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组合电极电脱盐/脱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75076 阅读:2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石油化工领域,涉及一种用于含水油料脱水脱盐的高效组合电极电脱盐/脱水器产和应用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原油入口端电极组合件由至少2层横断面呈弓形的组合电极组成,形成多个组合电场。相邻两层电极之间的间距可以从顶部到底部逐渐增大,使上部的环形电场的电场强度从顶部到底部的水平电场逐渐减弱。其原油出口端最后一段采用弓形网格垂直悬挂极板的强电场。本发明专利技术能使罐内有效电场的空间增大,且电场强度的分布能适应罐体内各区域对电场强度变化的要求。同现有的电脱水盐器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处理量大、分离效率高、脱后含水低、界位稳定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组合电极电脱盐/脱水器
:本专利技术属于石油化工领域,涉及一种用于含水油料脱水脱盐的高效组合电极电脱盐/脱水器。
技术介绍
原油在炼厂加工之前需进行预处理以脱除其所含的盐和水。原油中的盐大部分溶于所含的水中,所以脱盐和脱水是同时进行的。长期以来,国内外油田及炼油厂使用的电脱水脱盐器,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采用卧式水平电极,另一种是采用卧式垂直悬挂电极。这两种形式的电脱水脱盐器中,油和水的混合物料均是从罐体下部进入,上部出油、下部排水,在水滴下降过程中与油发生混合,影响分离效率。美国专利US 4209374公开了一种电脱水脱盐器,其特征是油水分布器在电极之间,而且用泵强制循环,避免了物料对下降的水滴的阻滞作用,但其缺点是有效电场空间较小。中国专利ZL932167136(授权公告号CN2159533Y)公开了一种静电油水分离器,其特征是电极为直管、圆锥体和空心圆柱体构成的组合电极,电极中心与罐体同心,电场在罐体横截面上均匀分布,而且中心和罐体均接地。这种结构虽然提高了分离效率,但因其电极为单层,不适合于大直径的电脱水脱盐器,处理量受到限制,而且横截面上电场均匀分布,不够合理。中国专利ZL93216713.6(授权公告号CN 2159533Y)公开了一种油水分离器,其电极采用多层环形,下部与油水界位形成的电场不均匀,水中油的上浮时间过短,造成排水带油严重,脱后含水超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效电场空间大、罐内电场利用率高、脱后含水低的电脱水脱盐器。主要包括罐体1和设于其内的电极组合件4和11。罐体1上设有入口管2、分布器3、水包6、出口管7、高压电引入装置5。分布器3位于油水混合物料的入口端,为一开有方孔或圆孔的钢板。电极组合件4由横断面均为弓环形的第一层电极401、第二层电极402和第三层电极403由内向外组-->合而成,电极组合件11由若干个弓形网格组成,用绝缘支撑及吊挂8固定在罐体1的内壁上;绝缘支撑及吊挂8采用聚四氟乙烯棒或陶瓷棒。弓形电极组合件4安装于油水界面9与罐体1的顶部之间,各层电极的轴心线均位于罐体轴心线之上,由图2电极组合件及其各层电极的相对位置及安装示意图可以更清楚地看到这一点。各层电极一般采用鼠笼形结构,由支撑圈及钢管组成(如图4所示),油和水可以经空隙自由流动。第一层电极401在结构尺寸较小时也可采用圆钢(钢管或钢棒)。三层电极中,任意相邻两层电极之间的间距从顶部到底部逐渐增大。例如第一层电极401与第二层电极402在顶部的间距最小,然后沿两层电极之间的环形空间逐渐增大,至底部间距达到最大。第二层电极402和第三层电极403之间的间距的变化与之相同(参见图2)。由于各层电极采用上述的布置方式,当电极组合件4通入高压电之后,相邻两层电极之间形成的环形电场的电场强度分布是不均匀的。电场强度随电极间距的增大而减小。两层电极顶部间距最小,因此此处的电场强度最大;底部间距最大,此处的电场强度最小。相邻两层电极所形成的环形电场的电场强度由顶部的最大值经环形区域逐渐降低到底部的最小值。根据不同工艺条件所要求的顶部和底部的电场强度,电极底部间距可以选择为上部间距的1.1-10倍。这样,各环形电场顶部的电场强度将是底部电场强度的1.1-10倍。应根据具体的操作选取适宜的数值;一般,较为常用的顶部电场强度为400-1000伏/厘米,底部电场强度为200-400伏/厘米。电极组合件4与高压供电装置的连接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罐体接地方式,如图6所示。罐体1和第二层电极402以及高压供电装置的一个输出端均接地;第一层电极401和第三层电极403通过高压电引入装置5与高压供电装置的另一个输出端相连。通过引入高压电和零线,在相邻两层电极之间形成环形电场。所用高压供电装置有一个输出端(另一端接地)。第二种是罐体不接地的连接方式,如图7所示。所用高压供电装置有二个输出端。第一层电极401和第三层电极403通过一个高压电引入装置5与高压供电装置的一个输出端相连,第二层电极402通过另一个高压电引入装置5与高压供电装置的另一个输出端相连。通过在各层电极引入不同相位的高压电,使相邻两层电极之间形成环形电场(上部)和梯形电场(下部)。