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许锦明专利>正文

人造石油和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74930 阅读:235 留言:1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人造石油和煤本发明专利技术所属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领域,通过对植物加热至600-700℃之间,使其快速热解为气态燃料,收集起来作为化工原料。固体主要为碳,可用型煤机制成型煤,供液化油的生产,液态的可直接用与家用或发动机用或锅炉用煤气发生,产生甲烷等洁净燃料来替代现有的石油液化气。液化油经脱氧处理形成与天然石油基本一致的物质。实现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主要途径是将植物粉碎加温,使其在隔绝空气的状态下分解,并分别回收其产物加以利用,生产汽油、煤油、柴油、燃料油、型煤、甲烷、一氧化碳等物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所属生物质能开发利用领域
技术介绍
:本专利技术是生物质液化技术的发展,生物质液化技术是通过对生质加热使其分解,可得三种物质,固态的主要为碳,可作煤炭使用,液态的主要成分为有机酸,酚,醛等,因其含氧量大约50%左右,故其燃烧值低,可作为化工原料,也可生产汽,柴油等,也可直接应用。气态物主要为甲烷,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可作为生产液化油的燃料。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分为间接合成法和直接合成法两种,间接合成法分为原材料采集系统,初加工系统和直接应用系统。直接法为生物质——石油转换装置。直接合成法:由供料装置,加热装置,合成装置,收集装置组成供料装置:采用往复运动的活塞向加热仓推料,活塞向前运动时将料仓内的物料推向加热仓,往回运动时料斗内的物料下落至料仓,活塞再向前运动时又将物料推向加热仓,在料斗与加热仓之间设一排水管,管上有许多小孔,使得物料被压缩时水份从小孔中溢出,这样含水率较大的植物也可使用本装置,含水率小的也可不使用排水管。加热装置:采用高温管,管内为燃烧炉,燃料燃烧产生的热量将高温管加热到1200℃左右。尾气由热风道排出。物料经高温管时被迅速加热至800℃以上,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人造石油和煤与生物液化技术比,均使用植物为原材料,加热通过金属板、管等为导热体,使用少部分固体燃料和气体燃料。其特征是:直接合成法和间接合成法中的原材料采集系统是将设备集于一台小型机器上,做到烘干、预热,加压,热解,固液气分离、合成于一体,整个系统适合家庭式生产。直接合成法中的加热温度高、传热快.不必严格控制温度,直接用热蒸汽合成石油,并分离轻油和重油。间接合成法中的初加工系统采用二次加温,以降低反应釜的压力,脱氧反应、石油冷却均在高压下进行以致不产生甲烷气体,提高产油量,石油的冷却与液化油加热相结合,以达到节能目的。直接应用系统采用炉具等为热源,生产甲烷等气体,利用压力,控制供油,以达到降低...

【技术特征摘要】
CN 2005-7-22 200510010210X1、人造石油和煤与生物液化技术比,均使用植物为原材料,加热通过金属板、管等为导热体,使用少部分固体燃料和气体燃料。其特征是:直接合成法和间接合成法中的原材料采集系统是将设备集于一台小型机器上,做到烘干、预热,加压,热解,固液气分离、合成于一体,整个系统适合家庭式生产。直接合成法中的加热温度高、传热快.不必严格控制温度,直接用热蒸汽合成石油,并分离轻油和重油。间接合成法中的初加工系统采用二次加温,以降低反应釜的压力,脱氧反应、石油冷却均在高压下进行以致不产生甲烷气体,提高产油量,石油的冷却与液化油加热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赫兰富
申请(专利权)人:许锦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3[中国|哈尔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评论
  • 来自[北京市百度蜘蛛] 2014年12月09日 18:50
    石油不仅是重要的能源而且也是工业中化工产品如塑料等的重要原料但地球上石油的含量毕竟有限科学家们预测到21世纪末地球上的石油资源可能会被开采殆尽因此寻找石油替代品已是大势所趋这就提出了生产人造石油来替代原始石油的问题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