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化粪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77780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12 22: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三级化粪池,属于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领域,包括顺次连通的第一化粪池、第二化粪池和第三化粪池,在三个化粪池上均设有能够打开以便于观察和清理的盖板,在所述第一化粪池的侧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化粪池连通的进粪管,在所述第一化粪池和所述第二化粪池之间的池壁上设有第一过粪管,在所述第二化粪池和所述第三化粪池之间的池壁上设有第二过粪管,在所述第三化粪池的外侧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三化粪池连通的出水管,并在所述第三化粪池内设有上平面低于所述出水管的滤料层。其结构简单,体积较小,出水水质好,稳定性高,可脱氮除磷,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

Three stage septic tank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three septic tank, which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sewage treatment facilities, including the first sequential connected septic tanks, second septic tanks and third septic tanks, can be opened to facilitate observation and cleaning of the cover plate are provided with three septic tanks, a dung inlet pipe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first tank in the first septic tank on the side wall of the wall between the first and the second septic septic tank is arranged on the first wall in the excrement pipe, between the second and the third septic septic tank is provided with second through a soil pipe in the lateral wall of the third. The septic tank is arranged on the water outlet pipe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third septic tank, and a planar filter layer i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water outlet pipe in the third septic tank. Its structure is simple, the volume is small, the water quality is good, the stability is high, the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can be removed, and the deficiency in the existing technology can be solv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三级化粪池
本技术属于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处理粪便并加以过滤沉淀的三级化粪池。
技术介绍
化粪池作为一种污水局部处理构筑物对保护市政管网的畅通、减少市政大管径管道的养护周期、增加使用年限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至今仍在使用。我国许多地市的化粪池已成为环境保护的基本措施之一。传统化粪池通过截留、沉淀、厌氧分解等物理与生化过程达到去除病原菌和降解部分有机物的目的。在一般情况下,污水在化粪池内经12~24h的沉淀后,原始质量浓度为100~350mg/L的SS约60%~70%可被沉淀。原始有机物质量浓度为100~400mg/L的BOD5约可去除20%~30%;但是对N、P的去除则微不足道。为控制水体富营养化问题,目前越来越多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已有除磷脱氮的要求。生物除磷脱氮需要污水中有足够的碳源方能顺利实现,经硝化和反硝化途径脱氮,而化粪池对部分有机物降解后却可能导致污水处理厂中脱氮除磷时存在碳源不足的现象,因此,在兴建集中式城市污水处理厂情况下再设置化粪池,对脱氮除磷而言反而起了副作用。现有许多污水厂的处理效果不佳,重要原因之一在于进水中的碳源不足,而碳是微生物生长需要的营养元素。在脱氮除磷工艺中,除磷和反硝化之间也存在着因碳源不足而引发的竞争性矛盾,使得脱氮和除磷难以同时达到理想效果。综合以上因素,有关传统化粪池设计的优化成为关注焦点。由于我国目前大多数城市的排水系统多为合流制,很少有污水处理厂,因此,我国每一个城市居民建筑都设有相应的化粪池。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水污染日益加重,就生活污水中的粪便污水而言,粪便污水中含有较高的COD、N、P量以及病原菌,经过化粪池处理后,N、P量仍较高。因此,革新化粪池的处理工艺,提高出水水质一项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三级化粪池,结构简单,体积较小,出水水质好,稳定性高,可脱氮除磷,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三级化粪池,包括顺次连通的第一化粪池、第二化粪池和第三化粪池,在三个化粪池上均设有能够打开以便于观察和清理的盖板,在所述第一化粪池的侧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化粪池连通的进粪管,在所述第一化粪池和所述第二化粪池之间的池壁上设有第一过粪管,在所述第二化粪池和所述第三化粪池之间的池壁上设有第二过粪管,在所述第三化粪池的外侧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三化粪池连通的出水管,并在所述第三化粪池内设有上平面低于所述出水管的滤料层。