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756907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9 02: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触控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包括下基板、配置于下基板上的主动元件阵列、覆盖主动元件阵列的保护层、配置于保护层上的多个触控电极、与下基板相对设置的上基板、配置于上基板与多个触控电极之间的显示介质、上偏光板和信号传输线。显示介质的Δε小于0。上偏光板配置于上基板远离显示介质的一侧,上偏光板具有黏着层以黏合上偏光板与上基板,黏着层的片电阻小于等于10

touch sensitive display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touch display device. The display device includes a lower substrate configuration, active element array substrate, to cover the active element array protection layer, multiple electrode, touch on the protective layer and the substrate are oppositely arranged on the substrate and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upper substrate and a plurality of touch display electrode dielectric, polarizing plate and signal transmission line. The delta e of the display medium is less than 0. The upper polarizer is arranged on the upper substrate and away from the side of the display medium. The upper polarizer has adhesive layer to bind the upper polarizer and the upper substrate, and the sheet resistance of the adhesive layer is less than or equal to 1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触控显示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触控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触控显示装置兼具触控与显示功能,依据其结构可分为外挂式(out-cell)触控显示装置、面板上(on-cell)的触控显示装置以及内嵌式(in-cell)触控显示装置。其中,内嵌式触控显示装置是将触控功能整合于显示面板内部,其整体厚度最薄,而多被应用在需薄型外观的高阶产品上。以往,外挂式触控显示装置或面板上的触控显示装置通过在显示装置的上基板(例如:彩色滤光片基板)加镀氧化铟锡(indiumtinoxide,ITO)层来将静电传递至触控显示装置的外部,以避免静电放电(electrostaticdischarge,ESD)造成触控显示装置不稳定或损坏。然而,内嵌式触控显示装置无法使用同样的方式排除静电,容易因为静电放电而导致触控显示装置的功能失常。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可提高静电放电的抵抗能力,并维持光学品味。本技术的触控显示装置包括下基板、主动元件阵列、保护层、多个触控电极、上基板、显示介质、上偏光板和信号传输线。主动元件阵列配置于下基板上。保护层覆盖主动元件阵列。多个触控电极配置于保护层上。上基板与下基板相对设置。显示介质配置于上基板与多个触控电极之间,显示介质的Δε小于0。上偏光板配置于上基板远离显示介质的一侧。上偏光板具有黏着层以黏合上偏光板与上基板,黏着层的片电阻小于等于109Ω/□。信号传输线配置于触控显示装置的非显示区。信号传输线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与黏着层电性连接,第二端与下基板电性连接。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触控显示装置可承受8kV的静电放电。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多个触控电极可包括多个感测电极以及多个驱动电极。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主动元件阵列中的每一主动元件可在垂直下基板的方向上与多个触控电极重叠。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触控显示装置可更包括绝缘层。绝缘层配置于主动元件与触控电极之间以使触控电极邻近上基板。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黏着层可具有多个抗静电粒子。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信号传输线的第一端可与黏着层直接接触。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信号传输线的第一端可在垂直下基板的方向上与多个触控电极交错开来。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信号传输线可具有主体部,信号传输线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位于主体部的两端。主体部与上基板直接接触。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触控显示装置可更包括接合部。接合部配置于下基板上且位于非显示区。信号传输线的第二端电性连接至接合部,以将静电传递至触控显示装置的外部。基于上述,在本技术一实施例的触控显示装置中,上偏光板具有片电阻小于等于109Ω/□的黏着层,且配置于非显示区的信号传输线的第一端与黏着层电性连接、第二端与下基板电性连接。