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驱动装置及电动助力转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74262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8 14:47
提供能够尽可能缩短轴向长度,并且有效地将电源电路部或电力转换电路部的热向外部散出的新颖的电动驱动装置及电动助力转向装置。在与电动机的旋转轴(23)的输出部相反的一侧的电动机外壳(11)的端面部(15)形成至少使由电源电路部(17)及电力转换电路部(16)产生的热向电动机外壳(11)传递的散热部(15A、15B、28)。由此,通过使由电源电路部及电力转换电路部产生的热向电动机外壳的端面部传递,能够省略散热部件而缩短轴向长度。另外,由于电动机外壳具有足够的热容量,故而能够有效地将电源电路部或电力转换电路部的热向外部散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动驱动装置及电动助力转向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动驱动装置及电动助力转向装置,特别涉及内置有电子控制装置的电动驱动装置及电动助力转向装置。
技术介绍
在一般的工业机械领域,通过电动机对机械类控制要素进行驱动,但最近开始采用将由对电动机的转速或转矩进行控制的半导体元件等构成的电子控制部一体地装进电动机的、即所谓的机电一体型的电动驱动装置。作为机电一体型的电动驱动装置的例子,例如汽车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构成为,对通过驾驶员操作方向盘而转动的转向轴的转动方向和转动扭矩进行检测,基于该检测值驱动电动机以使其向与转向轴的转动方向相同的方向转动,产生转向辅助扭矩。为了控制该电动机,在助力转向装置中设有电子控制部(ECU:ElectronicControlUnit)。作为以往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例如已知有日本特开2015-134598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装置。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由电动机部和电子控制部构成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电动机部的电动机收纳在具有由铝合金等制成的筒部的电动机外壳内,电子控制部的组装有电子部件的基板被收纳在ECU外壳内,该ECU外壳配置在与电动机外壳的轴向的输出轴相反的一侧。在ECU外壳的内部收纳的基板具备电源电路部、具有对电动机进行驱动控制的MOSFET或IGBT等的电力开关元件的电力转换电路、对电力开关元件进行控制的控制电路部,电力开关元件的输出端子与电动机的输入端子经由母排电连接。而且,经由合成树脂制成的连接器端子组件从电源向被收纳于ECU外壳内的电子控制部供给有电力,并且,从检测传感器类供给有运转状态等的检测信号。连接器端子组件起到盖体的功能,以封住ECU外壳上形成的开口部的方式与电子控制部连接,或通过固定螺栓固定在ECU外壳的外表面。需要说明的是,作为将电子控制装置一体化的电动驱动装置,还已知由电动制动装置和各种液压控制用的电动液压控制器等,但在以下的说明中,以电动助力转向装置为例进行说明。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13459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但是,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由于配置在汽车的发动机室内,需要小型化。特别是最近有在汽车的发动机室内大量设置尾气处理设备或安全应对设备等辅助类设备的倾向,希望包括电动助力转向装置在内的各种辅助类设备尽可能小型化并减少部件数量。而且,像专利文献1那样构成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中,用于向外部散热,特别是将电源电路部、电力转换电路部的热散出的散热部件配置在电动机外壳与ECU外壳之间。因此,有轴向长度因散热部件而再加长相应量的倾向。另外,构成电源电路部或电力转换电路部的电气部件的发热量大,在小型化的情况下需要将该热量有效地向外部散出。因此,希望一种能够尽可能缩短轴向长度,并且有效地将电源电路部及电力转换电路部的热向外部散出的电动驱动装置。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电动驱动装置及电动助力转向装置,其能够尽可能缩短轴向长度,并且有效地将电源电路部及电力转换电路部的热向外部散出。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在与电动机的旋转轴的输出部相反的一侧的电动机外壳的端面部形成至少使由电源电路部及电力转换电路部产生的热向电动机外壳传递的散热部。根据本专利技术,通过使由电源电路部及电力转换电路部产生的热向电动机外壳的端面部传递,能够省略散热部件而缩短轴向长度。另外,由于电动机外壳具有足够的热容量,故而能够有效地将电源电路部或电力转换电路部的热向外部散出。附图说明图1是作为适用本专利技术的一例的转向操纵装置的整体立体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的整体立体图。图3是图2所示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图3所示的电动机外壳的立体图。图5是将图4所示的电动机外壳沿轴向剖开的剖视图。图6是表示在图4所示的电动机外壳载置了电力转换电路部的状态的立体图。图7是表示在图4所示的电动机外壳载置了电源电路部的状态的立体图。图8是表示在图4所示的电动机外壳载置了控制电路部的状态的立体图。