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过滤填料循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673924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8 14: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过滤填料循环系统,包括过滤腔体、储液槽、滤液腔和酸液槽,过滤腔体的顶部开有出液口,过滤腔体的底部开有进液口,进液口和所述储液槽之间设置有液体泵相互连接,过滤腔体内部形成有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第一腔体内部填充有过滤小球,过滤小球为塑料小球,第一腔体的顶部连接有进料管,所述第一腔体的底部连接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位于所述第一网板高度较低的一端,所述滤液腔的一端连接所述出料管,所述滤液腔的另一端连接所述酸液槽,所述滤液腔的底部设置有第四网板,所述第四网板底部连接有回液槽,所述回液槽连接至所述储液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旨在解决现有的切削液过滤系统中填料清理困难,金属离子超标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过滤填料循环系统
本技术属于切削液循环工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过滤填料循环系统。
技术介绍
刀具和加工件的切削会产生大量热量,需要通过切削液吸收金属的热量,切削液在降温的过程中也带走了,加工件在切削过程中产生的金属碎屑,在现有的加工装置中,切削液通常是需要进行过滤冷却后重复利用的,然而在现有的切削液过滤装置中,由于过滤填料清洁困难,往往需要很久才更换过滤填料,或者干脆不更换填料,过滤填料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会积攒较多的金属碎屑,会使得金属屑长时间的浸泡在切削液中,切削液本身对于金属有一定的溶解性,导致长期循环后切削液中金属离子超标,在切削液冷却后易沉降在管壁上形成水垢,影响切削液的循环使用。另一方面,由于金属碎屑与过滤填料结合紧密,使得过滤填料清洁较为困难,影响过滤填料的循环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切削液过滤装置,以解决现有的切削液过滤系统中填料清理困难,难以循环使用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的过滤填料循环系统,该过滤填料循环系统有效过滤切削液中的金属碎屑,同时其过滤填料更换方便,避免金属碎屑在切削液中的长期浸泡,避免金属离子超标的问题。一种过滤填料循环系统,包括过滤腔体、储液槽、滤液腔和酸液槽,所述过滤腔体的顶部开有出液口,所述过滤腔体的底部开有进液口,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储液槽之间设置有液体泵相互连接,所述储液槽连接有进液管,所述过滤腔体内部从下至上分别设置有第一网板、第二网板和第三网板,所述第一网板倾斜设置,在所述第一网板和第二网板之间形成第一腔体,在所述第三网板和第二网板之间形成有第二腔体,所述第二腔体中设置有吸附金属离子的离子交换树脂,所述第一腔体内部填充有过滤小球,所述过滤小球为塑料小球,所述第一腔体的顶部连接有用于导入过滤小球的进料管,所述进料管上设置有进料阀门,所述第一腔体的底部连接有用于导出过滤小球的出料管,所述出料管位于所述第一网板高度较低的一端,所述出料管上设置有出料阀门,所述过滤小球是由多块支撑板连接成的三维球状骨架,所述滤液腔为水平管道,所述滤液腔的一端连接所述出料管,所述滤液腔的另一端连接所述酸液槽,所述滤液腔的底部设置有第四网板,所述第四网板底部连接有回液槽,所述回液槽连接至所述储液槽,所述酸液槽中灌注有酸液。进一步的,所述过滤小球包括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的数量为多个且相互平行,所述第二支撑板的数量为多个且相互平行,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相互垂直以构成三维球状骨架。进一步的,所述酸液槽中设置有网袋,所述滤液腔的一端连接所述出料管,所述滤液腔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酸液槽的网袋中。本技术设计了一种具有三维球状骨架结构的过滤小球,通过过滤小球在第一腔体中的相互堆叠将第一腔体分隔成多个过滤网孔,能够有效地对切削液中的金属碎屑进行拦截过滤,同时所述过滤小球具有较好的流动性,能够在切斜设置的第一网板的作用下导出出料管,从而能够周期性的对过滤小球进行更换,导出的过滤小球经过滤液腔体的过滤,将跟随过滤小球带出的切削液过滤回流至储液槽,以避免切削液的损失,保证切削液的重复利用;再将过滤小球导入酸液槽中,通过酸液将过滤小球中的金属碎屑溶解,而过滤小球为塑料材质,不受酸液影响,从而达到清理过滤小球的目的,处理后的过滤小球经过水洗干燥或切削液冲淋后可重新从进料管导入所述第一腔体进行重复利用,且更换过滤小球的过程可与切削液的过滤作业同时进行,更换过滤小球不需要停止切削液的过滤作业,从而避免了对过滤处理效率的影响。