藉此,在遭受静电放电时,可在不影响触控功能的情况下,将静电传递至触控显示装置的外部。特别是,显示介质的Δε小于0而不易受到静电的干扰。为让本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是依照本技术一实施例的一种触控显示装置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100:触控显示装置102:下基板104:主动元件106:保护层106A:第一开口108:触控电极110:上基板112:显示介质114:上偏光板116:信号传输线118、122:绝缘层120:像素电极122A:第二开口124:共用电极124A:狭缝126:密封构件128:黏着层130:接合部132:可挠性电路板134:下偏光板CH:半导体层D:漏极DA:显示区G:栅极GI:栅极绝缘层NDA:非显示区S:源极具体实施方式图1是依照本技术一实施例的一种触控显示装置的示意图。以下附图仅示出此触控显示装置中的一个像素结构来说明。一般而言,显示装置是由多个阵列排列的像素结构所构成,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说明书以及附图的说明应当可以了解本技术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的结构。请参看图1。触控显示装置100包括下基板102、主动元件阵列(包括多个主动元件104)、保护层106、多个触控电极108、上基板110、显示介质112、上偏光板114和信号传输线116。触控显示装置100具有显示区DA和非显示区NDA,可依据显示介质112的边界作为两者的交界。包括多个主动元件104的主动元件阵列位于显示区DA且配置于下基板102上。下基板102主要是用来承载触控显示装置100的各元件。下基板102可为软性基板或刚性基板。软性基板的材料包括塑胶或玻璃,但不限于此。刚性基板的材料包括玻璃或硅晶圆,但不限于此。在本实施例中,主动元件104例如为一个薄膜晶体管,但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主动元件104还可以包括薄膜晶体管以外的其他元件,例如电容、传输线等。薄膜晶体管具有源极S、栅极G、漏极D、栅极绝缘层GI及半导体层CH。源极S与漏极D与半导体层CH的两侧电性连接。栅极G在垂直下基板102的方向上与半导体层CH重叠。源极S/漏极D与栅极G之间可设置栅极绝缘层GI,以使源极S/漏极D与栅极G电性隔离。在本实施例中,栅极G可设置于半导体层CH与下基板102之间。换言之,栅极G可设置于半导体层CH下方,而主动元件104可为底部栅极型的薄膜晶体管(bottomgateTFT)。然而,本技术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主动元件104也可为顶部栅极型的薄膜晶体管(topgateTFT)或其他适当型式的薄膜晶体管。保护层106覆盖包括多个主动元件104的主动元件阵列且具有暴露漏极D的第一开口106A。多个触控电极108配置于保护层106上,使得主动元件阵列中的每一主动元件104在垂直下基板102的方向上与多个触控电极108重叠。此外,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主动元件104与触控电极108之间可包括其他层别。举例来说,可在主动元件104与触控电极108之间配置绝缘层118。绝缘层118可为单层或多层,其数量没有特别地限制。在本实施例中,绝缘层118例如是单层,且可具有自下基板102朝向上基板110凸起的结构以使触控电极108邻近上基板110。触控电极108可包括多个感测电极以及多个驱动电极,以形成感应电容作为触控感应使用。触控电极108的材料可为透明或不透明的导电材料。透明的导电材料例如是氧化铟锡(indiumtinoxide,ITO)。不透明的导电材料例如是金属、合金或是金属与其它导电材料的堆叠层。在本实施例中,触控显示装置100还可包括像素电极120、另一绝缘层122和共用电极124。像素电极120配置于绝缘层118上且与主动元件104电性连接。详细而言,像素电极120填入保护层106的第一开口106A而与主动元件104的漏极D电性连接。绝缘层122覆盖触控电极108和像素电极120,且绝缘层122具有暴露触控电极108的第二开口122A。共用电极124配置于绝缘层122上且填入第二开口122A以与触控电极108电性连接。共用电极124具有多个狭缝124A,狭缝124A在垂直下基板102的方向上与主动元件104交错开来且暴露像素电极120。共用电极124与像素电极120由绝缘层122隔开,而分别位于绝缘层122的上下两个表面。换言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触控显示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基板;主动元件阵列,配置于所述下基板上;保护层,覆盖所述主动元件阵列;多个触控电极,配置于所述保护层上;上基板,与所述下基板相对设置;显示介质,配置于所述上基板与所述多个触控电极之间,所述显示介质的Δε小于0;上偏光板,配置于所述上基板远离所述显示介质的一侧,所述上偏光板具有黏着层以黏合所述上偏光板与所述上基板,所述黏着层的片电阻小于等于1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基板;主动元件阵列,配置于所述下基板上;保护层,覆盖所述主动元件阵列;多个触控电极,配置于所述保护层上;上基板,与所述下基板相对设置;显示介质,配置于所述上基板与所述多个触控电极之间,所述显示介质的Δε小于0;上偏光板,配置于所述上基板远离所述显示介质的一侧,所述上偏光板具有黏着层以黏合所述上偏光板与所述上基板,所述黏着层的片电阻小于等于109Ω/□;以及信号传输线,配置于所述触控显示装置的非显示区,所述信号传输线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黏着层电性连接,所述第二端与所述下基板电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显示装置可承受8kV的静电放电。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触控电极包括多个感测电极以及多个驱动电极。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元件阵列中的每一主动元件在垂直所述下基板的方向上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俊智
申请(专利权)人: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