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针织圆形纬编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74732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8 14: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新型针织圆形纬编机,突破传统大圆机送料装置的构造形式,旋松相应导向机构单体的第一锁紧螺栓和第二锁紧螺栓,可依靠条形孔使水平底板相对于第一锁紧螺栓和第二锁紧螺栓进行沿水平底板长度方向进行进退移动;可使第一锁紧螺栓在第一环形间隙中朝一时针方向滑动,使第二锁紧螺栓在第二环形间隙中朝同一时针方向滑动,这样可使水平底板带动第一导向部件和第二导向部件相对于原来的位置产生平移;还可使第一锁紧螺栓在第一环形间隙中朝一时针方向滑动,而使第二锁紧螺栓在第二环形间隙中朝相反的时针方向滑动,这样可使水平底板带动第一导向部件和第二导向部件相对于原来的朝向产生倾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针织圆形纬编机
本技术涉及针织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针织圆形纬编机。
技术介绍
针织大圆机也叫作针织圆形纬编机或简称针织圆纬机,其结构已为公知,如中国专利技术专利CN200810136226公开一种针织圆纬机,用于把纱线针织成双面布,针织由针筒完成,该针织圆纬机顶部设有圆周分布的多个输纱器,所述针织圆纬机中心部设有转动杆,该转动杆上分布有多个支架,该支架上安装有电风扇,用于吹走所述输纱器附近的飞絮;所述多个支架中,至少部分支架带有可弯折结构,使得安装在该支架上的电风扇可以吹到不同的位置。所述带有可弯折结构的支架包括二个支杆,该二个支杆由紧固件锁紧,通过拧松紧固件实现所述二个支杆之间的角度调节。所述电风扇处于不同的水平面上。该专利技术专利与市场上其它大圆针织机的构造大致相同,在编织机构进行编织之前,都需要通过送纱导向机构对纱线进行导向,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送纱导向机构不易根据要求调整位置和角度等参数,送纱导向质量和效率有待提高。鉴于此,本案专利技术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适应纱线各种位置和角度的要求,调节灵活方便,结构新颖合理,实用性强的新型针织圆形纬编机。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一种新型针织圆形纬编机,包括大圆机主体,所述大圆机主体包括编织机构和对编织机构进行供纱的送纱导向机构;所述送纱导向机构包括设于所述编织机构的台面上的圆盘,和多个沿纱线方向延伸并围绕所述编织机构呈环形分布的导向机构单体;所述圆盘包括处于内圈的内环部,处于外圈的外环部,以及处于内环部和外环部之间的中环部;所述内环部、外环部和中环部的圆心重合,所述中环部和所述内环部之间形成有第一环形间隙,所述中环部和所述外环部之间形成有第二环形间隙;所述导向机构单体包括设于所述圆盘上并沿纱线方向延伸的水平底板,设于水平底板上靠近所述编织机构一端的第一导向部件,和设于水平底板上远离所述编织机构一端的第二导向部件;所述水平底板和所述圆盘通过与所述第一环形间隙相对应的第一锁紧螺栓,和与所述第二环形间隙相对应的第二锁紧螺栓锁紧在一起;所述第一锁紧螺栓朝下设置并配设有卡于所述第一环形间隙边缘下方的第一锁紧螺母,所述第二锁紧螺栓朝下设置并配设有卡于所述第二环形间隙边缘下方的第二锁紧螺母;所述水平底板形成有供所述第一锁紧螺栓和第二锁紧螺栓穿过的条形孔,所述条形孔沿水平底板长度方向延伸供所述第一锁紧螺栓和第二锁紧螺栓沿水平底板长度方向滑动,且所述条形孔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环形间隙的内侧边缘至所述第二环形间隙的外侧边缘之间的距离。所述圆盘还包括设于下方的底座盘,以及连接于圆盘和底座盘之间的连接盘;所述连接盘包括对应连接所述内环部的内连接环,对应连接所述中环部的中连接环,和对应连接所述外环部的外连接环;所述连接盘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锁紧螺母和第二锁紧螺母的厚度,所述内连接环和所述中连接环之间形成有供所述第一锁紧螺母围绕所述圆盘的圆心滑动的第一滑动间隙,所述外连接环和所述中连接环之间形成有供所述第二锁紧螺母围绕所述圆盘的圆心滑动的第二滑动间隙。所述第一锁紧螺母呈扇形,具有与所述内连接环的外侧环面相匹配接触的第一滑动弧面,和与所述中连接环的内侧环面相匹配接触的第二滑动弧面;所述第二锁紧螺母呈扇形,具有与所述中连接环的外侧环面相匹配接触的第三滑动弧面,和与所述外连接环的内侧环面相匹配接触的第四滑动弧面。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的新型针织圆形纬编机,突破传统大圆机送料装置的构造形式,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第一导向部件和第二导向部件对纱线进行直接导向。当需要调整相应导向机构单体的位置或延伸角度时,旋松相应导向机构单体的第一锁紧螺栓和第二锁紧螺栓,可依靠条形孔使水平底板相对于第一锁紧螺栓和第二锁紧螺栓进行沿水平底板长度方向进行进退移动,适应在纱线输送方向上的位置要求;可使第一锁紧螺栓在第一环形间隙中朝一时针方向滑动,使第二锁紧螺栓在第二环形间隙中朝同一时针方向滑动,这样可使水平底板带动第一导向部件和第二导向部件相对于原来的位置产生平移,适应在垂直纱线输送方向上的位置要求;还可使第一锁紧螺栓在第一环形间隙中朝一时针方向滑动,而使第二锁紧螺栓在第二环形间隙中朝相反的时针方向滑动,此时第一锁紧螺栓和第二锁紧螺栓也会在条形孔中产生适应性的滑动,这样可使水平底板带动第一导向部件和第二导向部件相对于原来的朝向产生倾斜,进而适应在纱线输送方向上不同角度的要求。