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一种过滤填料循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过滤小球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中的附图,对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参见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过滤填料循环系统,包括过滤腔体7、储液槽20、滤液腔18和酸液槽22,所述过滤腔体7的顶部开有出液口1,所述过滤腔体7的底部开有进液口8,所述进液口8和所述储液槽20之间设置有液体泵24相互连接,所述储液槽20连接有进液管21,所述过滤腔体8内部从下至上分别设置有第一网板6、第二网板4和第三网板2,所述第一网板6倾斜设置,在所述第一网板6和第二网板4之间形成第一腔体5,在所述第三网板2和第二网板4之间形成有第二腔体3,所述第二腔体3中设置有吸附金属离子的离子交换树脂,所述第一腔体5内部填充有过滤小球11,所述过滤小球11为塑料小球,所述第一腔体5的顶部连接有用于导入过滤小球的进料管12,所述进料管12上设置有进料阀门13,所述第一腔体5的底部连接有用于导出过滤小球的出料管9,所述出料管9位于所述第一网板6高度较低的一端,所述出料管9上设置有出料阀门10,所述过滤小球11是由多块支撑板连接成的三维球状骨架,所述滤液腔18为水平管道,所述滤液腔18的一端连接所述出料管9,所述滤液腔18的另一端连接所述酸液槽22,所述滤液腔18的底部设置有第四网板17,所述第四网板17底部连接有回液槽19,所述回液槽19连接至所述储液槽20,所述酸液槽22中灌注有酸液。本技术设计了一种具有三维球状骨架结构的过滤小球11,通过过滤小球11在第一腔体5中的相互堆叠将第一腔体5分隔成多个过滤网孔,能够有效地对切削液中的金属碎屑进行拦截过滤,同时所述过滤小球具有较好的流动性,能够在切斜设置的第一网板6的作用下导出出料管9,从而能够周期性的对过滤小球进行更换,导出的过滤小球11经过滤液腔体18的过滤,将跟随过滤小球11带出的切削液过滤回流至储液槽20,以避免切削液的损失,保证切削液的重复利用;再将过滤小球18导入酸液槽22中,通过酸液将过滤小球11中的金属碎屑溶解,而过滤小球为塑料材质,不受酸液影响,从而达到清理过滤小球的目的,处理后的过滤小球经过水洗干燥或切削液冲淋后可重新从进料管12导入所述第一腔体5进行重复利用,且更换过滤小球的过程可与切削液的过滤作业同时进行,更换过滤小球不需要停止切削液的过滤作业,从而避免了对过滤处理效率的影响。所述过滤小球11包括第一支撑板15和第二支撑板16,所述第一支撑板15的数量为多个且相互平行,所述第二支撑板16的数量为多个且相互平行,所述第一支撑板15和第二支撑板16相互垂直以构成三维球状骨架。所述酸液槽22中设置有网袋23,所述滤液腔18的一端连接所述出料管9,所述滤液腔18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酸液槽22的网袋23中,方便所述过滤小球11的取出。所述进料管12远离所述第一腔体5的一端连接有漏斗14,用于导入所述过滤小球。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技术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技术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技术所属
的普通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过滤填料循环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过滤填料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过滤腔体、储液槽、滤液腔和酸液槽,所述过滤腔体的顶部开有出液口,所述过滤腔体的底部开有进液口,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储液槽之间设置有液体泵相互连接,所述储液槽连接有进液管,所述过滤腔体内部从下至上分别设置有第一网板、第二网板和第三网板,所述第一网板倾斜设置,在所述第一网板和第二网板之间形成第一腔体,在所述第三网板和第二网板之间形成有第二腔体,所述第二腔体中设置有吸附金属离子的离子交换树脂,所述第一腔体内部填充有过滤小球,所述过滤小球为塑料小球,所述第一腔体的顶部连接有用于导入过滤小球的进料管,所述进料管上设置有进料阀门,所述第一腔体的底部连接有用于导出过滤小球的出料管,所述出料管位于所述第一网板高度较低的一端,所述出料管上设置有出料阀门,所述过滤小球是由多块支撑板连接成的三维球状骨架,所述滤液腔为水平管道,所述滤液腔的一端连接所述出料管,所述滤液腔的另一端连接所述酸液槽,所述滤液腔的底部设置有第四网板,所述第四网板底部连接有回液槽,所述回液槽连接至所述储液槽,所述酸液槽中灌注有酸液。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过滤填料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过滤腔体、储液槽、滤液腔和酸液槽,所述过滤腔体的顶部开有出液口,所述过滤腔体的底部开有进液口,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储液槽之间设置有液体泵相互连接,所述储液槽连接有进液管,所述过滤腔体内部从下至上分别设置有第一网板、第二网板和第三网板,所述第一网板倾斜设置,在所述第一网板和第二网板之间形成第一腔体,在所述第三网板和第二网板之间形成有第二腔体,所述第二腔体中设置有吸附金属离子的离子交换树脂,所述第一腔体内部填充有过滤小球,所述过滤小球为塑料小球,所述第一腔体的顶部连接有用于导入过滤小球的进料管,所述进料管上设置有进料阀门,所述第一腔体的底部连接有用于导出过滤小球的出料管,所述出料管位于所述第一网板高度较低的一端,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军
申请(专利权)人:四会市格鲁森润滑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