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适应送纱的针织大圆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74732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8 14: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自适应送纱的针织大圆机,纱线较松时,第二压簧克服第一压簧的弹力驱动第一滑块带动第一摆动板向上滑动,第三压簧克服第四压簧的弹力驱动第二滑块带动第二摆动板向下滑动,将纱线拉直,纱线不会过于松弛;纱线较紧时,第一压簧克服第二压簧的弹力驱动第一滑块带动第一摆动板向下滑动,第四压簧克服第三压簧的弹力驱动第一滑块带动第二摆动板向上滑动,适应纱线的紧度,对纱线的拉紧力进行缓冲,使纱线不会过于绷紧。而且第一摆动板和第二摆动板可在纱线力的作用下依靠第一水平转轴和第二水平转轴进行任意摆动,使第一导向孔的轴线相对于纱线的角度进行灵活适应,实现纱线与第一导向孔和第二导向孔在最适宜的位置和角度相配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适应送纱的针织大圆机
本技术涉及针织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适应送纱的针织大圆机。
技术介绍
针织大圆机也叫作针织圆形纬编机或简称针织圆纬机,其结构已为公知,如中国专利技术专利CN200810136226公开一种针织圆纬机,用于把纱线针织成双面布,针织由针筒完成,该针织圆纬机顶部设有圆周分布的多个输纱器,所述针织圆纬机中心部设有转动杆,该转动杆上分布有多个支架,该支架上安装有电风扇,用于吹走所述输纱器附近的飞絮;所述多个支架中,至少部分支架带有可弯折结构,使得安装在该支架上的电风扇可以吹到不同的位置。所述带有可弯折结构的支架包括二个支杆,该二个支杆由紧固件锁紧,通过拧松紧固件实现所述二个支杆之间的角度调节。所述电风扇处于不同的水平面上。该专利技术专利与市场上其它大圆针织机的构造大致相同,在编织机构进行编织之前,都需要通过送纱导向机构对纱线进行导向,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送纱导向机构不易根据纱线的紧度进行自适应调节,影响编织机构编织的均匀度等质量,而且对纱线导向的顺畅度也有待提高。鉴于此,本案专利技术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对纱线进行顺畅导向,并可适应纱线的紧度和进行自适应调节纱线的紧度,确保纱线紧度的均衡,可有效提高编织机构编织的效率和质量的自适应送纱的针织大圆机。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一种自适应送纱的针织大圆机,包括大圆机主体,所述大圆机主体包括编织机构和对编织机构进行供纱的送纱导向机构;所述送纱导向机构包括设于所述编织机构的台面上沿纱线方向延伸的水平底板,设于水平底板上靠近所述编织机构一端并朝编织机构上方倾斜的第一导向板,和设于水平底板上远离所述编织机构一端并竖向设置的第二导向板;所述第一导向板形成有沿第一导向板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条形孔,所述第一导向板包括两个处于所述第一条形孔两侧的第一侧板,两所述第一侧板的排列方向与纱线的输送方向相应;所述第一条形孔内设有上下匹配滑动的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的上侧与所述第一条形孔的上端之间张设有第一压簧,所述第一滑块的下侧与所述第一条形孔的下端之间张设有第二压簧;所述第一导向板配设有第一摆动板,所述第一摆动板通过伸入所述第一条形孔的第一水平转轴与所述第一滑块枢接在一起;所述第一摆动板的下端形成有供纱线穿过的第一导向孔,所述第一导向孔内套设有第一瓷套;所述第一摆动板处于所述编织机构的上方;所述第二导向板形成有沿第二导向板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条形孔,所述第二导向板包括两个处于所述第二条形孔两侧的第二侧板,两所述第二侧板的排列方向与纱线的输送方向相应;所述第二条形孔内设有上下匹配滑动的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的上侧与所述第二条形孔的上端之间张设有第三压簧,所述第二滑块的下侧与所述第二条形孔的下端之间张设有第四压簧;所述第二导向板配设有第二摆动板,所述第二摆动板通过伸入所述第二条形孔的第二水平转轴与所述第二滑块枢接在一起;所述第二摆动板的上端形成有供纱线穿过的第二导向孔,所述第二导向孔内套设有第二瓷套。