效益:传统两剪力墙之间支模需要4个工时(4人工作一天),而采用本申请所述的模板系统只需要1.5个工时(3人工作半天),生产效率明显成倍增加,施工进度大大提升。如上所述,尽管参照特定的优选实施例已经表示和表述了本技术,但其不得解释为对本技术自身的限制。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定义的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前提下,可对其在形式上和细节上作出各种变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可调节间距式模板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调节间距式模板系统,包括分别支撑在剪力墙上的两个支撑模板,分别为第一支撑模板和第二支撑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模板与所述第二支撑模板之间设置有若干组调节组件,每组所述调节组件均包括第一调节管、第二调节管、调节齿轮组和摇柄;所述第一调节管垂直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模板的背面,所述第二调节管垂直固定在所述第二支撑模板背面的相应位置,第二调节管插入所述第一调节管内;调节齿轮组由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同轴连接组成,调节齿轮组安装在所述第一调节管上,其中所述主动齿轮位于所述第一调节管的外部,并与所述摇柄连接,从动齿轮位于所述第一调节管内,并放置在所述第二调节管上,在所述第二调节管的上侧管壁上开设有若干与所述从动齿轮相齿合的齿孔;所述摇柄转动所述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带动从动齿轮同步转动,所述从动齿轮与所述第二调节管上的齿孔配合带动所述第二调节管在所述第一调节管内来回滑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节间距式模板系统,包括分别支撑在剪力墙上的两个支撑模板,分别为第一支撑模板和第二支撑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模板与所述第二支撑模板之间设置有若干组调节组件,每组所述调节组件均包括第一调节管、第二调节管、调节齿轮组和摇柄;所述第一调节管垂直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模板的背面,所述第二调节管垂直固定在所述第二支撑模板背面的相应位置,第二调节管插入所述第一调节管内;调节齿轮组由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同轴连接组成,调节齿轮组安装在所述第一调节管上,其中所述主动齿轮位于所述第一调节管的外部,并与所述摇柄连接,从动齿轮位于所述第一调节管内,并放置在所述第二调节管上,在所述第二调节管的上侧管壁上开设有若干与所述从动齿轮相齿合的齿孔;所述摇柄转动所述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带动从动齿轮同步转动,所述从动齿轮与所述第二调节管上的齿孔配合带动所述第二调节管在所述第一调节管内来回滑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间距式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若干组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亮谢东周宋立康全有维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八局第三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