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马贤专利>正文

一种精密控制型三辊研磨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766363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12 15: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精密控制型三辊研磨机,包括:机架及立板,设于所述机架及立板上的前辊、中辊、后辊、辊传动部分、辊间距控制部分以及辊浮动间隙消除部分,其中辊间距控制部分包括:前动力源、前调距凸轮、第二前轴承、前调距摆臂、前调距转销、前调节螺钉以及前拉簧组成,通过所述前调距转销与所述前调距臂形成转动副,所述前调节螺钉与所述前调距臂形成螺纹副,所述前动力源驱动所述前调距凸轮转动从而推动所述前调距臂转动,进而调节辊间距。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使用带杠杆的辊间距控制机构以及辊浮动间隙消除机构,使得本发明专利技术调距精确且省时省力。

A precision controlled three roll grinder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precision control type three roller grinding machine, which comprises a machine frame and the vertical plate, which is arranged on the machine frame and the vertical plate on the front roll, roll, roll, roll, after the transmission part of the roll gap control part and roll gap eliminating part of the roll gap control part comprises a power source, before before adjustable cam, second front bearing, before the distance adjusting swing arm, front pitch rotary pin, before adjusting screw and tension springs, through the front adjustable rotating pin and the front distance adjusting arm form a rotation pair, the adjusting screw and the front arm formed screw pitch, the the front drive for the front distance adjusting cam to rotate so as to promote the front distance adjusting arm to rotate and adjust the roller spacing. By using a roller spacing control mechanism with a lever and a roller floating clearance elimination mechanism, the invention makes the invention with precise distance and time saving and labor sav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精密控制型三辊研磨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物料研磨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精密控制型三辊研磨机。
技术介绍
三辊研磨机广泛用于油漆、油墨、颜料、塑料等浆料的制造,它通过水平的三根辊筒的表面相互挤压及不同速度的摩擦而达到研磨效果。目前已有调整三辊机的三根辊之间的距离的方法,主要采用手动手轮螺杆顶压调间距的方式,调节间距每次调整需要手动测量,很难精确控制,重复精度低,效率低下。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缺陷,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精密控制型三辊研磨机。