所述第一滑块为侧边与所述第一条形孔的侧边平行匹配接触的方形滑块,所述第二滑块为侧边与所述第二条形孔的侧边平行匹配接触的方形滑块。所述第一导向板和第二导向板处于同一竖直平面内,所述第一摆动板处于所述第一导向板的一侧,所述第二摆动板处于所述第二导向板的一侧,且所述第一摆动板和第二摆动板处于同一竖直平面内。所述第一摆动板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条形孔的下端至所述第一导向板下端的水平距离。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的自适应送纱的针织大圆机,突破传统大圆机送料装置的构造形式,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纱线从第一摆动板的第一导向孔和第二摆动板的第二导向孔中穿过,第一瓷套和第二瓷套可对第一导向孔和第二导向孔进行保护。第一摆动板可依靠第一滑块以及第一压簧和第二压簧上下弹性支撑配合实现在第一条形孔内上下弹性滑动;第二摆动板可依靠第二滑块以及第三压簧和第四压簧上下弹性支撑配合实现在第二条形孔内上下弹性滑动。纱线在输送过程中会产生松紧变化,当纱线较松时,第二压簧克服第一压簧的弹力驱动第一滑块带动第一摆动板向上滑动,第三压簧克服第四压簧的弹力驱动第二滑块带动第二摆动板向下滑动,将纱线拉直,纱线不会过于松弛;当纱线较紧时,第一压簧克服第二压簧的弹力驱动第一滑块带动第一摆动板向下滑动,第四压簧克服第三压簧的弹力驱动第一滑块带动第二摆动板向上滑动,适应纱线的紧度,对纱线的拉紧力进行缓冲,使纱线不会过于绷紧。而且第一摆动板可在纱线力的作用下依靠第一水平转轴进行任意摆动,使第一导向孔的轴线相对于纱线的角度进行灵活适应,第二摆动板可在纱线力的作用下依靠第二水平转轴进行任意摆动,使第二导向孔的轴线相对于纱线的角度进行灵活适应,实现纱线与第一导向孔和第二导向孔在最适宜的位置和角度相配合,达到柔性适配,对纱线的导向更加顺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自适应送纱的针织大圆机,其可对纱线进行顺畅导向,并可适应纱线的紧度和进行自适应调节纱线的紧度,确保纱线紧度的均衡,可有效提高编织机构编织的效率和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第一局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第二局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编织机构2-送纱导向机构21-水平底板22-第一导向板221-第一条形孔222-第一侧板223-第一滑块224-第一压簧225-第二压簧23-第二导向板231-第二条形孔232-第二侧板233-第二滑块234-第三压簧235-第四压簧24-第一摆动板241-第一水平转轴242-第一导向孔25-第二摆动板251-第二水平转轴252-第二导向孔3-纱线。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本技术的一种自适应送纱的针织大圆机,如图1和2所示,包括大圆机主体,大圆机主体包括编织机构1和对编织机构1进行供纱的送纱导向机构2;送纱导向机构2包括设于编织机构1的台面上沿纱线3方向延伸的水平底板21,设于水平底板21上靠近编织机构1一端并朝编织机构1上方倾斜的第一导向板22,和设于水平底板上远离编织机构1一端并竖向设置的第二导向板23。第一导向板22形成有沿第一导向板22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条形孔221,第一导向板22包括两个处于第一条形孔221两侧的第一侧板222,两第一侧板222的排列方向与纱线3的输送方向相应;第一条形孔221内设有上下匹配滑动的第一滑块223,第一滑块223的上侧与第一条形孔221的上端之间张设有第一压簧224,第一滑块223的下侧与第一条形孔221的下端之间张设有第二压簧225;第一导向板22配设有第一摆动板24,第一摆动板24通过伸入第一条形孔221的第一水平转轴241与第一滑块223枢接在一起;第一摆动板24的下端形成有供纱线3穿过的第一导向孔242,第一导向孔242内套设有第一瓷套(陶瓷材料制成的套装结