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石油烃类催化转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76390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石油烃类催化转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石油烃原料注入提升管反应区A,与其内的再生剂接触、反应,所生成的反应油气和催化剂的混合物沿该提升管向上流动,进入密相床层反应区C;(2)来自产品分离部分的经分离后的C4和/或C5馏分注入提升管反应区B,与其内的再生剂接触、反应,所生成的反应油气和催化剂的混合物沿该提升管向上流动,进入密相床层反应区C;(3)来自提升管反应区A和B的反应油气和催化剂的混合物在密相床层反应区C汇合,并继续进行反应;(4)分离反应油气和反应后积炭的催化剂,反应油气送入产品分离部分,而反应后积炭的催化剂经汽提、再生后,返回反应部分循环使用。该方法可增产乙烯、丙烯和BTX。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石油烃类催化转化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不存在氢的情况下石油烃类的催化转化方法,更具体地说,是一种增产丙烯和BTX的石油烃类催化转化方法。
技术介绍
轻烯烃一直是石化产品和燃料的重要的合成单体,现在,轻烯烃被广泛地用于合成汽油、聚合物、防冻剂、石化产品、炸药、溶剂、药物、熏剂、树脂、合成橡胶以及许多其它产品。丙烯是仅次于乙烯的第二重要的石化产品的合成单体。目前在世界范围内,石化合成所需要的丙烯主要的来源是乙烯厂管式炉裂解的副产品,丙烯的产量约为15重%,占市场需求量的70%,石油炼制(几乎全部来源于FCC)是第二大丙烯来源,占市场需求量的其余30%,而在美国,几乎丙烯市场需求量的50%都来源于FCCU。从石油烃类制取低碳烯烃主要方法有:以天然气、石脑油或轻柴油为原料的管式炉裂解,其主要的目的产品是低碳的烯烃;以重质烃原料的热载体裂解;以及以低碳醇为原料的催化转化方法。流化催化裂化发展到今天已经有60多年的历史,一直是世界各国炼油的主要手段。它是把瓦斯油和渣油转化为轻质油的最有效的方法。催化裂化装置是我国炼油工业二次加工的主要工艺,用于生产液化气、催化汽油和柴油。八十年代以来,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相继开发了一系列的催化裂化家族技术,使催化裂化在目的产品上有了很大的变化,主要是制取低碳烯烃,或是油气兼顾。丙烯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其来源的多样性也十分重要,为此需要开发一种大幅度增产丙烯的催化转化方法。CN1218786A中公开了一种催化热裂解制取乙烯和丙烯的方法。它使预热-->的重质石油烃在提升管或下行式输送线反应器内,在水蒸汽存在下和催化剂接触,反应温度650-750℃、压力150-400千帕、反应时间0.2-5秒、剂油比为15-40∶1、水蒸汽和原料油的重量比为0.3-1∶1的条件下进行催化热裂解反应。该方法的乙烯和丙烯产率均超过18重%。该反应中热裂化占主导地位。CN1102431A中公开了一种制取低碳烯烃的一种催化转化方法,反应温度480-680℃、压力120-400千帕、反应时间0.1-6秒、剂油比为4-20、水蒸汽和原料油的重量比为0.01-0.5∶1。最高的丙烯产率接近20重%。反应过程中要注入大量的水蒸汽,该方法中催化反应占主导地位。USP5,846,403公开了一种催化粗汽油再裂化生产最大收率轻质烯烃的方法。该方法是在一个含有两个反应区的提升管反应器中进行,反应器下部为上游反应区,上部为下游反应区。上游反应区的原料为轻催化石脑油(沸点为140℃以下),反应条件为:油剂接触温度620℃-775℃,油气停留时间低于1.5秒,剂油比75-150,水蒸汽占石脑油的2-50重%;下游反应区的原料为常规催化裂化原料(沸点为220℃-575℃),反应条件为:温度600℃-750℃,油气停留时间低于20秒。该方法与常规催化裂化相比,其上游反应区油气停留时间过短,液化气收率仅提高0.97-1.21个百分点。WO00/40672披露了一种具有高烯烃产量的流化催化裂化方法。该方法采用双提升管FCC装置的型式,使常规FCC原料注入其中的一根提升管,与含有USY和ZSM-5的再生催化剂接触、反应,并从所生成的裂化产物中将15-149℃的轻汽油馏分分离出来,注入第二根提升管反应器,与再生催化剂接触、反应。该方法的丙烯产率是常规提升管FCC过程的3倍(约为12重%)。USP6222087B1披露了一种生成轻烯烃的催化裂化方法。该方法以C4-C7烯烃和/或烷烃为原料,采用以ZSM-5或ZSM-11作为活性组分的催化剂,在反应温度510-704℃、剂油比0.1-10、重时空速1-20h-1的反应条件下增-->产乙烯和丙烯,其中,乙烯和丙烯的产率之和大于20重%,丙烯与乙烯的重量之比大于3.0,而所生成的BTX的产率却比较低。综上所述,尽管现有技术提供了多种增产低碳烯烃的方法,但其低碳烯烃的产率,特别是丙烯产率的增加幅度比较有限,均未达到30重%以上。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在上述现有技术的基础上提供一种能够大幅度增产丙烯,同时增产BTX的石油烃催化转化方法,以便使炼油过程能够提供更多的高价值化工原料,从而使炼油和化工过程的结合更加紧密。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包括反应、汽提、产品分离及催化剂再生四部分,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石油烃原料注入提升管反应区A,与其内的再生剂接触、反应,所生成的反应油气和催化剂的混合物沿该提升管向上流动,进入密相床层反应区C;(2)来自产品分离部分的经分离后的C4和/或C5馏分注入提升管反应区B,与其内的再生剂接触、反应,所生成的反应油气和催化剂的混合物沿该提升管向上流动,进入密相床层反应区C;(3)来自提升管反应区A的反应油气和催化剂的混合物与来自提升管反应区B的反应油气和催化剂的混合物在密相床层反应区C汇合,并继续在密相床层反应C中进行反应;(4)分离反应油气和反应后积炭的催化剂,反应油气送入产品分离部分,而反应后积炭的催化剂经汽提、再生后,返回反应部分循环使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以重质石油烃为原料,以成熟的FCC工艺技术为依托,为化工过程提供大量的乙烯、丙烯及BTX。