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精密控制型三辊研磨机,包括:机架及立板,设于所述机架及立板上的前辊、中辊、后辊、辊传动部分、辊间距控制部分以及辊浮动间隙消除部分;所述辊间距控制部分包括前调距机构与后调距机构,所述前调距机构包括:安装于所述机架及立板上的前动力源、安装于所述前动力源输出轴上的前调距凸轮、内圈固定在所述前辊上的第二前轴承、与所述第二前轴承外圈固定连接的前调距摆臂、安装于所述机架及立板上的前调距转销、设于所述前调距摆臂上的前调节螺钉、以及一端与所述前调距摆臂连接前拉簧;所述前拉簧另一端挂在所述机架及立板上,所述前调节螺钉的前平面靠在前调距凸轮外缘,所述前调距转销与所述前调距摆臂形成转动副,所述前调节螺钉与所述前调距摆臂形成螺纹副,所述前动力源驱动所述前调距凸轮转动从而推动所述前调距臂转动,进而调节辊间距;所述后调距机构包括:安装于所述机架及立板上的后动力源、安装于所述后动力源输出轴上的后调距凸轮、内圈固定在所述后辊上的第二后轴承、与所述第二后轴承外圈固定连接的后调距摆臂、安装于所述机架及立板上的后调距转销、设于所述后调距摆臂上的后调节螺钉、以及一端与所述后调距摆臂连接后拉簧;所述后拉簧另一端挂在所述机架及立板上,所述后调节螺钉的后平面靠在后调距凸轮外缘,所述后调距转销与所述后调距摆臂形成转动副,所述后调节螺钉与所述后调距摆臂形成螺纹副,所述后动力源驱动所述后调距凸轮转动从而推动所述后调距臂转动,进而调节辊间距。进一步地,所述辊传动部分包括:设在所述机架及立板上的转动电机、设于所述转动电机输出轴的第一带轮、设于所述前辊上的第二带轮、连接所述第一带轮与所述第二带轮的皮带、安装于所述前辊上的第一齿轮、安装于所述中辊上的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以及安装于后辊上的第四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所述第三齿轮与第四齿轮啮合。进一步地,所述转动电机为伺服电机。进一步地,所述辊浮动间隙消除部分包括:前张臂轴承、后张臂轴承、浮动支板、前张紧臂、后张紧臂、第一前轴承、第一后轴承、第一中间轴承、第二中间轴承、前压缩弹簧以及后压缩弹簧;所述前张臂轴承的外圈与后张臂轴承的外圈分别紧贴所述浮动支板,所述前张臂轴承的内圈固定在所述前张紧臂上,所述后张臂轴承的内圈固定在所述后张紧臂上;所述第一前轴承的内圈固定在所述前辊上,其外圈固定在所述前张紧臂上,所述前压缩弹簧一端顶在机架及立板的凸起上,另一端顶在前张紧臂上;所述第一后轴承的内圈固定在所述后辊上,其外圈固定在所述后张紧臂上,所述后压缩弹簧一端顶在机架及立板的凸起上,另一端顶在后张紧臂上;所述第一中间轴承与第二中间轴承的内圈过盈连接在所述中辊上,所述第一中间轴承与第二中间轴承为一组角接触轴承,其通过螺母预压紧,所述第一中间轴承与第二中间轴承的外圈过盈连接在所述机架及立板上。进一步地,所述前调距凸轮外轮廓为渐开线,前调距凸轮转过的角度相同,产生的外圈轮廓位移量也相同。进一步地,所述后调距凸轮外轮廓为渐开线,后调距凸轮转过的角度相同,产生的外圈轮廓位移量也相同。进一步地,所述前动力源为调距电机或带刻度的手轮,所述后动力源为调距电机或带刻度的手轮。进一步地,所述前动力源为伺服电机,所述后动力源为伺服电机。采用上述方案,本专利技术前辊以及后辊移动的调距摆臂采用杠杆机构,辊的支承受力更良好,辊的间距精确缩小比例,能得到更高的调距精度,而间隙消除机构,能消除绝大部分因加工、安装、轴承等间隙对精度的影响,达到真正的微米级精度控制,使得本专利技术调距精确且省时省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的主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的俯视图。图3为图1中C-C的剖面图。图4为图1中E-E的剖面线。图5为图1中F-F的剖面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简易受力说明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杠杆机构原理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中前调距凸轮或后调距凸轮渐开线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请参阅图1与图2,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精密控制型三辊研磨机,包括:机架及立板1,设于所述机架及立板1上的前辊7、中辊10、后辊12、辊传动部分、辊间距控制部分以及辊浮动间隙消除部分。所述辊传动部分、辊间距控制部分以及辊浮动间隙消除部分左右两侧结构均对称,以下仅对所述辊间距控制部分的左侧结构进行说明。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4及图5,所述辊间距控制部分包括前调距机构与后调距机构。所述前调距机构包括:安装于所述机架及立板1上的前动力源、安装于所述前动力源输出轴上的前调距凸轮34、内圈固定在所述前辊7上的第二前轴承30、与所述第二前轴承30外圈固定连接的前调距摆臂32、安装于所述机架及立板1上的前调距转销31、设于所述前调距摆臂32上的前调节螺钉33、以及一端与所述前调距摆臂32连接前拉簧35。所述前拉簧35另一端挂在所述机架及立板1上,所述前调节螺钉33的前平面靠在前调距凸轮34外缘,所述前调距转销31与所述前调距摆臂32形成转动副,所述前调节螺钉33与所述前调距摆臂32形成螺纹副,所述前动力源驱动所述前调距凸轮34转动从而推动所述前调距臂32转动,进而调节辊间距。