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与对象连接部件的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75941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9 04: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能够实现浮动,并且即使从外部受到振动,端子与对象连接部件之间也不会产生伴随相对移动的磨损的电路基板用连接器与对象连接部件的连接结构。端子(10)具有被固定壳体(21)保持的固定侧被保持部(11B)、被可动壳体保持的可动侧被保持部(12B)和将固定侧被保持部(11B)和可动侧被保持部(12B)连结并能够弹性变形的弹性部(14),在固定壳体(21)侧和可动壳体(26)侧相互配合来形成对连接器嵌合方向的弹性部(14)的弹性变形范围规定界限的限制单元(22C、26C、29C、33),弹性部的弹性变形范围内的最大弹性变形量下的弹簧力比连接器嵌合状态下的端子(10)的接触部(11A)与对象连接部件(2)之间的连接器插拔方向上的保持力小。

The connection structure of an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an object connected component for a circuit board

The invention provides floats, and even if it is subjected to external vibration, there is no connection structure between the terminals and the object connection parts, and the connection structure of connector and object connection part of the circuit board. The terminal (10) has a fixed housing (21) fixed side is maintained, (11B), the movable side is maintained by keeping the movable housing department (12B) and the fixed side held portion (11B) and a movable side held portion (12B) and link to the elastic deformation of the elastic part (14), in the fixed shell (21) side and a movable housing (26) side with each other to form part of the elastic connector fitting direction (14) limits the range of elastic deformation of the unit boundaries (22C, 26C, 29C, 33), the elastic deformation of the elastic part within the scope of the maximum elastic deformation of the spring the stress ratio under the condition of embedded terminal connector (10) of the contact part (11A) attached to the object (2) direction between the connector plug retention smal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与对象连接部件的连接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配置在电路基板的安装面上的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和将相对于该安装面呈直角的方向作为连接器嵌合方向来与该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嵌合连接的对象连接部件的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这种连接结构例如被专利文献1公开。在专利文献1中,连接器的壳体具有固定于电路基板的固定壳体和相对于该固定壳体可动的可动壳体,被该壳体保持的端子架设在上述固定壳体和可动壳体上。该专利文献1的连接器中,安装在电路基板的面上的固定壳体呈四边框状,成为其内部的中央部上下贯通而开口,可动壳体被配置在该中央部内,在该可动壳体的周围且与固定壳体之间形成有空间。可动壳体具有上方开口的中空部,作为对象连接体的对象侧连接器从上方嵌合到该中空部。在端子的一端侧,具备与对象侧连接器的对象侧端子接触连接的接点部的弹性片部位于上述可动壳体的中空部内,在另一端侧与电路基板焊接连接的基板连接部向固定壳体外突出而设置。上述接点部在对象侧连接器的嵌合时与对象侧端子接触连接。对于上述端子,在一端侧具备上述接点部的弹性片部延伸到可动壳体的底部为止,并设置有在其下端被弯曲而向可动壳体外延伸突出的臂部,在该臂部的中间位置竖立设置有固定片部并压入可动壳体的孔部而固定。另外,上述端子中,设置在另一端侧的基板连接部与位于固定壳体的底部的臂部连结,在该臂部的中间位置竖立设置有固定片部并压入固定壳体的孔部而固定。端子中,可动壳体侧的臂部与固定壳体侧的臂部之间设置有从上述底部的位置隆起的呈开环状并能够弹性位移的可动部,在其基部连结两臂部。上述可动部为了较大地确保其可能的弹性变形量,通过呈开环状的可动部的两基部彼此相互接近地设置,使该可动部的整体形状接近环状。该可动部位于固定壳体与可动壳体之间的空间,通过该可动部的弹性变形,在该空间中的正交坐标轴的任意一个轴的方向上都能够进行上述可动壳体的移动,进行所谓的浮动。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099361在专利文献1的连接结构中,对象侧连接器在以从标准状态偏移的位置或姿势被嵌合时,通过连接器的端子的可动部弹性变形,可动壳体追随于对象侧连接器而移动,进行所谓的浮动,端子能够与对象侧端子保持接触状态。在对象侧连接器嵌合的使用状态下,连接器有时从外部受到振动。即使在该情况下,上述可动部也弹性变形并能够追随于此。然而,此时,存在在端子与对象侧端子之间因基于上述弹性变形的来自可动部的弹簧力而产生伴随摩擦的相对移动(振动)的情况。该振动给端子及对象侧端子带来磨损等不好的影响。在专利文献1中没有公开为了避免该事态的对策。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鉴于这样的情况,其课题在于提供能够进行浮动,并且即使从外部受到振动,端子与对象连接部件之间也不会产生伴随相对移动引起的磨损的电路基板用连接器与对象连接部件的连接结构。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与对象连接部件的连接结构是配置在电路基板的安装面上的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和将相对于该安装面呈直角的方向作为连接器嵌合方向而与该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嵌合连接的对象连接部件的连接结构,上述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的端子具有用于在一端侧与电路基板连接的连接部和用于在另一端侧与对象连接部件接触的接触部,保持该端子的壳体具有用于经由上述端子向电路基板安装的固定壳体和相对于该固定壳体可动的可动壳体,上述对象连接部件与上述可动壳体嵌合。