罐体不接地的连接方式主要用于海上原油脱水脱盐,例如用于海上浮式生产装置。但用海上浮式生产装置,罐底要另加防浪板。以上两种连接方式所述的高压供电装置可以是高压-->变压器;其输入端输入电压为380伏的交流电,输出端输出电压为13至45千伏的交流电。电极组合件11为弓形网格垂直于轴向极板,可以2-20个平行极板,分别与直流变压器正负极连接,或者交替地与两个交流高压电引入装置10相连。采用本专利技术的电脱水脱盐器,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由于电极组合件由至少2层横截面为弓环形的电极组成,所以可以形成多层环形电场(上部)和梯形电场(下部),能使有效电场的空间增大,且可消除电场死角,使罐内电场利用率提高。下部采用梯形电场,使下部电场强度区域均匀,使水位上移,从而提高了水中油的上浮时间,降低了水中含油;出口端最后一段采用弓形网格垂直于截面极板。本专利技术,油水混合物料在电脱水脱盐器内水平流动,电场中下降的水滴沿油料流动方向呈水平抛物线轨迹下降,减轻了油料与下降水滴之间的返混效应,最后一段采用弓形网格垂直于截面极板,直流或交流供电,可以保证脱后含水在0.1%以下。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电脱水脱盐器的处理量和分离效率得到提高;处理量和分离效率较现有装置可提高50-100%,降低了水中含油,可以保证脱后含水在0.1%以下。在某一操作过程中,用本专利技术装置处理含水5%(重量)、含盐25毫克/升的原油,操作温度110℃,脱水脱盐后的原油含水量降至0.05%(重量),含盐量降至1.2毫克/升。用本专利技术单级电脱盐装置可代替现有二级电脱盐装置;同时在罐体积相同的情况下,处理量较现有装置可提高50%以上。本专利技术适用于原油、成品油以及人造石油的脱盐、脱水;可用于原油预处理,也可用于油品精制。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电脱水脱盐器沿轴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剖面图(放大)。图3为出口端电极的侧视图(放大)。图4为鼠笼形结构电极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弓形网格垂直于截面极板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入口端电极组合件与高压供电装置以罐体接地方式相连接的示意图。图7为入口端电极组合件与高压供电装置以罐体不接地方式相连接的示意图。图8为采用三个电极组合件的电脱水脱盐器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例的操作情况是这样的:油水混合物料由入口管2进入罐体1,经分布器3进入电极组合件4,在电极组合件4的环形电场中脱水脱盐,在出口端经过电极组合件11弓形网格垂直于截面极板间的强电场进一步脱水。在电场中,油水混合物料从入口端至出口端水平流动;下降的水滴沿油料流动方向呈水平抛物线轨迹下降,经各层电极的空隙,沉积于罐体1的底部及水包6内,再由水包6排出。脱水脱盐后的油料经由出口管7抽出。由于油料中可能含有固体杂质,因此可以在罐体1的底部、电极组合件4的下方设置水冲洗装置,不定期地进行不停工冲洗,冲洗掉罐体1底部的沉积物。这是现有技术所常用的。水包6的数量及位置根据油料含水量来确定,可以有一个或多个,也可以不设。油料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效组合电极原油电脱盐/脱水器,包括罐体(1)和设于罐体内的电极组合件(4)、(11),罐体(1)上设有入口管(2)、分布器(3)、水包(6)、出口管(7)、高压电引入装置(5)、(10),电极组合件(4)、(11)用绝缘支撑及吊挂(8)固定在罐体(1)上,其特征在于:入口端电极组合件(4)由至少2层横断面呈弓形的电极组成,相邻两层电极之间形成环形空间和梯形空间,出口断电极组合件(11)为弓形网格垂直于轴向极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组合电极原油电脱盐/脱水器,包括罐体(1)和设于罐体内的电极组合件(4)、(11),罐体(1)上设有入口管(2)、分布器(3)、水包(6)、出口管(7)、高压电引入装置(5)、(10),电极组合件(4)、(11)用绝缘支撑及吊挂(8)固定在罐体(1)上,其特征在于:入口端电极组合件(4)由至少2层横断面呈弓形的电极组成,相邻两层电极之间形成环形空间和梯形空间,出口断电极组合件(11)为弓形网格垂直于轴向极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组合电极电脱盐/脱水器,其特征在于:电极组合件(4)各层电极为笼形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效组合电极电脱盐/脱水器,其特征在于:电极组合件(4)设置2个到4个,由入口端至出口端各电极组合件所形成的环形电场强度相应依次增加,最后一段为2-20个弓形网格垂直于轴向的平行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娄世松李晓刚范洪波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