构,镶嵌在第一导向孔242内);第一摆动板24处于编织机构1的上方;第二导向板23形成有沿第二导向板23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条形孔231,第二导向板23包括两个处于第二条形孔231两侧的第二侧板232,两第二侧板232的排列方向与纱线3的输送方向相应;第二条形孔231内设有上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自适应送纱的针织大圆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适应送纱的针织大圆机,包括大圆机主体,所述大圆机主体包括编织机构和对编织机构进行供纱的送纱导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送纱导向机构包括设于所述编织机构的台面上沿纱线方向延伸的水平底板,设于水平底板上靠近所述编织机构一端并朝编织机构上方倾斜的第一导向板,和设于水平底板上远离所述编织机构一端并竖向设置的第二导向板;所述第一导向板形成有沿第一导向板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条形孔,所述第一导向板包括两个处于所述第一条形孔两侧的第一侧板,两所述第一侧板的排列方向与纱线的输送方向相应;所述第一条形孔内设有上下匹配滑动的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的上侧与所述第一条形孔的上端之间张设有第一压簧,所述第一滑块的下侧与所述第一条形孔的下端之间张设有第二压簧;所述第一导向板配设有第一摆动板,所述第一摆动板通过伸入所述第一条形孔的第一水平转轴与所述第一滑块枢接在一起;所述第一摆动板的下端形成有供纱线穿过的第一导向孔,所述第一导向孔内套设有第一瓷套;所述第一摆动板处于所述编织机构的上方;所述第二导向板形成有沿第二导向板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条形孔,所述第二导向板包括两个处于所述第二条形孔两侧的第二侧板,两所述第二侧板的排列方向与纱线的输送方向相应;所述第二条形孔内设有上下匹配滑动的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的上侧与所述第二条形孔的上端之间张设有第三压簧,所述第二滑块的下侧与所述第二条形孔的下端之间张设有第四压簧;所述第二导向板配设有第二摆动板,所述第二摆动板通过伸入所述第二条形孔的第二水平转轴与所述第二滑块枢接在一起;所述第二摆动板的上端形成有供纱线穿过的第二导向孔,所述第二导向孔内套设有第二瓷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适应送纱的针织大圆机,包括大圆机主体,所述大圆机主体包括编织机构和对编织机构进行供纱的送纱导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送纱导向机构包括设于所述编织机构的台面上沿纱线方向延伸的水平底板,设于水平底板上靠近所述编织机构一端并朝编织机构上方倾斜的第一导向板,和设于水平底板上远离所述编织机构一端并竖向设置的第二导向板;所述第一导向板形成有沿第一导向板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条形孔,所述第一导向板包括两个处于所述第一条形孔两侧的第一侧板,两所述第一侧板的排列方向与纱线的输送方向相应;所述第一条形孔内设有上下匹配滑动的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的上侧与所述第一条形孔的上端之间张设有第一压簧,所述第一滑块的下侧与所述第一条形孔的下端之间张设有第二压簧;所述第一导向板配设有第一摆动板,所述第一摆动板通过伸入所述第一条形孔的第一水平转轴与所述第一滑块枢接在一起;所述第一摆动板的下端形成有供纱线穿过的第一导向孔,所述第一导向孔内套设有第一瓷套;所述第一摆动板处于所述编织机构的上方;所述第二导向板形成有沿第二导向板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条形孔,所述第二导向板包括两个处于所述第二条形孔两侧的第二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黎国华
申请(专利权)人:晋江市恒威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