所述后调距机构包括:安装于所述机架及立板1上的后动力源、安装于所述后动力源输出轴上的后调距凸轮25、内圈固定在所述后辊12上的第二后轴承29、与所述第二后轴承29外圈固定连接的后调距摆臂27、安装于所述机架及立板1上的后调距转销28、设于所述后调距摆臂27上的后调节螺钉26、以及一端与所述后调距摆臂27连接后拉簧24;所述后拉簧24另一端挂在所述机架及立板1上,所述后调节螺钉26的后平面靠在后调距凸轮25外缘,所述后调距转销28与所述后调距摆臂27形成转动副,所述后调节螺钉26与所述后调距摆臂27形成螺纹副,所述后动力源驱动所述后调距凸轮25转动从而推动所述后调距臂27转动,进而调节辊间距。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前动力源与后动力源均为调距电机,优先地,两者均为伺服电机,可以精确控制凸轮的转动量,进而精确控制前辊7与中辊10,中辊10与后辊12的间距。前辊控制间距部分的原理为:前辊7内侧的第二前轴承内圈固定在前辊7上,其外圈固定在所述前调距摆臂32上,所述前调距摆臂32上的前调节螺钉33紧压在所述前调距凸轮34上,这个接触点到前调距转销31的中心的连线,与前调距转销31与前辊7的中心的连线形成一杠杆机构,如图6与图7所示,例如前后两者的长度关系为5:1,即凸轮每转一圈外圈偏移量为1毫米,前棍中心的位移量为0.2毫米(即200微米)。通过杠杆的缩小作用,当伺服电机转动1.8度的时候,前辊7中心移动1微米,当伺服电机的细分数设定得较大时,能得到的间距精度会更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精密控制型三辊研磨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精密控制型三辊研磨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及立板,设于所述机架及立板上的前辊、中辊、后辊、辊传动部分、辊间距控制部分以及辊浮动间隙消除部分;所述辊间距控制部分包括前调距机构与后调距机构,所述前调距机构包括:安装于所述机架及立板上的前动力源、安装于所述前动力源输出轴上的前调距凸轮、内圈固定在所述前辊上的第二前轴承、与所述第二前轴承外圈固定连接的前调距摆臂、安装于所述机架及立板上的前调距转销、设于所述前调距摆臂上的前调节螺钉、以及一端与所述前调距摆臂连接前拉簧;所述前拉簧另一端挂在所述机架及立板上,所述前调节螺钉的前平面靠在前调距凸轮外缘,所述前调距转销与所述前调距摆臂形成转动副,所述前调节螺钉与所述前调距摆臂形成螺纹副,所述前动力源驱动所述前调距凸轮转动从而推动所述前调距臂转动,进而调节辊间距;所述后调距机构包括:安装于所述机架及立板上的后动力源、安装于所述后动力源输出轴上的后调距凸轮、内圈固定在所述后辊上的第二后轴承、与所述第二后轴承外圈固定连接的后调距摆臂、安装于所述机架及立板上的后调距转销、设于所述后调距摆臂上的后调节螺钉、以及一端与所述后调距摆臂连接后拉簧;所述后拉簧另一端挂在所述机架及立板上,所述后调节螺钉的后平面靠在后调距凸轮外缘,所述后调距转销与所述后调距摆臂形成转动副,所述后调节螺钉与所述后调距摆臂形成螺纹副,所述后动力源驱动所述后调距凸轮转动从而推动所述后调距臂转动,进而调节辊间距。...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精密控制型三辊研磨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及立板,设于所述机架及立板上的前辊、中辊、后辊、辊传动部分、辊间距控制部分以及辊浮动间隙消除部分;所述辊间距控制部分包括前调距机构与后调距机构,所述前调距机构包括:安装于所述机架及立板上的前动力源、安装于所述前动力源输出轴上的前调距凸轮、内圈固定在所述前辊上的第二前轴承、与所述第二前轴承外圈固定连接的前调距摆臂、安装于所述机架及立板上的前调距转销、设于所述前调距摆臂上的前调节螺钉、以及一端与所述前调距摆臂连接前拉簧;所述前拉簧另一端挂在所述机架及立板上,所述前调节螺钉的前平面靠在前调距凸轮外缘,所述前调距转销与所述前调距摆臂形成转动副,所述前调节螺钉与所述前调距摆臂形成螺纹副,所述前动力源驱动所述前调距凸轮转动从而推动所述前调距臂转动,进而调节辊间距;所述后调距机构包括:安装于所述机架及立板上的后动力源、安装于所述后动力源输出轴上的后调距凸轮、内圈固定在所述后辊上的第二后轴承、与所述第二后轴承外圈固定连接的后调距摆臂、安装于所述机架及立板上的后调距转销、设于所述后调距摆臂上的后调节螺钉、以及一端与所述后调距摆臂连接后拉簧;所述后拉簧另一端挂在所述机架及立板上,所述后调节螺钉的后平面靠在后调距凸轮外缘,所述后调距转销与所述后调距摆臂形成转动副,所述后调节螺钉与所述后调距摆臂形成螺纹副,所述后动力源驱动所述后调距凸轮转动从而推动所述后调距臂转动,进而调节辊间距。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精密控制型三辊研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辊传动部分包括:设在所述机架及立板上的转动电机、设于所述转动电机输出轴的第一带轮、设于所述前辊上的第二带轮、连接所述第一带轮与所述第二带轮的皮带、安装于所述前辊上的第一齿轮、安装于所述中辊上的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贤
申请(专利权)人:马贤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