在上述的连接结构中,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上述端子具有被固定壳体保持的固定侧被保持部、被可动壳体保持的可动侧被保持部、以及将固定侧被保持部和可动侧被保持部连结并能够弹性变形的弹性部,在固定壳体侧和可动壳体侧相互配合来形成对连接器嵌合方向上的弹性部的弹性变形范围规定界限的限制单元,弹性部的弹性变形范围内的最大弹性变形量下的弹簧力比连接器嵌合状态下的端子的接触部与对象连接部件之间的连接器插拔方向上的保持力小。在本专利技术中,由于端子的弹性部的弹簧力比该端子的接触部与对象连接部件之间的接触所引起的保持力小,所以在连接器嵌合状态下,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在由限制单元规定的弹性变形范围内受到连接器嵌合方向上的振动时,即使端子在接触部受到弹簧力,与对象连接部件之间也不会产生相对移动,接触位置被保持为固定位置。换句话说,端子的接触部与对象连接部件之间没有伴随摩擦的移动。另外,在连接器插拔时,用大于限制单元的阻力的力插拔对象连接器即可。在本专利技术中,限制单元可以具有对连接器嵌合方向上的弹性部的弹性变形范围规定一个界限的第一限制单元和规定另一个界限的第二限制单元。在本专利技术中,第一限制单元可以由固定壳体或安装在该固定壳体的第一固定侧部件、以及可动壳体或安装在该可动壳体的第一可动侧部件形成,在连接器拔出方向上的弹性变形时,上述固定壳体或上述第一固定侧部件与可动壳体或上述第一可动侧部件抵接,由此对连接器拔出方向上的弹性变形范围规定一个的界限。在本专利技术中,第二限制单元可以由可动壳体或安装在该可动壳体的第二可动侧部件、以及固定壳体或安装在该固定壳体的第二固定侧部件或安装有该固定壳体的电路基板形成,在连接器嵌合方向上的弹性变形时,上述可动壳体或该第二可动侧部件与上述固定壳体或上述第二固定侧部件或上述电路基板抵接,由此对连接器嵌合方向上的弹性变形范围规定另一个界限。本专利技术如以上那样,在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中,在将具有能够实现浮动的弹性部的端子架设于可动壳体和固定壳体且向可动壳体嵌合了对象连接部件的状态下,使上述弹性变形范围中的端子的弹性部的弹性变形时的弹簧力比该端子的接触部与对象连接部件之间的保持力小,所以即使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从外部受到连接器嵌合方向上的振动,上述保持力克服弹簧力,没有接触位置的移动,进而不会产生伴随接触位置上的摩擦所引起的磨损。附图说明图1是具有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插头侧连接器(第一连接器)和与该插头侧连接器嵌合连接的插座侧连接器(第二连接器)的连接器组装体,图1的(A)是表示嵌合连接前的状态的外观立体图,图1的(B)是表示嵌合连接后的状态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将剖面切割成表示图1的两个连接器的内部的立体图,图2的(A)表示与图1的(A)对应的嵌合连接前的状态,图2的(B)表示与图1的(B)对应的嵌合连接后的状态。图3以单体表示图1的第一连接器,图3的(A)是用剖面示出第一连接器的一部分的外观立体图,图3的(B)是剖面立体图。图4是以单体表示图1的第二连接器,图4的(A)是外观立体图,图4的(B)是剖面立体图。图5是从图1的(A)所示的连接器嵌合连接前的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将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各自仅提取一对来表示的立体图。图6是表示可动壳体向连接器嵌合方向的移动被第二限制单元限制的状态的连接器组装体的剖视图,图6的(A)表示端子位置处的剖面,图6的(B)表示第二限制单元的位置处的剖面。图7是表示可动壳体向连接器拔出方向的移动被第一限制单元限制的状态的连接器组装体的剖视图,图7的(A)表示端子位置处的剖面,图7的(B)表示第一限制单元的位置处的剖面。图8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插头侧连接器(第一连接器)的外观立体图。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连接器;20…壳体;2…对象连接部件(第二连接器);20A…收纳空间;10…(第一)端子;21…固定壳体;11A…接触部;22C…被限制部;11B…可动侧被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与对象连接部件的连接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与对象连接部件的连接结构,是配置在电路基板的安装面上的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和将相对于该安装面呈直角的方向作为连接器嵌合方向而与该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嵌合连接的对象连接部件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的端子具有用于在一端侧向电路基板连接的连接部和用于在另一端侧与对象连接部件接触的接触部,保持该端子的壳体具有用于经由所述端子向电路基板安装的固定壳体和相对于该固定壳体可动的可动壳体,所述对象连接部件与所述可动壳体嵌合的所述连接结构中,所述端子具有被固定壳体保持的固定侧被保持部、被可动壳体保持的可动侧被保持部、以及将固定侧被保持部和可动侧被保持部连结并能够弹性变形的弹性部,在固定壳体侧和可动壳体侧相互配合来形成对连接器嵌合方向上的弹性部的弹性变形范围规定界限的限制单元,弹性部的弹性变形范围内的最大弹性变形量下的弹簧力比连接器嵌合状态下的端子的接触部与对象连接部件之间的连接器插拔方向上的保持力小。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5.23 JP 2016-1021051.一种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与对象连接部件的连接结构,是配置在电路基板的安装面上的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和将相对于该安装面呈直角的方向作为连接器嵌合方向而与该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嵌合连接的对象连接部件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的端子具有用于在一端侧向电路基板连接的连接部和用于在另一端侧与对象连接部件接触的接触部,保持该端子的壳体具有用于经由所述端子向电路基板安装的固定壳体和相对于该固定壳体可动的可动壳体,所述对象连接部件与所述可动壳体嵌合的所述连接结构中,所述端子具有被固定壳体保持的固定侧被保持部、被可动壳体保持的可动侧被保持部、以及将固定侧被保持部和可动侧被保持部连结并能够弹性变形的弹性部,在固定壳体侧和可动壳体侧相互配合来形成对连接器嵌合方向上的弹性部的弹性变形范围规定界限的限制单元,弹性部的弹性变形范围内的最大弹性变形量下的弹簧力比连接器嵌合状态下的端子的接触部与对象连接部件之间的连接器插拔方向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土井健太郎
申请(专利权)人: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