附图标记说明6…电动助力转向装置、8…电动机部、9…电子控制部、11…电机机外壳、12…金属罩、13…连接器端子组件、14…输出部、15…端面部、16…电力转换电路、17…电源电路部、18…控制电路部、19…端面部、20…线圈、21…定子、22…转子、23…旋转轴、24…旋转检测部、25…贯通孔、26…基板固定凸部、27…基板承受部、28…突状散热部、29…电容器、30…线圈、31…环氧玻璃基板、32…微型计算机、33…周边电路、34…环氧玻璃基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利用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但本专利技术不限于以下的实施方式,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概念内的各种变形例和应用例也包括在其范围内。在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前,利用图1简单说明作为本专利技术所适用的一例的转向操纵装置的构成。首先,说明用于对汽车的前轮进行转向操纵的转向操纵装置。转向操纵装置1如图1所示。在与未图示的方向盘连结的转向轴2的下端设有未图示的小齿轮,该小齿轮与长度方向为车体左右方向的未图示的齿条啮合。在该齿条的两端连结有用于向左右方向对前轮进行转向操纵的转向横拉杆3,齿条被齿条箱4覆盖。而且,在齿条箱4与转向横拉杆3之间设有橡胶套5。为了对转动操作方向盘时的扭矩进行辅助,设有电动助力转向装置6。即,设有扭矩传感器7,检测转向轴2的转动方向和转动扭矩;电动机部8,基于扭矩传感器7的检测值经由齿轮10对齿条施加转向操纵辅助力;电子控制装置(ECU)部9,控制在电动机部8配置的电动机。电动助力转向装置6的电动机部8在输出轴侧的外周部的三个部位经由未图示的螺栓与齿轮10连接,在电动机部8的与输出轴相反的一侧设有电子控制部9。在电动助力转向装置6,当通过对方向盘进行操作而转向轴2向任一方向被转动操作时,扭矩传感器7检测该转向轴2的转动方向和转动扭矩,控制电路部基于该检测值对电动机的驱动操作量进行运算。基于该运算得到的驱动操作量,通过电力转换电路部的电力开关元件对电动机进行驱动,电动机的输出轴转动,向与操作方向相同的方向驱动转向轴1。输出轴的转动从未图示的小齿轮经由齿轮10向未图示的齿条传递,对汽车进行转向操纵。这些构成、作用已近被广泛知晓,故而省略更深入的说明。如上所述,在专利文献1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中,特别是将电源电路部、电力转换电路部的热散出的散热部件配置在电动机外壳与ECU外壳之间。因此,具有轴向长度因散热部件而相应变长的倾向。另外,构成电源电路部或电力转换电路部的电气器件的发热量大,在小型化的情况下需要将该热量有效地向外部散出。因此,希望一种能够尽可能缩短轴向长度,并且有效地将电源电路部或电力转换电路部的热向外部散出的电动驱动装置鉴于这种背景,本实施方式提出了如下构成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即,在本实施方式,在与电动机的旋转轴的输出部相反的一侧的电动机外壳的端面部形成至少使由电源电路部及电力转换电路部产生的热向电动机外壳传递的散热部。根据这种结构,通过使由电源电路部及电力转换电路部产生的热向电动机外壳的端面部传递,能够省略散热部件,从而缩短轴向长度。另外,由于电动机外壳具有足够的热容量,故而能够有效地将电源电路部或电力转换电路部的热向外部散出。以下,利用图2至图8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电动驱动装置及电动助力转向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动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电动机外壳,其收纳有对机械类控制要素进行驱动的电动机;电子控制部,其配置在与所述电动机的旋转轴的输出部相反的一侧的所述电动机外壳的端面部一侧,由用于对所述电动机进行驱动的控制电路部、电源电路部、电力转换电路部构成;在所述电动机外壳的所述端面部形成有电力转换用散热区域及电源用散热区域,在所述电力转换用散热区域设置有所述电力转换电路部,在所述电源用散热区域设置有所述电源电路部,由所述电力转换电路部及所述电源电路部产生的热经由所述电力转换用散热区域及所述电源用散热区域向所述电动机外壳散热。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6.01 JP 2016-1101141.一种电动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电动机外壳,其收纳有对机械类控制要素进行驱动的电动机;电子控制部,其配置在与所述电动机的旋转轴的输出部相反的一侧的所述电动机外壳的端面部一侧,由用于对所述电动机进行驱动的控制电路部、电源电路部、电力转换电路部构成;在所述电动机外壳的所述端面部形成有电力转换用散热区域及电源用散热区域,在所述电力转换用散热区域设置有所述电力转换电路部,在所述电源用散热区域设置有所述电源电路部,由所述电力转换电路部及所述电源电路部产生的热经由所述电力转换用散热区域及所述电源用散热区域向所述电动机外壳散热。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动机的旋转轴方向观察,在所述电动机外壳的所述端面部形成的所述电源用散热区域形成为在与所述电力转换用散热区域分离的方向上具有台阶。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动机的旋转轴方向观察,在所述电力转换用散热区域形成有沿着从所述电动机离开的方向延伸的突状散热部。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动机的旋转轴方向观察,所述电子控制部沿着从所述电动机离开的方向依次配置有所述电力转换电路部、所述电源电路部、所述控制电路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滨田启二
申请(专利权)人: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