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化粪池的池顶部设有与所述第一化粪池连通的通气管。进一步地,所述进粪管设于所述第一化粪池的侧壁的中上部位。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过粪管设于所述第一化粪池和所述第二化粪池之间的所述池壁的中下部位。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过粪管设置于所述第二化粪池和所述第三化粪池之间的所述池壁的中上部位并位于所述滤料层的下方。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化粪池、所述第二化粪池和所述第三化粪池的池高相等,且各化粪池的结构均为圆柱体或长方体,其容积自大至小的顺序为所述第三化粪池、所述第一化粪池、所述第二化粪池。进一步地,各个化粪池的池底均自下至上依次为素土夯实、素混凝土垫层、钢筋混凝土底板和砂浆抹面。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提供的三级化粪池由三个相连通的化粪池组成,主要是利用厌氧发酵、中层过粪和寄生虫卵比重大于一般混合液比重而易于沉淀的原理,粪便在池内经过30天以上的发酵分解,中层粪液依次由第一化粪池流至第二化粪池,以达到沉淀或杀灭粪便中寄生虫卵和肠道致病菌的目的,第三化粪池粪液通过滤料层降低N、P含量,经处理后的粪液通过出水管排出。结构简单,体积较小,出水水质好,稳定性高,特别适用于小型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三级化粪池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A的剖视图;图3是图1中B-B的剖视图;图中:1、进粪管;2、第一过粪管;3、第二过粪管;4、出水管;5、第一化粪池;6、第二化粪池;7、第三化粪池;8、通气管;9、滤料层;10、盖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也即,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参见图1-图3,现对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三级化粪池做详细说明。本技术提供的三级化粪池,包括顺次连通的第一化粪池5、第二化粪池6和第三化粪池7,在三个化粪池上均设有能够打开以便于观察和清理的盖板10,在所述第一化粪池5的侧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化粪池5连通的进粪管1,在所述第一化粪池5和所述第二化粪池6之间的池壁上设有第一过粪管2,在所述第二化粪池6和所述第三化粪池7之间的池壁上设有第二过粪管3,在所述第三化粪池7的外侧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三化粪池7连通的出水管4,并在所述第三化粪池7内设有上平面低于所述出水管4的滤料层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三级化粪池,可脱氮除磷,主要包括进粪管1、过粪管、三级化粪池、盖板10、通气管8以及滤料层9六部分组成。新鲜粪便通过进粪管1由进粪口进入第一化粪池5,池内粪便开始发酵分解、因比重不同粪液可自然分为三层,上层为糊状粪皮,下层为块状或颗状粪渣,中层为比较澄清的粪液。在上层粪皮和下层粪渣中含细菌和寄生虫卵最多,中层含虫卵最少,初步发酵的中层粪液通过过粪管溢流至第二化粪池6,而将大部分未经充分发酵的粪皮和粪渣阻留在第一化粪池5内继续发酵。流入第二化粪池6的粪液进一步发酵分解,虫卵继续下沉,病原体逐渐死亡,粪液得到进一步无害化,产生的粪渣比第一化粪池5显著减少。进一步发酵分解的粪液通过污水篦子过滤第二化粪池6的浮渣得到相对澄清的粪液,再通过过粪管溢流至第三化粪池7。流入第三化粪池7的粪液一般已经腐熟,其中病菌和寄生虫卵已基本杀灭,但N、P量较高。第三化粪池7的粪液通过滤料层9去除N、P后排入地下排水管网。本技术提供的三级化粪池,结构简单,体积较小,便于清理,出水水质高,稳定性高,实用性强。其中,为了提高化粪池对N、P的去除,在第三化粪池7安装一个滤料层9,池7中的粪液经滤料层9过滤后排出。该滤料层9主要是采取吸附的方式去除N、P,滤料层采用蛭石,蛭石作为吸附介质具有质量轻、表面积大、吸附容量大、产量大(产自新疆、河北、山西、内蒙)对周围环境不产生损害且易于再生的优点,蛭石对水体N、P的吸附速率较快,经试验2h内能达到平衡状态,因此能够提高化粪池对N、P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三级化粪池

【技术保护点】
三级化粪池,其特征在于,包括顺次连通的第一化粪池、第二化粪池和第三化粪池,在三个化粪池上均设有能够打开以便于观察和清理的盖板,在所述第一化粪池的侧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化粪池连通的进粪管,在所述第一化粪池和所述第二化粪池之间的池壁上设有第一过粪管,在所述第二化粪池和所述第三化粪池之间的池壁上设有第二过粪管,在所述第三化粪池的外侧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三化粪池连通的出水管,并在所述第三化粪池内设有上平面低于所述出水管的滤料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三级化粪池,其特征在于,包括顺次连通的第一化粪池、第二化粪池和第三化粪池,在三个化粪池上均设有能够打开以便于观察和清理的盖板,在所述第一化粪池的侧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化粪池连通的进粪管,在所述第一化粪池和所述第二化粪池之间的池壁上设有第一过粪管,在所述第二化粪池和所述第三化粪池之间的池壁上设有第二过粪管,在所述第三化粪池的外侧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三化粪池连通的出水管,并在所述第三化粪池内设有上平面低于所述出水管的滤料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级化粪池,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化粪池的池顶部设有与所述第一化粪池连通的通气管。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级化粪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进粪管设于所述第一化粪池的侧壁的中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雪峰李亚楠胡康利王楚濛唐尚柱李士波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