以上动作可同时进行,进而可同时适应各种位置和角度的要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新型针织圆形纬编机,其可适应纱线各种位置和角度的要求,调节灵活方便,结构新颖合理,实用性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第一局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第二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第三局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编织机构2-送纱导向机构21-圆盘211-内环部212-外环部213-中环部214-第一环形间隙215-第二环形间隙216-底座盘217-连接盘2171-内连接环2172-中连接环2173-外连接环218-第一滑动间隙219-第二滑动间隙22-导向机构单体221-水平底板2211-条形孔222-第一导向部件223-第二导向部件23-第一锁紧螺栓231-第一锁紧螺母2311-第一滑动弧面2312-第二滑动弧面24-第二锁紧螺栓241-第二锁紧螺母2411-第三滑动弧面2412-第四滑动弧面。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本技术的一种新型针织圆形纬编机,如图1-4所示,包括大圆机主体,大圆机主体包括编织机构1和对编织机构1进行供纱的送纱导向机构2;送纱导向机构2包括设于编织机构1的台面上的圆盘21,和多个沿纱线方向延伸并围绕编织机构1呈环形分布的导向机构单体22;圆盘21包括处于内圈的内环部211,处于外圈的外环部212,以及处于内环部211和外环部212之间的中环部213;内环部211、外环部212和中环部213的圆心重合,中环部213和内环部211之间形成有第一环形间隙214,中环部213和外环部212之间形成有第二环形间隙215;导向机构单体22包括设于圆盘21上并沿纱线方向延伸的水平底板221,设于水平底板221上靠近编织机构1一端的第一导向部件222,和设于水平底板221上远离编织机构1一端的第二导向部件223;水平底板221和圆盘21通过与第一环形间隙214相对应的第一锁紧螺栓23,和与第二环形间隙215相对应的第二锁紧螺栓24锁紧在一起;第一锁紧螺栓23朝下设置并配设有卡于第一环形间隙214边缘下方的第一锁紧螺母231,第二锁紧螺栓24朝下设置并配设有卡于第二环形间隙215边缘下方的第二锁紧螺母241;水平底板221形成有供第一锁紧螺栓23和第二锁紧螺栓24穿过的条形孔2211,条形孔2211沿水平底板221长度方向延伸供第一锁紧螺栓23和第二锁紧螺栓24沿水平底板221长度方向滑动,且条形孔2211的长度大于第一环形间隙214的内侧边缘至第二环形间隙215的外侧边缘之间的距离。本技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第一导向部件222和第二导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新型针织圆形纬编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针织圆形纬编机,包括大圆机主体,所述大圆机主体包括编织机构和对编织机构进行供纱的送纱导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送纱导向机构包括设于所述编织机构的台面上的圆盘,和多个沿纱线方向延伸并围绕所述编织机构呈环形分布的导向机构单体;所述圆盘包括处于内圈的内环部,处于外圈的外环部,以及处于内环部和外环部之间的中环部;所述内环部、外环部和中环部的圆心重合,所述中环部和所述内环部之间形成有第一环形间隙,所述中环部和所述外环部之间形成有第二环形间隙;所述导向机构单体包括设于所述圆盘上并沿纱线方向延伸的水平底板,设于水平底板上靠近所述编织机构一端的第一导向部件,和设于水平底板上远离所述编织机构一端的第二导向部件;所述水平底板和所述圆盘通过与所述第一环形间隙相对应的第一锁紧螺栓,和与所述第二环形间隙相对应的第二锁紧螺栓锁紧在一起;所述第一锁紧螺栓朝下设置并配设有卡于所述第一环形间隙边缘下方的第一锁紧螺母,所述第二锁紧螺栓朝下设置并配设有卡于所述第二环形间隙边缘下方的第二锁紧螺母;所述水平底板形成有供所述第一锁紧螺栓和第二锁紧螺栓穿过的条形孔,所述条形孔沿水平底板长度方向延伸供所述第一锁紧螺栓和第二锁紧螺栓沿水平底板长度方向滑动,且所述条形孔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环形间隙的内侧边缘至所述第二环形间隙的外侧边缘之间的距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针织圆形纬编机,包括大圆机主体,所述大圆机主体包括编织机构和对编织机构进行供纱的送纱导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送纱导向机构包括设于所述编织机构的台面上的圆盘,和多个沿纱线方向延伸并围绕所述编织机构呈环形分布的导向机构单体;所述圆盘包括处于内圈的内环部,处于外圈的外环部,以及处于内环部和外环部之间的中环部;所述内环部、外环部和中环部的圆心重合,所述中环部和所述内环部之间形成有第一环形间隙,所述中环部和所述外环部之间形成有第二环形间隙;所述导向机构单体包括设于所述圆盘上并沿纱线方向延伸的水平底板,设于水平底板上靠近所述编织机构一端的第一导向部件,和设于水平底板上远离所述编织机构一端的第二导向部件;所述水平底板和所述圆盘通过与所述第一环形间隙相对应的第一锁紧螺栓,和与所述第二环形间隙相对应的第二锁紧螺栓锁紧在一起;所述第一锁紧螺栓朝下设置并配设有卡于所述第一环形间隙边缘下方的第一锁紧螺母,所述第二锁紧螺栓朝下设置并配设有卡于所述第二环形间隙边缘下方的第二锁紧螺母;所述水平底板形成有供所述第一锁紧螺栓和第二锁紧螺栓穿过的条形孔,所述条形孔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黎国华
申请(专利权)人:晋江市恒威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