其中,丙烯产率可以达到25-->-35重%或者更高,乙烯产率可达到10-14重%或者更高,BTX的产率为10重%左右。2、本专利技术所生成的汽油产品中芳香烃的含量大幅度增加,可以弥补汽油中烯烃降低所带来的辛烷值的损失,从而使汽油辛烷值可维持在较高的水平或有所提高。此外,汽油中芳香烃含量的增加,还可以为催化重整过程提供更多的芳香烃潜含量。汽油中芳烃主要为C6-C8馏分,所以主要为BTX。3、本专利技术可以用于所有的FCCU,包括常规FCC、RFCC、DCC、MGG、ARGG、MGD等,利用现有的催化裂化装置,对其反应部分进行改造即可实施本专利技术。因此,投资少,改造周期短,回收快,有利推广使用。本专利技术也可以用于新建的催化转化装置。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所提供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设备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包括反应、汽提、产品分离及催化剂再生四部分,且各部分的功能与常规FCC过程相似。其中所述反应部分主要包括提升管反应区A、提升管反应区B和密相床层反应区C,此外,还包括位于密相床层反应区C上方的沉降段和油剂快速分离设备,例如,旋风分离器。本专利技术对于提升管反应区A、提升管反应区B以及密相床层反应区C的设置没有特殊要求,按照常规FCC过程的装置设计要求进行设计即可。本专利技术所述汽提、产品分离及催化剂再生部分的设计要求亦与常规FCC过程的装置设计要求相同,只要能将C4和C5馏分从产品油气中分离出来,并将它们输送至反应部分进行反应-->即可。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中,提升管反应区A和提升管反应区B与密相床层反应区C相连通。对于提升管反应区A、提升管反应区B以及密相床层反应区C的设置方式,本专利技术没有特殊要求。例如,提升管反应区A与密相床层反应区C可以为同轴设置、并固定连接,而提升管反应区B与密相床层反应区C非同轴设置,但是为固定连接;反之亦然,即,反应区A和反应区B的位置可以互相交换。还可以使提升管反应区A和提升管反应区B与密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石油烃类催化转化方法,包括反应、汽提、产品分离及催化剂再生四部分,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石油烃原料注入提升管反应区A,与其内的再生剂接触、反应,所生成的反应油气和催化剂的混合物沿该提升管向上流动,进入密相床层反应区 C;(2)C4和/或C5馏分注入提升管反应区B,与其内的再生剂接触、反应,所生成的反应油气和催化剂的混合物沿该提升管向上流动,进入密相床层反应区C;(3)来自提升管反应区A的反应油气和催化剂的混合物与来自提升管反应区B的反应 油气和催化剂的混合物在密相床层反应区C汇合,并继续在密相床层反应C中进行反应;(4)分离反应油气和反应后积炭的催化剂,反应油气送入产品分离部分,而反应后积炭的催化剂经汽提、再生后,返回反应部分循环使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石油烃类催化转化方法,包括反应、汽提、产品分离及催化剂再生四部分,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石油烃原料注入提升管反应区A,与其内的再生剂接触、反应,所生成的反应油气和催化剂的混合物沿该提升管向上流动,进入密相床层反应区C;(2)C4和/或C5馏分注入提升管反应区B,与其内的再生剂接触、反应,所生成的反应油气和催化剂的混合物沿该提升管向上流动,进入密相床层反应区C;(3)来自提升管反应区A的反应油气和催化剂的混合物与来自提升管反应区B的反应油气和催化剂的混合物在密相床层反应区C汇合,并继续在密相床层反应C中进行反应;(4)分离反应油气和反应后积炭的催化剂,反应油气送入产品分离部分,而反应后积炭的催化剂经汽提、再生后,返回反应部分循环使用。2、按照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提升管反应区A与密相床层反应区C同轴设置、并固定连接,而提升管反应区B与密相床层反应区C非同轴设置,且固定连接;或者所述的提升管反应区B与密相床层反应区C可以为同轴设置、并固定连接,而提升管反应区A与密相床层反应区C非同轴设置,但是为固定连接;或者所述的提升管反应区A和提升管反应区B与密相床层反应区C均为非同轴设置,但彼此固定连接。3、按照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再生器旁增设降温储剂罐,使再生后的催化剂先流经此罐,然后再送至提升管反应区。4、按照权利要求3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降温储剂罐为一个、两个或多个,且降温储剂罐内催化剂的平均温度为500-700℃。5、按照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降温储剂罐内催化剂的平均温度为560-650℃。6、按照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催化剂的活性组分选自ZRP、ZSM-5系列沸石或具有五元环结构的高硅沸石、β沸石、磷铝沸石中的一种或多种与Y型沸石的混合物。7、按照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入提升管反应区A的石油烃原料选自:直馏蜡油、焦化蜡油、脱沥青油、加氢精制油、加氢裂化尾油、减压渣油、常压渣油或原油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混合物。8、按照权利要求7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注入提升管反应区A的石油烃原料选自:直馏蜡油、经加氢处理后的蜡油或UOPK≥12.5的蜡油。9、按照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注入提升管反应区B的石油烃为C4馏分。10、按照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管反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久顺谢朝钢龙军王巍李浩张执刚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